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在数学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11-18 18:32:42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数学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因此,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在数学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提出一些疑问:“你能根据9+几的计算方法计算8+几吗?”“你知道车轮子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同学们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能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需要,从而引起定向探究性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活动也就应运而生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引导他们自行发现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质疑解疑

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培养。

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米和厘米的认识”时引导学生用尺子去量一枚钉子的长度。我让学生将钉子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看钉子的另一端指着数是几,我们就说钉子的长度是几厘米。绝大多数同学都在量,此时有一个同学把手举了起来,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老师,在量铁钉的长度时,一定要把钉子的一端与尺子的零刻度对齐吗?”我首先对这个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他。这时,我因势利导,出示一把断尺(没有零刻度),放手让学生讨论,问:“用这把断尺能测量出那枚钉子的长度吗?”通过操作和讨论,最后得出:“没有零刻度的尺子同样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同时在解疑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充分激发他们敢于创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在验证“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结论时,采取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讨论来完成。我把全班分成四组,每一组提供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其中第一二组圆锥圆柱等底等高,第三四组用的是不等底不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水,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看几次能装满。由于存在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情况,很快有了实验结果:第一二组得出相同的结论,用圆锥装水往圆柱内倒了三次,即可装满。而另外两个小组却得不到这样的结论,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产生疑问同时,一部分同学提出跟它们的底和高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时教师顺势引导,让他们比较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通过再一次实验比较分析得出,由于“等底等高”这个关键条件引起变化,才出现不同结果。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自己创新意识,尝试到成功喜悦,自然学习兴趣更浓了。 总之,教师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同时,要切实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落实到数学课堂之中,使之真正成为自己教学工作的有机部分。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

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15 08:03 | #2楼

《在数学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摘要: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实质与核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创新习惯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动力”,并告诫国民:“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世纪的钟声呼唤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育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学地位和职责,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应如何 依据学科特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且落到实处呢?

一、创设情景,重视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 1

好形式。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纵横练习,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和变通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钻研探索精神,找到解决某一问题的简捷思路和最佳方法,培养开拓创新精神的意志。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关于角你知道些什么?这下可好,学生说羊角、牛角、尺的尖尖角、甚至于人民币中的角,样样都有。这正是学生认识的生活中的角,教师要耐心等待,多加鼓励,巧妙引导。教师可以启发,数学中的角与刚才说的生活中的角有所不同,请你画出一个你认为的角。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充分显露思维水平,互相启发、交流、逐步完善。只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有足够的教学机智,给学生留有空间,就可能将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加强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的,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体贴、理解和宽容。

二、营造宽松学习氛围,激活创新灵感,让学生敢于创新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进行学习。只有这种气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涌现,并获得有效发展。同时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 2

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对学生整体而言,应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决不能因学生一时成绩的差异而区别对待。对学有所难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对其点滴进步都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去,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境界使学生乐于创新。

三、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数学的学习方式就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

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了。应该在教师的组织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是使学生成为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要通过创新情境,结论让学生获得,错误让学生分析,既有让学生表达的机会,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

四、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与此同时,我还请了5位男同学和4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①有9 个同学做游戏,其中5个是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个?②有9 个同学做游戏,其中4 个是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个?③有9 个同学,走了3个,还剩几个?④教室里有9个同学,走了6个,现在有多少?⑤有5个

男同学,4个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等应用题。

可见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在新知的探索中,培养学生好问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因此,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何事、何地、何人、何时、何如、何去,乃至几何。好问,需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有学生提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4,那么平行四边形、菱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同一种公式?学生的提问其实已创造出一种新法则,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由此可见,由好奇到好问,由好问到好想象,正是创新的美妙前奏。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说:“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基础,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开拓创新教育的途径。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

【在数学课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3-0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4-06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09-21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如何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的思考05-1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