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创新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才而进行的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地创新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新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欢迎阅读。
创新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一、创新的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具体而言,政府机构要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国有企业要实行灵活的用工制度,推广和作用工制,逐步打破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固定身份界限,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事业单位要在国家有关法律规范下,逐步实现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职业发展的创新就显的格外的重要。
任何企或者单位甚至到我们每个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元素。因此职业发展应该根据当前社会的趋势,不断的创新,适时的培养当前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员工的素质。职业发展通道是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条件之一,是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个岗位,设置多条职业发展系列并搭建职业发展阶梯。正因为如此,职业发展中的创新才更加重要。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一个国家或是单位,当制定一个战略目标、依据必定是社会和市场,然而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过程中,社会和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不能在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去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那实现战略目标只是一纸空谈。职业发展是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国家或企业在适应市场的同时,必须不断的创新自己的职业发展通道。只有这样,才能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当今社会,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但在人才的竞争中如果没有新的手段和举措,人才将与你擦肩而过。因此职业发展中人才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倘若在职业发展中依旧墨守成规,不思创新。培养出来的人就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人才储备也就不足以应付外界的竞争。
在当前社会中,生产力是第一要素,没有强大的生产力做后盾,一个国家或是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是堪忧的、是没有竞争力的。生产力和生成要素是不断发展的,要发展生产力,员工素质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职业发展应该不断创新实践,强化员工的知识、能力和技术。这样才能为生产提供有力的保证。
新经济的核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常盛不衰的源泉,是新经济的核心。纵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引导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创新开创着人类社会的前途未来;创新蕴藏着人类发展的无限生机。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首先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创新能力的竞争,它一改以往那种以资源、资本的总量或增量为主的竞争模式,使创新优势弥补资源、资本上的劣势。在新经济时代,随着全球大市场的形成,企业普遍奉行成本一质量战略。全球性信息网络的形成,使得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因
而造成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的趋同化。企业间竞争实力,就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惟有大力创新,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方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同时,技 术贸易壁垒也必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日趋强化。在这种形势下,开发自己的技术,提高本国和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如此一来,企业管理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管理,而是创新管理,并把通过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作为经营的核心。
二、创新改变工作与生活方式
创新不仅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也为人类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为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使人们的职业劳动时间减少,精神生活比重不断上升,使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学习知识、欣赏艺术,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经济信息交流渠道,使家庭生活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形成新的关系,人们足不出产就可以从事股票交易等职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再如技术创新不断创造的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使人们可以很快到达世界各个地方,促进了旅游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了解。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人类智能的开发也是无穷的。技术创新具有无限的能力,它不仅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也改变了生产与生活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三、创新凝聚个人思想促成劳动力构成
创新改变着社会劳动力的构成,拥有现代知识、信息、技术专长的技术创新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劳动力基础。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由创新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构成的中产阶级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50%-60%。其次,创新推动着传统的金字塔型等级管理结构转变为网络型组织管理结构。创新加快了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节奏,市场变得更加瞬息万变,人们的兴趣、需求和社会生活不断朝着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管理主体能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迅速灵活地调整战略和策略。传统的等级管理结构从获得信息到做出决策再到决策的实施需要较长的周期,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当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垄断,管理上层和下层获得信息的范围、数量及时间上的差别正在不断缩小,形成了一种分层决策、分层管理的管理结构,成为一种快速灵活的决策系统和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系统,这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创新推进了社会的民主、法制进程,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普遍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组织管理的能力,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愿提供了条件。
四、创新提升个人能力优化了生产结构
创新的结果的表现之一就是生产出全新概念的新产品或增加原有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新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必将引发和促进相应生产行业或部门的形成,而新产品在功能、品质上超越原有同类产品,也势必导致同一生产部门内部发生分化。其变化的最后结果表现为一些生产全新概念产品的部门和生产新功能、新品质产品的部门逐渐发展壮大;而一些原有的生产部门逐渐衰退,甚至消亡,于是就产生了所谓的“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由此可见,技术创新通过引发产品、产业的更替,促使一些新兴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壮大。同时,创新活动所开发的新产品,不仅引发和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也诱导和改变了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取向,从而引发了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迁不仅对生产活动产生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对商业贸易活动产生指示作用,引发和促进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
各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新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投入比例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创新为前提和动因,因为每当有技术创新出现和创新不断扩散到生产领域的各个方面时,劳动对象、生产手段、生产结果都会发生质的变化,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都要重新组合,其结果会进一步形成积聚效应,必然造就、培育出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或者取代某些传统产业部门,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更新,使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
五、创新可以使资源高效利用
资源的稀缺性,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无例外。这是因为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要而言,资源的供给是受到限制的,主要包括资源数量的限制、质量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结构的限制、资金的限制和环境容量的 限制等。但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的稀缺性,重视这一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尤为重要。
首先,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但又面临实现新工业化的任务,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瓶颈约束”日益凸显,环境失衡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拥有的各种资源不能算少,但如果除以13亿人口这个基数,任何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就只是一个很小的量,在全球6个国土面积超过75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俄、加、中、美、巴和澳)中,我国的重要资源指数均居“末位”。中国的人口增长和资源供应短缺这一对矛盾,无疑主要应通过控制和降低人口压力来解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来解决。因此,迫切需要区域技术创新来支撑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生物技术对食品基因的改进,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再如研究资源的二次利用和综合利用,抓紧开发利用潜在资源和替代资源,特别是新能源、新原料的研究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相对提高自然界的资源供给能力,增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其次,与资源相对不足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推动的,许多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甚至不顾区域发展的长远利益,搞“肥水快流”,违规超采、滥采。据测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如果我们不能切实改变现行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按照这样一种粗放模式发展下去,势必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的压力,导致经济长期波动,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创新可以提高商业和人才的竞争力
区域经济竞争力虽然从表面上看,表现在自然禀赋、资本、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环境等方面,但是在当今社会,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文化、创新精神和区域内的制度状况等方面。创新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保证。创新不仅可以改善区域产业结构,提高 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够推动区域文化与制度建设,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根本的保障。
总之,随着全球性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区经济竞争的焦点。创新对各要素的渗透,不断改进着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组织方式, 提高了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源。目前,我国技术创新的总体状况与完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许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很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还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新提升经济竞争力,以创新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以思想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来支撑和实现人类的在这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可持续发展,才实现我们发展的支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实现我们每个人能够在我们的大社会下实现理想的愿望。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对策
(一)与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学校可以成立一支由学校专业教师以及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对职业学校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的岗位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对调查后的结果分析来明确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应该提升的能力以及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进而明确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还要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来培养人才,能够对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进行明确定位,通过对社会企业的了解来对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符合社会所需,使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具备扎实职业技能、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人才储备,最后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树立起学校在学生以及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职业学校根据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现在很多职业学校的做法是设置一些社会所需要的热门专业,这种做法是对的,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热门专业不会一直热,社会需求在发生变化,原来热门的专业变得不热门,原来社会急需的人才现在不需要了,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对自己所设置的专业进行调整。学校应该定期对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对社会需要的各个行业的人才数量进行准确把握,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随时调整自己设置的专业,培养社会真正急需的人才。
(三)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式。要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模需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应该有针对性地去选择教学内容。职业学校应该以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态度目标为导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讲述的教学内容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第二,职业学校教师应该将职业能力培养以及企业职业岗位需要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构建能够符合职业岗位作业流程所需要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培养出符合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
第三,职业学校教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当前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学、学习、帮助合为一体的原则,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实验、实训以及实习环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习、实训以及实际的产品加工过程中进行有效运用,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职业学校应该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这需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努力培养合格的专业教师,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基层进行实践,学习企业一些新型设备、新型仪器的使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同时职业学校可以让一些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以及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一些新引进的教师进行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双师型”的教师,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资金,还能够加强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增加能够壮大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提高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组建一支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骨干教育队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学校向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
(五)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职业学校要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当前职业教育中的政府的资金支持是职业学校强化实习实训设施以及设备建设的重要保障。职业学校在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后还要对实习实训设施以及设备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将实习实训实施以及设备建设同企业现场的实际生产需要相结合,帮助职业学校学生在学校完成一些基础专业技能的培养。例如在职业学校建立仿真的职业教育环境,模拟真实的生产现场,让学生来亲身体验。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要建立与校外企业的长期合作机制,在校外企业中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教学基地实习过程中能够顶岗,进一步强化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在社会上能有用武之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确了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分析出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职业学校在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是单方面的,与学校、教师以及国家都有关系。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使得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出现问题。职业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国家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职业学校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通过学校、教师以及国家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职业学校会发展的更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会更加完善,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创新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相关文章:
面试中创新的问题04-20
学前职业教育规划04-30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9-21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09-21
三严三实 职业教育05-07
三严三实与职业教育05-07
职业教育网络推广方案05-19
韩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05-05
教育创新的名言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