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如何科学推进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2011年7月25日,XXX委宣传部、区委办、区文明办、区委党校、区文体旅游局等单位一行10人会同XX乡有关人员来到XX村深入开展基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采取参观、座谈、走访、发放问卷等调查方式,深入村、社切实向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寻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办法。
一、调研目的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目前XXX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着许多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如新形势下XXX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开展?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农民有什么所想、所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加强XXX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从中找到科学的对策和方法,为XXX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1
近年来,我区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群众道德教育力度不够。意识决定行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根本性好转,取决于农民群体的道德素养和坚持的道德水准。具群众反映,自取消农业税后,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少了,由此导致农村政治思想教育不深入,党的农村政策在农村有时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具体;道德教育不扎实,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农村还需要进一步形成。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产生错位,出现了“端着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爱子不孝老”、“吃水忘了挖井人”等现象。同时,当前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涌现,代沟和代差,带来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真空。
(二)易风移俗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强。先进的文化不进村,没落的文化就会抢占主阵地。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腐朽思想、陈规陋习等不良现象又有所抬头,一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却缺乏健康的精神追求。有的村民时常聚在一起玩麻将、赌博,少数农民沉迷其中,造成对时政不闻不问,对生产生活得过且过;红、白喜事讲排场,大操大 2
办,对老人重葬轻养。这些现象如不有效扼制,势必会造成农村道德的整体滑坡。
(三)农民精神生活单调,参与文化活动愿望强烈,苦于缺乏必要的设施设备及活动组织者。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而多数是看电视剧节目,很少有看社会和综艺类节目的。其它的文化设施几乎一片空白。据调查,在XX村8个社中,没有一个篮球场,没有一块兵乓球台,村委会虽然建有“农家书屋”,但平时很少对农户开放,大多数农民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主观愿望非常强烈,由于缺资金,缺必要设施设备,同时无人出面组织开展精神文化活动,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三、造成我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经济发展不足仍然是制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因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几年,虽然XXX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群众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居住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缺乏应有的物质支撑,农民均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精神生活。在我们调查走访的农户中,有70%以上的农户仍然居住泥瓦房,需要维护改造,65%以上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还没上万元,农村 3
群众为生计疲于劳动,无法真正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在家的基本属于老少病残,加上居住分散,一年组织召开一次群众会都十分困难,更不用说把群众组织起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二)部分乡镇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近年来,虽然我区各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经济工作是硬任务、硬指标,导致个别乡镇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任务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没有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上面督促就抓,上面不催就放,“雨来地皮湿,雨过地皮干”,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四、加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紧密结合我区农村实际和农民生活,求真务实,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好切入点。
《关于如何科学推进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1.以加强群众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由传统农民向现代 4
农民转变,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要加强对农民的传统文化与形势政策教育。用通俗易懂、群众化的语言深入乡镇、农村广泛持久地开展宣讲活动。以此加强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要加强对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把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方法教给农民,把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给农民,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农民。要加强农民的知识技能教育培训。把“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做实做好,培养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加大农村先进典型的培育。深入开展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夫妻”、“好孝子”、“文明卫生示范户”等创评活动,培育、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示范人物,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推动形成邻里团结、家庭和睦、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人际关系。
2.以培育“文明乡风”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农村、树立新风尚,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乡风文明的培育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各乡镇、村要注意从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入手,通过约定俗成,农民用普遍认同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来规 5
范行为形成乡风。各乡镇、各村要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风尚出发,制定出得到普遍认可的乡规民约,使农民在乡规民约的约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乡风。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二)以“三园”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载体。
1.以“文化乐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求知、求乐、求健、求美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阵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完善文体设施。一是要加快农村电视、电脑入户工程。目前,通过电视、电脑求知、求乐是农村精神生活的一个主渠道。目前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电脑普及率,还不能适应农民对政策掌握、信息了解、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的需求。要进一步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
工程,加快电脑、电视的进村入户,提高电脑、电视的普及率。二是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要通过“政府和社会化投入”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加强农村文体设施建设,下功夫建设好包括农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把思想宣传工作、文体活动向农村延伸、向农民渗透,把教育农民的工作做实。三是突出特色,开展群众歌咏、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文化部门要继续深化送文化下乡工程,重视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室建设,通过“读经典,唱红歌”等形式,丰富农民文体活动内涵,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取得寓教于乐的作用。
2.以“清洁家园”建设活动为切入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乡村面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要把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设纳入村镇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教育引导农民改变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经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结合起来,把宣传教育和制度规范结合起来,下功夫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按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的要求,积极推进文明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重点解决“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问题,努力打造一批“文明卫生示范村”、
“文明生态村”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要按照“三个一”标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做到建立一支卫生保洁队伍,建设一批环卫保洁设施,制定一套卫生管理制度。通过修订村规民约,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 “五乱”问题。乡镇要建立专职农村环境监察队伍,村组要设立监督员,真正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是一项长期的渐进的工作,必须从早谋划,从现在做起,加大力度,逐步推进,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县的村庄建设有一个根本的改善。
《关于如何科学推进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以“生态田园”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加群众收入。一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认真实施山川秀美工程,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工作,保护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资源。重视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治理农村水源污染、禽畜养殖污染和农药化肥污染,逐步实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偷猎盗捕等违法行为,维护生态平衡。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增加群众收入。二是加强生态产业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和“工农对接”的思路,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培育农村特色块状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镇、经济强村,努力增加群众收入。
(三)建立和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
1.健全领导组织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实行乡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区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融入各部门各行业的业务工作,尤其要把各级领导抓农村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乡镇应设立文明办,配备专(兼)职人员,明确每个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形成人人抓,人人参与的格局,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有人抓、抓得起。同时要加大干部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创业创新能力。
2.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量化、客观、全面并重点考核工作创新、社会效益和长远规划。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实行以奖代补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工作进展和群众满意率同班子主要领导绩效考核、物质奖励相结合,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实效性。各乡镇要结合XXX“十二五”规划,制定精神文明建设长、短期规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对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规定,对各部门单位、个人担负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要求。通过规划对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起到
导向作用,促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将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实现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四)扎根实际,注重实效,着眼“三个贴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纸上谈兵,空洞说教,要着眼于“三贴近”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一是贴近基层实际。就是要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XXX各乡镇的农村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扎实推进。要像打造农业产业示范片区那样,按实际需要从点到线,由线到面,示范带动,辐射推进地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二是贴近基层生活。农村精神文化新产品要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通过开展浅显易懂的文艺活动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富民政策,增强农民群众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使基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三是贴近基层群众。就是要使基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深扎根于农民群众之中,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以农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边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更加可亲可信、深入民心。
关于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2017-03-09 17:15 | #2楼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兖州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发展,市政协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对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有新的提升。我市现已涌现出“全国文明镇村”2个,全国、省级和济宁市级“创建文明镇村先进单位”分别为1个、18个和32个。
(二)农村文明新风倡树活动不断推进。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了“文明新风进万家”、“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孝顺好儿女”、“月度新事”、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和道德模范评选等系列创佳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动、引领新风的良好作用。
(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日益完善。实施了信息资源共 — 1 —
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基层图书配送、文明戏曲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重点文化推广项目。全市10个镇(街)全部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全市建成“农家书屋”300余个,藏书120多万册;镇村均建设了文体活动场所。
(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村庄“脏乱差”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着力整治镇驻地和干道沿线环境,强化日常管理,全面绿化亮化;实施了“绿亮清”工程,积极推行“乡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和环境美化,建设“生态乡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农民群众缺乏科学文明向上的主流意识,乡风文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价值取向偏失。有的农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政治上缺少信仰,理想信念淡薄,集体观念不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消费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红白喜事送礼风盛行。此外,农村中信教奉经的人数逐步增加,宗亲家族势力有所蔓延。二是陈规陋习抬头。重男轻女、测字卜卦、赌博酗酒等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调查表明,分别有30.5%、32.3%的村民认为社会风气较突出的问题是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农村中不讲诚信、不孝敬老人、邻里不和睦等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村民个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习较为普遍。
(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没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 — 2 —
共文化资源没有发挥应有效应。目前适应村民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常性文体活动还不够丰富。据调查,当前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大多以黑板报、宣传窗和阅报栏等传统设施为主,文化活动室开放率不足30%,且图书和音像资料匮乏;部分村的文体广场设施少而陈旧,使用率低。对于开展的文化活动,55%以上的村民认为“可参加的活动少”、“内容不感兴趣”和“场地设施不足”。但另一方面,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又十分迫切。在被调查对象中,需要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占到一半以上,希望接受道德法律科技知识教育的达到26%。由于缺乏硬件支撑和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发挥不够。
(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精神文明创建新课题急需尽快破题,扎实推进。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目前启动实施的15个项目,涉及66个村10787户农户,面临着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的新变化,乡村文明也随之向社区文明的范畴转型。尽管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明显改善,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邻里关系、家庭观念、文明卫生行为养成和文体活动开展等,都需要加以教育和示范。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尽管通过大力度、全覆盖推进,村庄环境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但防止反弹、长期保持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培养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这就需要从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政策激励等各个方面加以约束和培树,用村风民风促进村容村貌的根本性转变。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兖州形象,需要 — 3 —
整体推进。由于村与村之间经济实力、思想观念和工作力度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越是薄弱,硬条件和软环境越不具备,争创文明村、营造文明新风的氛围越不浓厚。另一方面,由于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在文明创建重视程度、组织力度、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偏差,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
分析以上问题的成因,主要在于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和文明创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落实政策、推进工作中有棚架和脱节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体制过于行政化,农民群众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参与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要把提升农民素质作为推进乡风文明的根本任务,营造讲道德、树文明、重学习的新风尚。一要用好巡回宣讲教育这个阵地,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以组建宣讲团巡回到村授课、录制音频资料广播宣讲、编印宣讲提纲向村户发放等形式,结合当前农村实际,着重开展好“两大主题教育”:以“学政策、知政策、用政策”为主题的农村形势政策教育;以“看变化、比差距、谋发展”为主题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教育。通过宣讲,切实把中央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市政府对农村农民的利益讲明白,用政策调动人心,用形势鼓舞人心,用利益激励人心。二要用好农村学校这个阵地,加强对农村青少年的道德文明教 — 4 —
育。农村青少年学生既是讲道德、树新风的生力军,更是向家家户户宣讲倡导的有效渠道。要利用德育教育课程,编印通俗易懂的教材,针对当前农民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观教育、以“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要引导他们讲给家长听,要求家长做,从而促进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用好农民夜校这个阵地,抓好农民培训教育。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农村教育网络,把握农民需求,全面系统地开展各类科学常识、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新理念,真正把学习当作农村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农民的自觉追求。
(二)要发挥好农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村风民气。一是在丰富文化活动、提高活动场所利用效能上,要发挥好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的作用。由于这类人员有较高的社会威望、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且有较强的走出家门、融入集体的内在需求,因而让他们参与到文体活动场所的日常管理中来,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同时,有了日常维护和专人管理,村级各类文体活动资源就能够很好的加以利用,就会吸引更多的村民自觉主动地摒弃日常陋习,参与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二是在提高文明新风普及率上,要发挥好农村妇女的作用。农户是农村社会的细胞, — 5 —
在目前新的农村社会形势下,农村妇女群体留守在家,承担着农业劳动和养老育幼的家庭主要任务。要了解、把握她们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通过开展文明家庭(院落)评选、文明知识宣讲、文化产品进家等活动,进一步树立农村妇女的乡风民俗新理念、敬老养老新观念,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礼仪规范,带动家庭人员互学、互比、互看,从而更全面地推动乡风文明。三是在提高农村文体活动参与率上,要发挥好文化活动宣传队的作用。要坚持文化资源下移,打破体制束缚,尝试机制创新,变政府“输血”为自身“造血”,如市豫剧团经费与下乡服务挂钩,鼓励组建演出小分队开展“村村展演”活动。要坚持文化服务下移,把“三下乡”等服务活动由点到面、由节日到日常、由集市到村庄,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同时,要注重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挖掘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培养一批有乡土特色的农民文体宣传队伍和文化能人,“农民演给农民看”,用更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愉悦农民的精神,丰富农民的生活。
(三)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和形式,巩固扩大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一是利用典型引路的形式,营造新型农村社区文明新风尚。建立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新习俗、新风尚,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由村庄转变为社区的村级组织,一方面要走出去学习先进、开阔视野。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等,到金村、吴村等农村先进社区学习管理经验,体验新农村 — 6 —
建设的新变化、新风气、新时尚;另一方面,做好“城乡社区结对”工作,积极联系并邀请城市社区居委会典型代表,到农村社区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和文明条例,宣讲社区文明规范和文明习俗,让农村社区居民更为直观地认知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利用志愿服务的形式,大力宣传文明新风。将本村大学生村官、文明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回乡大学生、学校教师等人员吸纳到乡风文明志愿者队伍中来,在各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政策、环保、文明习俗等宣传活动,拓展文明养成教育的覆盖面。三是利用比先进、评落后的形式,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化。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创建、培养村民环保意识和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时,完善考评标准和内容,建立村与村、组与组、户与户之间的环境整治互评互查机制,推进奖化罚劣动态化、经常化,可考虑设立农户卫生流动光荣牌、流动红旗等制度。
(四)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整体推进。一是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量化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每半年一次的科学发展观摩中予以体现。要在对镇村年度工作综合评价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量化比重,特别是将村风民风改善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并加大所占权重。二是完善农村文明风尚评议机制。鼓励农村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文明风尚评议活动。建议在各村公开征选村风评议员,组成评议小组、村风纠查队,建立村风评议会。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道德风尚评议活动,对 — 7 —
村内的人和事进行“一月一评”和“一事一评”,查找存在的不良习俗,评议身边的不文明事例。同时,将评议结果与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儿女”等创评活动挂钩,推进评比工作的量化操作,促进村民行为的自觉规范。三是完善帮扶机制,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城乡共建的工作合力。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新农村帮扶工作的考核内容,在包村工作中更多地体现对村级文明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服务。积极发挥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带动效应,更加广泛地开展城乡结对共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结对工作重点化、项目化,大力帮助农村美化村容村貌、改善文体设施、丰富精神文化食粮,促进城乡文明的同步推进。
— 8 —
【如何科学推进农村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报告05-06
农村基层治理调研报告05-18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05-18
推进农村改革调研报告05-18
关于农村基层村民自治情况调研报告04-2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5-18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09-21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09-21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09-21
如何推进大众创业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