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报告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现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所取得的成就及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这五个方面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1、 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6月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
率.1998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进行了市场化发债,1999年10月,国债发行也开始采用市场招标形式,从而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2、 1998年,人民银行改革了贴现利率生成机制,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加
点生成,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的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定.再贴现利率成为中央银行一项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服务于货币政策需要.
3、 2004年1月1日,人民银行在此前已二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再次扩大
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同时,进行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尝试。
4、 --积极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300万美元(含300万)
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统一管理.2002年3月,人民银行统一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2003年7月,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2003年11月,对美元、日圆、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过上限的前提下自主确定.
二、 中国利率市场化所取得的成就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的改革,在宏观上推动了融资的规模和效率,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初步建立了以Shibor为基础的市场利率体系。
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Shibor的发展和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从长远看,Shibor最终要替代官定利率成为市场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基准;其次,Shibor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一头连接着市场,一头连接着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是商业银行经济化管理的重要依据;再次,Shibor还是其他许多产品和制度安排的基准;最后,Shibor的发展和完善还关系到中国货币、债券市场的纵深化发展,从而成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立中央银行利率间接调控体系的前提条件。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Shibor的定价及应用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培养和促进了金融机构定价机制的建设。
在市场化环境中,定价能力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扩大利率浮动
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提供了空间。同时,在人民银行的积极推动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在过去几年中有了长足的进展。截止到目前,各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已基本建立起根据贷款成本、风险等因素区别定价的利率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还加强了利率定价系统和内部转移定价体系(FTP)的建设,沟通了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间的传导与反馈机制,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强化了以资本收益为核心的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机制,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 融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利率市场化使银行可以通过利率的差异来甄别客户和覆盖风险,这不仅可以提高融资的效率,也促进了融资规模的扩大。从过去几年的经历来看,利率市场化对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三、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展望“十二五”,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是坚持以债务工具发展及债务工具利率市场化,来促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只有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渐进式的改革,才能实现最终的利率完全市场化。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是要进一步扩大人民银行的自主决策权。利率市场化成功以后, 人民银行将不再直接决定和管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而是将参考宏观经济的变化来制定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控制和影响市场利率的水平,这就要求人民银行要建立起决策程序和独立的决策机构。
二是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实行货币政策目标,另一方面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将不再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成为一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此时,中央银行将会面对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要想灵活的运用这些工具, 人民银行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能力,加大对金融市场利率的分析和监测,适时调整基准利率。
(二)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有效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为了能够有效防范市场化利率条件下储户面临的金融风险,应该尽快出台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和加快制定金融机构的破产条例制定,从而防范银行出现挤兑风险。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定主要是用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特别是一些小额存款人的利益,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保证银行体系能够平稳运行。一旦利率市场化后,我国的所以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都将面临着同样的市场风险,而且如果银行业的信息产生不对称,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现象。因此,为了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一项必做的“功课”。
(三)建立和健全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还应建立和健全银行间的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机制。我国的信用衍生产品市场面临的状况与国际市场不太一样。欧美市场是发展过度,而我们却是发展不足,主要表现在产品种类不全、市场规模小、创新机制不完善,并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推出,极大扩展了直接债务融资的规模,改善了市场的融资结构,增加了定价有效性和避险的手段,对促进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定价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以及宏观调功能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市场基础利率(Shibor)建设
一是完善Shibor 生成机制,提高Shibor 定价基准公信力。二是完善Shibor 传导机制, 提高Shibor 的定价基准渗透力。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完善Shibor 的形成基础。扩大Shibor 的基准定价范围,提高基准利率的传导效率。扩大Shibor 基准在票据贴现、短期融资、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定价中的应用和推广。三是改善Shibor 的运行环境, 消弱Shibor 定价基准噪音干扰。建立激励与约束机构,促进成员自律。进一步弱化股市、汇率对Shibor 的干扰。进一步大Shibor 的宣传力度,增强基准利率的告示效应。四是以债市为突破口推进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由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有赖于高效稳定的债券市场,未来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债券市场仍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四、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实现利率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我国而言,整体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等因素制约了金融的深化,不利于进一步地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另外,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平衡、金融监管的滞后,金融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稳定等因素就成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难点。
1、 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低会导致市场主体间的竞争的非充分性,就有可能出现利率市场化后,市场利率并不是完全均衡性的。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受政府的制约性较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彼此间缺少有效的竞争,导致金融中介的运行低效率,以及资金的非价格性配给。另外,国有企业面临的依然是预算软约束,这就可能导致在利率放开后,国企不考虑资金利用成本的贷款饥渴给银行系统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大量的高效率的私有企业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这些都会造成资金使用的低效率,并不能实现利率市场化后预期的经济的高增长。
2、 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金融监管手段滞后
尽管这几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远未成熟。尽管这几年,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效果有所提高,但仍缺乏深度和广度。
《关于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 金融企业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
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但是金融企业依然存在着行政管理色彩浓厚,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业务制度不健全;信贷资产质量不高,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等不足之处,这不利于金融中介市场主体的发挥和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另外,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传导机制,使得人民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也很难准确估价每次利率调整所产生的效 果,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功能,从而降低了利率的宏观调控效能。
4、 宏观经济环境有待改善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前提。从财政的角度而言,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比率在 1%左右,财政状况良好,对宏观经济环境来说,主要的问题是通货膨胀。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 2017 年上半年的 CPI 是 7.9%,实际利率是为负值的,人们为了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必然减少持有货币和银行存款,更多地持有黄金等实物资产。这样就无法吸纳高额的存款,从而也就不可能为高速经济增长提供所需的大量投资。一旦放开利率管制, 就可能会出现利率的大幅度攀升,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波动。
五、 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措施
第一, 发展市场经济,构筑必要的微观基础。
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另外,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多样化国企的股权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增强国企的经营自主性,实现其硬预算约束,使其资金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
第二,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虽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在市场建设上仍存在薄弱环节,下一步要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和运行效率,为金融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增加金融交易品种等。当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与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趋势存在着矛盾,特别是人民银行、 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的有效沟通不够。在下一步的深化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要创新金融监管手段和工具,摆脱行政的过多干预,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第三, 完善金融企业制度,健全利率形成机制。
完善我国金融企业制度,开辟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来源渠道,提高资本充足比率。进一步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效益为中心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树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同时,改革现有的利率形成机制,由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各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来间接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形成以上海地区各银行间的同业借利率为基准利率的利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 制,合理反映期限和信用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能力,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措施。完善市场利率监测体系,提高利率政策的调控效果。
第四, 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能够确保实行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可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对存款的吸纳效应。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通货膨胀。要解决当前的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环境,一方面要从总量上控制货币投放量,紧缩银根;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消化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来控制物价的传导。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地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正在向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的目标迈进。
中国利率市场化现状报告2017-03-06 18:36 | #2楼
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
通过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总之,从制度方面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近中期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长期以来,人们对推进利率市场化一直有一些担忧;会不会造成利率大幅度波动?是不是会造成通货膨胀?国有企业会不会承受不了?或是会不会加剧银行业的恶性竞争?等等。因此在制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时,要特别关注一下现存的一大难点问题。 即利率机制不灵活,利率结构还异常复杂,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1)当前我国的利率管制基本上还是国家控制型,现行利率变动权仍有大部分集中于国务院,中央银行享有的利率浮动权有限,商业银行名义上享有这种权力,但实际上只有执行的义务。这种利率管制和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利率运行机制,使利率失去了灵活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传导功能;
2)我国的现行利率结构仍有很多个档次,而且长期的多,短期的少,各档次与市场资金供求信号差距较大,不能其实反映资金稀缺程度;
3)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要有良好的银行体系作保证。而我国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尚未完成,银行还不能很好的反映市场信息,其风险评估与经营管理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在金融市场上,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加上央行的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善,制约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改革。
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这是人国人民银行首次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可以浮动。被称为“铁板一块”受到管制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终于被打破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崭新的一步。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报告】相关文章: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04-07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影响10-17
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03-04
最新中国市场化进程报告资料09-21
《利率》教案04-18
贷款利率管理规定01-06
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调研报告09-21
市场化的员工培训制度04-07
安装车间市场化总结09-21
煤矿市场化绩效考核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