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并提出要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这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市在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实现城乡发展繁荣共享。
一、对宝鸡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
统筹城乡发展,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既是一个根本策略问题,也是一个根本方法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发挥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更要发挥农村的基础作用,实现城乡互促共荣,工农协调发展。宝鸡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是因宝成、陇海铁路而兴的新型工业城市,城乡并存,城市比重偏小,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虽然雄厚,但工业发展市强县弱,非公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不同步,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开发与综合利用滞后;整个社会加速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县域经济不发达,工业反哺农业能力较弱,中省市各级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农村的扶持和投入,城乡差距依然明显,二元矛盾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准确把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本质要求,把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作为根本出路,把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工作的根本举措,把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荣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谋划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和路径。
宝鸡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具有良好基础。按照世界上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整个经济增长依赖于非农产业,不再需要从农业吸纳资本等要素。农业应获得与工业平等发展的机会与权利,并成为接受“补助”的部门。这个阶段就是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换过渡,工农、城乡关系开始改善的阶段。国际经验反映出的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GDP由1200美元上升到2400美元之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城市人口份额由35%上升到50%之间,一二三产业比重达到15.1:39.4:45.5时为工业化中期。从我市来看,2017年,全市人均GDP为1899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779美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5.1%,城市化率为40%,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11:60.3:28.7。综合分析对照,可以看出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实行统筹发展战略已具备客观条件和基础。
二、宝鸡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要适应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把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以强力发展县域经济,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基本路径和着力点。
强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关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和工业基地、县城和重点镇、农业产业升级三大战略重点。要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优发展环境。既要注重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商人前来投资创业,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又要采取措施,扶持本地企业创业,做大做强“小巨人”,更要实施 1
“小老板”工程,支持全民创业,带动大就业。只有尽快把县域经济搞上去,才有能力增加对县域各项社会事业和公共建设的投入,才能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公共资源分配均等,才能早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积极推进工业化。工业化是区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根本出路。工业化支撑着区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决定着以城带乡的带动力和以工补农的发展力。必须坚持工业强市、强县战略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要以园区经济为依托,以大企业大集团、“小巨人”工程和全民创业为三大战略支撑,着力打造装备制造业、烟酒食品、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营销六大产业集群。优先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对工业园区的供水、供电、交通、绿化、治污等基础设施,以及创业基地、科技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给予重点支持,使园区成为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齐全、管理服务优良的工业聚集区,创造出企业和乡村在不同起点上都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是区域工业化的平台,也是吸纳农村人口的载体。小城镇蕴含着大战略。城镇化要与工业化协调推进,相互支撑。要加快形成以市区为中心、蔡家坡为副中心,县城和重点镇为支撑,小城镇和中心村为节点,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西府特色鲜明的关中西部城镇群。突出重点镇建设,切实改善基础设施,治理生态环境,强化载体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凤翔县撤县设市步伐。到201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5%,2020年达到55%。
《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区域工业化和区域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工业化提供农业现代化所需物质装备,城镇化吸纳农村富余人口,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没有区域工业化和区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如同没有引擎。因此,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包括市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农业现代化。必须统筹推进区域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因此,要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紧扣现代农业发展,围绕种养、加工、销售等关键环节,调整种养业结构,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良种繁育,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加工大户和销售大户。
三、找准着力点,推进五个统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突出重点,着力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事业五个统筹,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立足长远,更新观念,搞好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的统筹和管理,合理布局发展空间和资源要素,确保城乡发展在一个科学蓝图指导下进行。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编制。打造“一线两带(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沿线)”、“一核(市区)”、“ 两中心(蔡家坡地区和凤翔市域)”增长极,使陇海沿线川道地区在中心城区和区域副县(市)中心城市作用下迅速发展,从而带动渭北台原、千陇丘陵、秦岭关山经济区有序发展。打破城乡界限,将城市中心组团和周围乡镇及乡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人口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实现城乡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强对各 2
类规划的统一管理。健全规划许可审批和实施管理机制体制,增强法规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第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按照产业集群谋划、四大基地支撑、百亿集团引领、工业园区承载的思路谋划工业,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带动我市城乡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农业产业体系,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筑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大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推进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农村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第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加强宝鸡大城市核心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四横十纵一环一道”为骨架的市区快捷交通网,引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通过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提高通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卫、生态等公用服务设施的共享度,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 积极开展环境整治、植树植绿和生态家园建设活动,大力创建森林城市和绿色宝鸡,创造城乡最佳人居环境。加快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步伐,努力提高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共享性。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县级职教中心、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学习。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建设,增强基层文化服务功能。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坚持开展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用先进文化理念教育引导群众,提倡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第四、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把就业当作民生之本,以就业促进创业和发展。对农民市民一视同仁,逐步将农村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均等,促进农民在各个产业上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逐步形成农村三分之一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创业、三分之一劳动力打工就业、三分之一劳动力从事种养业经营的格局。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果品园艺和畜牧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农村出现更多的农场主。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到 2012年,力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2017年翻一番,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3.5:
《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扎实实施“人人技能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计划,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第五、统筹城乡社会管理。逐步扩大和完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社会各方支持农村发展的帮扶机制,使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使城乡居民幸福感逐步增强。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放宽准入条件,畅通城乡人口流动的途径,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积极探索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可以支配处置自己的固定资产,获得财产性收入。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以城镇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城镇的繁荣带动整个农村的繁荣。
四、创新机制体制,全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创新机制体制,是坚持城乡统筹的关键措施和重要环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创新统筹城乡发展机制体制当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全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中,统筹推进,科学发展。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从战略目标上总体把握,从政策制定上重点倾斜,从工作布局上统筹安排,全面推进这项工作。二是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着眼城乡一体化,科学把握城乡关系,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三是在制定惠民政策上,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事务统筹,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水平。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来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二)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组织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集中领导力量和工作精力,加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部署。一是制订工作规划,认真实施。要结合实际,通过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吸取各方面意见,制订《全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层层落实目标任务。二是市县要成立专门机构,承办日常工作。成立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统一分解目标任务,制订具体政策措施,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三是抓好试点示范,搞好带动。市上要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支持抓好凤县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同时,借鉴重庆、成都等其它城市的做法,积极推广,重点突破,确保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三)加快构建有利于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增强战略意识,着眼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一是要调整、规范政府部门职能范围,改革城乡各管一段和职能交叉重叠体制,提高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广泛动员城乡居民参与城乡综合改革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创新。要清理废除那些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规定。切实转变城市倾斜,给农民真正的国民待遇,建立城乡良性互动、体现公平、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 三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新机制,完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途径和范围,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四是创新农村土地管理机制。坚持农地农用原则,及时启动农业用地资本化、市场化改革,积极开展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和土地承包权抵押试点,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强化农民土地物权权能,尽可能多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五是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证更多的资金用于当地建设。积极支持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兼并、重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培育和发展新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执笔:蔡广林)
通讯地址:宝鸡市行政中心1号楼12层
中共宝鸡政策研究室
县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调查研究报告2017-02-20 18:12 | #2楼
一、**县统筹城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1、统筹城乡发展现状
(1)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县政府以“三化”工作为中心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好局面。2017年**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84亿元,比2017年增长92.9%,年均递增17.8%。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县非常注重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园区化,崛起了一批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地,以“有园无界、科技兴园”的理念规划建设了省级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园,成功引进了江西东江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整体开发建设**农业科技园核心区,成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引擎。
(2)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通过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持续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的5211元上升到2017年的11487元,年均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2534元上升到2017年的3710元,年均增长7.9%。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累计完成投入22228.44万元,拆迁旧危民房68.09万平方米,新建新式民居2285套27.42万平方米。
(3)农村设施环境有较大改善。县内全面实现县到镇通水泥路,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水泥(油)路,部分村组 1
通水泥路。大力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公共医疗实现了全覆盖。
(4)科学统筹规划思路。**县确定以城关镇历市镇为统筹发展试点镇,在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层面进行探索;以城北新区、历市镇修建、历市镇百乐排、老城镇中塅、老城镇丁坊、岿美山镇古地、天九镇黄金湾、龙塘镇洪洲、鹅公集镇、岭北镇梅香等十区为先行示范区的“一镇十区”的试点格局。
2、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2017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小康实现程度仅为42.54%。全面建设小康难点仍然在农村。一是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仍然较低。2017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7%。二是农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人均纯收入中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差距逐步扩大。三是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仍过大,农村城镇化水平低。2017年**县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重达62.4%。四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就医难、养老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虽然逐年提高,但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仍比较低,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并没有因为覆盖率的大幅提升而得到相应的改善,农村医疗室和卫生人员仍相当缺乏,增长缓慢。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一是收入分配差异扩大。近年来,**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仍在继续扩大,城乡居 2
民收入比呈扩大趋势,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而2017年为2.1:1。随着城乡收入分配不公日趋严重,基尼系数出现了扩大趋势,说明**县收入分配有不合理的成份。二是城乡基础设施差距较大。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水平飞速提高,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将进一步凸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任重而道远。
(3)资金、土地要素资源短缺。统筹城乡发展是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巨额资金投向农村,仅靠农业内部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市建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障碍。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地方提供巨大的财政支撑,2017年我县仅民生类支出就达3.5亿元,而全县财政总收入仅4.2亿元,我县在更深层次方面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遭遇资金短缺瓶颈;实现居住社区化、产业集聚化、土地集约化等要求涉及土地流转、宅基地再分配以及土地征收等问题,对土地资源的再次利用涉及到土地供给短缺问题。
二、**县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省、市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
1、政策方面。截止2017年,我县乡镇客运通车率100%,行政村客源通车率80%;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各镇公立医院实现了完全覆盖,行政村卫生室达标率80%;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83%;城乡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60%。我县已符合关于省发改委发布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应具备的条件,但未列入省试点县,希望上级根据情况给予考虑。
2、资金方面。统筹城乡发展上涉及项目资金的争取以及农户对在操作财产性收入上政策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希望 3
上级能给以一定的资金帮助。
三、**县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思路与模式
1、基本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农业农村工作转型发展,坚持把建设城乡统筹新型社区作为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的具体抓手,以住宅建设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社会保障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证,大力推进居住社区化、产业集聚化、资产资本化、土地集约化、服务均等化、环境生态化,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发展新路。
2、规划布局。构建“一镇十区”的试点格局,即:以历市镇为统筹发展试点镇,在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层面进行探索;紧扣城乡结合部、集镇、园区、中心社区等重点区域,以城北新区、历市镇修建、历市镇百乐排、老城镇中塅、老城镇丁坊、岿美山镇古地、天九镇黄金湾、龙塘镇洪洲、鹅公集镇、岭北镇梅香等十区为先行示范区,进行运作机制方面的探索,引导和组织农民有序向社区(中心村)、园区、集镇和县城集中,产业向社区园区集聚。
3、总体目标。以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为突破口,实现示范区城乡体制机制基本接轨,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在全面推广成功经验后,力争今后五年全县年均城镇化率递增4.3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1%以上,社区居住率达到30%以上。
3、运转机制。转变以往农村社区建设的政府主导模式,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市场、农民-主体多元参与的新型运作
模式。
(1)城郊结合综合发展型。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城乡结合部商业服务型社区。
(2)中心镇辐射带动型。实施引农造镇工程,引导农民有序向集镇转移集中,建设引农造镇型社区。
(3)大型农村社区管理创新型。实施联村联组建社区,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设施,建设新型中心社区。
(4)多园合一综合发展型。以生态工业园、农业科技园、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教育园五大园区为依托,就近科学规划廉租房、公租房和农民社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多园合一综合发展型社区。
四、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支撑体系分析
1、科学制定了方案。制定了《中共****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试行意见》,同时,制定了10个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模式以及具体办法,是全县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今后政策体系方向。
(1)制定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和农村房屋的确权政策。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村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使农民和集体组织对农村产权拥有合法支配权,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2)制定农村产权流转政策。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
地集约化,实现产业规模经营,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
(3)完善金融服务“三农”政策。涉农金融部门要做好开展确权发证后林地、耕地、果园、农村集体土地、农村房屋等农村资产的抵押贷款等金融业务工作。要建立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社区居民融资,为其提供贷款担保。要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在城乡统筹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逾期贷款过渡缓冲基金,分担涉农金融部门的贷款风险。
(4)制定完善农民进社区、进镇入城的优惠政策。区分原有宅基地和农村承包地的“双退”、“单退”和“双不退”的情况,在入住社区、进镇入城方面分别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5)制定城乡教育发展政策。着力调整城乡教育布局,促进农村中学向县城集中、农村小学向集镇集中、农村幼儿园向社区集中,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建立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抓好送教下乡活动,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城乡教育均等化,使进镇入城的农民子女在教育方面与城镇居民子女享受同等政策。
(6)建立一元化的户籍管理政策。探索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户为单位,按照进镇入城的农户自愿改变户籍性质的原则,选择农业或非农业户口进行登记。随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行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
(7)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政策。按照“就高不就低”
的原则,进镇入城的且转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在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最低保障、民政优待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政策。
(8)制定财政扶持政策。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设立城乡统筹发展专项资金,在县财政年初一般预算支出预算数中,按不低于4%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在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中,在县实得部分中按季以8%的标准进行计提专项资金;在省、市返还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按季以50%的标准进行计提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城乡统筹示范区完善城市功能、示范镇提质扩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9)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选择历市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探索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通过委托、授权等形式赋予乡镇在土地规划、村镇建设、投资项目等方面的审批权和乡镇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执法权,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五、统筹城乡发综合改革的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书记任组长,副书记、县政府为第一副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城乡统筹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工部,工作人员从有关部门抽调,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各镇要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落实各镇规划所、土管所人员编制,配齐配强人员力量,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监督管理。定期进行了督促检查,及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点节点问题。通过定期督查、专项督查、跟踪督查等方法,对工作进展跟踪督办,定期考核。要把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区工作推进落实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实绩和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对工作实施进度快、成效好的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消极、履职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统筹城乡发展汇报材料09-19
统筹城乡发展宣传方案09-19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方案05-11
县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调查研究报告09-19
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09-19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09-19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事迹材料09-19
城乡统筹发展汇报材料(精选6篇)11-09
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09-19
思想汇报搞好城乡统筹发展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