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研讨发言
周口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经济社会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农业,最庞大最重要的群体是农民。推进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在转变发展方式中走出新路子,能否在新的区域竞争中获得新优势。卢书记在周口代表团提出的观点,既有“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也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等具体途径,是指导我们传统农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纲领性要求。
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说过:“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认真学习卢书记的重要观点,我认为,其精神实质就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真正让城镇这个龙头活起来、让农业这个弱质产业强起来、让农村这个落后地区好起来、让农民这个困难群体富起来,实现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当前我们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强力推进和逐步实现产城互融,这是一条符合上级精神、充分切合实际的发展路径。
第一,产城互融可以解决“城镇怎么建”的问题。当前,我市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城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不强。通过产业集聚区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规模的迅速扩张,如我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通过严格规划建设,使县城面积迅速扩大三分之一 1
以上;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城市功能的有效划分,达到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等城市功能区相得益彰、互动发展,避免城市“摊大饼、一锅汤”式的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
第二,产城互融可以解决“龙头怎么强”的问题。要实现卢书记提出的“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做强城镇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就新型城镇化来说,大发展呼唤大产业,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产业支撑作用能否发挥及其发挥程度,将直接决定着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成效,决定着城市的整体实力和带动能力。郭庚茂在全省项目观摩时,高屋建瓴地把产业集聚区比作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产业集聚区是市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地方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是富民强市的主渠道,是改革创新的实验区。”在当前我们城镇第三产业普遍不强的情况下,通过产业集聚区的大发展,才能够有效推动城镇经济大跨越,进而实现城镇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的大突破,才能够形成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的有利局面。
第三,产城互融可以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当前,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大量欠账。虽然基本上解决了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从无到有”的问题,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街道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等还有较大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让农民也能享受和城里人一 2
样的生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可以积极争取利用上级政策资金,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对农村发展的投入水平,缩小城乡发展的“设施落差”。从长远来看,以产城互融的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是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使我们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增加财力投入有了更多的底气。
第四,产城互融可以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从更长时期看,减少农民比目前农民增收更具长远、全面的主体意义。而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唯有实现城镇化,做到“人口向城镇集中”。在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必须统筹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收入、社保等问题,不能简单地把“穷农民”变成“穷市民”。通过产城互融,可以有效搭建起农民进城后充分就业的平台、完善社保的平台,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够“进得城、扎下根、留得住、生活好”。目前,我县产业集聚区就已经吸纳了两万余人就业,春节期间又实际招工3700人,各种社保手续正在办理。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大量农民走出农村、融入城市,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坚实载体。
第五,产城互融可以解决“观念怎么变”的问题。提高城镇化率,不仅是要把“农民身份”转换成为“市民身份”,更要求把“农民-意识”提升为“市民-意识”。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一方面要强化文化和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有知识、有技能,
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建设高标准职业教育中心,大规模培训农民工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进城后的农民通过由“面朝黄土背朝天”向“标准化厂房、流水线作业”工作环境的转变,能够在产业工人新身份的适应中换脑子、转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程度,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统筹城乡发展研讨发言》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产城互融是不断提升城镇人口聚集能力、产业支撑能力和文明扩散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们传统农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点。我们要围绕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城镇建设的结构融合、功能融合,进一步统筹城乡资源,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规划要衔接。规划是产城互融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制定发展规划,在区划设置上有机衔接、在基础设施上统筹建设、在服务保障上整合利用、在功能发挥上充分互补。同时要把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发展作为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城乡总体规划为龙头,修编各类专项规划,特别是按照城乡一体的思路,制定好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规划,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城市服务业向农村的延伸辐射,促进城乡产业合理集聚,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格局。
二是产业要做强。产业发展是产城互融乃至区域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撑。做强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这是目前我们各项工作的“中心之中心、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必须始终贯穿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目前,我们县正在积极开展产业集聚区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活动,以此为推动,引导全县政策向招商倾斜、领导力量向招商集中、干部资源向招商聚集、社会力量向招商整合,实现产业培育的迅速壮大,使产业集聚区真正在产城互融中的板块作用真正体现出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服务要完善。在产城互融过程中,产业构筑只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必要环节。在当前东西部对人力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的大形势下,要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活起来、强起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软件服务,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就业热土、留人之地。可以说,谁能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就能站在新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高点。我县在春节期间产业集聚区招工时,就出台了产业集聚区用工优惠政策,规定了在县产业集聚区就业一年以上的务工人员,准予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办理非农户口,并且保留农村宅基地、责任田;在县产业集聚区投资2500万元建设汽车站,开通集聚区到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班车,职工凭证件乘车享受半价优惠等政策,增强了产业集聚区的就业吸引力,使农村转移劳动力愿意来、方便来、留得住,成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人力要释放。城镇化实际上就是农民减少的过程,通过城镇化,农民不但进入城市,进一步在城市提高生活水平,同时由于农民减少了,在农村的农民可以更多的占有各种资源和生产资料,相应的就可以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减少农民,把人力资源从有限土地上充分释放出来,必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我县几年来流转农村土地16万多亩,在自愿流转、农民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对于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我们帮助一部分把他们精耕细作的传统引导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上来;对另一部分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使他们进入集聚区企业,既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也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实现了土地减人、农民增收。
第五,农村要繁荣。新型城镇化需要发达的农村作为后盾和支撑。只有加快农村发展,才能为新型城镇化和产城互融提供必要的物质供给,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推进产城互融、统筹城乡发展,并不是要求城乡一样化、一律化,而是城市与农村的相互促进,互动双赢。这既是发展战略的提升,也是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发展,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并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主导产业的综合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农协同、城乡并进,产城互融才有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2017-02-20 11:33 | #2楼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渭城区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情况作以汇报:
近年来,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在、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协调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泾渭新区建设规划等一系列决策出台后,我区作为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板块,我们更是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历史机遇,以泾渭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统筹城乡发展研讨发言》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引领,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社会和-谐化为重点,凝心聚力,加压奋进,全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是城乡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区GDP年均增速在16%以上,总量较“十五”末翻了近一番; 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30%以上,总量较“十五”末翻了两番多;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农业总产值达到10.5亿元,五年翻了两番。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6.3%。
二是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大的跨越。工作实践中,我们一方面积极扩张工业经济规模,坚持把壮大支柱产业,把保工业作为“保增长”的关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以辖区中省企业、在建大项目和民营企业为重点,加大相关产业引进,加速项目聚集,着力培育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引进产业化项目326个,投资总额达260亿元,能化、光伏、热电、航空物流和装备制造“五大”支柱产业体系日趋明晰,带动渭河北岸形成了“五园五集群”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着力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一轴 2
三基地”农业产业化新布局,全区农业走上现代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之路。先后引进发展陕西石羊、香港南华、张裕集团等大型涉农龙头企业53户,全区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涉农龙头企业达到20户,投资总量愈11亿元。全区流转土地面积2.34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0.59%,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22个,建成专业养殖小区20个,成功注册“隆丰”蔬菜、“泾渭红”礼品西瓜等多个农产品商标。同时,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拉动消费、促进增长的重点,结合旧城开发改造,积极实施“一办一街”工程,引导品牌店、专卖店向重点街区集中,不断做优做强餐饮娱乐、养生足疗等特色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广告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了人民东路、新兴路、中山街和乐育路等特色街区,第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1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448元和5127元,四年来翻了近一番。
三是城乡基础建设得到不断强化。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投入,着力加强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仅在道路建设方面,已先后投入近20亿元建成了金旭大道、朝阳四路、七路、光伏一路、二路、新贺 3
路、空港大道等十余条园区道路,建成了五陵塬旅游路、渭城西路等东西干道,对咸高路、河堤路、东西1号路、4号路、13号路等道路进行了升等改造,配合市上建设了上林大桥、兰池大道和渭河横桥,新建、改建道路总里程260多公里,在渭河北岸形成纵横交错、通畅便利的路网大框架,实现跨渭河与西安交通路网的有效对接。
四是城乡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执政之本,也是缩小城镇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先后实施民生项目400多个,使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不断完善“五大”社保体系,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认真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全区“蛋奶工程”覆盖率达到57.85%;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3%,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和治疗实现全覆盖,育龄妇女受检率达到97.7%;全面启动占地105亩的经适房建设;2017年绿化造林0.3万亩,绿化河堤和主干道路42公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始终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要求,将、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考核指
标和30项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监测重点指标、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层层分解下达到每一位区级领导、职能部门和镇办,夯实各级包抓责任,逐级分解任务,逐层传递压力,形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指标任务、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区级包抓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同时建立健全了每月通报、每季讲评、定期观摩制度和激励奖惩机制,完善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和奖惩制度,以此推动工作落实;重奖加快发展有功之臣,充分激发全区上下抓发展的热情和干劲,努力形成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我区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现阶段我区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与、市政府的期望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仍然滞后等问题。
随着关-天经济区和西咸新区规划的加快实施,各类资金、政策、项目向我区加速汇集倾斜,我区迎来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区建设成为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平台和主要途径。下一步,我区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加大力度,狠抓
落实,力争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率先推进重点板块突破发展。我区占有泾渭新区305平方公里的240平方公里,在区位、交通、资源、人文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构建新区的特色产业体系,应当从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寻求突破口,以其作为战略启动点,带动其他领域整体推进。1、加快推进空港产业园发展。我区域是西北最大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是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也是咸阳市和泾渭新区的一张响亮名片,要以临空产业为主导,突出航空物流、大型飞机改装及维修、航空服务和运输等产业的发展,率先进入国际经济体系,以此带动其他领域国际化。2、加快推进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区建设。渭城文化积淀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要加快建设周陵、秦咸阳宫遗址等七大主题公园,加快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培育发展彰显周秦汉唐文化的文物旅游、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等相联产业,保护和开发明清城区等古遗迹,建设旅游精品线路,以国际化大都市的眼光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从而为实现泾渭新区建设的寻找又一重要突破。
3、加快横桥商务经济区发展。横桥商务经济区作为未来泾渭新区的中心城区,在完善规划、加快基础建设的同
时,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努力在金融商贸、楼宇经济、商务休闲、会展创意、高档房地产等领域的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
二是妥善做好新区建设中的民生保障。随着新区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全区农村将成为项目建设、基础建设的主战场,必然涉及土地调整、村庄拆迁,大量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将被征用,随之出现大量失地又失业的农民。在未来的发展中,规划区内的群众仍将是新区的居民,是主人,提早做好失地农民的调研与民生保障工作,对于新区建设顺利推进、维护全区大局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市政府在规划时,考虑使用建设大型农村社区的模式,便于土地集中合理使用,同步推进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及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工作,使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继续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通过集中轮训、专题讲座、干部交流轮岗等方式,建设一支新型的干部队伍。其次,加大各类实用、高精尖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既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选拔引进人才,同时有目的、有方向的与著名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培养专业人才,特
别是注重干部的外向型培训,到发达地区、跨国公司挂职交流,从而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队伍。第三,制定国际化大都市教育规划,实施多层次的教育培训,逐步普及政策法规知识、科技知识以及文明礼仪知识,使党员干部从思想素质、精神状态、作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和改进。第四,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和大型广告等现代传媒,集中宣传《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广大群众对新区建设的知晓率,大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支持新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为新区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人才基础和群众基础。
城乡统筹发展讲话2017-02-20 11:33 | #3楼
同志们:
这次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先后多次召开会、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全市会议精神,研究讨论我县《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后面,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县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成绩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通俗地讲,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近年来,我们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这一主题,创新举措,大胆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县农业经营理念正在由小农经济理念向市场经济理念转变;经营方式由分散、粗放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转变;农民收入由原来单一的生产收入向工资性、转移性、财产性多渠道收入转变,现代农业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统筹城乡发展的步子越来越快。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近年来,全县城乡居民收入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超过20%。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7元,增长22.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81元。
二是农业主导产业日益壮大。按照“北优果、中杂果、南早熟和设施,全县发展畜牧业”的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日益壮大。优果工程实施力度不断加大,早熟苹果规模进一步扩大,优果率达到60%以上,果品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杂果发展迅猛,近年来,在旱腰带地区累计发展石榴4.3万亩,花椒3万亩,红提葡萄3万亩,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畜牧养殖、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奶牛存栏达到1.2万头,设施大棚发展到1.3万座,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资2.4亿元,改造县乡油路34公里,通乡油路6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715公里,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投资5400多万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66处,解决了19.3万人的饮水困难。“三告别”工程深入推进,目前已启动建房43个村298户,受益群众1192人。 四是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八大工程 ”,先后投资3.6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漏校舍24万平方米,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29个灾后重建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农村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投资7200多万元,建成农村标准化卫生室258个,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和19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日趋健全。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
个,农家书屋100家,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五是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蛋奶工程”覆盖面达到66%,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村孕妇免费住院分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社会保障滞后的局面得到改善。
二、提高认识,坚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统筹城乡发展,核心是缩小城乡差距,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互补发展、快速发展。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重大任务,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势在必行。
首先,统筹城乡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第一个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今年中央1号文件,主题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所以说,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让农民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统筹城乡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在生产和就业、生活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反差很大,农民与市民享受的权益不均等、不协调,致使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只有通过统筹城乡发展,让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有效解决城乡不均衡、不平等的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其次,统筹城乡发展形势紧迫。我县城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差”,一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城区聚集了各类资源要素,而农村只是廉价提供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等基础性资源,大量的收益最终落在了城区,从而导致城区和农村发展不平衡。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2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687元,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3.3倍。三是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近年来,虽然农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在街道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城镇还有较大的差距,全县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饮水不安全,6000多人还居住在土窑洞。四是城乡社会事业的差距。城乡教育资源配臵不合理,农村教学条件差,素质高的教师多数不愿在农村执教,生源逐步减少。农村执业医生相对较少,医疗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民文化、体育设施滞后,精神文化生活相当贫乏。
五是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与城市“五大保险”全面覆盖相比,农村只有低保救助、农村医保等,养老保险还只是试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这些情况都表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本的就是要让农业这个弱质产业强起来,实现产业化;让农村这一落后地区好起来,实现农村城镇化;让农民这一困难群体富起来,实现农民市民化。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条件已经具备。一是机遇十分难得,中央和省市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强农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为统筹城乡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二是农业优势突出,我县苹果产业在省上乃至全国名列前茅,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迅猛发展,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内在动力强劲,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改善生存环境,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十分强烈,统筹城乡发展是民心所向。四是工作基础较好,这几年我们在产业发展、“三告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突出重点,扎实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互动战略,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五个提升,深化五项改革,逐步破除城乡二元
结构,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收入差距是目前城乡最大的差距,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首位,坚定不移地抓好“三大工程”。一要抓好四大主导产业提升工程。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上下功夫,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3万吨以上。果业要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调整早中晚熟比例,在南部建设10万亩早熟苹果基地,在北部建设30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力争到2017年,使果品套袋率达到95%以上,优果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设施农业要进一步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力争到2017年,使奶牛存栏突破2万头,设施大棚达到2万座。蔬菜业要抓好一批专业示范村建设,集中连片发展,力争到2017年,使全县蔬菜面积达到7万亩。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四大主导产业为农民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纯收入的70%以上,真正显现产业的支撑作用。二要抓好杂果经济林建设工程。近年来,我们在旱腰带地区大力发展石榴、花椒、红提葡萄、核桃等特色杂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闯出了一条旱腰带地区群众增收的新路子。去年,石榴每斤售价达到5元以上,核桃每斤15元左右,群众发展杂果的积极性很高。我们要总结经验,加大力度,再掀杂果发展热潮,年内再栽植石榴2万亩,核桃1万亩,力争到2017年使石
榴面积达到10万亩,把礼泉建成特色显明的杂果基地县。三要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这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渠道。要坚持内抓培训,外建基地,扶持创业,做好维权,强化服务,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我县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10万人次以上,大幅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同时,要扶持汇源、通达等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再引进建成一批龙头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以工哺农,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第二,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城镇化进程。一要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把工业项目集中到园区,既节约土地,又能带动周边公共设施的改善;既有利于吸收农民就业,又容易形成产业集群。今后,新上项目都要进入园区,真正使工业园区成为融合城乡的载体,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示范区。二要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一是向县城集中,对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创业手段,能完全离开土地的农民,引导到县城社区居住。二是向重点镇集中,加快小城镇居民住宅小区建设,吸引农民就近在小城镇安居创业。要借鉴先进经验,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积极推进在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经济适用房工作,确保每年都有一批农民落户城镇,变为市民。三是向中心村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把边远小村、零散居住的农民集中到中心村,逐步形成县城、小城镇、中心村三位一体的格局。在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要统筹解决
好进城农民的就业、收入、社保等问题,不能简单地把穷农民变成穷市民。三要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效益,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通过行政推动和典型引领、完善政策、创新体制、强化服务、健全市场,加快土地向种植、养殖、加工、储藏等经营能人、大户或有实力的企业集中,力争3-5年时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25%以上。 第三,加快“五个提升”,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方面,要抢抓机遇,全力争取项目,整合各类资金,尽快使农村水、电、路、气、信息网络等设施有更大的变化。要在加快通村道路建设的同时,加强村内道路建设,力争5年内使80%的村庄街道水泥化或柏油化。要以北部山区为重点,狠抓人饮工程建设,每年解决5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力争到2017年,全面解决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8%以上。在提升农村社会事业水平方面,关键要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一是抓教育,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灾后重建项目,加大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力度,整合各种资源,不仅让农村学生能方便上学、上好学校、受到优质教育,而且要带动农民向城镇集中,提高城镇化水平。二是抓医疗卫生,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强化医疗价格监管,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抓文化体育,建设一批综合文
化站、中心社区、农民健身广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推动城乡教师、医生互动交流,积极开展支教、支医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实现城乡互动、以城带乡。在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方面,关键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城农民社保等制度,让农村人生活得舒心放心,没有后顾之忧。在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方面,重点要建好城镇集贸市场和农家店,加大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政策补贴和信贷支持,拉动农村消费不断上水平。在提升农民素质方面,一是强化科技、文化和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有知识、有技能、会赚钱,增强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适应推进城镇化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式,引导农民换脑子、转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提高文明程度,使进城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第四,深化“五项改革”,强化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保障。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是关键,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必须以改革的胆识、创新的举措,研究制定综合配套政策,尽快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在抓政府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关键是健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长效机制,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确保按财政收入状况逐步增加。在抓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要重点在土地流转上下功夫。同时,要积极争取城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土地瓶颈制约。在抓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方面,重点是通过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制,拓宽贷款渠道,降低担保门槛。在抓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要尽早研究,逐步实行城乡一元化的户口登记制度,争取每年都有一批农民落户城镇、进入城市。在抓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重点要在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等方面大胆探索、实现突破。
四、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几个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结合实际,着眼长远,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原则性问题。
第一,既要统筹规划,又要分类指导。一方面,要把城市和农村的规划融为一体,通盘考虑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注重各类规划的衔接配套和有效融合,做到城乡一盘棋。另一方面,从城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第二,既要行政推动,又要市场引导。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两个积极性缺一不可。要强化行政推动,加大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实施城乡发展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社会事业统一扶持。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城市资金、技
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第三,既要典型引路,又要整体推动。城关镇、烟霞镇、药王洞乡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先行一步,抓出成效。其他有条件的乡镇,也要抓好典型,尽快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第四,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稳步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关键是体制机制的束缚。作为城乡一体化相对滞后地区,我们在户籍制度、失地农民安臵等方面,一定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同时,又要尊重群众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不一哄而起、不做表面文章,稳步推进。
五、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强化领导,全力推进。
一要高度重视,健全机构。各级党政组织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为统揽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各乡镇要成立机构,组建专门班子,迅速启动此项工作。涉及的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尽快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形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要加大投入,提供保障。资金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总体看,我县尽管财力比较困难,但只要肯动脑
子,还是可以找到办法的。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同时,要通过利益杠杆,吸引民间资本,逐步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 三要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力量。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和“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四议四公开”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村民会议决策、村委会执行的村级治理机制。要高度重视基层班子建设,加强对基层干部统筹城乡发展知识的培训,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开阔眼界。
四要注重宣传,凝聚合力。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力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宣传我县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宣传工作中先进典型和经验,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什么是统筹城乡、为什么要搞统筹城乡、如何参与统筹城乡,把全县上下的思想行动统一起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要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县城乡统筹办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能,将县上《意见》提出的任务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责任、明确时限,并加强调研指导,总结推广好经验、
好做法。县考核办要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快制定相关考核办法和奖惩细则,严格进行考核。 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礼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统筹城乡发展研讨发言】相关文章:
统筹城乡发展汇报材料09-19
统筹城乡发展宣传方案09-19
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方案05-11
统筹城乡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09-19
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09-19
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总结09-19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事迹材料09-19
城乡统筹发展汇报材料(精选6篇)11-09
思想汇报搞好城乡统筹发展09-19
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