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方案策划>创业融资>《人才创业工作总结

人才创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2-05-18 11:47:51 创业融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才创业工作总结

“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开展以来,斯大林街工委高度重视,街工委书记亲自挂帅组织开展此项活动,一年来,我们围绕安置就业、培训基地创建、资金扶持等方面开展工作,结合区域实际,确立了强化领导和优化人才服务战略,推进“三个三”措施落实,努力为推进道里区“两区”建设做贡献。通过全街上下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具体工作如下:

人才创业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全力实施“三个”机制建设

做好人才工作,发挥人才优势,我们在提升组织工作上下功夫。按照市区委组织部开展“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要求,我街以抓机制建设为突破,全面确保人才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建立街区人才联动机制。充分利用街区资源,通过建立“三联”机制,即主动与居住在社区的离退休老领导、老专家和在职专业人士联系挂钩、主动与街道实训基地大专院校联系挂钩。整合和利用驻街儿童医院、哈歌剧院等72家大单位和街实训基地黑龙江工程学院、市社科院培训学校以及辖区百余名离退休专家、学者资源上下功夫,通过服务,推动各类人才发挥作用。二是建立社区人才工作信息机制。从保证人尽其用出发,通过建立社会工作人才信息库,主动将辖区人才队伍,按照医疗康复、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法律援助、心理卫生、生活救助六大类进行组合;同时,通过建立人才工作信息联络员,全面保证人才工作有效开展。三是建立社区人才工作保障机制。一方面,通过采取开通街道、社区人才“110”专线,不定期地安排辖区人才为群众提供服务、

咨询、援助活动,积极发挥人才服务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定期开展人才走访工作,及时了解和提供生活、工作需求,千方百计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二、服务人才,全力推进“三个”平台建设

为服务人才,调动人才服务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人才工作组织机制。成立以工委书记为组长,主管领导和辖区大单位及参与街道人才实训基地大专院校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并通过建立联席会制度和研讨制度,定期研究人才工作目标,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切实保证人才工作组织开展到位。我们按照统筹兼顾原则,主动将服务人才工作与社区劳动保障站相结合,推进“三个”平台建设。一是建设江桥社区创业培训基地平台。我们利用社区党校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共安置就业197人。二是建立用求信息平台。通过各类招聘大集和求职登记,整合信息资源,广开就业渠道,实现不挑不捡充分安置就业,对有就业愿望的推荐就业,对有创业愿望的扶持就业,就业安置率达95%以上。三是定期搭建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平台。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送岗位”、“残疾人援助月”“农民工援助月”等活动,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86人,就业困难人员192人。

三、拓宽渠道,全力开展“三个”联动建设

为真正实现人才为我所用,我街将充分发挥近年来社区党建共驻共建工作成果,围绕实施“三个”联动战略,确保实现人才工作和服务民生工作有机结合。一是街社帮扶联动。为全方位扶持创业人才,我们深入基层,走访辖区密集型商业点海鲜市场、永久花鸟鱼市场等,大力宣传小额担保贷款惠民政策,发放宣传

单800余份,接待和现场咨询300余次。其中地段北社区大学生郭帅在社区的帮助下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成功开办了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家园装饰设计工作室。二是开展拓展技能和帮扶联动。主动联手市社科院培训学校教师和用工单位,定期为辖区大学毕业生、下岗失业职工和有就业能力的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努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胜任岗位的能力和水平。组建由辖区法律、科技、技术专家和创业骨干参加的义工服务队伍,结合街区开展的“进家门、解疾苦、办实事”活动,组织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温暖、送政策、送咨询”的五送活动,用实际行动,支持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广泛发动安置联动。为给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与用人单位对接的机会,辖区17家企业与35名下岗失业人员签订了意向性就业协议。此次活动分别被生活报及哈尔滨报进行了报道。为扩展用工、招工服务平台,街道建立了党建服务网招用工服务平台,整合辖区资源,为招用工单位和个人提高帮助。辖区单位有百年人寿、平安保险公司等17家用工单位主动加入其中,20余人达成意向性协议。在“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中,在办事处的大力扶持下,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发放322万元。通过各方面的扶持,我街涌现了许多创业典型人物,地段北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左丽君,下岗后生活十分拮据,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得知情况后,鼓励她自主创业,并主动帮她办了小额担保贷款,开了个零售仓买店,帮她走上了致富之路。花圃社区下岗失业人员韩福群,夫妻双双下岗,面临命运的改变,他们没有气馁,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协助下,贷了款,开起了老头包子铺,成了创业创新的典型人物。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人才创业工作总结2017-01-08 17:41 | #2楼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是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独立学院,是以培养我国急需的文化艺术与传媒类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目前本科招生专业17个,在校生4800余人。学校下设七院一部: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文化与管理学院和基础教学部,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的专业人才。

一、整体情况

(一)以“天艺巨星众创空间”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工作

学校以“天艺巨星众创空间”(以下简称:众创空间)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工作。经天津市教委认定,我校的“众创空间”拥有建筑面积6500平米,注册公司66家。“众创空间”运营团队人数20。

创新创业团队的大多数人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各领域里的专家、教授、创业导师和管理精英,具有较强的创业孵化专业能力。众创空间充分利用创业导师特点,对各具特色的五个公司创业群,开展了大量的创业讲座、项目顾问、专题辅导、跟踪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孵化工作。目前,“众创空间”运转情况良好,各项业务及日常管理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前期

硬件和制度建设等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目前正着力开展项目的深入论证、推进、融资,并加大融资机构和企业的介入与合作,有望获得项目的扎实进展和成功的创业经验。以此来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并引导整个教育教学工作朝着创新与市场接轨的方向发展。

(二)“众创空间”服务对象情况

依托“众创空间”,积极吸纳教师、在校生、毕业生入驻众创空间。目前为止已吸引入驻的大学生创客275人,创业团队75个,注册企业66个,其中由在校学生成立的公司33个,往届毕业生回校创业成立的公司2个,入驻众创空间的已注册初创企业55个。入驻众创空间的初创企业实现大学生就业人数75个。流动工位的使用约2000人次。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

学校依托“众创空间”,开展投资路演8次,参加人数约3300人。参加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培训26次,参加的学生人数131人。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29次,参与人数约600人(有些为创作剧目和大型歌舞比赛等,因此参加的人数较多)。举办以创新创业为内容的培训讲座20次,约650人。创业沙龙25次,参与人数200人左右。依托众创空间开设创新创业类校级公共必修课1门(34课时),听课人数1110人;校级公共选修课2门(136课时),听课人数299人;校级慕课4门(104课时)听课人数544人。依托“众创空间”建立创新创业文化宣传网页网站2个,微信公众号1个,合计宣传次数

39次,覆盖人数约5000人。

(四)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服务工作

学校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就学科专业相关领域及创新创业内容作前沿性的学术讲座,共组织“大师课”系列讲座49场。学校每学年定期组织开展就业指导培训,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回校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并为其颁发“双创人才奖”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近一年,“众创空间”开展校内外导师创新创业辅导16次(校内9次,校外企业投资机构等7次)。与学校建立聘用协议的校内导师人数22人,校外导师9人。依托“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研修、交流学习的次数为3次,总课时数72课时,参与人次8人。

(五)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逐步建立专业教学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学校在“众创空间”创建后,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构建了将专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一条主线、两个课堂、3+1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广播影视制作综合实验区为重点、由25个实验室组成的实验教学中心;形成实验教学中心与“众创空间”对接的“前台后场”实践教学模式,使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实施校级、市级、国家级“大创计划”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创业分类教学;学校通过“大师课”、“盘山讲坛”等形式,邀请业界专家、企业优秀人员来校举办有关就业创业的讲座,形成多方参与、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二、取得成果

(一)创新创业机制的建立

1.组织保障

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实施,学校下发了《关于成立双创工作小组和天艺众创空间管理人员职务任命的通知》(天体艺校[2015]18号),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关于成立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双创”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天体艺校[2016]5号),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

2.工作规划

为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稳步推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天体艺校[2015]30号),并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备案。方案制定后,学校认真组织落实,完

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健全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了创新创业实践,修订了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改进了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使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保障机制

①指导服务机制

学校为了进一步完善创业工作体制,制定了《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关于完善我校大学生创业工作体制的通知》(天体艺校〔2015〕10号),由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懂政策和知法规的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并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带领学生参加创业赛事,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计划。学校通过互联网创建了专业的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政策信息的解读、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创业项目和企划书等咨询服务。

②帮扶机制

为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选工作,2015年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功结题7项,其中有3个创新创业课题项目被列为我市省级课题。为了完善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成立了双创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创新创业教研室。同时学校“众创空间”为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平台和项目推介等服务。

学校制定了《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教师及指导团队创新创业激励制度》(天体艺校〔2015〕51 号),组建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

学改革,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进行科技成果的创造、使用和转化。

建立多样化激励机制,设立“创新创业奖”,把教师指导工作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对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专利申报、项目咨询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教师和创新团队予以表彰。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师生创新创业发展,支持师生创办公司企业,并提供政策、场地、资金等各方面保障支持。通过对学生创新团队开设创业指导实训类课程、企业经营管理培训、讲座论坛等,培养毕业生创业能力,扶持毕业生创业并对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对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

③质量检测跟踪机制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关于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通知》(天体艺教[2015]22号),将创新创业教学纳入到学校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中。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学督导组,制定了《关于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及考核办法的规定》(天艺校[2015]47号),并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奖励机制。

(二) 课程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学校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

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理念, 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增设创新创业教学模块,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清晰。

2.创新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在增设相关课程的同时,通过“大师课”、“盘山讲坛”等形式,邀请业界专家、企业优秀人员来校举办有关就业创业的讲座,形成多方参与、多层次、立体化的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并纳入学分管理。(见《名师大讲堂学术讲座管理办法》《“盘山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管理办法》)。

(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学校搭建了以“众创空间”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平台。为便于对“众创空间”进行系统而有效的管理,建立了《天艺巨星众创空间运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运营管理。创业项目实行校、院、项目团队的“三级管理”模式:“众创空间”负责创业项目的立项审核、统筹管理与协调;各学院创业工作负责人负责本学院创业项目的立项初审、指导与监督管理;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运营及日常管理。其主要流程为:创业项目通过路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审核、论证后,合格项目学校给予立项公示。项目公示后,发布《天艺巨星众创空间项目入驻公告》,与登记注册后的入驻项目签

订入驻协议,并对入驻众创空间的项目建立档案,跟踪扶持,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同时,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天艺巨星众创空间项目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众创空间”建立了网上工位和共用设施等的预约、入驻,以及项目交流与咨询等线上咨询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特色服务工作,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与创业,因此,我们自己将其定义为“专业孵化型”。即主要是强化所学专业、指导教师、课程和实践体系以及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的“一体化”优势和竞争力,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专业孵化型”众创空间,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服务特色:

1.具有雄厚的创业导师和指导教师团队

每个专业的后面,都有一群非常熟悉该领域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这中间不仅有精通专业的教师、与之相关联的专业基础课教师,还拥有一大批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兼职创业导师。因此,当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都可以获得教师团队的大力支持。

2.具有支撑创新创业的完备设施和设备资源

学校现有近45个专业实验室,很多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均已与国内一线使用的设备接轨,通过免费开放和低成本租用等方式,学生可以不出校门就能将创新创意产品进行高效的制作。

3.具有多学科互相交叉和渗透的“创业群”

由于大胆采用“创业群”的构建方式,有利于把一些业务内容相近的公司整合在一起,他们之间既可以在业务和专攻上

互补,又有利于将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和人才进行整合,对于企业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以通过每个群的重点扶持项目来示范和带动其他项目,“以大带小”“以老带新”,使创新创业具有可持续性。

(四)师资队伍

1.“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双师双能型”教师30余人。学校制定了《关于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与考评办法的规定(试行)》(天体艺校〔2015〕47号)文件,明确了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制定了考评办法;制定了《青年骨干教师研修实施办法(试行)》、《教职工培训管理制度》、《教师岗前培训管理制度》、《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暂行管理规定》等文件,将专业培训与实践列入日常工作考核,作为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轮训,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双师”素质。

2.校外行业、企业等社会职业导师、创业导师团队建设 学校按照“天艺巨星众创空间”5个创业群的类别,聘请了校外9名优秀的创业导师,同时评选出22名校内优秀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创业讲座、项目顾问、专题辅导、跟踪指导、特聘导师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形成了我校创业导师团队。

(五)经费保障

学校出资210万,天津市政府配套资金90万作为创新

创业教育种子基金,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天津市政府计划财政补贴400万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学校通过项目路演、投资、融资、推介会等方式,多方筹集社会创新创业基金,设立“天艺巨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学校将天津市教委拨付的29万元资金,作为学生创业发展引导基金。学校还向创新创业项目旅游产品设计大赛投入资金3万余元,向创业基地的天津微客广告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万元作为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保障学生创业。

(六)教学改革

1.创新创业教学成效

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校园广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服务企业创业实践行等项目,学生参与热情不断提升, 2016年大学生训练计划正在立项阶段,目前已经有11项学生项目申报;在今年新开展的大学生服务企业创业实践行活动中,共立项6个团队项目,带动近50名学生参与。我校创新人才教学成果显著,2016年学校评选出3个校级教学成果奖。其中由学校制作的蓟县城市宣传片不仅体现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校品牌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蓟县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起到了招商引资作用。

2.课程、教材建设成效

学校依托众创空间开设创新创业类校级公共必修课1门(34课时),听课人数1110人;校级公共选修课2门(136课

时),299人;校级慕课4门(104课时)人数544人,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通史课程全覆盖。学校开设了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并有相关教材。

(七)质量检测跟踪体系的建立

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关于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通知》(天体艺教[2015]22号),将创新创业教学纳入到学校课程质量监控体系中。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学督导组,制定了《关于我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及考核办法的规定》(天艺校[2015]47号),并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估和奖励机制。

(八)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我校大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筹备全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干部、导师及相关人员动员会,使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全校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迅速在我校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2.要及时通过校园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全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思想,营造一种鼓励创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

3.树立创新创业学生“典型”,加大对成功的创业学生的表彰力度和宣传报道。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学校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业活动上。

(一)基础环境的限制

我校在创新教育与实践方面有着较长历史传统和氛围,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但是在创业活动方面,创业氛围仍旧薄弱。在创业激-情的激发和创业团队的培养上影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将在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积极宣传我校优秀创业团队,广泛号召广大学生投身创业活动,争取在学校当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二)专业知识的限制

我校作为艺术类本科院校,虽然在创新方面有着一定的专业优势,但是在创业方面受到专业知识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无法了解与创业相关的一些理论知识,影响了培养优秀创业团队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将积极邀请在创业方面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学者,开办讲座和培训,在学生当中普及有关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资金投入的限制

创业团队对资金要求高,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投入和政府补贴,缺少社会资金参与,反映出经费多方筹集渠道窄,金额少的问题,尚不能建立起经费多方筹集良性机制,应广泛从社会筹集资金。统筹各方资金,充分保障学生创业。

(四)创业人才的限制

学校创立时间短,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同时创新创业基地运行时间较短,缺少懂得创业与企业经营的人才,与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联系较少,缺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际操作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不断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开门办学,在实践中学习和改善。

【人才创业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人才工作总结05-16

企业人才工作总结05-20

拔尖人才工作总结04-13

人才招聘工作总结03-23

人才培养工作总结03-12

引进人才工作总结04-08

三区人才工作总结01-22

企业人才培养工作总结05-13

医院人才培养工作总结05-20

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总结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