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方案策划>创业融资>《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时间:2023-03-07 12:09:48 安媚 创业融资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通用12篇)

  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需要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组织经营管理、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以下就是小编收集的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通用12篇)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1

  一、目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的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一直从事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在已对这一问题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为了加强对创新、创业的系统研究,为了加强对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系统研究,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必要成立相应的教研机构。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大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这和我国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吸收是分不开的。但我们要进一步赶超发达国家,则不能一味地学习、吸收、引进,而要更多地依靠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我国党和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北京市相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提出要把北京率先建设成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学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创业促就业,减轻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当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去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3、是大学生这个学习阶段、年龄阶段的迫切需要。

  如上所述,开展创新创业研究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考虑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希望能成立研究所来集体攻关,更好地完成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1.创业研究的力量不够

  与美国拥有50多家创业研究中心和1600多所大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相比,我国不仅创业教育研究机构数量偏少、成果传播应用有限,而且研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研究者尚停留在单兵作战状态,尤其缺少跨部门、跨学科的团队科研攻关行动,缺少本土化的、“管用”的应用型研究成果。据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创业教育”关键词跨库检索结果,虽可获得1986篇有关创业教育的文献目录,但博士论文只有1篇,有学术价值的代表性论文只有50多篇。经分析,我国现有的创业教育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尚且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大多分属于高等教育、管理科学、科技哲学、技术经济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权威学者屈指可数。可见,创业教育在我国学术界还只是亟待开发的“处女地”,当前的专业研究机构、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都相当单薄,必须大力加强。

  2.创业教材和课程开发滞后

  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开发难度大,加之高校教师大多数本身缺乏创业经历、开发创业课程的动力不足,致使我国高校创业教材和课程的开发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显得零散无序,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权威性,明显落后于创业实践的'需要。

  3.高素质师资严重不足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研究者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的新手,他们中不乏高校的优秀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课或德育教学的骨干,但往往缺乏企业管理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更缺少扎实的创业教育研究成果,是被“赶鸭子上架”推到创业教育前线的。据报道,截至2015年11月底,教育部唯一授权委托的“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先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举办了6期,为全国高校培养创业教育骨干教师总数不到1000名,与全国2000多万各类在校大学生总数相比,可谓是杯水车薪;三是受利益机制的驱动,我国能胜任创业教育的大多数高素质教师都忙于高收费的MBA、EMBA和民营教育培训机构培训项目,而无暇顾及公益性的创业教育。就办学收益而言,我国大中城市目前一期完整的创业培训班的人均收费为2000元左右,而EMBA学员的人均收费通常都在20万元左右,两者大致相差100倍。对高校而言,完成100人的创业培训只相当于培养1名EMBA学员的经济收益。这种巨大的利益反差,是我国知名大学的大多数高素质师资都乐意专注于以培养工商精英为目标的高层次工商管理教育、而远离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因。与东部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工商管理教育本身就欠发达,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缺口更大。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2

  一、创业教育内涵认识存在一定的盲目

  性,需要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理念的引领我国创业教育的内涵仍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人们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仍处于言人人殊的状态,多种多样的创业教育内涵的论述,致使人们对于创业教育内涵的认识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柯林博尔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它是未来的人应创业教育内涵认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需要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理念的引领该掌握的“第三本护照”。美国celcee将创业教育定义为:通过运用概念和技能来辨别容易被他人忽略的机会,通过培养自己的知识技能、洞察力和自我评估能力以采取果断的行动的过程。杨艳萍在《创业学》一书中,将创业教育定义为:狭义的创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以满足其自谋职业或创业致富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创业教育则是适应创业社会需要、个人创业需要与个人创业素质发展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我国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传授商业机会、创办小企业、管理小企业的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从创业的过程来实施创业教育。若要改变当下的这种现状,我们需要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理念引导。美国百森商学院是创业学领域的领导者,就是以创业教育方面的特色和专长著名世界。他们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即创业教育应该着眼于“为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提出了“第三本护照”的观念与美国百森威的创业教育理念也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到创业技能的重要性,更要意识到以“创新”为核心创业教育理念在创业过程中不可取代的作用。只有“创新”教育理念的引导,我们才不会出现创业教育价值选择等方面方向上的错误,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创业教育目标定位模糊,需要考虑学校、学生不同的需求确立具体的目标

  我国创业教育目标借鉴国外的创业教育目标,更多地关注了目标本身及社会的需要,对人的发展问题关注不够,创业教育目标定位比较模糊。国外学者一般根据创业所需要的'素质要素分为几大类,比如se-xton和kasarda(1992)认为,创业教育课程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个:一是帮助学生为将来生活做好准备;二是增加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三是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抱负;四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很多学者在制定创业教育目标的时候借鉴了国外的创业教育目标。比如李景旺认为,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使受教育者具有基本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形成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具备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党的十七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引领下,创业教育的目标又要更加注重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因此,在创业教育总体目标基本一致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不同的学校、学生的需要确立具体的创业教育目标。

  1.根据不同学校的需求确立具体创业教育目标

  我国有普通高等院校2442所,其中本科院校1145所,独立院校303所。我国高校分为“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在“985”、“211”中也是分类的,而高校依据不同的层级在自身发展程度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按学校的定位我国的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除此以外我国还有师范类、医科类、农林类等各具特色的高校。因此,学校自身在制定创业教育的目标时应该在发展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校所处层级以及学校本身的特色。比如,复旦大学设有人文学院、外文学院等8个文科类院系,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9个理工科学院。从院系设置和规模来看,复旦大学的文科实力更加雄厚。在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的指导下,学校就更加重视将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为特色的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上海交通大学理科的实力比文科的实力更加雄厚,它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这个根本目标之下,上海交通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技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在设定自身的创业教育目标时应该考虑自身的特色。

  2.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确立具体创业教育目标

  有研究者将创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第二层是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第三层是新企业的创办者。目前高校进行的创业教育普遍认为是在培养新企业的创办者。然而随着我国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创业教育也需要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设立不同的培养模式及其目标。也就是小部分的学生致力于创业,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而绝大部分人将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在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此,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明确目标,进行分层创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创业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需要依据

  学生不同的需要对创业教育内容进行延伸我国的创业教育目标为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有了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定位的同时还需要落实到创业教育的内容。只有通过对具体的内容实施教学和培育,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内容仅仅包括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在实际操作中缺乏针对性。最能体现高校创业教育内容的地方就是学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比如南开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本科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包括创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研究与训练、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新与创业实践、创业学导论;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企业家与创新、技术创新与创业、公司创业、创业投资与融资、创新与企业成长、创业与创新管理;博士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包括企业成长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创业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教育开发创业能力———东京小组研讨会报告》中对创业教育的内容从广义、狭义两个角度进行了规定,广义上创业教育内容从整体上提高和开发青少年创业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创业意识、个性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创业技能。狭义上是主要根据青少年离校的现状、为其提供急需的技巧、技能和资源。报告对于创业教育内容的定义更加重视创业技能方面。学校对于创业教育内容进行了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分类,但是忽视了在本科生内部不同学生之间也应该是有差别的。而分层次制定创业教育内容的问题,高校可以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来制定,分为常识型的创业教育和专业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第二层是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第三层是新企业的创办者。对于第一二层的学生,我们可以进行常识型的创业教育,比如企业家精神中所包含的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是将来每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所必须的素质,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去接受常识型的创业教育。但是并不是学校里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要企业家或者说有创业的意愿,学校只需要对那一批具有强烈创业意愿以及具备创业素质的人进行专业的创业教育。让他们了解创业的过程,培养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学习怎么利用有利条件实现创业成功等等知识。针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要更加注重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我国经济学家从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三个角度阐述了企业家精神,其中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只有学校注重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创业遗传代码”的传递,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人才。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3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教育新方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比赛和课程中来,通过分享参赛经验,总结自身感想,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帮助。

  创新创业比赛实践中国“十二五”时期,最闪亮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创新创业”。随着每年步入就业市场的年轻人数量的几何式增长,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为了更好地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鼓励大众创业无疑成为最合适的途径。同时,无论是商业发展,还是科学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尤其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更凸显了创新创业的优势。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十三五”仍将大力发展青年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加工作者的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获得真真实实的收益,使他们能够把科技成果转化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来。

  大学生作为社会青年工作力量的主力军,应该从学校期间就接触创新创业的训练或是实践。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立相应的训练项目,而我也从上学期间开始,就在吉林大学国家级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参加了学校和省级的各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高校从事教育工作之后,又带领着学生们参加了多次的创新创业和互联网+比赛。本文将从切身经历出发,分享参赛经验,并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一、创新创业大赛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加创新创业的比赛项目,可以是还没有商业注册,但预期能够取得不菲经济效益,已经计划经营或模拟经营的“初创组”,比如某一个科研成果的转化,或者某个创新想法的实践,也可以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商业效益的“成熟组”。但是,任何一个比赛项目,均应该具有完善的人事架构、核心技术或核心竞争力、经营和战略模式、抵御风险能力等,所以在备战的过程中,大学生只有充分理解所学专业知識,明确自己项目的核心技术或核心竞争力,创业团队做到竭诚合作,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才能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因此,以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业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创新创业大赛是提升大学生自信和锻炼表达应变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创新创业比赛过程中,要求组员们通过自主的学习,能够对申报项目的国内外市场现状进行阐述和评价,要求组员们能够对自己所承担岗位的职责和责任明确于心,要求组员们能够运用所有的.资源强大自己的创业团队,还要求组员们能够简洁清晰的向评委介绍创业项目,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指出项目创新的地方,回答评委专业的意见和问题,所以相信参赛的过程能够锻炼大学生的表达和应变能力,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相信参加比赛的过程会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三、创新创业大赛是“产学研”应用的最佳平台

  20xx年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冠军的是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项目,这是一个典型的“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实例,该项目团队制定了立方星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和总装测试的研制规范,并提出基于“互联网+航天”的商业模式,提供面向团体和个人用户的低成本、模块化的功能定制卫星平台和定制化、个性化的空间信息服务等,将高科技课题转化为生产力,还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高科技的发展是创新的原动力,有了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更多的有价值的科研项目或者好的想法会更容易走向市场。

  四、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是比赛成功的根本

  要想在创新创业比赛过程中取得好成绩,选择一个好的项目,则成功了一半。但是好的项目也需要撰写出能够吸引投资人或评委眼球的申请书才能一鸣惊人。一个好的项目申请书,应具有全面性、创新性、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全面性是对某项技术,某个想法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同行的发展情况详细的阐述和评价。创新性体现在之前没有,或者优于前人的新观点、新发现、新设想、新见解,也可以是通过研究建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或新领域,还可以是某个领域、制度、政策等方面的新突破。同时,申报的项目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符合客观规律,做到所有的数据有理可依,有证可查,计算准确,符合国家和法律要求,拥有可预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4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

  我国的现阶段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创新培养还远远不够。中国父母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中学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和老师都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即使是在高校教育中,教师也因为教育体制的限制,并没有切实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就直接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因此,现阶段的大学生创新意识还比较淡漠,很难实现创新能力的培样。

  2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少,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生缺少创新实践训练的问题就一直存在,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受到了许多阻碍。一旦遇到实际的问题,学生就严重缺少实际分析分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国正在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全国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然而,这些活动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管理和评价机制,导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并不乐观。因此,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机会少,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也很严重。

  二、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1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目前,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多样化教育模式和评价机制,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大学生既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应有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当然,这也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大学生还应该学习人文知识的,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增强自身的意志力、自信心和团队精神等。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通过课堂教育就能够实现的,一定要大学生通过课外的自主学习来进一步完成和提高。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

  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高校不仅仅需要只在课堂上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也需要在校园生活中的高水平学术活动的进行中进行,尽量打造适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才能不断增长知识还能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而更好地培养创新精神。高校还需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创新活动,从而通过创新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高校还应该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这样的大学才能培育出敢于创新的人才。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以此鼓励大学生创建自主团队,并尽量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创新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进行不仅提高了大学生创新素质,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生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是现阶段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三、总结

  总而言之,由于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然而,高校大学生是实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当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应该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从而不断的发展高效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因此,现阶段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5

  通过参加创业教育培训,我领悟到最为一个创业者应做到:不要盲目模仿所谓成功的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在每一个阶段寻找最适合你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大多数的培训专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观点:创业是以人为本的,人起着绝对作用。所以企业管理者招人、育人、用人、留人非常重要,其中有点就是包容心。在中国这片创业的热土上,我们有的是机会,但未必人人都有包容的心,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包容能让我们看到更多,学到更多。“如果我向你学习,我把你的变成了我的,我就比你要厉害” ,我喜欢这句话的“自私”风格,是因为它的务实,是因为它的包容。而社会上很多人,一旦有了一点成绩或者因为自己的地位就开始疏忽为自己企业拼杀的员工,这样企业的生存期限指日可数了。

  讲师也教育我们,创业,一定要有当老板的意识。大学生创业是非常现实和有意义的,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大学生自己就业问题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在讲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讲师讲我们之所以开展创业教育,主要是要培养你们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其次是教会你们创业所必须的一些创业技能,并最终使你们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一件非常有重要的事是我们在创业之前中要不断地进行讨论、思考自己创业的相关细节,最后将这些内容汇总在一块——这就是归纳出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办怎样的企业。

  承托以上之说,在此之前,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感觉自己除了资金和技能外,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创业的能力。然而,待培训完毕仔细审查自我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口中的创业更多的是一份激情,一句豪言壮语。我们还有很多的能力和技能需要去培养和学习,我们要去更多地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心里耐挫能力等。这也就是讲师奉劝大学生需要锻炼的“眼光、胸怀、胆识”。

  创业的第一步也是基本的一步,就是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接下来至关重要的就是资金,当今社会白手起家的机会很小。那么怎样获得创业的原始资金呢?其实资金的来源有许多途径。如果自己缺乏启动资金的话,可以寻找投资人,这个投资人可以是你的亲属、朋友,也可以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寻找合适的投资人,并且要双方互相认同一般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我想告诉有创业之心的大学生,不要为了钱而过度发愁,只要你的项目好,就一定找得到投资人,所以要坚持下去,但前提是你要有详细的规划和良好的可行性方案。”这是讲师告诉我们的道理。另一种资金来源渠道就是一点一滴积累,充分发挥资金的能动作用,让小钱变大钱,产生“滚雪球”效应,创业之初必须做到勤俭,平常的开支做最细致的预算,减少不必要的经费;目前各级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提供了不少扶持条件,应届大学生只要条件符合一般还可以申请到小额贷款或政府基金。

  选好行业,钱也到位了不一定就可以开始创业。要成功地经营一家公司,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公司成立之初就应该想到5年甚至10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因此制定一个详细的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初步建立起公司的规模。不应急于扩大业务,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密切已有客户关系,打好基础。

  成人用品是公认的朝阳行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蓝海机会,预计未来十年,成人用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3%,成人用品购买者和体验者骤增。成人用品的利润空间主要取决于零售终端,取决于购买渠道和平台,利润高,有的甚至高达500%以上。 铭恒鑫三端合一分销平台优势

  免费开通分销会员:售货机加盟同时享有电商加实体的分销会员,与淘宝卖家共享价格优势,拥有线上线下业务、品牌、渠道等多方面资源的支持。 免费退换货:售货机内产品多达近百种,有品种滞销是很正常的,故找一家承诺可以退换货的`货源商及其重要。统一的市场调研分析、评估、专业培训、运营指导与运维支持,确保您开店风险降到最低,定期进行销售数据分析并指导调配商品,为不同的商圈与消费者提供适宜的商品。

  对于方正和联想的很多中高级干部,其实,他们也很土,他们当初也是从没有经验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在IT泡沫比较多的时候,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脱离实际,梦想通过花更多的钱,从更高级的企业里面,请来所谓的职业经理人,然后希望这样使企业能够再获得十倍速的发展。我想,太多死掉的互联网公司,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20人或者50人规模的企业更像是一个舢板船,就算你请到了一个万吨轮上的大副,他到了你这个船上,恐怕也不是和你讨论战略管理的问题,因为他发现你连罗盘都没有,他需要先解决一系列基础问题。 “不被别人看好的想法,反而能创出优势” 套用已经被大家引用很烂的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企业闯生死关必须做到业务上要聚焦。

  第一,经营者对自己的企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下目标和方向,然后把所有的资源聚焦在这个方向上。

  第二,就是自信。任何一个创意,一个想法,如果大家都一致说好,你就要怀疑这个想法是不是真好。 如果90%的人一致叫好,就有两种可能:这个想法已经被别的企业验证,你已经没有机会;要不这个想法很愚蠢。而那些不被别人看好的想法,反倒有可能在那些大企业所不屑于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领域创造出优势来。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在互联网上提供一种新的访问方法,使人们在上互联网的时候,能够像在现实世界里一样,使用自然语言。就是只要输入企业和产品的名字就能寻找到他们的网站,而不是使用那些奇奇怪怪的各种英文网址符号。

  我希望通过这种服务,让互联网在中国真正普及起来。中国互联网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中国的互联网做得不好,而是互联网在中国没有一个群众基础,老百姓大多没有上网,传统的中小企业也没有网络。我们认为,中间最大的障碍是语言文化的障碍。 “创业不要梦想一夜暴富”

  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最可怕的不是面对一个强大的压力、遇到一个竞争者的挑战或遭到灭顶之灾,而是不能够把握突然来临的机会,甚至使机会变成了企业的陷阱或滑铁卢。 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大家会觉得什么都是机会,做了一段以后才知道,有的东西是我的机会,有些东西再好,能挣几十个亿,却不是我的机会。

  当企业发展不错的时候,这时候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机会,就变成了陷阱,它会诱惑你浪费很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这个机会上,导致你原来专注的目标发生偏离。人为什么经常这山看着那山高,做IT的觉得做房地产的好,做房地产的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网站,就是因为无知。而对你正在做的事情,你确实不会觉得它伟大,因为你每天都需要做很多很平凡的小事。

  “做企业最可怕的是,不能把握突然来临的机会”

  都说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但我觉得,对IT企业来说,它还是一个创业的沙漠。多年来,IT里面真正留下来的企业不多,而且留下来的著名企业今天也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中国的企业好像所有的成功都是偶然,所有的失败都是必然。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你创业不要梦想一夜暴富。我经常用来给自己打气的一句话:联想做到现在用了17年,用友用了12年。作为一个创业者,既然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就要坚持到底。

  当你创办了一个企业,当你梦想要用5至8年,去实现那些在传统行业、在过去各种条件都没有现在好、企业家需要用20年才能创造出来的财富、才能达到的高度的时候,你有没有这样一个思想和准备——你要在5年内,把他们20年受到的苦难和挫折都承受了?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准备,那就去创业吧!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6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率先提出来的。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它被视为未来人才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一、创业教育与高中政治课程的结合

  面对就业难的形势,自主创业一度成为热点议题。但是创业或者创新意识,不是大学培养的,而是从小学开始、到中学慢慢形成。高中是学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此时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正形成,素质教育对他们而言尤其重要。而创业教育是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引向深入发展的一种新型人才教育模式。但是教育部门并没有关于创业教育的课程。可我认为学习高中政治课程可能是进行创业教育的一个合适的切入口。

  高中政治课程有其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系统地介绍了一些与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相关的商品、货币、市场、企业、劳动者、三大产业、财政、税收、储蓄、保险、股票、债券、消费、国际金融贸易等市场经济的具体知识。这有利于他们构建完整的创业理论体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哲学为学生创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政治学时政性强,资源丰富,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依法自觉地规范经济行为,唤醒其创业热情。

  正是基于以上优势,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为我们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平台。

  二、创业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探索

  (一)以发现式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发现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获得知识,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意志力。

  赣县的板鸭、烟叶等是名牌土特产。我校学生中有不少学生父母从事板鸭加工、种植烟叶或相关行业,并走上了致富之路。在谈到“艰苦奋斗”内容时,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让学生分别走访身边的创业能人,了解他们的艰难创业史,激发他们创业的意识。学生在进行求知、探索、收获等情感体验时,让教学充满了活力,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创业进取的氛围,激发大家开创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二)以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

  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网络环境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任务”驱动实现方式为线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企业、劳动者、三大产业”课程时,我设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并制作了精美的网络课件,发布在赣县中学校园网上。课件设置了教学目标、优秀创业者、视音频道、焦点论坛、题海冲浪、创业擂台等栏目。各个栏目都展示了丰富的内容。“优秀创业者”搜集了成功人士的事迹、图片,介绍其创业历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揭示创业者的必备素质,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视音频道”播放有关创业的影片或是学生采访赣县企业家的音像;“焦点论坛”利用网络互动的优势,让学生在论坛上进行即时讨论。如:你对创业的认识,如何选择创业等,引导学生思考,让其对创业形成初步认识;“题海冲浪”通过设计有关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游戏,通过竞赛让学生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创业擂台”组织学生开展个人的创业生涯设计比赛,或举办学生创业成果展及论文答辩。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艰辛和创业的喜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和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以综合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

  采用综合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构建以学生为主、教学结构为核心,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的合作机制引进教学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动起来。

  在讲解“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内容时,我以《居民的投资方式》为主题,课前让学生分组去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地进行考察,并摄像制成影片;有的小组制作问卷调查,走访亲朋好友,了解居民的投资渠道。课堂上,运用投资理财案例、模拟炒作股票、学生表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共同来探讨如何进行科学投资理财,为培养创业能力打下基础。课后让学生以赣县举办的“中国客家文化节”为契机,拟一份《家庭投资计划书》,并在校园广播电视台播放自拍宣传影片,以此在全校进行科学投资和创业的教育。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学习,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力发扬井冈山精神,既继承赣文化传统文明,又面向未来求新思变,使创新、创造和创业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和生存方式。在高中阶段,以高中政治课程为切入口,利用创业教育为支点,借助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这一杠杆作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创业教育与人们的“幸福指数”同升!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7

  大学生王鑫这学期多了门“不务正业”的课。

  这门课要教他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融资、组建和管理团队。与专门针对商业精英的MBA课程不同,这是面向在读大学生开设的“创业课”,其目标是构筑大学生变身“创客”的梦工场。

  这门课的开设学校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课程名为“创客菁英班”。目前约有80名学生。

  “创客菁英班”是当下高校创业教育热潮的缩影。站在“双创”风口前,在“双创”主战场广东,不少大学生也投身创业大军;各大高校要竞显“神通”,开设创业学院、创客班、创业沙龙,孵化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经过“创业学院”、“创业班”乃至“孵化器”的“洗礼”,不少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趋于清晰和理性。

  双线辅导:校内教师+校外导师

  就像某些创业项目对商业逻辑的颠覆,大学的“创业课”也显露出有别于传统课堂的风格。

  通常看来,大学课堂多是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教师和固定的教程。但在创业教育的运作逻辑中,传统的“规矩”并不奏效。

  在创客菁英班,学生体验的是另一种风格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不同是,“创业课”不仅有校内专职的教师,还将校园之外的创业者、投资人和企业高管请进了讲台,学员们拥有对话“成功人士”的机会。教师并非专职一人,为协调校外导师的空i当时间,上课时间通常不定时。而来自不同学院的80名学生本专业的上课时间各有不同,也加剧这种上课时间的不确定性。这学期以来,王鑫和他的同学们上“创业课”的场景通常是,某个时间突然在微信群收到通知,随后呼朋引伴,坐着校巴在不同校区流转。

  授课者不同的背后,是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的差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布的简章显示,创客菁英班的课程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其中,计划开设的理论课程包括融资与资源整合、撰写创业策划书、启动资金预测与商业模式等十四个专题内容,均是创业的“必备神器”。在实践部分,则有参观创业公司、参观高校创业园、创业竞赛、户外拓展训练等内容。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和实践需要,创客菁英班学员们的上课地点也因时而变:有时类似上通选课在大教室、有时类似听讲座在大礼堂、有时则在企业的厂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谢秀兰表示,开办“创客菁英班”的初衷在于招募有一定创业基础、对创业有兴趣有想法的在校生,进行集中统一的培训,提供校内外创业方面的教学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质量。

  将眼光扩大到广东高校。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相对成熟的广东高校,一般有“创业学院”、“创业班”和“创业孵化器”等载体。“创业学院”一般是挂靠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的虚拟学院,如暨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创业学院;创业班由创业学院或就业指导部门牵头,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创客菁英班”、中山大学的“黄埔创业班”;另外,部分高校还设有针对大学生的孵化器,如暨南大学的“WE创空间”。这些载体的共同点是都有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课”,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校内教师+校外导师”的模式,颠覆了“一门课程一名教师”的传统。

  谢秀兰对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的功能做了区分界定。他指出,校内教师是大学生“创客”的服务者,需全盘考虑和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寻找创业导师和创业实践机会。校外导师由优秀创业校友、知名企业高管、创投公司高管、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人担任,扮演“创业知识的讲授者”、“创业机会的提供者”、“创业方向的引导者”三重角色。他们既能分享创业经验和企业经营方法,又能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岗位,还能依靠自身经验为初创期的大学生创客提供指导。

  创客菁英班学员朱自雷认为,校外导师传授的创业知识很实用,例如创立企业的法律和政策背景解答了创业者的疑惑。另外,校内教师传输的理念是,要对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有足够的认知,这让他对创业的预期在满腔热情之外增添理性。但他困惑的是,目前大部分学员手中的`项目都是初创型,校外导师教授的许多知识干货十足,但感觉离他们很遥远。

  记者调查发现,广东高校的多数创业班目前遴选的学员,都是正在创业的或对创业有兴趣的在读大学生。以创客菁英班为例,约一半学员是正在做项目或者参与创业项目的大学生。

  高校孵化器:“创业课”升级版

  在“双创”风的吹动下,社会上的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不断登台亮相。对不少创业者来说,进驻创业孵化器是“从0到1”必经的路径。将视线转向同样躁动的校园,不少高校也拉起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旗帜,并将此与“创业课”融于一体。

  在广东高校建立的创业孵化器中,暨南大学是走在前沿的探索者。暨南大学的选择是,向企业伸出合作之手,共同启动国内首个平台型创业基地项目。

  约半年前,暨南大学与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WE创空间”正式挂牌。从架构设计看,“WE创空间”堪称高校“创业课”的升级版。除了“创业训练营”外,“WE创空间”还包括“赢在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三个板块。

  依托上述四大板块,暨南大学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初具雏形。首先,有想法的大学生可以“零门槛”申请进驻创客空间,免费使用办公设备,解决起步阶段的场地和经费问题。接下来,大学生创业团队可参加“赢在创新”大赛,寻找自己的“伯乐”。学生可以在竞赛中学习实践,企业也可在其中遴选项目和团队。而经过评估和遴选,部分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创业项目将进入到创业训练营,获得“一对一”培训,获得法务、税务、战略、市场、咨询多维度的免费指导。如果创业项目足够有能力,经过前期指导被认为已经成熟并有发展前景,则有机会进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享用导师、资金、技术、场地等资源,正式推向市场。而在资金投入上,合作企业将采取分段投入的方式,给予前期有潜质的创业项目3-5万元的启动资金。而通过训练营的锤炼后,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将获得50-200万元的资金扶持。

  王鑫表示,大学生的项目一般成功率不高,社会上的专业孵化器很难看得上眼。因此,高校设立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孵化器很有必要。

  “高校孵化器都是捡社会孵化器看不上的项目做。”暨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助理汤胤说。他强调,高校孵化器与社会孵化器的不同在于,不考虑商业利润的问题。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失败了,社会孵化器一般基于盈利的考虑不会去扶持;而高校的孵化器则出于教育的目的,扶持帮助项目团队成长,待项目成熟再推向社会。因此,高校孵化器可以视为社会孵化器的前期。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业教学

  广东高校在创业教育领域的探路,早在十几年前就已启动。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汕头大学早在2000年就开设了“创业课”,授课者汤胤正是如今暨南大学创业教育负责人之一;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则在2003年设立创业经济研究与实验中心,下设创业实验室,开始面向全校区招收创业实验室成员。在这之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纷纷涉足“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沙龙、创业班、创业学院、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的创业教育载体陆续进入大学生眼球。2014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系列政策的出台,新一轮“创业教育”热潮席卷广东高校。前述的“创客菁英班”,就出现在这次的潮流中。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10月份公布的数据,广东目前已有35所高校设置了创业学院,107所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建立创业实践基地1721个;108所高校组建了创业导师队伍,共有创业导师约3350人;84所高校配套了创业教育资金,合计约1.5亿元。2015年,广东共有3671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去年同期增加114%。广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质量和水平。

  不过,也有评论认为,目前的这股高校创业教育热潮有跟风之嫌;而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高失败率,则被有些评论者解读为创业教育的失败。那么,名噪一时的“创业课”,价值应该如何评估?

  “(创业课)是必要的,但不是重要的。”汤胤说。作为暨南大学创业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他认为不能简单将创业教育和创业教学等同看待。他表示,从社会层面上看,创新创业的大背景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学生了解起码的创业知识,对未来工作或主导创业都有引领作用。但鼓励创新创业,有关部门的第一反应是开一门课,创业教育沦落成创业教学,这并不合理。

  “大学生创业讲究的是行动力,而不是听课。有行动力的学生才可能进行进一步辅导,帮助他们成长起来。”汤胤强调。

  谢秀兰认为,创业教育以培养在校生的创业思维为主,并不是以获得学位为目的。要帮助他们进行创业知识的准备和提供创业平台,让他们实践自己的创业设想。

  大学毕业就开始创业的创客宋俊文认为,创业教育的关键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他表示,在读大学生的优势在于有激情,有想法,有较低的失败成本。因此,不必拘泥于大学生的失败,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经历创业的机会。大学生在经历失败过程中,找到问题有所积累,拥有学习、自省和抗挫折的能力,也就拥有了创业的精神。

  而创客菁英班的不少学员则达到了预期。王鑫、朱自雷表示,他们并未将创业课所学当成自己创业路上的主导思想,而是将其视作探索创业路径的辅助参考。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8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创业的理念最初来源于美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我国的高校创业也在20世纪90年代末顺利的开展。随着社会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不断需求,高校的创业教育一直都在持续地进行着。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科技技能竞赛,高校的创业教育始终在摸索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独特模式。由于地域差别,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同,不同的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收获也大有区别。传统的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对教师队伍的全面培养,使他们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促进高校整体实力的提升。在长期传统的创业教育培养过程中,由于资金人才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导致高校的创业教育举步维艰,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达到国家的创业教育计划要求。因此,众多的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开始探索不同的新思路,尝试着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模式促使自身整体力量的不断加强。他们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对象重心的专业,加更多有创新意识和想法的学生纳入了长期的培养计划中。通过对学生创业教育的科学规划,利用不同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高校依托自己的专业特色,结合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主动地结合学生们自身们的性格特点,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素质良好,创业思路广泛,创新意识敏感的知识型人才。这极大地推广了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形成了庞大的创业团队。虽然高校的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未来的发展趋势良好。但是,高校的创业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众多的问题。如何使这些问题得到合理地解决,事关高校创业教育未来整体的走向,直接关系着高校的命运前途。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协助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才能使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做得更出色,从容面对各种挑战。

  二、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是一项漫长的工程,能否持续低搞好这项工程,做出使社会各界满意的结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在所有的问题中,师资力量的强弱是最突出的,它直接影响着高校培养过程中学生们的质量好坏程度。师资力量雄厚,科学技术先进,无疑是高校创业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一名优秀的教师,他那严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授课方式,可以引起学生们更多的兴趣。创业教育活动注重的更多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所谓的创新意识就是种灵感,都是一刹那间突然在人的脑海中闪现出的,而灵感的来源很多就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的广泛,有利于激发灵感,使个人的思维反应能力变得快速灵活,创造更多的奇迹。老师是高校学子成长过程中良好的沟通者,他们渊博的知识,谈吐不凡的气质,都在授课过程中慢慢的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当学生们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转变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时,他们的观察力就会不断地提高,认识事物的角度也变得多样。一所高校的成功与否,师资力量也是一种衡量的标准。在高校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们能否正确地对待创业问题,了解创业的本质,弄清创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创业时一些必要的方法,这都取决于老师们的综合素质。国家的最新时事政策都在影响着创业者起初的想法,根据实际的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的创意方案,拿出可以带来社会效益的创意产品,这都是创业过程中必须理解的关键所在。专业素质良好的老师们,他们会主动地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变化。以生动鲜明,代表性极强的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创业。创业过程中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是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需要教会学生们的。因此,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带动学生们整体专业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进步,是高校应该及早制定出的科学规划。

  (二)参差不齐的教学计划

  创业过程中充满了太多的变数,盲目贸然的举动都会带来创业的的彻底失败,从而使他们生活中丧失更多的信心。高校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从根本上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创业认识观,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学生们自始至终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课程中得到系统的培养,使他们未来的创业之路能以理性的角度出发,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或许是当今经济走向的总体态势良好,国家的优惠政策显著,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计划没有合理统一的科学安排,致使学生们在学习的途中充满了太多的茫然或是膨胀的自信心。他们不知道所谓的创业之路应该怎么样的选择,怎么样的看准市场才能发现创业的商机,或是以为只要经济实力雄厚,长期的坚持,做什么都会盈利,总有一天事业会取得成功。这些茫然或是不切实际的想法,都与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计划有关。有些高校邀请社会上的成功人士来学校做两次演讲活动,便认为自己的创业教育目标达到了,学生们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在社会的实践探索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没有经过仔细论证,结合社会设计的教学计划,都会影响高校创业教育未来的良好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为学生们以后更好的未来服务的,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密切相关的。因此,制定好自己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计划,是高校们应该慎重考虑的。

  三、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加大各方面的投入

  师资力量的的薄弱,已经影响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整体发展。在强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下,高校应该尽快地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加大投入改变各种不利的局面,保证自己在社会的生存中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师资力量的建设,其深远的影响使高校不得不积极主动地面对解决。只有加强师资力量,高校在创业教育的过程才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促进学校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举办各种科技创新竞赛

  任何的创新产品都要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出来,通过它在社会现实中的功效,才能发现它的价值,进而得到更好地推广。高校应该积极地举办各种科技创新竞赛,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这些科学活动,让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发挥他们创新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使这些学生们能够在实际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科技力量的强大也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所在,促使他们更多地参与到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中,以自己特有的才华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有益的产品。这些科技创新竞赛,增强了高校学生们的创业意识,在增加知识量的同时,也能明确自己未来的创业方向。只有通过举办这些科技创新竞赛,才能使高校的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更多的技能,增强他们创业的主动参与感。长此以往,高校的创业教育建设工作将会带来更多的社会现实意义。

  四、结语

  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结合自己对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有了切实的体会,深知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落实的艰难。结合我国的综合现状,及时地发现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地解决措施,才能促使高校在创业培养领域做得更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更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这也要求高校付出更多地努力回报社会。如何更好地让这项长期的工作落到实处,达到国家的要求,是不同的高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认真总结反思的。作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和输出基地,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只有做得更出色,才能保证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文中通过自己在工作中的观察和总结,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于高校的创业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9

  一、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精英化的期望与功利化的思想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是高校对创业教育目标、价值的认知,其不仅能够决定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方向,也对创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师资力量等产生直接影响。一般而言,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不是让学生都能够成为企业家,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能力与开拓意识,从而在其今后的人生中能够受益。但是,当前不少高校中创业教育受到精英化思维和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

  虽然高等教育在我国早已进入大众化时期,但是精英化的期望还是在各个层面上影响着当前的高等教育。比如,高校在师资力量展示上以知名学者、专家为代表,在教育成果介绍上以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为代表。精英化的期望反映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就体现为:首先,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高大全”,以“高科技”为创业领域,以“大产值”为创业目标,以“全产业”为创意愿景,过高的教育期待与残酷的创业现实,极容易让学生承受过大的创业压力;其次,创业教育的范围上选择“小众化”,受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有报道显示,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由2014年的3.2%上升为2015年的6.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肯定不是围绕小范围的创业意愿群体,而应该是着力于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创业教育的内容上偏重“理想化”,将社会创业精英群体中的部分成功典型代表,视为创业教育内容选择上的全部,并且偏重于所谓的成功方法与经验介绍,无视具体的环境,更较少涉及到创业教训的总结等内容。

  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国外高校强调创业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其所注重的不是学生毕业时的创业率,也不强调创业的成活率,而是提倡将创业教育作为推进学生社会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渠道或者途径。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首先,在教育的动机上存在着功利化思想,一些高校之所以提倡创业教育是以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项目为目标的,项目驱动虽然对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有着短期的提振作用,但无法从长期上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质效果;其次,存在以创业缓解就业统计压力的做法,一些高校寄希望于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缺乏对学生创业的实质性指导;最后,狭隘的将创业教育等同于企业家速成的培训教育,先不说企业家是否能够速成,但就是高校中大部分非工商类专业,就注定了这种功利化教育思维的偏颇。

  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课堂式的灌输与体验式的局限

  创业教育如何进行,也是当前高校着重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创业教育分为普及性创业教育与聚焦式创业教育两种模式。英国创业教育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推动型、大学机构中介型等模式。国内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已成型。中国人民大学的创业教育强调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升,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起来;北京航空大学的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技能为重点,依托实践基地,采用商业化运作方式,锻炼学生创业能力;上海交通大学一方面在专业教育中贯穿创业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其综合式的创业教育模式,受到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但是,除此之外,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课堂式的灌输上,较少涉及到体验式创业教育,受到众多的局限,很少有高校能够结合自身的特色,形成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

  大多数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将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课程化,通过课堂式的教学灌输,寄希望于提升创业教育的效果。这其中主要的矛盾在于创业教育的体系与专业教育的体系之间必定存在着不相融合的问题,因此课堂式的灌输也是高校在响应创业教育的号召下,一种暂时性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由于创业教育是一种应用性较强的教育,这种课堂灌输式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在具体的教育内容上,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从一般性创业政策、法规、方法等介绍,过渡到了创业的工商管理类知识体系传授。由于创业是与工商管理专业结合较为紧密的一种活动,这种过渡无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大多是依托于大型规范的公司管理,而创业多属于小型欠规范的公司活动,因此如何将工商管理类知识与创业教育结合得更为紧密,是一个新的问题。

  体验式创业教育是当前不少高校改变创业教育课堂教学理论化有余实践性不足的局限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寄希望于通过学生在创业教育体验活动中的感受、感悟获得创业技能的提升。体验式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有足够的教育场所能够为学生带来创业的体验。不少高校一般通过灵活运用校内、校外资源解决这一问题。在校内,一些高校通过设置所谓的学生创业街区,为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在校外,高校则大多联合校友企业、行业单位,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体验场所与机会。但是,这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校内创业教育场所的提供,校方基本上以免费的方式开放相关设施,而学生经营的不稳定性,导致高校在没有相关政策支持下难以长久持续免费提供场所;而校外体验场所中,企业的经营与学生创业教育之间的关联度是否存在,以及学生创业意愿与企业发展方向是否相关,还有学校创业教育的需求与企业接受成本的高低等等,都将会对校外企业接受高校创业教育的意愿与稳定性造成干扰。

  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应用性的缺乏与交叉性的不足

  在创业浪潮的席卷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已经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国外各种创业课程开设方法的引入,使得我国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思路得到了一定程度提升。在国外创业教育圆形模式课程、金字塔模式课程等影响下,清华大学与微软合作开发的《技术创业——未来企业家之路》等创业课程构成的体系,采用多元化教师联合授课方式,学生能够直接从企业家、投资家等授课教师师资中获得创业实践经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课程采用大、小班方式,既满足创业基础性知识的普及,又满足学生创业的特殊需求。东南大学还以实践课程、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架构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然,在整体上,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还存在应用性的缺乏与交叉性的不足等问题。

  应用性的缺乏是指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存在与创业实践脱节的情况。创业教育虽然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但作为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实践性知识应该是创业教育课程的重点与核心。高校教师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容易受到专业课程建构方法的惯性思维影响,在创业知识的系统化、专业化、学术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方面则有着天然的劣势。为此,不少高校通过引入创业成功典型的现身教学,以弥补应用性不足的问题。但是,应该认识到的是创业与创业教育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的经验如何转化为教学的内容,仍然是个问题。要使得这一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可以尝试从以创业学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建构方式,转变为以创意为中心的过程导向课程建构方式。教师围绕创业的过程,从识别创业机会、决定创业、组建团队、融资投资、创建企业、管理企业、投资回报等环节,综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交叉性的不足,是指一些高校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往往会从开发课程的效率出发,在现有的一些课程体系中对某些与创业相关的课程进行改造,从而形成诸如创业营销、创业管理、创业投资、创业财务等交叉性课程。值得肯定的是这类课程以创业为核心,围绕创业教育的目标与要求等,在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均需开设创业教育课的形势下,能够满足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的阶段性不足,而且也是创业者在今后创业道路上必需的知识积累。但是,课程的名称改变不意味着课程内容架构的完全融合,部分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虽然看似内容丰富、自成系统,实质上各个原有的专业课程内容与创业之间的融合度依然不够,导致创业教育课程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名不副实”情况。

  四、高校创业教育方法:主体性的迷失与主导性的欠缺

  创业教育的方法是实现创业教育效果的.一种重要保障措施。美国教育学者维斯顿和格兰顿认为教学方式至少有教师中心方法、个体化方法、相互作用方法、实践方法等四种类型。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教师讲授、创业人士讲座等可以归属于教师中心方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社团等可以归属于相互作用方法;学生自学、学生网络查询等属于个体化方法;角色扮演、创业实践、现场观摩等属于实践方法。而在这些方法的采用中,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着主体性的迷失与主导性的欠缺问题。

  所谓主体性的迷失,是指从创业活动来看,创业者应该是创业活动的主体,因此创业教育中教育的主体应该还是学生,而非教师。但是,在高校各种创业教育中,都强调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学生似乎成为配合创业教育实施的配角。高校的创业教育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即是这种迷失的一种表现。按照创业以及创业教育的相关理念与目标,实践方法应该是创业教育的主要方法。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不同的角色对于创业成败的影响,可以在创业实践中积累相应的经验,可以在现场观摩中揣摩、感悟创业成功的要素。但是,创业教育实践方法的实施,需要调动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更多的教学成本,还需要有更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这些都是高校以及创业教育教师暂时不能具备的,从而使得当前的创业教育必然出现主体性的迷失。

  理想的创业教育方法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的保障,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发挥明显。在创业教育中,学生通过创业体验式教育,能够发现自身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我的努力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鼓励高校“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提高创业指导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一些高校也着手聘请了一批创业典型担任创业导师,相关的研究者也指出创业导师制是大学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如何弥补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缺失依然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从校外聘请创业成功人士,抛开聘请的费用以及创业典型的教学能力,但就是聘请的数量与创业教育教师的缺口,就已经是一个问题;从校内培养创业指导教师,又因为大多数的高校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只能从理论到理论,不能够完全胜任指导工作。因此,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高校创业教育弥补创业指导教师这一主体性欠缺的问题,都任重道远。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10

  一、创业教育管理发展的起因: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转变中。

  (一)以社会为本位的高等教育理念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深深地烙上了社会历史变迁的痕迹,这也决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机构,形成了以社会为本位的高等教育理念,既满足了国家人才需求,也实现了自身学术价值。但历史表明,利用高等教育培养外交人才,军事人才,甚至政治人才,只是出于挽救岌岌可危的政权的目的,高等教育被视为政府统治的工具,向西方学习只是不断改良工具的过程。这些实用性的专业人才只是被利用一时,从长远发展看,他们并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理念民国时期,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才得以建立。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并存,因而呈现出多元化教育理论,承认我国传统高等教育落后,积极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高涨。我国高等教育学府数量有较大增长,教学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有显著进步。但是由于政权更替,高等教育基本呈现自由放任的管理的状态,一方面由于缺乏资金,私立学校多开设文法学科,并且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混乱,并没有建立起学术集权式的管理体制,而仍然需要由政府来控制高等教育的模式。

  (三)专才培养的高等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教育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各行各业的建设需要。其中以改革开放为分界,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在国家高度集权式管理下发展,根据国民经济计划所需要的职业分工、学科分类和计划经济的构想,对学生实施专门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专门的劳动技能训练的人才培养体制,可以说这时的教育理念是以专才培养为主,它关注的是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而不是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和共性制约,导致人才的知识面较为狭窄。

  (四)专才与通才培养的高等教育理念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有浓厚计划色彩的高等教育理念逐渐被摒弃,国家对高等教育集权式的管理弊端凸显,政府职能转变,尝试下放高等教育管理权,因此高等学校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办学自主权。这时专业人才培养与通才培养理念共同盛行。

  (五)大众化高等教育理念

  90年代之后,国家进一步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对大学教育收费,以及毕业生就业的自主选择,积极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办学等措施,推动了高等教育成为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总结我国百年的高等教育发展,教育理念不断随着国家统治意识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由单纯的工具性教育理念转变为专才教育理念,再进一步转变为通才与专才教育理念。同时从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可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在经济压力下自上而下的改革,而并非由于教育自身发展形成的自下而上的改革,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受制于行*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缺乏与市场机制内在的联系,发挥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中的驱动作用力量非常微弱。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转换机制已不能适应如此巨大的变化。因此,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经济需求的人才存有较大差距,这进一步推动高校自身的教育理念发生转变。而此时为响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兴起的创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人才转换机制的冲击,同时从长远发展看,创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不断提供满足市场所需人才的过程。

  二、创业教育管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

  创业教育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理论前提下,以实现人类自身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方式,重在培养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的素质教育。从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多次转变过程中,可以得出创业教育管理的发展需要国家教育理念,市场内在的经济激励机制与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自身发展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由此构建创业教育管理的内在机制,创业教育管理实现了三个层次的联系,其中市场内在经济激励机制是创业教育管理的动力机制,而创业教育管理最终需要依靠人才自身发展特点,才能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如此循环,必将推动国家教育理念发展,进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特点。

  (一)国家教育理念——助动创业教育管理的发展从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与生俱来依附于国家权力,慢慢在弱化国家权力,增长市场支配力量,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国家教育理念的转变影响着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而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又受市场经济机制的牵动、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助动创业教育管理的发展。

  (二)市场内在经济激励机制——推动创业教育管理的

  发展市场内在经济激励机制作用主要表现在:

  (1)对高等教育形成经济效益驱动力,影响高等教育理念。不难发现,现在高校已经减少了公益性而增加了商业性,例如扭曲了国家开展的“211”工程的真实意图,而成为学校招生宣传竞争的品牌资源。高校如果不能合理地引导经济利益的驱动力,那么高等教育必将沦为市场经济的工具,不能发挥人的主动创造精神,最终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故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要基于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有精深专业技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缓解就业难、创业难、招生难等现实紧迫问题,进一步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2)对创业教育管理提供外部优势资源。市场的竞争法则为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制订了实践标准:利用一切外部资源为创业教育管理服务,但是“市场的优胜劣汰”法则将检验创业教育管理的'质量。比较中西方的创业教育管理实践,可以明显看出,西方在创业教育管理中输入了市场的人力资源,资本,管理经验,因而创业教育管理更具有市场适应能力,但是我国开展的创业计划大赛等,更多是高校内部资源的整合,未能很好地利用社会优势资源,发展创业教育。

  (3)个人的需求将在市场经济激励机制下得到提升。人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将其划分为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受社会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市场经济内在激励机制必将促使人的需求不断向上发展。综上所述,市场内在经济激励机制推动创业教育管理的发展。

  (三)人才自身发展——拉动创业教育管理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同样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其需要遵循人才自身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

  (1)创业意识的培养。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已经将人才固定为对社会有用,创造价值越大即为人才,因此受教育者总是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改造自己,不管自己的兴趣是否如此,打造适合社会的标准产品。因此往往出现所谓的人才过剩现象,实质只是雷同的标准产品太多,对各个人而言都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创业教育管理即需要改变消极地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确立积极地以人为本位的价值观。

  (2)创业技能的培养。创业本身是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商机,从而利用商机吸引风险投资,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教育既需要进行事业心,探索冒险精神的教育,也需要培养从事商业,企业等规划活动所具备的技能的教育。作为创业主体的人只有掌握了创业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才能识别创业机会,判别创业风险,做出决策如何创业,以及怎么样创业。

  (3)创业行为的培养。只有创业意识、创业技能还不够,必须将其运用于实践,产生创业行为,才算创业活动的完成。本文根据对某高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调查问卷结果,将大学生的创业行为特点分为四种情况。同时按照波特SWOT理论,所反映的四类大学生采取相应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①强化型培养对象自身已经具有很强的创业精神,他们敢于冒险,但是他们往往缺少创业技能,因而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此时创业教育管理应当强化创业技能,通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让他们有能力应对创业过程中的问题。

  ②鼓励型培养对象不仅需要从心理教育或者创业成功者的讲座等方式,激发该群体的创业激情,使其能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而且创业教育管理更应当注重该群体的社会实践能力,该群体没有自信心把握商机,最主要还是缺乏社交技能,没有在实践中思考。

  ③弱化型培养对象即该群体对创业教育较少关注,他们所学专业可能是社会热门专业,就业几乎没有压力。当然每个高等学校都有这样的王牌专业,这些学生没有精力参与创业教育,因而创业教育管理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激发他们的创业心理。通过西方创业教育实践可知,凭借高校的优势专业资源更有利于创业,因为专业知识本身具有的高技术性已经成为风险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因此虽然该群体是弱化管理对象,但吸引他们参与创业计划项目仍然是重要的环节。

  ④引导型培养对象是创业教育管理潜在的培养对象,对他们需要加强创业心理辅导,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相关的创业技能课程,培养其自信心是关键,创业热情不是盲目选择,而是需要理性分析性格特征是否具有创业潜质之后,再鼓励该群体中的部分学生参与创业技能学习。总之创业教育管理是综合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之后,有针对性地培养创业型人才。

  三、创业教育管理发展的建议

  从以上对创业教育管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教育理念转变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密切联系,以社会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转变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位的培养理念激励创业教育的实施。社会所需人才的多样化是建立在人的教育基础上,而并非依赖高等教育不断变化专业设置以此满足社会需求所能达到的。

  (2)市场的内在经济激励机制犹如双刃剑,既能促进创业教育管理的实施,但是也将会使得高等学校可能迷失在经济利益中,显失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公平性等。因此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管理需要建立监督,审计制度。创业教育管理占用了高等教育的教学资源,投入产出只有能够达到盈亏平衡才能继续开展创业教育。

  (3)创业教育管理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从创业教育的意识、技能、实践培训等各方面科学地推进,才能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合格的创业者。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教育管理者更应当聘请社会企业中成功的管理者以讲座形式或者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社会环境应当鼓励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方式让学生有比较强的创业愿景。对于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教育管理者一方面应当通过专业老师传授知识,同时教育管理者利用学校的人际网络为创业学生提供辅导与实践机会。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灵活,激励学生参与。

  (4)创业教育管理者本身是一个开放式管理团队,资深的企业家、专业的投资顾问、心理辅导老师、专业技能教授等等都应当成为创业教育管理团队中的一员。因此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独立性,保持专业间的相互联系非常必要。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11

  创业文化因子创业文化包括校园创业文化和社会创业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是直接影响创业教育发展的邻近环境,是创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小环境。学校的历史传承、校园创业氛围等校园创业文化是影响高职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斯坦福大学创建之初就确立了明确的办学宗旨:使所学的东西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帮助他们取得成功。这种宗旨是使该大学倡导产、学、研互动的校园创业文化,也使其创业教育得到很好的实现,涌现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和创业型企业,如惠普、苹果、雅虎等。校友的成功创业反哺着该校的创业教育,丰富着校园创业文化。富含创业元素的校园文化使该校的创业教育别具一格,学生的创业激情异常活跃。如果高职校园文化中缺少创业教育的内容,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高职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真正的创业教育不仅要在校园的小环境中开展,还要延伸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也只有在大环境中取得了创业的成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高职院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创业行为、创业价值的评判形成了社会创业文化。积极的社会创业文化肯定创业的价值,宽容创业的失败,创业者在其生存环境中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消极的创业文化限制人们的创业行为,打压人们的创业热情,要求人们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积极的社会创业文化如“硅谷文化”,激励人们投身创业,大胆实践。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自然引导者高职院校校园内的学生热爱创业、投身创业。如斯坦福大学涌现出那些世界级的创业家,正是斯坦福大学周围积极的社会创业文化孕育的结果。

  课程设置因子优质的创业教育是通过合适的创业教育课程设计和课程体系来实现的。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引入了创业教育课程,且教育对象在定位上是面向全体学生,但事实上,大多是些零散的内容,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仅是开展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讲座或是开设一些孤立的选修课,创业教育课程同自身内部以及同其他课程之间缺乏逻辑性和相容性,并没有从创业教育体系架构上来考虑左邻右舍,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国外创业教育的实践表明:有效的、系统的课程设置是保证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师资配置因子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资源,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高职人才。高职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时,大都是相关专业的老师开设一些创新创业类的选修课程,或者是某些文科类专业的老师和企业人士开设一些讲座,还有的学校是专门由学工系统的辅导员来组织实施。这种仅仅依靠非专业性特征的临时性师资,只能满足学生低层次的感性需求,无法达到高层次的理性需要。要想搞好创业教育,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要具有创业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应有创业的经历和体验,要对创业及创业教育有一种兴趣、热情和执着。

  设施配套因子创业教育必须开设实践环节,实践环节需要与企业、科技园区、社区、机构等合作进行,因此,高职院校能否提供创业教育孵化中心、创业实践基地等教育设施就成为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条件。如果只是“空对空”,只是一味地在教室里面用板书或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学校不能也不愿提供创业教育所必需的设施和资源,创业教育的效果势必会大受影响。

  创业政策因子创业政策因子包括学校层面的政策因子和政府层面的政策因子。在高职学校内部进行创业教育,学校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对创业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尽管许多高职学校已经在宏观层面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但却没有从政策上提出确切的支持方法。有调查研究表明,在限制个人创业因素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和“经验不够”在所调查的八个选项中占到了30%左右的'比重。可见学校在资金或培训方面并未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支持和指导。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对于创业教育的推动也是不可或缺的。根据国外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创业政策有利于降低创业障碍,促进创业活动,进而对校园内的创业活动起到一种积极的引导和扶持作用。

  市场机遇因子市场机遇因子是指创业者获得创业机会的难易程度,创业成功的几率和创业收益的大小。如果一个社会中,创业机会比较容易捕捉,创业成功的几率较高,就会形成一种崇尚创业、乐于创业和敢于创业的创业氛围。这种氛围会引导许多高职毕业生主动寻求创业机会,相关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就会成为市场中稀缺的资源。这种对创业知识和能力渴求的信号又会反馈给在校学生,使他们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更浓,态度更加坚定。这样协同促进的局面又可以促进创业教育与社会环境的深度融合,美国的创业教育正是在这样良性循环的市场机遇因子的作用下不断发展的。

  人为管理因子重要人物的关注和推进,对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起到重要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高职院校中各级领导的支持,创业教育负责人的坚持,老师和学生代表的创业榜样等作为人为因子共同影响着创业教育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对创业教育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第一,准确及时把握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制度设计和行政力量推动高职创业教育。第二,充分利用主管部门的信息优势和行政职能传递国内外创业教育信息,引导高职创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第三,利用创业教育管理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职教集团的合作优势,促进高职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学生素质因子学生创业素质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我们的初衷是要将创业教育全员化开展,但毕竟有些同学不喜欢,也不适合创业。所以,在真正进行创业行动时,还是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创新意识强、创业热情旺和综合素质高的同学进入创业团队。

  光反思不行动等于无反思。反思后的行动是建立在熟知上述限制因子作用机理的基础上的,是有效开展高职创业教育的具体做法。根据上述对创业教育限制因子的反思,我们在具体操作时,不仅要使高职创业教育社会化,而且要使校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融合起来,使其中各种影响创业教育的限制因子相互协调,对创业教育产生协同促进作用。

  完善创业政策,营造饱含创业元素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市场开放程度、政策环境条件、政府创业政策支持等对高职创业教育的效果和发挥产生重要作用。营造饱含创业元素的创业文化氛围,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创业文化的氛围中,会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创业知识,对提高自身的创业技能也是十分有利的。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小环境是两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反馈系统。社会大环境中的创业机遇信号、创业文化、创业政策、创业基金等社会支持输入校园,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促进高职学生接受创业教育。让创业成为一种文化对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只有重视创业、推崇创业、敢于创业,创业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充实师资队伍,优化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创业教育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是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一般由从事管理学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师或直接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任教,这些教师缺乏专业背景知识和创业实践经历,使创业教育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可以采用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创业教育课的教师;组织校内创业教师到工厂企业、创业基地等相应岗位进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创业组织、企业家协会等内培并引进措施,使创业教育教师职业化和专家化。有学者对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除研究生层次的MBA外,并没有本科层次的创业学科,更无高职层次的创业学科,创业课程大都属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的课程某一组成部分,尚未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因此,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是搞好创业教育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应基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三个子模块来构建创业课程体系和选取课程内容。

  集聚社会资源,提高创业教育组织保障和设施配套能力创业教育离不开实践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了解和体会到创业的过程。实践需要项目、场地、资金和市场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学校和社会的融合程度。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渠道集聚社会资源,成立创业孵化中心,通过免费提供场地、少量资金、项目等基本条件,在风险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引导和指导学生在校内创业。还可以与校外成熟企业合作,开办为校内师生服务的企业,由创业学生自主经营,如大学生印务中心、大学生IT服务中心等,还可以选拔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组建团队参加各级创业项目设计大赛等。通过这些创业实践环节,可以在学生们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它将生根开花结果,毕竟成功的创业者是在大批有准备的队伍中涌现出来的。这些经过训练的学生在投身社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环境,在帮助他人管理企业或自己创业时,提高效率和成功率。总之,创业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生态学限制因子定律来反思高职创业教育,目的在于思考高职院校如何在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突破,如何建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发掘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创造出高职独特的生存之道。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 篇12

  这个暑假,就读于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旅游专业二年级的刘雨婷却比上学还要忙碌。她邀请同专业的朱沁翊、凤春燕、舒琪和乐荣炜4名同学,一起参与学校组织的创业训练营,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了“五彩缤纷游”沪上微旅游创意项目的商业规划,开启了小小的创业梦之路。

  中职生也开始投入创业了?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记者获悉,目前已经涌现出不少中职学生的创业典型。创业导师们认为,中职生创业有其优势———年轻有闯劲儿,基于专业的经验积累也可以做到创意无限。

  中职生创业年营业额超千万

  曾在全国导游职业技能大赛斩获一等奖的刘雨婷在实践中发现,当下的年轻人在旅游时,不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而是想更多了解城市的历史、建筑、文化积淀,“一般的旅游公司并不能沉下心来给游客制定特别的线路,能够讲述这些历史和故事的导游也少之又少”。

  顺着这个思路,刘雨婷将自己的项目定位在根植于上海文化,以沪上中小学生为目标人群,打造红色主题、美食主题、亲子主题、徒步主题等微旅游线路。刘雨婷介绍说,例如,美食线路是从思南路的龙门雅集作为起点,品尝英式下午茶,再到雁荡路的味香斋品尝麻酱面和炸猪排,最后将在马当路的`吉祥草品尝素斋。所有设计的线路,都是整个团队在暑假期间一步步“走”出来的。

  中职生中,还有不少毕业生已经将自己的创业项目经营得如火如荼。成立于2013年的上海郭腾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帮电商做运营和项目策划的公司,到目前为止,年营业额已经超过1000万了。在创业孵化基地的支持下,公司不仅得到了资金支持,还免费享有两年100多平方米的创业场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而是上海市奉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汤佳伟。

  沪上中职校拓展创业教育

  每年,奉贤中专里都能培育出一二个成功创业的中职学生,这得益于学校设计出“一中心、两基地、四区”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模式。副校长邹文解释道,学校面向所有一年级学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参与学习的同学可以记录创业积分,申请置换为学分,免修个别选修课程。

  除了帮助学生储备创业知识,奉贤中专还为具有创业梦想的中职生搭建实践平台。据介绍,由政府、企业与学校三方共同成立了“中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委员会”,并委托注册了公司。汤佳伟便是在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完成积累,毕业后“放飞”了自己的创业项目。

  奉贤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张杰称,学校要创建创业氛围,让中职生“想创业”,还要“懂创业”、“能创业”,具备创业的基本技能,了解创业的流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教会中职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对创业教育的看法】相关文章:

对就业和创业的看法04-07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计划书06-15

关于语文教学反思看法02-16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文07-31

创业路上必看的创业技巧10-10

创业糕点店创业计划书11-03

创业者需要明白的创业常识07-30

创业的语录01-11

经典创业计划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