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
新年气象新,万木竞向春。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成功召开。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形势,部署了2015年测绘地理信息重点工作,要求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干部职工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戮力同心,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新发展。
适应新常态,要胸怀国家大局、牢记肩头使命。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重大判断和要求上来,观大势、谋大事,使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深度融入、主动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出“地图之问”,提出“五个重要”,张高丽副要求以地理国情普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高度重视,寄予殷切期望。面对新常态、新要求,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必须认清使命,创新作为,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智慧、更多的担当开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新局面。
适应新常态,要抓好重点改革、推动转型升级。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在新常态下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有力法宝。国家局印发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升能力水平、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在发展方向上、在服务大局上、在履职尽责上,谋好改革篇,布好战略局,打出组合拳,激发创新活力,力求重点突破。
适应新常态,要丰富数据资源、夯实事业根基。大数据时代风生水起,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迎来新的机遇。要毫不动摇地筑牢基础测绘的根基,巩固地理信息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适应新形势的新型基础测绘,强化系统上下、行业内外的统筹协调、合作共享和互利共赢,举全测绘之力不断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适应新常态,要坚持服务为本、强化成果应用。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地需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和技术支撑,推动成果应用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在新常态下改革创新,必须精准发力,坚持把服务保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国家大局着眼,在国计民生上着力,坚持按需测绘,强化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着力挖掘测绘地理信息蕴藏的知识和价值,打通数据生产、信息挖掘、综合服务的通道,让测绘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舞台中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更加开放、务实、包容的理念,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埋头苦干,奋发作为,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适应新常态 推动新发展
十一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努力开创转型振兴新局面”的总体要求。这一要求顺应大势,符合实际,全市上下要正确认识、深刻理解、科学把握新常态的内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积极应对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努力在新形势下推动新发展。
年初以来,阜新的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表现出新特征、新规律。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科学把握,按照新常态的新要求,积极作为,攻坚克难。2015年,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是适应新常态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在转型振兴道路上实现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认识。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阵痛加剧,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任务仍很繁重。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凸显,既与全国全省“三期叠加”的宏观环境和背景相一致,又是我期积累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的集中体现,有其规律性和必然性。 但是应当看到,目前,我们的困难只发生在部分行业和领域,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仍实现了较好发展,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国内知名企业和集团的全面合作进一步深入,200 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所有这些,都为明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此,我们要有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明年,我们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可能会更多,发展的压力会更大,面临的挑战会更严峻。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大势,顺势而为,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矛盾和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大胆创新,发掘我们的优势和潜力,努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适应新常态,要有新观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必将对我市经济发展趋势产生深刻影响。适应新常态,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新常态下,一些矛盾和问题虽然集中出现,但是,我们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仍拥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优势。我们要转变思维、转变理念,适应变化,跟上形势。新常态下的发展不是片面追求速度,而是坚持速度和质量并重,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在思想上打破惯性思维,摆脱传统的“速度情结”,坚持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的原则,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适应新常态,要有新招法。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我市产品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经济“抗击打”能力不强的弱点进一步凸显。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拿出适应新常态的新思路、新举措,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明年,我们要把转型方向由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调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上来,把增加投资、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的主动力,抢抓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和省深入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改革驱动、市场驱动、创新驱动和开放驱动,培育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等新动力。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发展速度坚持底线思维,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
适应新常态,要有新状态。新常态下经济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容面对,积极应对。能否主动适应新常态,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既是对胆识与智慧的考量,也是对能力与作风的检验。新常态对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以改变阜新命运为己任,全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01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政府的部署上来,积极适应新常态,全力推动新发展,努力开创阜新转型振兴新局面。
适应新常态 促进新发展(观察者说)
工业园区是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园区能通过政策引导聚集生产要素、提高集约水平、突出产业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是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工业园区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为示范推广阶段,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率先创立出口加工区和外商投资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为全面建设阶段,各地逐步兴建起数千个类型多样、规模不一、等级不同的工业园区;2015年至今为转型升级阶段,工业园区发展重点转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功能配套、加强园区协作等方面。
我国工业园区建设最初主要借鉴国外经验,但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基本实现本土化,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如主动引导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解决企业分散和土地无序开发等问题;以“五通一平”甚至“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先手棋”,利用财政投入、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公共服务等的支持力度,改善“软环境”;构建政府组织保障机制,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到管委会任职;成立土地开发公司,负责工业园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投融资、物业管理等业务;等等。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工业园区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新常态下,这些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管理体制存在“两张皮”的弊端。工业园区管委会只代表政府,不能履行立项、土地审批、税收征管、城建管理、社会服务管理等政府职能,与所在地同级政府在社会服务、土地征用、利益共享、环境保护等方面易产生分歧,从而使工业园区发展受到牵制。
土地开发和产业发展效率不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偏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不高,有些工业园区开发甚至演变为企业“圈地运动”。一些工业园区存在企业扎堆但联系松散的问题,有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缺少服务配套产业支撑,产业链较短,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制约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
功能配套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重生产、轻生活,重发展、轻配套”现象,产城关系被人为割裂,工业园区城市功能配套不足,影响投资环境和居民、从业者的生活品质;一些工业园区只是生产“工地”,对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网络、区域创新体系等重视不足,“产业创新公地”缺失。
主导产业低水平同质发展。有的地方政府不顾实际,片面规划发展短平快项目或新兴产业,导致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不突出,出现低水平、同质化、过度发展,加大了行业产能过剩风险。
新常态下工业园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工业园区要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亟须从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向重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式转变。当前,应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两个牌子、一套班子”“一个书记、两个班子”“工业园区管委会托管行政区”,创新行政体制、人事安排、运作模式等,妥善处理工业园区派出机构与所在地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建立二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灵活多样的工业用地转让方式,改变一次性转让,探索用以租代售、共有产权等方式向企业出让工业用地,建立工业用地(或厂房)产权交易市场,实施工业用地绩效考核评价,完善工业用地动态调整机制。
完善配套设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解决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坚持分类引导、因地制宜、产城融合的思路,提升工业园区的城市功能,促进传统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提高政府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园区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发挥市场在主导产业选择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园区向精致化、专业化和集群化方向发展,做特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形成分工合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相关文章:
创新发展口号12-23
关于创新发展的名言10-25
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02-18
常态化防控措施(精选11篇)08-17
健康促进工作总结12-20
健康促进工作计划02-15
企业创新发展演说词02-06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选5篇)07-26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选11篇)07-28
常态化疫情防护措施(通用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