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新常态>《适应安全生产新常态

适应安全生产新常态

时间:2022-05-18 09:30:47 新常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适应安全生产新常态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来宾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东郡杯”安全生产演讲组委会,给我了这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在这人海如潮滚滚红尘的社会现实中,我们偶然走到了一起。我想请问您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美女呢还是功名利禄。如果让我来回答,只有两个字:安全。 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既是我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去年的5月,习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常态”这一新概念。“新”意味着不同以往,“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是“国民经济的升级版”,是速度、质量、安全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是节能、环保、安全、保障、公平等一系列科学发展指标的刚性约束。面对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就是要立足于新常态的大背景、新要求,对安全生产进行新摆位、新谋划、新思考。着力构筑安全新常态,就是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就是要我们安全管理工作者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抓安全生产工作重在落实,因为不落实本身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别人的鲜血为自己作教训,愚蠢的人用自己的鲜血换取教训。实践证明,各项安全规范、规程及措施都是用血的

教训换来的。 安全规范、规程及措施的落实自然也就成了我们的保护神。在此,我们回顾一下去年发生在如皋双马化工厂的一起粉尘爆炸事故,这起事故的现场让人触目惊心,事故造成9死8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594万元。事故的同时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事故源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没有履行好安全生产职责、源于车间负责人违章指挥、维修人员违章作业导致的较大责任事故。这起事故的 20名责任人和一个责任单位受到了相应的处理。警钟长鸣!我们要牢记事故的惨痛教训,积极发动员工向“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宣战,消灭身边的“三违”行为。众多的事故警示了我们,世界万物皆有生命,安全是生命存在的有力保障,拥有安全才能拥有生命。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以事故教训为戒,重视安全,珍惜生命,我们就能拒绝事故于千里之外。

抓安全生产工作贵在坚持,成在坚持。我工作中体会到,抓安全管理工作从来没有“一劳永逸”,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千遍一律,而是千变万化,工程项目的特征也各不一样,工种、工序众多繁杂,员工掌握的知识面程度参差不齐。我们要在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不断学习,根据不同的对象,不断创新思路,更新工作方法。不管春夏秋冬,我们要把安全装在心中;无论严寒酷暑,我们要把安全看成幸福的源泉。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情系安全,换来的是幸福,是社会和-谐与稳定。我们关注安全,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人生道路漫漫长,悠悠岁月需平安。为了我们能潇洒的走完人生路,为了我们的国家昌盛,为了我们的企业兴旺,为了我们的家庭幸

福,更为了世界上少一点悲哀、多一份欢笑。来吧朋友!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积极的行动起来,大力倡导“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让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让安全之花在美丽的如皋大地竞相开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张建华

2015年5月15日

新常态下的安全生产问题2017-01-06 20:14 | #2楼

2015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这是对于当前经济形势、走势的新概括。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常态”这一新概念、新概括。

新常态,首先是与老常态的鲜明对比。老常态实际是指经济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状态,而新常态则是被形容为“七上八下”的中高速增长状态。在这里,速度差异只是表象,而速度差异背后是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国民经济升级版”,是速度、质量、安全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是节能、环保、安全、保障、公平等一系列科学发展指标的刚性约束。

新常态,是中国梦的新阶段。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有历史渊源、有现实基础,由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和艰苦努力连接而成。新常态,是植根于牢固历史基础上的新谋划,是面向未来的新接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阶段。这个阶段将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以及核心价值等诸多方面作出新的努力、有新的建树、开创新的局面。

新常态,包含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思考。始终把中国梦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围绕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作出深入思考。系列重要讲话,是上述思考的集中成果;新常态,又是对集中成果的高度概括。

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生动的社会实践

公式

面对新常态,我们应当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立足于新常态的大背景、新要求,对安全生产进行新摆位、新谋划、新思考,着力构建安全生产工作新常态。对此,同样作出了深入思考,并形成了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这一马克思主义安全生产理论的最新成果。着力构筑安全生产新常态,就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将这一马克思主义安全生产理论的最新成果转化为生动的社会实践。

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核心是“六个一”,即一条红线,明确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一个战略,也就是安全发展战略,要求把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与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根

本上提高安全发展水平。一个责任体系,也就是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一个主体责任,也就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一个制度,也就是安全准入制度,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一个机制,也就是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建立长效机制。要求坚持“常、长”二字,经常、长期抓下去,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坚持命字在心、严字当头,敢抓敢管、勇于负责,不可有丝毫懈怠。

结合实际,着力形成三个新常态

公式

对比当前的安全生产实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落实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构建安全生产新常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尤其像江苏省昆山市这样的地方,需要做的工作尤其多。从各方面看,昆山市都是老常态的典型和缩影。表现在安全生产领域,就是重发展、轻安全;重速度、轻生命;重招商、轻监管,其结果,企业完全没有搞好安全生产的心理压力,唯利是图,胆大妄为,置安全规程制度于罔闻,以致隐患累积,终酿惨祸。惨痛的教训再次警醒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管理方式问题,不采取严厉措施敦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的法定义务,所谓构建安全生产新常态,只能流于空谈!为此,必须着力形成三个新常态: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着力捍卫安全生产红线要成为政府行为新常态。要真正像所要求的,始终把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保障和内涵,坚决不要带血的GDP。要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标准,开发区设计、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都要严把安全关,实行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

其次,深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要成为制度运行新常态。要按照总局要求,实现五个全覆盖。即:一是乡镇以上党委、政府出台党政同责文件,明确党委和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各自所负责任要“全覆盖”;二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不管分管什么工作,都要承担起相应的安全监管责任要“全覆盖”;三是全国各地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安委会主任要“全覆盖”;四是各级安监部门每季度向同级组织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要“全覆盖”;五是落实“三个必须”即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全覆盖”。

再其次,切实加强对企业的最严格的安全监管要成为国家治理新常态。安全生产的红线,必须牢牢镌刻在各级政府、各级干部的头脑中,不准任何人、任何单位去碰。要以对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态度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管,促使企业不折不扣、如履薄冰的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于漠视安全生产、罔顾职工生命、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组织生产、为富不仁的企业,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不管是开发区内还是开发区外、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不管是央企还是地企、也不管能够给地方贡献多少GDP和税收,都要依法依规予以严厉惩处;屡教不改的,要毫不留情地予以关闭取缔;危害到公共安全利益的,要坚决绳之以法,绝不姑息迁就。 举纲张目,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

■施富强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声誉。深刻理解“科技兴安”战略思想,努力探索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模式,举纲张目,构建安全保障型社会,是时代赋予安全工作者的使命。

安全生产战略与主导战术

安全发展作为一个科学理念,进而被明确为一个重大战略,是党和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总结,是各地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导纲领。

“纲”、“目”结合的主导战术。针对目前安全生产形势,应当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实施以提高监管监察能力为“纲”,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为“目”的主导战术,并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应急救援能力为保障,形成全面、系统的战略战术体系。

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着力点,是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是使安全监管监察落实到操作层面的重要抓手。

标准化建设是工业化发展的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科学支撑。

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协同提高,涉及国家、省、市(州)、县(区)、镇(乡)各级主体的统筹。需要以点带面、统一规划示范与普及,需要抓住“共性”,突出“个性”,扎实推进。提高监管监察能力的长远意义在于同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自控能力。在技术层面深化服务内涵,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性、满足行业共性的企业标准。在监管层面上,督导企业完善组织保障、投资保障和常态管控。

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信息化建设要以能力建设、标准化建设和风险掌控为要务,摒弃狭义的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能的思想。信息化建设整体上要满足分级、分层、分权限掌控的要

求,要发挥监管监察信息“横向收敛、纵向闭环”的基本功能,才能有效地实现责任跟踪,实现科学的过程控制,达到各项工作落实到操作层面的目的。

应急救援的保障作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重要部分,社会关注度高,责任重大。“5·12”四川汶川、“4·14”青海玉树和“4·20”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已展示出专业化救援队伍的重要作用,应当从国家层面上系统规划,统筹建设,全面提高。

安全生产的应急体系是相对出场最频繁、应对专业技术层面最复杂、工作环境最恶劣、人员及组织保障最为弱小的群体,其建设现状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应当从国家战略角度充分认识它的作用,给予合理的地位,实现其健康成长。 五大理念的转变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意识决定行为。安全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更新,昨天的观念会被今天的观念所淘汰,今天的观念也会被明天的、更好的观念所替代。 模式示范重于技术示范,示范要有创建“特区”的价值理念。

单纯的技术示范、标准化示范、行业示范不具备广谱性,已不能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科技兴安”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我们拿出建设“特区”的勇气,打造具有典型特征的、立体的、系统的安全生产示范县(区)。以安全发展战略为指导,部署主导战术主张,协同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地方党政组织的作用,大胆探索出一条“理念—模式—机制—体制”循环推进的创新之路。

安全科技是安全生产的主力军。“科技兴安”要立足于创造出吸引社会力量、社会优势资源,以专业化、工业化、规模化的姿态进入安全生产科技领域,为全社会创建、培育、扶持公平公正的安全产业经济链。早期安全科技产业不易摒弃农耕经济意识的束缚,往往以几项技术起步,以行业准入为机遇,开展作坊式的制造。缺乏工业体系的价值理念和管理模式,产品质量不稳定、服务不健全、难以成为商品,必然影响安全科技的成长历程。应大力提倡、鼓励安全生产科研机构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与科技互动的创新模式上来,把社会的需求转化为数学模型和功能样机,联合专业化优秀企业接力开展产品研发与商品服务,引导科技产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管”、“控”分离,和-谐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职责在于“管”,企业的责任在于“控”。行政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和不断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真正实现“管”、“控”分离。

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之上的行政管理体系,把法律、法规、要求转化为我们行政作为的工作标准。管什么就跟踪什么过程、追求什么结果、考核什么成效、追究企业责任,以此培育体系、培养干部、服务社会。

“管”要创新,“控”也要创新。“管”的创新重在依法、依规的刚性制度、贵在科学的过程控制和弹性极少的量裁准则;“控”的创新重在成效,贵在科学、经济的控制方法和“诊断—分析—设计—治理”(DADT)的拟人化管理。安全生产的和-谐监管必将是建立在“管”、“控”科学分离基础之上的依法行政。

管制、共治与自治。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起步的前十年,正是中国经济不惜代价追求高速发展指标的成长初期,在缺乏充要条件的特定历史时期,以“管制”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模式,实现了国-家-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建立并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和前置服务、行政监管、依法监察、应急救援等综合管理格局,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创造了条件。 为了实现2020年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战略目标,应加快建设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为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监管、企业主控、社会制约的“共治”体制,并以立法的形式加以完善。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因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自治”。标准化的根本成效在于企业达到企业标准。

安全文化理念要转变。文化是人类积累知识、传承知识、掌控风险的基本要素。与其说是人类统治了世界,不如说是人类文化统治了世界。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控制物的状态、规范人的行为、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目前缺乏基础与学历安全教育的背景下,依靠互联网,建设安全科普网,使安全常识伴随着安全理念、安全文化从网络进入家庭,从家庭走进社区,从社区走向社会,从社会渗透到岗位,形成安全基础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长效体系,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才具备实现的条件。

对安全科技工作的建议

“科技兴安”战略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安全生产以“管理为基础,科技为支撑”,不断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安全发展的动力。

安全科技工作,要解决政策与科技的互动、科研与产业的互动、研发与示范的互动、学科与创新的互动等四个层面的问题。

政策与科研的互动,重点研究社会与政策的需求和科技的支撑,也就是将需求转换为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并研发出功能性样本,这是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引领安全科技发展的创新活动。

科研与产业的互动,着重解决科学研究与行业生产企业的需求和科学研究引导安全产业的发展两方面问题,要依靠科技进步,满足行业发展,促进安全产业走工业化创新之路。

研发与示范的互动,要秉承务实、求实的态度,通过示范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维护完整的标准化运作模式。

学科与创新的互动,既要丰富安全学科的内涵,提高社会对安全科学的系统认知度,又要围绕安全核心理念博采众长,加快二级学科的体系建设。以研究灾变机理,赋予科学灵魂,夯实科研基础;以“人、机、物、法、环”的辩证关系,“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为风险标的建立起科学的健康档案,推动全寿命期的DADT循环保健工程建设,让安全科学服务于各行各业。

【适应安全生产新常态】相关文章:

生产车间安全生产制度03-14

安全生产措施情况(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08-03

安全生产的制度01-18

安全生产制度01-31

生产安全的口号04-27

安全生产总结11-18

安全生产口号10-31

安全生产措施08-03

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安全管理措施(通用13篇)12-06

安全生产安全岗位职责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