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筑市场管理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会2015年工作要点安排,从4月中旬开始,在区人大会张友富副主任带领下,我们就全区建筑业发展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建筑业发展管理基本概况
近年来,区政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建设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指导建筑行业、规范市场行为、扶持建筑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区建筑业在企业发展、素质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管理以及创税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区域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劳动就业,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行业指导,扶持企业发展
1、乘势而上,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随着区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区建筑业迎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政府及职能部门抓住机遇,积极引导扶持建筑业提高资质等级,努力为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惠条件,认真抓好基础工作,加强科学指导,
从三丰建设、中宙建工等企业的资质升级改造,到浙大网新等一批建筑智能化企业的快速崛起,政府及职能部门倾注了大量的精力。目前全区已有建筑企业328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11家,列全市8城区第二,形成了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各专业施工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主体的结构基本合理、种类齐全的建筑产业。2015年全区建筑企业完成产值12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税收2.53亿元。
2、政策扶持,增强企业发展能力。针对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政府及职能部门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积极性。一是鼓励企业提升资质,对取得特级施工总承包的建筑企业,给予企业一次性10万元资助,对施工总承包及专业施工承包二级资质升为一级资质的企业,给予一次性6万元和3万元资助。二是鼓励有潜质的企业加快发展,对新设立或转入我区、纳税300万元以上以及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本地建筑企业,三年内按当年比上年新增区财政贡献部分的40%予以资助。三是对龙头骨干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对年产值超过2亿元,本区纳税额超过500万元以上建筑企业,在区内承接政府建设工程中,工程履约保证金全部以保函形式支付。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做大做强,增强
企业生存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
3、行业自律,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政府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行业协会的指导和自律作用,健全协会组织和规章制度。目前西湖区建筑业协会已有262家会员单位,会员单位占建筑企业总数约80 %。协会在对建筑业人员培训、咨询服务、工程质量评比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招标中,按有关规定向建设单位推荐经营信誉好、施工质量高、资质相当的本土建筑企业,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行业与企业之间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据了解,在我区的各项建设工程中,本土企业发挥了骨干作用,中标施工的项目占到50%以上。在调研中,建设单位普遍反映,本土企业在施工质量、安全、规范管理等方面优于外来企业,由于知根知底,也更方便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
(二)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市场行为
1、严格制度,加强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当前我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建筑业施工规模不断扩大。针对建设项目多、投资主体多元化、施工工期紧等现状,建设管理职能部门认真执行施工许可、市场准入、质量监督等制度规定,加强对建筑
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全区建设工程报建率达100%。对没有能及时办理建筑施工许可证的督促其限期补办好申领手续。在严格管理制度同时,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尤其是为各项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
2、完善机制,强化小型工程招投标活动。为有效规范30万元以下建设工程管理,2003年率先成立了西湖区小型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后按管办分离原则,成立小型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小型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出台了《杭州市西湖区小型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与杭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和市招投标监管网实行联网,及时发布工程项目信息和拟中标单位公示,同时接受纪委监察部门的网上监督。辖区内30万元以下、5万元以上的小型建设工程全部纳入中心进行招投标,招投标率100%。截止今年3月,共监督管理工程交易1863只,工程基价总额10.14亿元,成交额8.37亿元,有效地遏制了小型建筑项目交易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保障了工程交易的公开、公正、公平。2015年小型建设管理中心被评为浙江省建设系统基层站所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三)加强施工监管,确保质量安全。
1、规范管理,切实落实工程监理制度。在各项建
筑工程中,全面推行建筑监理制度,督促指导建设单位,尤其是政府投资的五大新区建设、西溪湿地综合保护、两纵三横道路等重点建设工程,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以及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施工企业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全面监督。目前我区已有施工监理企业30家,其中甲级监理企业16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53人,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2、加强引导,努力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在工程建设中,通过推荐优质企业、评比优质工程等各种途径,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加大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的投入,努力打造精品工程。2015年,西溪阳光城一号楼等5项工程获得“西湖杯”荣誉,其中古荡华星科技大楼、翠苑喜园大酒店获得“钱江杯”荣誉。还有4项工程被评为优秀装饰工程,5个工地通过市标准化样板工地检查,16个工地通过双标化工地检查,建设工程合格率达100%,树立了我区建筑企业的良好形象。
3、落实措施,狠抓施工安全。实施安全责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与全区所有建筑施工和监理企业签订安全生产、消防目标责任书236份,建立完善安全监
督网络,加强日常的督查管理,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的施工组织计划、安全技术措施、双标化管理等情况进行抽查和考核,开展安全月、质量月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一年来,全区所有工程建设项目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伤亡事故。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不够深入普及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对部分建设管理单位进行了普法情况的了解,可以说,部分管理部门,包括一些建设指挥部及代理公司等很少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基本内容、要求和规定,甚至连法律文本都找不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工程建设单位依法履行合约,施工、监理企业依法履行义务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普法教育还未完全落实到实处,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建筑业扶持力度不够,企业发展艰难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管理部门虽然已经看到了问题所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如何扶持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课题还未真正摆上议事日程。一是建筑企业缺少安身立业的基地,目前还有相当部分的建筑企业缺少办公场所,与其支柱产业形象和打造建筑航母的目标难相适应。二是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由于
种种因素难以兑现,如区政府2015年规定的有关奖励政策,区内承接政府建设工程履约保证金适用保函的政策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三是对建筑原材料大幅上涨问题还没有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一些主要材料的价格波动已经超出了可预见的风险范围,建筑工程定额人工工资标准仍然使用03年省定标准,定额标准与企业实际支付的数额差距较大,企业施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困难。四是工程竣工审计时间过长。由于工程项目多,审计工作量大,加上有的工程审批手续不到位,或联系单较多,使工程决算审计时间较长,企业反映较大。五是各类收费多,企业负担过重。除应交纳的工程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劳保统筹等外,施工现场意外伤害保险、劳动部门工伤保险等收费存在重复现象。有的项目还不断提高,如工程质量保证金标准,全市规定5%,我区有的按8%收取,退还也不及时。
(三)建筑市场管理规范不够,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1、建设程序不够规范。一是前期手续不全,有的没有办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必备手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实际介入监督管理。有的项目审批手续
不到位,边批边上,有的项目甚至未批先建,无法验收交付。二是一些工程条件还未具备就先施工,有的资金还未到位,有的房屋还未拆完就进场施工,经常发生中途停工、工程拖拉的现象,社会反映较大。三是不按科学规律办事,施工赶进度、赶工期。有的项目边施工边改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也给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四是工程款拖欠现象依然存在,国家四部委禁令垫资的通知在实际操作中得不到落实。有的工程建设不按规定足额付款,有的不按进度及时付款,造成建筑业资金周转困难,出现建设单位拖欠企业工程款、企业拖欠民工工资及材料供应款的问题。五是干扰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工程建设所在地的少数村民,强行要求承揽土建工程,干扰施工现象时有发生。
2、行业监管力度欠缺。现有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模式,包括资金管理,带有较深的计划经济烙印,从工程报建到项目竣工验收备案,政府虽然实施了较为强势的监管,但目标却难以实现。行业内过度竞争、诚信缺失、虚假招投标时有发生。建设单位肢解发包,承包单位分包、转包、工程挂靠等问题也普遍存在。招投标中串标、恶意中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现场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项目经理兼顾工程多,
到岗率低,现场管理力量薄弱。部分企业自律性不强,重经济效益,轻安全质量,法制意识薄弱,抓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部分监理企业对工程管理监督不到位,往往迎合建设单位赶工期的要求,放松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工程质量把关不严,出现质量问题,一些工程用户反映较大。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建筑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要针对目前全区建筑领域对法律法规重视不够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组织开展学习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各级指挥部、各镇和街道的领导,更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建筑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在当前大建设、大发展之际,只有学懂弄通法律法规,深刻领会法律精神,才能做到依法行政和规范管理。同时,要加强建筑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既要利用横幅、板报、工地广播等简便易行的方法营造学法氛围环境,也要充分发挥民工学校、业务培训等平台作用深化法律的学习宣传。建筑企业要将建筑法律法规列入学习培训的重点内容,明确法律的规定要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抓好建筑企业的普法工作,在培训内容、材料及方法方式上做好服务,取得实效。
(二)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是要制定全区建筑业发展的规划。建筑业已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政府要把做大做强建筑业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制定近期及远期的发展规划,出台有效可行的政策规定。对于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要切实予以执行和兑现。二是要关注建筑企业的资金运转问题。建筑企业一直倚重贷款维持资金周转,在目前宏观调控从紧货币政策形势下,建筑企业的资金链非常脆弱,政府投资项目要积极筹措好建设资金,确保各项工程资金到位,能及时足额拨付工程进度款项,保障企业合法利益。三是要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力度。鼓励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合作与竞争,努力打造西湖区建筑航母。
(三)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一是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等制度规定,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关注、指导企业抓好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坚决制止各类违法行为。要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工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竞争原则和诚信履约原则,建立完善建筑行业市
场信用体系,实施不良记录登记和信用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信用监督作用。二是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和改革工程投资管理方法,按照建管分离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责权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对工程施工前置许可中一些不合理的条件以及人工工资定额过低等问题,不在本级政府管理权限内的,要积极向上级反映,勇于提出意见建议。三是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项目审批手续不齐、企业垫资、拖欠工程款、企业扶持政策兑现不到位、竣工审计时间长等具体问题进行逐一研究,提出整改的办法和措施。尤其是对农转居多层公寓、征地拆迁居民安置用房等工程项目,一定要规范建设程序和手续,筹措安排好建设资金,加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和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
建筑市场调查报告
一、企业简介
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是经国家建设部审定,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国有大型施工骨干企业,隶属于哈建工集团。公司下设十二个土建分公司和高级装饰、锅炉安装、电气安装、机械化施工,砼构件、国家一级检测室等专业分公司。总资产达5.2亿元,拥有工程技术专业管理人员572人,大型机构设备1608台(套),年施工面积100万㎡,综合生产能力5亿元。公司于1999年率先在省内同行业顺利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认证,2003年又通过了“三位一体” 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管理水平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日臻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使每项工程建设从开工到竣工,都严格控制在质量保证体系之内,确保了工程整体质量的不断提高,奉献出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公司于2015年获得中国建筑业最高奖项—鲁班奖的殊荣,累计获得省优质工程36项、三市样板工程29项、市优质工程近百项,为促进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十一五”期间,公司在、市政府、市国资委和哈建工集团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以提高效益为目标,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信誉不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累计施工面积324.3万㎡,完成产值17.5亿元,实现竣工150.3万㎡,实现利税5976万元,平均年增长9.3%,各项经济指标位居省内同行业前列。企业生产经营持 1
续发展,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安全生产保持了良好态势,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突破,文明建设健康发展。公司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安全生产优秀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省优秀施工企业、用户满意企业,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优秀企业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展望“十二五”,面对我国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的大好形势,哈一建公司将紧紧围绕建筑业新的发展战略,着眼企业发展要求和民生要求,认真谋划企业经营策略,全力推进企业快速发展,竭诚为广大用户服务,众志成城,为哈一建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
二、企业资质
企业资质是企业能力和规模的表现,也是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多年不断努力的成果。企业资质的不断提升,也说明着企业发展的态势。
三、市场分析
(一)国内建筑市场分析
1.“十二五”期间,投资作用总体加强
2001-2015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15-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4%。GDP的稳定增长,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5-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随着2015年国际金
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家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使我国经济在国际形势恶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2.“十二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城市化进程仍将加强
国家将“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加强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和机场布局,改革空域管理体制。”
(二)全球建筑市场分析
近年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政府更是加大了对基建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以刺激经济增长。拓展国际工程建设,有利于减小建筑企业因国内经济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受益于世界经济显著复苏和我国继续贯彻执行“走出去”战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自2015年一直呈现爆发增长态势。2015年1-9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16.6%;新签合同额819.8亿美元,同比下降6.5%。截至2015年9月末,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00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423亿美元。 1.全球建筑市场整体向好,但地区与行业市场差别明显
2.国际工程承发包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3.国际建筑市场风险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4.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
四、企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者的素质决定管理的绩效。管理者应具备如下素质:
(一)政治素质
管理者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施者。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政策理论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在管理实践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努力学习“三个代表”,增强自身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工作责任心,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二)思想素质
是指管理者不仅会处事和处人,而且还要善于思考。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把自己要实现的愿望,尤其是要达到的管理目标清晰地描绘出来的能力;能够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思想;有强烈的信息观念,善于运用和捕捉信息,注意提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
(三)个性修养
管理者的个性是影响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低估和轻视。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谦虚、诚实、心胸开阔和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管理者要相信自己,不断增强信心,坚信自己有能力把企业搞好。能够正确对待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暂时的困难和挫折,做到百折不挠,敢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样就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本人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九江县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扩大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九江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现有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有益方式。截至2015年底,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绿地覆盖率达25%,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动了九江县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把握县城发展定位
九江县是六十年代市县分家后从市区搬迁到沙河来的,是在新城镇这样一个小规模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一历史原因,给城市发展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随意性大的病根。过去城市建设谈不上有什么完善的规划体系。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托、服务、融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的思路,结合近城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现场勘察论证,对县城的功能定位、区划布局、道路景观、重点工程等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了《九江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到2020年之前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规划。规划方案把城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四大部分,规划面积达22.53平方公里,规划骨干道路框架,以路为线,以交叉口为面,立体发展城区,把老城区定位于商贸居住、新城区定位于综合服务、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定位于工业制造,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九江县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网、物流仓储、集贸市场等若干专业性规划。打下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二)加大投入、着力“还账”,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由于建城的历史原因,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九江县城市建设较兄弟城市相对落后,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为此,近几年我们加大了投入力度,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
1.开发建设新城区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大城市发展框架,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的建成使县城面积扩大了2.9平方公里。走经营城市之路,多方筹措建设资金,是新区开发建设的一大亮点。以前的投资模式是政府对市政基础设 1
施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使城市发展与财政负担成正比例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和财政负担的加重。九江县在新区开发建设中,吸引广东客商投资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以土地置换方式供其进行市场建设和房产开发,运用市场手段筹措建设资金,不仅满足自身配套建设需要,同时还破解了县城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2.改造老城区
九江县把老城区的治理与发展统筹起来,将城市设计思想渗透到旧城更新改造中,因地制宜,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住宅环境。
在老城区建设改造中,我们打破过去城区改造等同于征地、拆迁、建设的传统观念,提出以城市发展带动城区改造。在明确老城区商住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大项目,把发展的重心移向土地资源丰富的外围,使得原来的城区中心由沙河老街转向了庐山西路,破解了征地、拆迁的难题。充分利用原有城市构架,对城市主干道周边建筑施行“穿衣戴帽”美化亮化,在主要街道和公园设置了行人座椅和健身设施,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形象。
充分抓住发展的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2015年通过九江市水务公司并购九江县自来水厂,实施了九江江饮水项目,将长江水引到九江县,使九江县30万居民用上了甘冽的长江水,做到市县区域供水一体化,实现九江县人长久以来喝长江水的愿望,确保了九江县的持续发展对供水的需求,全面提升九江县城区供水服务水平和供水水质。在完善水网同时,我们又在老城新铺设了燃气管网。
重视破解城乡结合处发展瓶颈,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优势,积极引导近郊村镇发展建设,实施“环山沿路”村庄的“穿衣戴帽”工程,以点带面,城市周边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通过各种举措并行,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结合处的居住环境,加快了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移,为九江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打造工业园区
九江县在城市建设中,我们明确把打造工业园区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使城市彰显了工业城特色,又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同时沿江开发建设和沙城工业园区成为了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沙城工业园区位于城区东部,紧靠昌九高速公路,自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以来,累计征地面积47.8公顷,开发完成“三通一平”面积47.8公顷,累计投入2亿多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内路网、水网、电网齐全,绿化、亮化工作也非常到位。
(三)科学管理,形成机制,完善县城功能
加强城市管理是近几年来九江县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安排,我们通过狠抓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违章建筑等活动,使得市容面貌大为改观。
重视依法有效管理土地资源。把城市当作资本来经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开放二级市场,建立土地集中储备、挂牌出让制,有效防止了乱批乱建、低价抛售土地的现象。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工业用地出让必须执行国土 2
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我县按十三等标准执行,出让最低价标准为每亩6.4万元;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工业用地必须采用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其出让底价和成交价均不得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的最低价标准,宁可流拍,不能贱卖;加强工业项目供地管理,严格执行限制、禁止用地目录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超过用地定额标准的一律核减,土地出让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土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开工及竣工时限等规划、建设、土地使用条件,严禁擅自改变工业用地用途,变相搞房地产等商业性开发。加大对违章建筑的打击力度,对于不顾劝导执意开工的,依法坚决拆除,并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出台了《广告管理办法》、《夜市管理办法》等7个治理规范市容市貌的专项文件,实行了广告制作市场准入和审批制度。推行了垃圾分类管理、集中清运,落实垃圾运输准运证制度,实行了建筑垃圾押金制和招投标考评制;从建设、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联合队伍,对违章广告、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章停车、乱搭乱建等实施了综合治理,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成立市容局,加大了对城区卫生的投入和治理;逐步把环卫保洁权、公益设施、广告经营权推向市场。重新规划建设集贸市场,综合治理了庐山火车站广场,设计规划大型停车场,改造了2处客运车站,关闭了环境不达标的大型水泥企业2家。
三、发展思路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九江县认真总结近几年以来城市建设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城市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对加快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完善了发展思路。
(一)积极探索城市经营方式 破解资金难题
要继续用好并不断完善以地支财的做法。2015年,九江县政府与开发商合作,根据“受益负担”原则,共同承担项目资金,完成城区入口处降坡工程,使得城区向东北方向延伸了2公里,扩大了城区范围,为城区东北部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方便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开发商房地产价值也得到了提升,通过合作实现了双赢。这次合作,使我县拓展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的一次成功探索。
在今后的城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努力完成从把城市资产作为公共财产到可经营性资产的转变,从把城市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到市场化经营的转变,从把政府部门作为出资者到服务者的转变。要拓宽经营城市思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适度负债理念,对于基础设施敢于投入,不断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在新城区的建设中,要通过前期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土地价值。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对于面积比较大的土地,可以分割开来,分期分批出售,通过前期项目的建设提高后期土地价值,实现土地价格上台阶;在吸引项目建设上,认真做好城建项目包装,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项目开发好城区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二)搞好城区生态环境建设 提升城市品位
如何彰显县城建设的个性特色?我们认为,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利用自身优质山水资源,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在今后城市建设管理中,必须把生态环境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考核体系中,把生态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引进现代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九江县融入环鄱阳湖经济生态圈,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城市建设把生态特点转化成生态优点,把生态优点转化九江县发展的亮点,为九江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首先,严格控制污染项目。今后在项目建设中,坚持把环保标准作为第一标准,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予批准,实现城区项目零污染;要将环境治理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对于现有城区内历史遗留的污染企业,限期搬迁并进行治理。其次,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巩固提高园林绿化水平,逐年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搞好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广栽地被草坪,实现城区内黄土不裸露,进一步建设好市民休闲广场和一批街头小游园,使城市景观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完善新建道路的绿化工程,建成绕城公路绿化带,形成以主干道绿化为城市生态防护网架,以沙河沿岸绿化带为纽带的高水平的点线面结合、大中小配套的园林绿化网络体系。第三,加强沙河治理。要以保护沙河水质为重点,加快对沙河一河两岸治理,清洁水面,亮化地面,将沙河打造成县城一道风景线。第四,开发环山资源。以修建环山大道为举措,开发利用县城内环山资源,让市民休闲、购物、观光融为一体。第五,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实施市容卫生长效管理,使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有进一步改善,继续保持“全省卫生城市”的荣誉,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热爱九江县、美化九江县、发展九江县”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科学管理城市 构建和-谐社会
首先,要加强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业务素质。要求城-管制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依法办事贯穿执法管理全过程,使“为民”成为城市管理实现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和根本要求,积极顺应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做到“两个转变”,即主动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从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转变,使执法为民的理念深深扎根。其次,要加强对城-管执法队伍监管。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把“为民”、“依法”作为监督检查城市管理及其行政执法部门的重要标尺,建立切实可行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考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对违纪违法行为要依法问责处理。再次,要加大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的宣传力度,最大程度的使广大群众理解政府做法,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管理上来,自觉遵守维护城市管理的秩序,形成全县上下热爱城市,共建城市,发展城市的良好氛围。
【建筑市场管理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建筑工地调研报告04-10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04-06
劳务调研报告05-08
中药调研报告04-09
返乡调研报告04-09
存款调研报告04-07
设计调研报告04-09
工作调研报告04-08
走访调研报告04-11
企业调研报告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