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案

时间:2022-05-18 18:02:22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计划,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认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做好我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现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彰显高职特点及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

二、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上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紧跟人才需求市场动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参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2.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四个嵌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突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3.构建能力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

充分调研、明确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化建设方案》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4.完善适应行业的双证书制度

要对学生取得与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出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证书要求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5.加强教、学、做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 2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方案具体要求

1.课程类别

(1)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2)必修课分为通识课程(含实践环节)、专业基础课程(含实践环节)和专业主干课程(含实践环节)。

(3)选修课分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2.学时与教学周要求

(1)方案总课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课时,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应不低于总课时的50%,其中生产性实习应占到80%。

(2)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90学时。

(3)周学时原则上安排在20~24学时范围内(含选修课),第一、二学期课时可适当增加。

(4)前4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19周(一般15周理论教学周+4周整周实践周),第五学期教学周数为10周,由于各专业具体情况不同,在满足每学期总教学周数的情况下,各专业可以合理自行设置,但要尽量避免学生每学期后几周课时数过少或没课的情况发生。

3.学分计算

(1)方案总学分原则上限定140-150学分之间(含选修课)。 3

(2)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每周以1学分计算。

(3)其他课程原则上以15课时1学分计算。 4.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要求

(1)工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文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时间为12周,利用第五学期前10周的星期六和后10周完成,计12学分,180学时。

(2)顶岗实习为20周,安排在第六学期,计20学分,300学时。

5.通识课程安排 (1)通识课程安排表

4

(2)课程安排说明

①1-9项为各专业必开课程,第10项大学英语为除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以外专业必开课程,11-12项高等数学为工科专业必开课程(详见②),13-15项各专业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设。

②高等数学课程为1、2、3、4、8院(系)必修课程。对口单招班级高等数学按90(60+30)课时开设,即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B,第二学期开设高等数学C。

其他专业开设安排如下:

5

③人文基础课程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2、3、5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④军事理论/安全教育课程2、3、5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3)整周实践安排说明

①入学教育与军训为2周,在第一学期开设。

②公益劳动为1周,2、3、5院(系)在第一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

6.社会能力考核要求

(1)英语

非英语类工科专业:建议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要求;

非英语类文科专业(艺术类专业除外):建议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要求;

涉外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 要求;

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传媒艺术系可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设定学生必须达到的英语能力等级。

(2)计算机

非计算机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3)职业资格证书

各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一项与本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7.选修课要求

(1)人文素质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2个及以上学分,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类课程。

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

语言类:职业汉语、普通话技能与应试指导、日语、韩语、求职英语。

艺术类:围棋、中国象棋、二胡演奏入门、小提琴音乐艺术欣赏、艺术导论、古典音乐鉴赏、流行音乐鉴赏、影视欣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书法、建筑欣赏、有氧爵士舞、健美。

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汽车文化、生活与化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法律与生活、合同法、体育运动与卫生保健、跨文化交际。

经管类:身边的经济学、网上购物与网店推广。

数理类:高等数学。

③由团委认定的素质拓展学分可作为该类课程学分,包括拓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各种科技技能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竞赛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等。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更高级别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人文素质课程学分。

(2)专业拓展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行业文化(课程实施编号为000001X0)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中或者下面的注释中。

②工科专业的文科生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大学物理(课程实施编号为000204X0,第一学期开设,周课时4)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下面的注释中。

③各专业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等设定相应的专业拓展课程。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⑤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并成绩合格的,每项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四、方案制定与审定程序

1.教务处制定、下发;

2.各院(系)负责人牵头组织,以专业负责人为首的专业建设团队具体实施,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3.各专业教研室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组织研讨,完善方案;

4.各院(系)组织本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初审;

5.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复审,反馈修订意见;

6.将最终审核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总,提交院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发执行。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各专业应认真研究、总结本专业以往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缺陷与不足,结合2011年专业剖析及专业平台数据分析的成果,在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2.各专业中对口单招、中外合作、不同专业方向、订单培养等须根据相应人才培养目标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对口单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对中职课程体系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作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对口单招班级与普招班级差异性。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涵盖模块和格式要求基本延续2011年方案(两种模板:传统课程体系模板、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要注意传统课程体系模板七、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八、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设计中要体现‘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在关于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通知中有具体模板),社会能力考核要求这项内容说明要求简洁明了。

4.课程名称和课程编号要规范,均按11年新编的实施课程名称和实施课程编号填写,如有新增课程请事先按程序申请获取相应课程编号后填写,要避免文字错误、课时学分等数据统计错误和方案前后不对应等问题。

5.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制定后,要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或完善工作。

6.为保证2012级学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计划于4月底完成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院系专家初审工作,教务处5月上旬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审(对口单招方案单独集中会审),5月中旬返回院系修正,5月下旬汇总装订。

教务处

2011年3月20日

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南2017-01-03 18:54 | #2楼

一、指导思想

以“品牌办学”战略方向和“技高品端”人才目标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的“一体”、“两翼”、“一支撑”为基本要求,即以专业、课程、课堂改革为主体,以“学教做合一”、“教学管理与学生服务一体化”为两翼,以“教师”为支撑,在关注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综合素质,初步搭建学生选课平台,关注学生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专业人才方案的制订,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市场需求。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新型产业政策变化的方向,确定专业定位。

(二)突出学生主体。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的根本宗旨出发,面向未来职业生涯,科学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

(三)依托行业企业。体现国内外产业、行业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确定专业教学目标。

(四)加大实践比例。强调基础课程及实训、实习教学的系统化建设,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安排课程序列。

(五)生源分类原则。依据不同生源(普高、对口高职、三二连读、单独招生、中外合作)分别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学分分配

学院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一般3年,修业年限3~4年。

(一)学分计算方法

教学学时每16学时为1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答辩一般在第五学期14周之后至毕业答辩之前,一般不超过20周,每周记1学分,合计20学分。

(二)学时与学分结构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规定,三年制大专总学时1600—1800,各专业在校课程总学分控制在120~140学分之间。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50%,文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不少于30%。其中

基础素质(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32学分,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不少于48学分,拓展课程不少于10—14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6—10学分、公共选修课4学分),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学生社团、劳动、阅读、学生科研、技能竞赛、考证等)不少于10学分,毕业实习与毕业答辩16-20学分。

四、教学计划安排

(一)基础素质类课程的教学计划,按照参照附表1制定;

(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参照附表2制定;

(三)拓展类课程,参照附表3-1、3-2制定,其中专业选修课由教研室根据专业特点设置3-5个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

公共选修课程可从公共教学部提供的公共选修课、尔雅通识课等课程类目中由专业教研室选择推荐给学生选修。

(四)综合素质课程指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科研、艺术作品、参加“阅读工程”的相关活动、宿舍育人课程和特色文化建设项目等活动获得的学分,体现“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参照附件4制定。

(五)毕业实习与毕业答辩参照附件5制定。

(四)几个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并进行,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参加答辩,取得相应学分。

2.参加市级以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获奖者,持获奖证书及相关文件,可以折算综合素质课程类学分,最多不超过6学分(市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4、3、2学分;省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5、4、3学分;国家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6、5、4学分;其他奖项为1学分);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经历,合计不少于24周,可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可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1个学分。参加教指委、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获奖者可以参照市级获奖执行,相同级别不重复计分。其他类型的技能证书可参照执行。

3.劳动课由按规定计算综合素质类课程学分;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按规定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学分;学生科研项目或成果可折算成相应学分;读书活动按规定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学分。

五、毕业条件

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合格方可毕业。

(一)德

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操行鉴定合格。由学生处、二级学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操行进行鉴定。

(二)智

1.学业成绩:学生必需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完成学业,取得相应学分;

2.职业(资格)或行业证书要求:根据专业特点至少取得1项国家认可的中级及以上(或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认可的证书;由于行业或专业的特点不能满足本项要求的,也应作出一定的要求。

3.工作经历证书: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经历,合计不少于24周,可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可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1个学分。

4.基本能力证书:在校期间应取得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合格证书或全国计算机等级1级合格证书、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合格证书(注:入校前,已取得以上基本能力证书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免修相应课程)。每个证书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1学分

5.取得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英语四级、六级合格证书,每取得1个证书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1学分。

6.职业指导课程合格。由从业处考核鉴定。

7.劳动课成绩合格。由学生处组织考核鉴定。

8.修够规定的读书课程学分。由学生处组织考核鉴定。

9.毕业实习与毕业答辩查成绩合格。

(三)体育

体育达标。具体由公共教学部制定学生体育达标标准,由公共教学部组织达标并审定。

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要求

第一部分 专业(方向)概况和专业背景

该部分主要介绍专业(方向)名称、招生代码、学制、学习方式、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行业(职业),说明方案编制人员、专业论证情况。

同时,介绍专业的行业背景和培养的未来去向,专业荣誉和体现实力的标志性属性,专业简要历史延革和主要特色。

第二部分 专业培养基本框架

阐明专业职业工作分析的过程和内在逻辑,即目标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过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设置的过程,揭示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整个专业课程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说明专业培养的内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明确培养要达到的目标规格和毕业条件。

第三部分 专业课程设置

具体说明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每门课程开设的时间顺序、教学时数、考核和成绩形成,形成专业课程进程总表。

第四部分 专业课程资源

说明本专业教学开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配置情况,包括师资、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等。

第五部分 专业教学运行管理

整体上介绍本专业教学运行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教学管理和学业管理原则和具体事项。

第六部分 具体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介绍

各门主要课程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课程名称、主讲教师、教材、课程教学目标、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等。

附表1:基础素质课程教学计划

说明:必修课、选修课采用等级制登记成绩,考察课程按“合格”或“不合格”登记成绩。

附表2:专业核心程教学计划

附表3-1:拓展课程(专业选修课)教学计划

附表3-2:拓展课程(公选课)教学计划

附表4:综合素质课程教学计划

附表5:毕业实习和毕业答辩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案】相关文章: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

物业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2-28

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0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