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调研报告>《农村户籍调研报告

农村户籍调研报告

时间:2022-05-18 10:00:29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户籍调研报告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农村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明显的感到,农民在教育、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由此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他们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农村户籍调研报告

一、农村的基本状况

全面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村贫富差距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农村各种问题的存在及恶化,这些都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影响着农民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农业问题

现在不少农村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依旧占了较大的一部分。不少农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一般为:1,家庭劳动力较少,而承包土地较多;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3,年龄较大,村中又没有外出的习惯;4,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为村干部、教师、乡村医生、或是在附近村庄搞建筑等,能取得非农收入,不愿外出等。致使农业上仍是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不同村庄,不同小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形成农业规模生产,无法产生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一批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他们从选种、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运输、储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没有分工协作,技艺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产生系统效益,没有联合,力量分散,使得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处于劣势,不能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无法扭转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局面。而且小农经济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容量较小,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生产力,农业的生产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很多农 1

民已不愿意对土地进行较大的投资,而是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现在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农民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等原因农业机械并不能普遍应用。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在农闲时一部分农民就无事可做,而在农忙时则从早忙到晚,有时吃饭都在地里。在气候不顺的时候,干旱是要灌溉,涝淹时又要排水,增大了农业的投入成本。

其次,农业的效益较低,仅靠农业是农民是很难富裕的。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不能明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会是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因此靠农业增产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务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进城务工的农民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所从事的工作较为低级,大部分为又苦有累的低层次工作。进城务工的农民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建筑,力工,服务业等行业,其次为文教卫生,零售业,机械制造,餐饮业等行业,比例极少。而在公司销售部门、人事行政管理、文秘、通信工程、财会等工作的农民更是极少,特别是在计算机、金融保险、人事行政管理等行业部门工作的农民基本为0。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是城市人所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又苦的最底层次工作;从农民工工作的单位类型来看,以自由职业者为最多,其次是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再者是个体户,事业单位,集体企业,比例较少。从工作层次来看,从事操作层(一般职员或工人等)占74.6%,为绝大多数,从事技术工作的只占到18.3%,而从事中层以下管理工作的仅占7%,从事高层管理的则为0。二是农民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较难,又很不稳定。三是农民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工作时间较长,但收入却很低。总体的评价在城市的工作环境不是令人满意的。不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他们的收入却很低,除去花销开支已所剩无几。

进城务工的农民因受教育不同而待遇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总体来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资待遇相对较高,心理压力也较小,同时面对城市比较自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而 2

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公所从事的工作也相对较苦,选择余地也较小,心理压力也较大,很难适应城市。

(三)农村医疗状况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农村的医疗问题主要有:一是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绝大多数乡只有一个卫生所,只能满足农民看头疼发热感冒等小病,对于较大的疾病没有力量解决;二是医生短缺,并且医生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量的医生并未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三是医疗费用较高,药价居高不下。有病或家庭中有病人的农民因医疗问题而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农民面对重大疾病束手无策,农民渴望治病又害怕治病,主要医疗费用太高,农民住不起大医院,而小医院对大一点的病又无能为力;二是农民因病致穷现象严重,医疗支出费用曾逐年增加趋势,并成为农民的主要支出之一。巨额的医疗费用已对子女的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三是农民的“小病拖,大病忍”现象严重,因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大病的增加对家庭的幸福和-谐有极大的影响。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的痛苦,也使得与病人关联的亲朋好友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跟病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员与病人(如生病老人与其子女)的关系面临考验。

虽然受教育水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身体健康程度却对自身或子女受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对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帮助。

(四)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

现如今,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但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村庄差别也是非常的明显,并且这种差别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农村的贫富差距在住房上可以窥见一斑,贫穷的农户的住房十分的简陋,而富裕的农户的住房较为豪华。根据富裕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富裕农民分为二类,一类是技能性富裕,主要是指通过自身的技术、知识等取得较高收入,他们一般是医生,教师,商人,养殖户,外出务工人员等,对于这类人拥有较高素质,通过辛勤劳动富裕起来,则要大力倡导,积极引导,予以扶持;另一类是短暂性富裕,此类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虽能取得比其他农民较高的收入,但是随时

间的增长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有的家庭子女较多,在未完成九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下,都外出务工,从而能取得比其他农户较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发展潜力有限,收入增长缓慢,一旦他们成婚成家,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会迅速消耗,原有的富裕景况难再。对于此类则要予以引导,下力气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持续挣取较高收入的能力。

根据贫困原因的不同可以将贫困农民也分为三类,一类是投资性贫困,这主要是指为了提高自身的或子女的素质能力而进行投资导致的贫穷。一般受教育子女较多的家庭,属于投资性贫困,但是由于他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因而在可期望的未来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提高,在经历贫困后会很快的富裕起来。对于这样的贫困家庭,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对自身几子女的投资;一类是技能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知识贫乏,技能缺失等造成的贫困。对于这样的贫困,需要政府制定积极政策,广开途径,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三类是衰竭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而使得收入水平很难保持或持续下降,以致不能取得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如老年人家庭,有重病人的家庭,大多属于这一类。对于此类贫困,需要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生存的基本权利。

农村的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民的心理感受上会觉得不公平,从而有可能造成矛盾的不断积累,对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冲击,特别是农村的一些怀旧之人,目睹当前的贫富悬殊状况,不断的发出了今不如昔的感慨,这种现象值得给予关注,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农民对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分配不公的不满。防止农村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其治本之策是以城乡统筹的方法破解“三农问题”,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对自身致富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二、主要结论及几点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论述,认为农村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贫穷,问题依然很多,并有继续严重的趋势。农村的发展仍很缓慢,农民的生活仍很困难,农业的前景人令人担忧。农村的落后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有着密

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农民的低教育水平,才使得农村的各项事业进展缓慢,这又反过来使农村的教育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教育,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农民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的困难不单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不足,没有任何资产能比知识资产来得稳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知识资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同时建立激励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鼓励支持民间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等以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制定政策,保证农民与城市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反对歧视农民的行为。对于因家庭困难等原因而不能上学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贫困而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还未成年就饱尝人间的不公平不平等,让他们失去于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

2、给予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的农民以优惠政策待遇,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渠道,提供便利,共享信息,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帮助农民选择项目,帮助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独立创业的积极性。对农民创业贷款提供便利和优惠,给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给予农业以积极有效的扶持,除取消农业税及粮食直补外,还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机械等积极调控,控制价格不断的攀升,必要时应给与农民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放活政策,简化手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现行以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力。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为使这项改革稳步推进,建议先将城市和像烟竹村一样的“城中村”居民,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向农村推进。建议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体

实施办法,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工作。

4、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建立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强化街道管理、发展社区服务为主题,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对纳入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继续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集中资源、组团开发、形成发展“拳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合村并组,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5、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结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设施,巩固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通过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6、统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突破体制界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农民由土地实物保障向社会统筹保障转变,力争到2015年建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7、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和康居工程建设。逐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农村客货运“村村通”工程,实现区乡道路等级化,农户住宅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当前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22016-12-25 8:29 | #2楼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农村的实际现状进行分析,明显的感到,农民在教育、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享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由此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提高他们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的基本状况

全面深入的了解农村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生产情况、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农村医疗、农村贫富差距等诸多方面的情况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性,农村各种问题的存在及恶化,这些都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影响着农民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农业问题

现在不少农村专门从事农业的农民依旧占了较大的一部分。不少农民离不开土地的原因一般为:1,家庭劳动力较少,而承包土地较多;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3,年龄较大,村中又没有外出的习惯;4,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为村干部、教师、乡村医生、或是在附近村庄搞建筑等,能取得非农收入,不愿外出等。致使农业上仍是一家一户几亩地的小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不同村庄,不同小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难形成农业规模生产,无法产生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而且使一批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温饱。他们从选种、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运输、储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没有分工协作,技艺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产生系统效益,没有联合,力量分散,使得农民在农产品的销售上处于劣势,不能左右农产品的价格,无法扭转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局面。而且小农经济承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容量较小,无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一生产 1

力,农业的生产力很难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农业效益较低,很多农民已不愿意对土地进行较大的投资,而是维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现在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应用,农民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由于土地面积较小等原因农业机械并不能普遍应用。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在农闲时一部分农民就无事可做,而在农忙时则从早忙到晚,有时吃饭都在地里。在气候不顺的时候,干旱是要灌溉,涝淹时又要排水,增大了农业的投入成本。

其次,农业的效益较低,仅靠农业是农民是很难富裕的。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不能明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会是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因此靠农业增产也很难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工进城务工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逐渐放宽了对农民进城的限制,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务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进城务工的农民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所从事的工作较为低级,大部分为又苦有累的低层次工作。进城务工的农民所从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建筑,力工,服务业等行业,其次为文教卫生,零售业,机械制造,餐饮业等行业,比例极少。而在公司销售部门、人事行政管理、文秘、通信工程、财会等工作的农民更是极少,特别是在计算机、金融保险、人事行政管理等行业部门工作的农民基本为0。由此可以看出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是城市人所不愿从事的又脏又累又苦的最底层次工作;从农民工工作的单位类型来看,以自由职业者为最多,其次是私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再者是个体户,事业单位,集体企业,比例较少。从工作层次来看,从事操作层(一般职员或工人等)占74.6%,为绝大多数,从事技术工作的只占到18.3%,而从事中层以下管理工作的仅占7%,从事高层管理的则为0。二是农民寻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较难,又很不稳定。三是农民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工作时间较长,但收入却很低。总体的评价在城市的工作环境不是令人满意的。不少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他们的收入却很低,除去花销开支已所剩无几。

进城务工的农民因受教育不同而待遇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别,总体来讲,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工资待遇相对较高, 2

心理压力也较小,同时面对城市比较自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公所从事的工作也相对较苦,选择余地也较小,心理压力也较大,很难适应城市。

(三)农村医疗状况

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了解,我们发现农村的医疗问题主要有:一是乡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绝大多数乡只有一个卫生所,只能满足农民看头疼发热感冒等小病,对于较大的疾病没有力量解决;二是医生短缺,并且医生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量的医生并未接受正规的医学教育;三是医疗费用较高,药价居高不下。有病或家庭中有病人的农民因医疗问题而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农民面对重大疾病束手无策,农民渴望治病又害怕治病,主要医疗费用太高,农民住不起大医院,而小医院对大一点的病又无能为力;二是农民因病致穷现象严重,医疗支出费用曾逐年增加趋势,并成为农民的主要支出之一。巨额的医疗费用已对子女的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三是农民的“小病拖,大病忍”现象严重,因病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大病的增加对家庭的幸福和-谐有极大的影响。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的痛苦,也使得与病人关联的亲朋好友心理压力加大。特别是跟病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员与病人(如生病老人与其子女)的关系面临考验。

虽然受教育水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身体健康程度却对自身或子女受教育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对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也有很大帮助。

(四)农村的贫富差距问题

现如今,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不但在不同地区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村庄差别也是非常的明显,并且这种差别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农村的贫富差距在住房上可以窥见一斑,贫穷的农户的住房十分的简陋,而富裕的农户的住房较为豪华。根据富裕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富裕农民分为二类,一类是技能性富裕,主要是指通过自身的技术、知识等取得较高收入,他们一般是医生,教师,商人,养殖户,外出务工人员等,对于这类人拥有较高素质,通过辛勤劳动富裕起来,则要大力倡导,积极引导,予以扶持;另一类是短暂性富裕,此类主要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现在虽能取得比其他农民较高的收入,但是随时间的增长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如有的家庭子女较多,在未完成九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下,都外出务工,从而能取得比其他农户较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他们的发展潜力有限,收入增长缓慢,一旦他们成婚成家,积累起来的财富就会迅速消耗,原有的富裕景况难再。对于此类则要予以引导,下力气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他们持续挣取较高收入的能力。

根据贫困原因的不同可以将贫困农民也分为三类,一类是投资性贫困,这主要是指为了提高自身的或子女的素质能力而进行投资导致的贫穷。一般受教育子女较多的家庭,属于投资性贫困,但是由于他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因而在可期望的未来取得较高收入的能力提高,在经历贫困后会很快的富裕起来。对于这样的贫困家庭,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对自身几子女的投资;一类是技能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知识贫乏,技能缺失等造成的贫困。对于这样的贫困,需要政府制定积极政策,广开途径,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三类是衰竭性贫困,主要是指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而使得收入水平很难保持或持续下降,以致不能取得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如老年人家庭,有重病人的家庭,大多属于这一类。对于此类贫困,需要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生存的基本权利。

农村的贫富差距持续拉大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民的心理感受上会觉得不公平,从而有可能造成矛盾的不断积累,对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冲击,特别是农村的一些怀旧之人,目睹当前的贫富悬殊状况,不断的发出了今不如昔的感慨,这种现象值得给予关注,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农民对改革开放以来,财富分配不公的不满。防止农村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其治本之策是以城乡统筹的方法破解“三农问题”,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在发展中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对自身致富的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二、主要结论及几点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论述,认为农村从总体上来说还很贫穷,问题依然很多,并有继续严重的趋势。农村的发展仍很缓慢,农民的生活仍很困

难,农业的前景人令人担忧。农村的落后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农民的低教育水平,才使得农村的各项事业进展缓慢,这又反过来使农村的教育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教育,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公平,保证农民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的困难不单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不足,没有任何资产能比知识资产来得稳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知识资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同时建立激励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鼓励支持民间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等以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制定政策,保证农民与城市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反对歧视农民的行为。对于因家庭困难等原因而不能上学的学生给予适当补助,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贫困而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还未成年就饱尝人间的不公平不平等,让他们失去于别人公平竞争的机会。

2、给予从事工商业服务业的农民以优惠政策待遇,政府部门应积极拓展渠道,提供便利,共享信息,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帮助农民选择项目,帮助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独立创业的积极性。对农民创业贷款提供便利和优惠,给农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保障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时要给予农业以积极有效的扶持,除取消农业税及粮食直补外,还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机械等积极调控,控制价格不断的攀升,必要时应给与农民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适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放活政策,简化手续,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现行以农业和非农业性质划分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力。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在城镇落户,落户后在一定时期内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为使这项改革稳步推进,建议先将城市和像烟竹村一样的“城中村”居民,统

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逐步向农村推进。建议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的工作。

4、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建立新型城市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强化街道管理、发展社区服务为主题,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对纳入城镇规划区内的村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继续深化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集中资源、组团开发、形成发展“拳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撤乡并镇、合村并组,逐步实现由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5、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优化资源结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全面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健全以乡镇卫生院为主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基本医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先进文化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配套完善设施,巩固文化阵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通过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6、统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突破体制界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劳动力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把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促进农民由土地实物保障向社会统筹保障转变,力争到2015年建起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7、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讯设施和康居工程建设。逐年实施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搞好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保护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农村道路、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增强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着力推进农村康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农村客货运“村村通”工程,实现区乡道路等

级化,农户住宅全面达到小康标准。

【农村户籍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调研报告02-01

农村建设调研报告04-22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05-12

农村调研报告15篇03-16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04-10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03-22

农村管理现状调研报告12-22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04-06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01-30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