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21、《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起点:我们本居住于乡村,现在又来学习乡村,对绝大数孩子而言,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乡村生活不太了解的孩子,也可通过边读边想象,读悟结合的方式进行。
教学终点: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焦点: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动入戏
1、出示乡村风光照片及录音(鸡鸣声、狗叫声):今天,老师带了一些图片来,你们想看吗?看这画面,听这声音,你们想到了这是什么地方?对,这是乡下。
2、有一位叫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一起走进乡村的生活,一起领略它那独特的美。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板书)
二、自主探戏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三、真诚切磋
1、请小组赛读。
2、分大组读。
四、自信展演
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
2、交流朗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3、朗读最后一段,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
⑴ 朗读最后一段,一边读一边想:“独特”和“迷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⑵ 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
“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
4、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5、说说你认为乡村生活最美的地方。
五、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同学们从课文中已经初步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乡村人民的那种朴实和善良。
2、作业:
⑴ 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抄下来。
⑵ 抄写生字新词。
⑶ 搜集反映乡村生活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文字介绍,可以问问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他们的在乡村生活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主动入戏
师:我的爸爸是农民,我的妈妈也是农民,我和各位同学一样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孩子,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我们乡下去走一走,请伸出手指,跟我一起写一写课题,板书:21、乡下人家,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好吗?_——生齐读
二、自主探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
全班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么,乡下人家的风景到底怎样的独特、迷人?
2、请同学们欣赏图画,在文中找出与它相应的句子。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全班读,想想,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板书:搭瓜架作者通过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与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或是竖着的大旗杆比较,令我们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淳朴、可爱)
那么,请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好吗?(有请男同学欣赏女同学的朗读)
的确,乡下人家真的很淳朴、很可爱。
看,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什么?嗯,种鲜花。
板书:种鲜花
②看,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有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有请女同学欣赏男同学的朗读)
瞧,这是什么?对,竹笋。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竹笋的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小组读)
谁能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手法显得更生动、更形象地描写了春笋从土里冒出来。
板书:春笋冒
在乡下,如果从他们的房前屋后经过,肯定会看见这样的情景。
瞧!
④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小组读)
请同学们看着图画,读这句话并想想,鸡在干什么?鸭在干什么?
板书:鸡觅食 鸭游戏
看,红霞、微风、鸟儿、乡下人家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哪个同学,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能力。
⑤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个别读)
到了夏天的傍晚,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老老少少围着餐桌吃晚饭。瞧!感觉怎样?
板书:享天伦
到了秋天的晚上,纺织娘开始唱歌了
⑥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全班读)
看,多么和-谐、多么独特、多么迷人的风景啊!你们喜欢吗?带着你们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吧。 ⑦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在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迷人的美。板书:独特、迷人
三、真诚切磋
1、请同学们细想一下,自己的家乡是怎样的呢?谁,想介绍自己的家乡给同学们听一听。噢!你们的家乡真美。想不想常回去看看?老师也带来了自己家乡的照片,不知道同学们想不想看?
2、展示家乡照片。
3、小结: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今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相信我们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美丽、富裕。
四、课外延伸。
1、准备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2、积累好词、佳句。把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摘抄在积累本上,并读一读。
3、画。把你喜欢的一处风景的段落多读读,并展开想象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搭瓜架
21、乡下人家春笋冒 独特、迷人
鸭游戏
教学反思:
22* 牧场之国
教学起点: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如果课前,孩子在熟读的基础上,应该不难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时也就顺畅了。
教学终点: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焦点: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
流程设计:
一、主动入戏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自主探戏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四、自信展演
1、齐读课文。
2、以解说员的角色,向家里人介绍荷兰的景色。
教学反思:
第23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起点: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孩子通过自学,应该可能弄懂多数,如有不懂或通过交流,或老师点拨均可。
教学终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焦点: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流程设计: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主动入戏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二、自主探戏
1、看插图,谈感受。
2、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三、真诚切磋
1、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2、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自信展演: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渔歌子
一、主动入戏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二、自主探戏
1、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3、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
三、真诚切磋
1、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自信展演: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教学反思:
24 麦哨
教学起点:文中写到了孩子们的乡村生活,我想这应该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学习时,结合他们的生活体验来谈体会,应该没什么问题。
教学终点: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焦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流程设计:
一、主动入戏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2、学生汇报,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自主探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真诚切磋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可能汇报的句子: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3、小组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4、自读课文前1、2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首尾呼应)
四、自信展演
1、播放《牧童短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拓展:文中的孩子们乡村生活是那么的欢快,那么的有乐趣,你们的呢?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通过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一、音乐情景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家想不想听? 生:想。
师:请大家边听歌曲边欣赏几幅图画。
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同时播放图片。
师:大家说说你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是哪里的景色?
生:乡村的美景 乡间的小路 乡村风景
师: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哼着乡间的小曲,嗅着乡间的芬芳,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板书:乡下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 生:(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师:(巡视中,关注学生读书的情况)
师: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说说你的感受? 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生:快活。
师:这是你的感受。
生:美好。
师:我们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生:诗情画意。
师:多美啊!
师:其实啊,作者在课文里面也用了一个自然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是哪个自然段?
生:(很快找到)
师:找到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播放课件)
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作者认为它有一道怎样的风
景?咱们再读读这个句子。
(生看屏幕再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板书:风景独特迷人)
师:小组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谁能说说。
生:(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屋前搭瓜架 , 门前种鲜花 , 屋后冒春笋, 院中鸡觅食,河里鸭嬉戏,夏天 院落晚餐, 秋天 月夜睡梦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 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出示课件)
师:这么多的美景,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那好吧,让我们沿着乡间的小路,先来到乡下人家屋前的瓜架下,去感受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吧。
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
★走进“瓜藤攀檐图”
课件(显示课文第1自然段的文字)
师:谁来朗读?
师:来吧,请你读读这一段。
生:(读课文)
师:读得非常不错!
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入情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最喜欢这里哪一句的描写?谁能说说?(重点指导画横线的句子)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呀?
生:农家屋子前的绿绿的藤和叶子,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真是别致风趣又可爱。
师: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乡下人家除了这些装饰还会有哪些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生: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通常在城市里门前的装饰都是石狮子、旗杆
生:(乡下人家屋前还会挂一串串红红的辣椒,大蒜,玉米等等平凡又普通的事物,成了乡下人家那别有风趣的装饰)
师:同学们请看划横线的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齐读课件所显示的文字)
师:谁来说?
生: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师:可是我们这大旗杆、石狮子也有它的可爱呀。今天就搬到乡下人家屋前,你感觉怎么样?(播放课件图片)
生:我感觉不协调。
师:是呀,比咱们那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逊色多了。
师:这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瓜架让我们感觉这是一道怎样的装饰呀?
生:别有风趣。
师:正因为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这样吧,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自主选择美景图,交流感受
师:乡下美景还很多,让我们继续乡间之旅。
二、自由轻声读,想想你对哪一处乡村风景最感兴趣,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准备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明白了吗?开始吧。
生:(按要求自读、勾画)
师:谁先来说说?你的眼睛告诉我你特别想先来说。来吧!
画面(门前鲜花、屋后竹笋):学生自由回答。针对学生的答案来讲解具体内容。
师:屋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种满了鲜花。看看作者怎么描写的?
(出示课件)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乡下人家的花五彩缤纷、花枝招展、百花齐放
师: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你怎样理解?
生: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
师:农家人在如此美的环境里生活,心里能不高兴吗?请带着这种感觉再自已读读这句话吧。
师:你喜欢哪一处风景呢?
生:我最喜欢的是那笋刚刚长出来的风景。
师:为什么你就喜欢这一处啊?
生:因为那里有个“探”字,它写出了春笋快速地生长着。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都挺喜欢“春笋”这一处的。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而且这个小女孩一来就带着咱们看到了这个‘探’字,你从这个字看出了什么?
生:还有从这个“探”字理解出它是一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在捉迷藏。 师:这么一个淘气的笋娃娃,这么一个有好奇心的笋娃娃,你真的只看到一个啊?
生:不,有很多个。
师:从哪儿看出有很多?你看书上哪个词让我们感觉到?
生:成群。
师:这么多淘气、有好奇心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咱们面前啦。咱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咱们再读读这句话。看!咱们笋娃娃大大小小,高高矮矮,出来的越来越多了。多淘气,多有生机,多么有好奇心啊!
生:(齐读)
师:这都是别处看不到的,只有在乡下才能见到的美景啊!
师:其它同学你们还喜欢哪一处风景?
画面:(院中鸡觅食)
生:我最喜欢院里鸡儿图。
师: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我们听听好吗?
生:“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还有没有喜欢这一处风景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好不好?
生:(齐读)
师:你为什么就喜欢这一处风景?
生:因为我觉得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保护着母鸡还有小鸡。
师:威风凛凛的大,多负责任啊!它保护的是母鸡、小鸡,这是一位多么有爱心的鸡爸爸啊!
师:除了鸡爸爸,鸡妈妈呢?
生:我觉得鸡妈妈很负责任,带着小鸡去觅食。
师:多有耐心的鸡妈妈啊!而我们的小鸡们又是多么好学啊!幸福的一家子!让我们再来读读你们刚才读的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其实,城里啊,我们偶尔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可是,为什么作者说它是乡下独有的呢?注意,老师这儿要变一个句子了。
(CAI:鸡,乡下人家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照例、总、肯定”等词被删除)
师:这儿删除了三个词,我们不读这三个词,然后把这一段话再念一念,比较一下,和删除前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齐读)
师:你比较出来了吗?
生:我比较出来了。
师: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如果将“照例、总、肯定”全部去掉的话,就说明乡下只有几家几户有鸡,其他的都不养鸡了。
师:还有人想说。
生:还有就是如果把“肯定”删掉的话,就是说你从这个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走过,有些时候就不一定能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了。 师:对呀,就跟咱们城里人家差不多了。(面对一个学生)你是不是能随时看见这么幸福的一家子?
生:不能。
师:那你们是不是随时都能看到啊?
生:(齐答)不能。
师:所以啊,只有是咱们乡下人家才能随时看到这样的风景呢!这,就是乡下人家独有的美景。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师: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啊?
画面:(河中鸭嬉戏)
课件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也从不吃惊。
同桌合作,读读这句话,品味一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鸭子自由自在的在水中嬉戏,可见它们与人们是多么的和-谐。 画面:(门前吃晚饭) 师:还有吗?
生:我喜欢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城里天边的红霞就没有很多,因为城里天空都被污染了。 师:你刚才说的这些陪伴我们的美景,其实就是因为你喜欢的是那温馨的院落晚餐。
画面:夜静催眠曲
师:你还喜欢哪一处美景?
生:我喜欢的是秋天纺织娘居住在人们屋前的瓜架下,月明人静的夜里,他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谁能把这段话来读读呢?指名读。 生:读。
师:读得真好,把一幅乡村夜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总结:师:浏览了如画的乡下人家,老师把这一幅幅画面写成了一首小打油诗,你们想听听吗?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
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 纺织娘轻吟唱,最美乡下人家{贴板
书}这首改编的小诗怎么样,你想读读吗? 齐读。
其实啊,咱们乡间的美景还多着呢!
作业:不知不觉,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在座的同学们也生在乡村,长在乡村,相信大家也一定喜爱自己的家乡,请大家也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以《我的家乡》为题去描绘一下自己美丽的家乡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屋前 门前 屋后 (独特迷人) 院中 河里
瓜架 夏天傍晚 鲜花 春笋
鸡儿 秋天夜晚 小鸭
(空间) (时间)
《乡下人家》说课稿
一、说 教材:
《乡下人家》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文章语言质朴,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 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 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 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方法。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情感,发挥想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 二、说 教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导读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乡下人家自然、质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三、说学法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读说结合法、读写结合法。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学。
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受。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乡下游的情境,用多媒体展示乡村生活画面,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了铺垫。
(二) 默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课分为两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本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围绕“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潜入文本,默读课文。
(三) 品读课文,感悟美景。 1、读文想像画面
“读一读,说一说”,感受文中的画面美。
(1)采取多形式朗读,如学生自由读、个别展示读等,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从读中感悟。
(2)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做到读说结合。 2、凝练概括画面
(1)教师进行学法指导,示范为画面取名。 (2)生生互动,合作取画名。 3、动情欣赏画面
a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欣赏画面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句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学生通过读,可以体会到“探”字用的好,因为“探”字让人感到嫩笋的长势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机。
b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体会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引导学生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与高楼门前的石狮子作对比,通过具体事物的想象,一动一静,乡下人家瓜藤的可爱与独特便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c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情境体验法”进行体会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通过“读文想象画面——凝练概括画面——动情欣赏画面”,充分感受到乡下风景的独特、迷人。
(四)再读课文,升华情感: (五)布置作业,学法迁移:
为了进一步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设计了一个作业。
(请试着运用本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课后写一篇作文,介绍家乡美景,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设计的板书简洁明了,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课文的主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乡下人家的教案02-27
《乡下人家》的教案02-22
《乡下人家》教案11-03
《乡下人家》教案04-15
乡下人家教案04-01
《乡下人家》优秀教案03-05
【热】《乡下人家》教案04-03
《乡下人家》教案【热门】04-02
【热门】《乡下人家》教案04-02
【精】《乡下人家》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