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钓鱼的启示教案

钓鱼的启示教案

时间:2022-05-10 10:37:24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钓鱼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钓鱼的启示教案

1. 会认“鲈、饵”等11个字,会写“捞、饵”等14个字。正确读写“不容争辩、鱼鳃”

等词。

2. 朗读与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 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收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到的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联系上下文,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p61第2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名言,揭示课题

1. 出示名言: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詹姆斯﹒兰费蒂斯

2. 生读名言

3. 詹姆斯﹒兰费蒂斯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在十一岁时,一次钓鱼的经历让他牢记了三十

四年,让我们一同来看看他的故事——《钓鱼的启示》(板书:注意“钓”与“钩”字的区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2)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检查字词(指名读——强调“筋疲力尽”“沮丧”——齐读两词)

鱼饵、鱼鳃、筋疲力尽、翕动

争辩、沮丧、乞求、依依不舍

诱-惑、抉择、告诫、启示

3.结合课题,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4.“钓鱼、放鱼、启示”分别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

5.根据板书,加上时间、人物、地点,就能把课文内容连起来说完整了。

(二)默读课文,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1.那么作者在钓鱼、放鱼、获得启示过程中,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你默读课文,全出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要求:(1)先自己默读课文,圈心情变化的词句。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补充完整。

2.生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得意——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乞求——依依不舍——感激

“得意”是作者钓鱼时的心情,“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乞求——依依不舍”都

是放鱼的心情,文中说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那我们就可以概括成(沮丧和依依不舍),那么作者得到启示后的心情是(感激)(板书:得意——沮丧、依依不舍——感激)

三、研究 “钓鱼”,体“得意”之情

1.现在我们一起跟作者去钓鱼,研究一下作者为什么得意,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请你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作者为什么得意?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1)鱼来之不易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过了好长时间”“一定”看出作者等了好长时间鱼终于上钩了,他很得意。

评:你关注了钓鱼等待的时间久,还有哪句话体现了钓到鱼时间久?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等”“筋疲力尽”读出作者等的时间久,钓鱼很不容易。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力气都没有了)

评:果然是够久的。那么作者从开始钓鱼一直到钓到鱼,究竟过了多长时间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看看。(晚霞辉映——晚上十点)

小结:等了这么长时间终于钓到鱼,说明钓鱼是(不容易的),的确值得得意。还有哪句话让你有感受的?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小心翼翼”、“一收一放”钓鱼的动作中也体会到了钓鱼的不容易,作者生怕鱼逃走。 评:钓鱼的动作中发现了鱼来之不易。请你读出作者的小心翼翼。(指名读)

小结:正是因为鱼来之不易,所以作者得意。(板书:鱼来之不易)

(2)鱼又大又漂亮

还有哪句话让你有感受的?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鲈鱼又大又漂亮,而且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所以作者很得意。

评:第一次钓到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内心是?请你带着惊喜读。(指名读——齐读)

小结: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是好不容易才钓到的,所以作者很(得意)(板书:又大又漂亮)

4.朗读: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条鲈鱼,感受作者的得意。

四、小结

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又为什么会让作者感到沮丧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探究。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2016-09-09 10:32 | #2楼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

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 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理念】

一.导入:

师:生活是一本书,时时给我们启示,钓鱼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板书:“钓鱼”、“放鱼”)

【设计理念】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文中情景,为学习下面的内容作好铺垫。

二.初读启示,找句子。

1.师: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终生难忘的启示,哪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了我们。(第10段)

2.读第10自然段,找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请自由朗读第10自然段,用“ ”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名)

句子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设计理念】从启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我”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探讨课文的内涵。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理解句子1

1.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课件出示)(先浏览课文,再指名)

师:同学们太利害了,把老师找的句子也说出来了。我们先看第1个句子,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快速浏览课文3-9自然段后,同桌讨论回答问题。

(1)“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生:对与错!)

(2)就作者钓鲈鱼的事来看,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样做是错?

(3)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请根据所查的资料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后,师用投影出示以下资料,让学学生默读。)

(资料:因为有一段时间是适合鲈鱼繁殖和生长的季节,在开放日之前不应该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设计理念】首先让学生明白“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怎样做才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然后带出问题“为什么说带走鲈鱼是错的?”学生根据所收集到地资料了解到原因。这样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养成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的好习惯。

(4)“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文中是指(作者放鲈鱼很难)。(板书:难)

【设计理念】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欲望。使课文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

2.师:什么原因让作者感到放掉鲈鱼很难呢?请快速默读课文3?9自然段,找出原因,并用“ ”画出有关语句。(指名汇报)(估计学生会这样回答,并找出以下句子作理由。)

① 鱼很大,很美。(我从来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 ② 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拉上岸来。)

③ 这时离捕捞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

④当时四周没有其他人。(我抬头看了影子)

【设计理念】读课文,划出放掉鲈鱼很难的四个原因,在动口、动脑、动手中,了解放鱼“难”的根本原因,以此作为导线,突破教学难点。

3.师:是啊,面对这么诱-惑人的鱼,“我”选择了什么呢?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实践起来的艰难。(生自由,指名汇报)

①学生汇报(先说句子,再说体会到什么)

随学生汇报投影出示以下句子:

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得意”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板书:得意)

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师:请用“急切”的语气读。(板书:急切)

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板书:委屈)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此时此刻的“我”和爸爸可能会说些什么话呢?

(“我”可能会说:爸爸反正没人发现,我们就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好吗?爸爸,我求求你了!

爸爸可能会说:孩子,我们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处处接受严格教育,事事严格要求,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啊。爸爸希望你从小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你明白爸爸的用心良苦吗?)

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书:依依不舍)

师:“依依不舍”还可换成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②齐读这5个句子

师:说得太好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句子读好吧!

【设计理念】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循序渐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理解句子2

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师:看,把鱼放回湖中,“我”经历了一个多么困难的心理历程啊!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出示课件)就这句话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来考考大家呢?(指名:学生质疑,学生回答)

估计学生可能提:那“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答:因为不是指真正的“鱼”。) “鱼”指的是什么?(答:这句子中的“鱼”指的是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诱-惑”。)“我”可能遇到哪些“鱼”呢?(答:可能遇到过的“鱼”可能是:我当设计师可能会有人出高价钱钱收买我,让我把我设计的东西挖过去)“我”遇到了“鱼”后会怎样做呢?(答:我是不会为这些“诱-惑”而动心的。)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父亲当年对的教导我永远铭记于心,并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2.师小结,齐品读第10自然段!

师:是啊!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让我们一起再读第10自然段吧!

(板书:严格教育、勇气力量)

【设计理念】读中理解,读中生情,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语言,发展语感。放飞想象力,加强口语训练。品词,教会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去理解课文。通过辩论,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五.拓展(同桌说,后指名)

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曾遇到过怎样的“鱼”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请说出来与你的同桌分享分享!

【设计理念】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生活进行反思,从而把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学习和生活中。

六.齐读道德名言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来看看名人又是怎样说的,请齐读名人名言!

1.“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

2.“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希腊)。

3.“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

【设计理念】齐读道德名言,对课文揭示的道理进行内化,从而使本文主旨得到了升华。

七.小结:(指着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3.钓鱼的启示,知道了“我”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时心情非常的得意,但当爸爸说要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变得急切了,我恳求爸爸留下大鲈鱼,但爸爸却坚决要我放鱼,这时我委屈极了,只好依依不舍的把鱼放回湖里了。在爸爸的严格教育下,我终于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设计理念】指着板书小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重温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消化。

【作业】

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2.搜集有关道德的名言。

【教学反思】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五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钓鱼的启示2016-09-09 9:41 | #3楼

五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钓鱼的启示》

确山县教师进修学校暨附属小学

朱文峰

2012年10月

《钓鱼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心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4、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受到严格的教育并勇于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

3、理解“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我了解他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却能把一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2、与学生共同理解“启示”一词的含义。

3、读课题,从题目中,你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会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小组讨论一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B、体会词语的含义。

涟漪:细小的波纹。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乞求:请求(对方)答应。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抉择:挑选,选择。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4、汇报预习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钓鱼,哪部分写了启示?

2、再指名分段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个别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的词进行处理)

3、三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为什么每当“我”想起这件往事,内心总充满了对父亲的崇敬?(分小组合作学习)

四、品读课文,体会由钓鱼到放鱼的经过。

1、品读“钓鱼”

(1)请用心读课文的钓鱼部分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我”钓到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父亲是什么样的心情。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着重号。

(3)理解句子,积累词语。

重点指导:啊,这样大的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相机问:“我”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我得意什么?父亲得意什么?.

同时积累词语:惊喜、喜出望外、高兴、兴高采烈

(4)朗读训练,体验心情

“钓鱼”这部分有关于月夜的描写,写得很美,很静,能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吗?应怎样读呢?月夜的描写:涟漪、银光闪闪——读得慢一些,给人以回味。议一议,读一读:钓鱼的过程应怎样读?钓鱼的过程描写很细腻,表示动作的词要读的轻短、活泼 ,总结怎样读出作者的得意?

2、研读“放鱼”

过渡语:是呀,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鱼,多令人高兴呀!但作者为什么又忍痛割爱放了调到的大鱼呢?

(1)读课文“放鱼”部分4--9自然段,你能体会到“我”复杂的心情吗?划出相关词句,好好读一读。

(2)采取分角色读的方式来学。

(3)引导提问:在“我”钓到鱼时,父亲是得意的,而面对着到手的这条诱人的大鲈鱼,父亲和我没得意多久就面临着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引导学生理解: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鱼是那样的大,“我”平时虽然经常跟父亲去小岛钓鱼,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鱼是那样的可爱,鱼鳞在“银色的月光下”闪闪发光,还“轻轻翕动着”鱼腮,父亲和“我”一样喜欢并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第二,正因为大鲈鱼这么漂亮可爱,所以从情感上说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实践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此时,爸爸和我的态度是怎样的?爸爸的坚定,从哪儿看出?

3、师引导学生理解: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我们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慈爱──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违背了孩子的

意愿,也只得孩子去做,这是做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并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声“孩子”之称,充满了父亲温柔和深情。

“我”依依不舍,从哪儿看出?

A、“乞求的目光”扩展理解。

b、放鱼动作,从慢慢地看出他想干什么?为什么不想放鱼?读文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

(1)“得意”

读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轻轻翕动着。”

(2)急切、不理解

读句子:“爸爸!为什么?”

(3)委屈、难受

读句子:“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4)乞求(换个词)

(5)无可奈何、恋恋不舍、遗憾

读句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没有商量的余地。” (理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我慢慢地把鱼从鱼钩上消失在湖水中了。”学生总结:作者不愿意放鲈鱼的原因:①

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了不少水花。 《江上鱼者》这首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美,作者写得也美极了,用词恰当准确,随机读给大家听。古人都爱鲈鱼,作则能亲眼见到这样美,这样大的鲈鱼,怎么能舍得放呢?鲈鱼又大又美,书中写道:“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 (是呀,这么大、这么美的鱼,我很难拒绝这样的诱-惑。) ②当他钓到鱼的时候,周围没有人。

4、“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因为此时只有天知,地知,和他的爸爸两个人知道。放掉鲈鱼,因为离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没有到。做人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5、小结:谁来归纳一下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

五、教师小结,提出思考问题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授课人:朱文峰

2012年10月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2016-09-09 19:40 | #4楼

《钓鱼的启示》教学案例分析

最近,在听课活动中,常常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老师们在上课过程中总会遇到冷场。学生似乎有些不肯配合老师动脑思考,神情漠然,不知所措。仔细探询,究其原因,原来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出现了毛病。有时老师所提问题太难了,学生会无言以答;有时老师所提的问题罗嗦、偏题了,学生又会答非所问……由于问得不妥当,所以学生的思维就被束缚了,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被学生“放鸽子”的现象自然屡见不鲜。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智慧的魅力呢?这一直是我们每一位青年老师苦苦追寻的问题。

为了避免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时常发生的一些尴尬场面,通过实践与探索,我觉得课堂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领悟整篇课文中心思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老师诱导之下学会质疑,学会问为什么,这样就能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能力,激活创造力。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有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钓鱼的启示》是北师大版一篇说理性文章。全文是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课文的标题特殊,是文中爸爸对汤姆说的一句话,以此为题,统领全篇。此外,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作者对汤姆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前后照应,成了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起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可就是这样一篇看似很能以理服人的课文,如果平铺直叙的进行讲述学生很可能会不领情,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所以我们三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们通过认真探究、反复实践最终决定采用注重提问的艺术来激发学生学好本课。

以下便是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妙提妙问所上的《钓鱼的启示》这一节课。 片段一:(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之后你能开动小脑筋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各抒己见。

师:(过渡)爸爸如此坚定地要汤姆必须放掉这条鱼。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生:自由读全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汤姆钓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样呢?

片段二: (精读感悟课文)

师:(过渡)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汤姆竟然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汤姆的爸爸却让他放了这条鱼,爸爸说:“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自由朗读体会句子。

师:句中的“必须”两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生:各抒己见。

……

师:听了汤姆的话,爸爸动摇了吗?他说了些什么呢?

生:回答。

师:相机出示句子:“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1)指名朗读,体会爸爸说话时的语气。(斩钉截铁)

(2)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严格、严肃)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

……

片段三:(拓展延伸)

口头练习:

(1)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我们都( )。

(2)在校园里,不管( ),我们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3)在公园里,不管( ),我们都( )。

启发学生通过练习,更好地体会要自觉遵守规定的道理。

通过对整堂课的教后的思考,我的体会如下:

一、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授课的教学时,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导向明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为学生创设思维场景,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有利于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情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一来对整堂课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避免了学生懒散、漫无目的地等待老师的开场白的情况。就像在教学本课时,在引导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后,我注意及时诱发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能开动小脑筋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纷纷提问:“你”指得是谁?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谁说必须要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通过这样对课文的质疑,学生就能了解文章的全貌,带着好奇心,积极、主动的渴望学习全文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因材施问,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课堂教学中,要讲究提问的艺术,要能抓住不同教材的教学特点。教师的问题提得好就会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对突出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领略用词造句的美妙之处。进而帮助学生学会把这些词语和句子放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细细揣摩、反复回味。把语言训练、思维训练和思维教育融于一体的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通过词语和句子悟出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的能力。

本课中,有这么一句话“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如果这句话中去掉“必须”两字,变成“你把这条鱼放掉。”紧接着我向学生发问:你觉得去掉“必须”两字后的句子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体会加以比较,作出判断从而体会作者意图。学生顺利的在我的启发下通过朗读体会到:如果去掉“必须” 一词,整句句子就显得不那么肯定了,似乎你可以放了鱼,也可以不放。反之原文中的句子,就能体现出爸爸那严厉的、坚定的、不容辩解的语气。 又如,文中爸爸用斩钉截铁的口气说:“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根据这句话,教师设疑: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面对我此时的提问,学生似乎意识到了不能随心所欲答题了,他们会拿起课本反复诵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作答“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是个遵守规定的人”如此一来文章的中心就很容易把握了。就在这自然的问答中把难点消化了,也逐渐培养了学生把握重点,解决难点的思维能力。

三、循循善问,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问题是创新学习的关键。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的实质而言,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过程。“学起于思,思原于疑,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探求真理、创造发明的起点。希腊人说,惊奇是智慧之母,怀疑是智慧之夫。”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有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打破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语文课要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要提问,从不会

提问到善于提问,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入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老师诱导之下学会质疑,学会问为什么,这样就能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且能发展思维能力,激活创造力。这就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创新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课文结束时,我设计了拓展练习:

(1)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我们都( )。

(2)在校园里,不管( ),我们都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

(3)在公园里,不管( ),我们都( )。

请学生根据提示,自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在学生的自由回答中,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去思考在不同的环境之下该如何遵守公共秩序,也即在老师设问的启发之下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要自觉遵守规定的道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好的提问总能吸人深思,发人深省;好的提问,总能启人心智,令人浮想联翩;好的提问总能力透纸背,振聋发聩……老师让我们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吧!

【钓鱼的启示教案】相关文章:

钓鱼的启示教案01-21

《钓鱼的启示》教案01-15

《钓鱼的启示》教案优秀07-05

《钓鱼的启示》教案设计07-05

钓鱼的启示教案经典15篇08-07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1-21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3-01

《钓鱼的启示》教案(精选15篇)03-30

钓鱼的启示教案(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