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1、经典实验的选材问题
(1)制备细胞膜时,常选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
原因: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蓝绿色)的颜色变化。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原因: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状态,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
原因: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5)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菠菜叶且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成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 原因:含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 (7)观察染色体:选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原因:该时期染色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体形态最为稳定,容易观察。
2、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
①NaOH溶液: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②Ca(OH)2溶液:鉴定CO2; ③盐酸溶液:解离或改变溶液的pH; ④NaHCO3溶液:提供CO2;
⑤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或用于提取DNA;
⑥酒精:用于消毒处理、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
⑦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3、高中生物实验方法汇总
(1)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
(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法
(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4)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死体染色法
(7)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
(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9)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10)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11)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1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
(13)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标志重捕法
(14)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弱的生物)——样方法(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
4、快速检验细胞内物质、产物或结构的检测方法(指示剂)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砖红色沉淀);
③CO2:Ca(OH)2溶液、酸碱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④乳酸:pH试纸;
⑤有O2:余烬木条复燃;无O2:火焰熄灭;
⑥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橘黄色或红色);
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⑧染色体: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
⑨DNA:甲基绿(绿色)/二苯胺(水浴加热——蓝色);RNA:吡罗红(红色); ⑩线粒体:健那绿(蓝绿色);
酒精: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灰绿色)。
5、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转移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6、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密闭实验装置中放入NaOH溶液或K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一昼夜(饥饿处理);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加热。
⑥避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黑暗处理);
7、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鉴定:水浴加热煮沸;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最适温度或实验给定温度);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体色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水浴煮沸加热; ⑤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
8、调查类实验
一般程序:确定课题和实验方案―→实施计划―→结果分析―→结论―→建议。
9、观察类实验
10、鉴定类实验归类比较
教学-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中学生物教学资料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七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http://www.oh100.com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4、结论: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
知识概要:制片观察加液观察加水观察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八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考点提示:
(1)鸡血能用猪血代替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不能提取DNA。
(2)鸡血中为何要加柠檬酸钠?为何要弃去鸡血细胞的上清液?
防止血液凝固;因为上清液是血浆,不含细胞和DNA。
(3)胀破细胞的方法?能用生理盐水吗?
向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使细胞大量吸水而胀破;不能用生理盐水,因为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不能吸收水分。
(4)该实验中最好应用玻璃烧杯还是塑料烧杯?为什么?最好用塑料烧杯,因为玻璃烧杯容易吸附DNA。
(5)前后三次过滤时,所用纱布的层数分别是多少?为什么?
第一次用一层纱布,有利于核物质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二次用多层纱布,能防止DNA丝状物透过纱布进入滤液;第三次用两层纱布,既有利于DNA透过纱布,又能防止其它杂质透过纱布。
(6)若实验中所得黏稠物太少,其原因是什么?第一次加蒸馏水过少,细胞未充分胀破;第二次加蒸馏水过多或过少;第一次过滤用了多层纱布;第二次过滤用了一层纱布。
(7)两次加入蒸馏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为了使血细胞吸水胀破;第二次是为了降低氯化钠的浓度,有利于DNA有析出。
(8)实验中搅拌溶液时,为何总要沿一个方向搅拌?防止DNA分子受到损伤。
(9)两次析出DNA的方法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是加蒸馏水,降低氯化钠的浓度,促使DNA析出;第二次是加入冷酒精,因为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10)三次溶解DNA的液体分别是什么?原理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用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第三次用的是http://www.oh100.com(或2mol/L)的氯化钠溶液。其原理是DNA在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http://www.oh100.com时,DNA的溶解度最低。2mol/L的氯化钠溶液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对DNA的溶解度都比较高。
(11)鉴定DNA时为何要用两支试管?其现象分别是什么?
其中不加DNA的试管起对照作用。该试管溶液不变色,另一支加有DNA的试管溶液变蓝色。 实验五、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考点提示:
(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验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研磨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
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6)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
(7)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
(8)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
些。
(9)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
(10)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
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
(11)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
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
(12)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13)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
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 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
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
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http://www.oh100.com或http://www.oh100.com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绿色,RNA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苏丹IV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http://www.oh100.com的NaOH溶液,乙液:http://www.oh100.com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http://www.oh100.com的NaOH溶液,B液:http://www.oh100.com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一、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成分及用法
成分: http://www.oh100.com NaOH(甲液)和0.05 g/mL CuSO4(乙液)。 斐林试剂:
用法: 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
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出现砖红色沉淀。
班氏糖定性试剂: 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可保存)
双缩脲试剂: 成分: http://www.oh100.com NaOH(A液)和http://www.oh100.com CuSO4(B液)
用法: 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 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
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苏丹Ⅲ: 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二苯胺: 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卡诺氏固定液: 用于细胞有丝分-裂根尖的固定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检测染色体,红色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 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前者(浓度为0.01 g/mL)呈深蓝
色,后者(浓度为0.02 g/mL)呈红色
健那绿: 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碘液: 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
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碘液: 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丙酮: 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层析液: 成分: 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
用途: 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SiO2 : 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CaCO3 : 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
的色素受破坏。
蔗糖溶液: 0.3 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 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MS固体培养基成分
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 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 mol/L、 0.015 mol/L
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最低。
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秋水仙素: 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
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酒精
(1)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 :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
洗去浮色。
(2)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作用:解离: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
酒精1∶1混合 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②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作用:析出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原因:DNA不溶于冷酒精,而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溶解于酒精
(3)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4)无水酒精
作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5)用于绿叶脱色(鉴定光合作用产物——淀粉时) 作用: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消毒杀菌 氯化钠溶液: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8% : 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HCl 15%: 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调节溶液pH
重铬酸钾溶液: 检测酒精,橙色→灰绿色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Ca(OH)2:甲基绿: 对DNA 进行染色(绿色)
吡罗红: 对 RNA进行染色(红色)
伊红美蓝: 鉴定有无大肠杆菌的存在
NaOH: 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NaHCO3: 提供CO2
琼脂: 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
亚甲基蓝: 用于检测污水的细菌含量
刚果红: 检测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
酚酞溶液: 酸碱指示剂,用于显示NaOH渗透入琼脂块的深度。 果胶酶: 水解植物细胞壁的果胶层,以增加果汁的产量和澄清度
检测CO2 【补充完善】
【补充完善】
【补充完善】
四、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1、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2、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3、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4、除去叶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5、除去叶中叶绿素——酒精水浴加热 6、除去光合对呼吸干扰——给植株遮光
7、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透明薄膜滤光 8、血液抗疑——加入柠檬酸钠 9、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10、骨无机盐的除去——盐酸溶液
11、灭菌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冼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实验室或接种箱用甲醛蒸汽或紫外灯灭菌;整个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或酒精灯旁进行。
五、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度——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生成量 ◆水生植物可依气泡的产生量或产生速率;
◆离体叶片若事先沉入水底可依单位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目; ◆植物体上的叶片可依指示剂(如碘液)处理后叶片颜色深浅。 ②呼吸速度——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有机物消耗量 ③原子或分子转移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植物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
⑥甲状腺激素—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⑦生长激素—生长速度(体重、体长变化) 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⑨菌量—菌落数,亚甲基蓝褪色程度 六、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1、还原糖,DNA鉴定——沸水浴加热 2、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3、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4、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箱培养 七、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⑴、根据颜色来确定某种物质的存在:
淀粉+I2(蓝色);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脂肪+苏丹Ⅲ(橘黄)或+苏丹Ⅳ(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大肠杆菌+伊红和美蓝(菌落为深紫色,有金属光泽) ⑵、用颜色标记法来确定原肠胚三个胚层的分化情况。 ⑶、用荧光标记法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⑷、同位素示踪法:
1、用放射性元素35S、 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可验证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DNA分子能保持连续性,从而说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2、用放射性元素15N标记研究DNA的复制过程,可说明DNA具有半保留复制 的特点
3、用3H标记氨基酸,可以研究氨基酸在细胞内合成分泌蛋白所经途径: 氨基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 4、用放射性元素18O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H2O : H218O+CO2→18O2 H2O+C18O2→O2
5、用放射性元素14C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途径 14
CO2→C3→C6H12O6
6、用放射性元素32P标记胸腺嘧啶可研究DNA的合成去向及细胞分-裂的情况 7、用放射性元素32P标记尿嘧啶可研究RNA的合成去向及蛋白质的合成情况
⑸、确定某种元素为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的方法: 水培法(完全培养液与缺素完全培养液对照) ⑹、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 诱导染色体变异,如无籽西瓜。 ⑺、确定某种激素功能的方法:
饲喂法,切除注射法,阉割移植法,切除口服法。 ⑻、确定传入、传出神经的功能:
刺激+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测定神经上的电位变化。 ⑼、植物杂交的方法
雌雄同花:花蕾期去雄+套袋 +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雌雄异花:花蕾期雌花套袋+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⑽、确定某一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测交; 该显性个体自交。
⑾、确定某一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方法: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的杂交 自交,观察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
⑿、确定某一个体是否具有抗性基因的方法:
确定小麦是否具有抗锈病基因,用锈病菌去侵染,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锈斑出现。 ⒀、鉴定血型的方法:
用标准血清与待测血型混合,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凝集情况。 ⒁、育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多倍体育种等。 ⒂、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⒃、生态瓶的制作方法;瓶必须透明,且封闭 ⒄、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平板划线法;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如:圆褐固氮菌的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细菌和酵母菌的分离)
⒅、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 测定细菌的数目---显微计数
测定细菌的重量---取一定体积的培养基,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称湿重,或烘干后称干重。 七、实验研究方法
1、显微观察法 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2、观察法 观察微生物的外在性状和表现等,如观察注射了甲状腺激素的小狗的活动状况,观察动物的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实验等。 3、同位素示踪法 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18O和14C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4、加法创意 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法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等。
5、减法创意 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授粉后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实验等。
6、杂交实验法 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实验等。 7、化学分析法 如番茄和水稻对Ca 和Si选择吸收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 8、理论分析法 如大小草履虫竞争的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等。
9、模拟实验法 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分离定律的模拟实验等。 八、实验技术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适用于观察生物的微观结构,如细胞的结构,包括光镜下可看到的各种细胞器。 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技术
适用于显微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或涂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等。 3、研磨和过滤技术
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研磨剂〈常用SiO2〉、提取液及其他必要物质,充分研磨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滤渣,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 4、解离技术
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5、恒温技术
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根据题目要求选用。 6、纸层析技术
适用于溶液中物质分离。重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分离。 7、根尖培养技术 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 8、溶液培养法 探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实验,〈拓展——微生物生长因子的判断的实验〉;植物的无土栽培〈注意溶液浓度和溶解氧〉。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考试总结04-20
高中生物教学总结03-07
实验个人总结03-15
大学实验总结01-08
实验实习总结11-05
物理实验总结12-17
混凝土实验室实验员总结11-30
实验小学个人总结05-18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03-14
课程改革实验总结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