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教案

时间:2022-05-10 07:54:29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峡之秋教案

工作单位:容县黎村镇平洛小学 姓名:梁玉兰

三峡之秋教案

手机:15077708820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是“新世纪”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之(母亲河)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认真细微地观察与体验,抓住了长江三峡中秋这一天中自然景物特点的变化,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描绘出绚丽多姿的长江三峡秋景。作者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长江三峡描绘的气象万千,充满生机和灵性。全文处处流露出作者对祖国江河,对伟大祖国母亲的赞美之情。

设计思想:

课标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1

(二) 能力目标:

(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三)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四)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三峡秋天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背景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从网络或书本等地方搜集、整理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播放三峡图片导入

1、同学们想不想旅游啊?今天我们就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2、简单介绍三峡的有关资料。

3、欣赏三峡图片。

4、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点评:这样的导课设计通过展示三峡的图片,交流有关三峡的信息,使学生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做到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写一写喜欢的理由,并试着读好它。

2、全班交流

(1)交流生字、词语的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交流文章的写作顺序。(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点评:这样设计使学生在整体阅读中扫除障碍,理清思路,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指导阅读,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读欣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三、品读欣赏,感受三峡秋景美

1、理清文脉。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1)扫读1、7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作用。

(2)交流。

(3)反馈、指导。(第1自然段是写三峡秋色的,是总体写,在文中起“总起”作用。第7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与文章第一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相呼应,具体说明了作者所观察到的三峡之秋的时间。)

(4)划分段落,找到重点。

2、按时间顺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

(1)自由读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三峡之秋早晨的景色。

学生边读边圈点批画优美的词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特点的。

(2)同桌交流。

(3)反馈。小结:露水闪耀 峡风凉 绿叶金实 明丽

早晨,三峡秋色的特点(用一个词概括——明丽)。

(4)品味感悟,问题:为了突出“明丽”这一景色特点,作者怎样描写所观察到的早晨三峡的景色的?突出写什么(露水阳光)?为什么?(露水、阳光都直接与“明丽”有关,最能表现“明丽”这一特点。)

(5)指导朗读。师:你们觉得怎样才能表现三峡之秋早晨美丽的景色?才能突出秋色“明丽”的特点呢?

(自由朗读 同桌读 指名读)

(6)小结学法:

①自由读,圈点优美词语,想象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怎样抓景物特点的,特点是什么?

②小组交流。

③设计本自然段板书内容。

④品味感悟作者的语言(重点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

⑤感情朗读。

3、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

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

中午,群峰披金甲,阳光在水面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呼啸,三峡充满了秋天的热烈。(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江水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气。)

【点评:课文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两个自然段与早晨的段落相似,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交流,学完后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检测就行了。】

4、共同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读文5、6自然段。问题:课文描写三峡夜晚的景色主要写了什么(渔火、灯光和月色)?

(2)课文是怎样描写渔火、灯光的?(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优美的句子认真品读。

(3)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第6自然段)

(4)反馈自学第6自然段的情况。问题:三峡的月色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月亮 很迟很迟 月光朦胧

宛如一块巨大的磨平的云母石(让学生查字典或教师帮助解释)

清冽的光辉,像;又像

5、读第7自然段 。问题:这一段中“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去掉?(不可以,因为第6自然段写的是三峡的月色,月色又是三峡秋色的重要方面,这一段与文章开头一句相呼应。)

【点评:在本设计中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去体会文章中的景物美、文字美、情感美,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在这个成熟的秋天,假如我们现在就坐在一艘游轮上,正行驶在长江三峡,谁愿意当向导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三峡风光?

2、谈学习感受。

【点评:这样设计首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主体思想达成共识,同进也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学生自由理解、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对作者个性表达的理解和尊重。】

五、课后拓展,积累语言

1、搜集有关三峡的美文与诗词。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家乡秋天的景色。

【点评:教材是例子,借助教材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正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三峡之秋》一文有着如诗般的语言,引导学生背诵积累、模仿写,这样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将从本课中积累到的语言作一次梳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思考与感受。】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

夜晚 宁静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2016-09-07 20:31 | #2楼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并恰当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长江的气势,生机和灵性。文章脉络清楚,语言优美大气,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但是这些孩子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少能到著名的自然景区旅游观光,不能亲身去体验、感受那些壮美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来弥补学生理解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课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自主阅读,边扶边放,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有层次地学习,螺旋式上升提高。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模式:我尝试建立的“双主和-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

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逐渐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全面和-谐地发展,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具体教学环节安排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读自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精读探究——回归整体,深化提高——适当拓展,学用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有一处闻名世界的风景区——长江三峡。那里群峰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一起欣赏三峡的风光。(演唱的三峡美视频)

2、的确,三峡四季风景如画,而三峡的秋天更是别有一番景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三峡之秋》共同感受三峡秋天独有的气息。

2. 板题:三峡之秋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了解学生课外资料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轮读课文,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师生评价。

(2)三峡的秋天总的特点是什么?(成熟)

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是什么?(橘柚树)(出示图片)

正是这累累的果实,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体现的词语是什么?(早晨、正午、黄昏、夜晚)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层次清楚。这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三、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1.这节课我们就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看看在不同的时间里,三峡的秋天有哪些特点。

出示学习提示

(1) 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

(2) 读完后,在书中用“—”划出每个时段的特点。用“﹏﹏”划出所描写

的重要景物。并且认真品味在描写景物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 先独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卡中的表格。

2.汇报交流

(1)早晨: 明丽 橘柚树和露水 比喻

读一读比喻句,说一说好处。更加突出了太阳升起前后橘柚树的特点。 小结:这晶莹的露珠、这明媚的阳光、还有这绿叶金实凸显了三峡早晨的清新明丽之美。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段呢?(清爽、舒畅,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

(2)过渡语;早晨的三峡是明丽的,中午的三峡又是怎样的呢?

中午 热烈 江水 拟人和比喻

读一读这个句子。在一个句子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作家的手笔真是高超。 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句子。

出示两句话: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这两句话都是在写中午的热烈场面,你们觉得哪一段更好?

老师小结:在作者的笔下,“金甲、跳跃”加上“一条金麟巨蟒”把长江写活了,将三峡中午的热烈气氛描写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可见用上好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方法,使文章会更精彩。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进一步感受长江那令人心醉、神往的热烈。

(3)过渡语:刚刚还是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的长江,在下午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第三小组汇报。

下午 平静 雾 长江 比喻 拟人

小结:在透明的薄雾中,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如果中午长江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那么下午时的长江就是秀美的少女?女生读,

(语速平缓,体现温柔之感)

(4)过渡:奔腾了一天的长江平静了,夜幕降临,灯火闪烁,此时此刻的三峡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抽小组汇报)

夜晚 宁静 神秘 渔火、灯标、汽笛、月色

沉睡的长江、倾泻而下的月光让我们感到了三峡夜晚的宁静与神秘

同学们,让我们轻轻地、慢慢地读一读这一段,不要打扰了这份宁静与神秘。 “这一天正是中秋”文章结尾很好地点明主题,和开头呼应。

四、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老师小结:三峡的秋天就是这样多姿多彩,有时明丽、有时热烈,有时平静;有时宁静……同学们,你最喜欢什么样的三峡,自由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 看着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深深地被三峡秋天迷人的景色所陶醉。此时,你最想对三峡说些什么?

2、三峡的秋天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1、按时间顺写,层次清晰。

2、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具体。

3、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4、作者对三峡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题目《家乡的春天》。

六、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露—— 明丽

成熟之美 中午:水—— 热烈

下午:雾—— 平静

夜晚:月—— 宁静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2016-09-07 11:30 | #3楼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金沙小学 贺 霞

教材分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并恰当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长江的气势,生机和灵性。文章脉络清楚,语言优美大气,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品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意,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并画出相关语句,进行简单批注,但是这些孩子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很少能到著名的自然景区旅游观光,不能亲身去体验、感受那些壮美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搜集资料,教师也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来弥补学生理解的困难。 设计理念: 本课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自主阅读,边扶边放,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有层次地学习,螺旋式上升提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模式:我尝试建立的“双主和-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逐渐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智能、完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中全面和-谐地发展,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具体教学环节安排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读自悟,整体感知——交流收获,精读探究——回归整体,深化提高——适当拓展,学用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秋天是一个美丽浪漫的季节,香山的红叶,新疆的葡萄,陕西的苹果,不同地方的秋天有着不同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秋的脚步来学习方纪先生写得散文《三峡之秋》。(板书课题)

2、关于三峡你知道些什么?

请大家看这幅地图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这是一个神奇而壮丽的地方。

3、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了解学生课外资料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思考回答: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划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2、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告诉我们作者描写的是三峡中秋这一天的景色。)

3、既然开头总写了三峡秋天的特点,我们就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默读这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橘柚树)出示课件

文章写了橘柚树的哪些特点呢?(叶子,果实,清香)

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一段里写橘柚树呢?是要告诉我们什么?(秋天来了,三峡充满成熟气息)板书:成熟之美

4、在这充满成熟气息的秋天,三峡的早晨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了解秋天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合作探究

1、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写早晨的段落,想想这一段作者写了三峡早晨哪样最突出的景物?(板书:露)

写出了早晨的什么特点?(明丽)

明丽是什么意思?从哪里体现出了明净?从哪里体现出了美丽?

怎样理解“绿叶金实”(作者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又注意抓住早晨特有的露水变化的过程,结合对树和阳光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三峡秋天的早晨那份明媚与靓丽。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有感情的朗读。)

早晨起来,看到晶莹的露珠,明媚的阳光,看到这绿叶金实你有什么感受?(清爽、舒畅)

你想怎样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

2、刚才我们学习了描写早晨景色的这一段,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段的?

3、学生汇报: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写出了这个时段的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个特点的?

我们刚才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了。(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很好,大家学得很用心。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去学习后面三个时间段所描写的景色,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你们喜欢的段落批注,小组里的同学都学习这一段,思考后交流你们的学习收获,待会在班上交流。

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交流。

(1)中午的山峡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景物?写出了山峡的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热烈的感觉,(出示课件)你感受到了吗?

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

出示两句话,“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这两句话都是在写中午的热烈场面,你们觉得哪一段更好?哪些词用得好?还有哪里写得好?

老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翻滚、呼啸、奔腾”这些词语,突出了江水那豪壮的气势,拟人句: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金色的铠甲应该披在威武的战士身上,跳跃应该是人的运动,这里用它们来写山峰和阳光,就赋予山峰战士威风凛凛的气势,赋予阳光人的欢快,烘托出这种热烈的气氛。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既写出了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又赋予长江巨蟒的翻滚呼啸的雄劲、热烈的气势,更具有生命力。可见用上好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方法,文章会更精彩。读中午的三峡,应该怎么读?(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指名读,评价,齐读。

(2)下午的三峡作者抓住的景物是什么?写出的特点是什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下午的平静?

出示课件,你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什么词或句子?小结:在透明的薄雾中,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如果中午长江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那么下午时的长江就是秀美的少女?女生读,男生读 (语速平缓,体现温柔之感)

(3)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了两个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两幅画面,在第一幅画面里先写了什么?(渔火、灯标、汽笛)偶尔的汽笛响,更衬托出长江的什么?(板书)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么?读一读,老师听出了你的喜欢。 在这宁静的中秋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三峡的月色到底独特在哪里呢?三峡的月色为什么这么独特呢?(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皎洁,清冽;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月亮就像一个巨大的探照灯发出明亮的光芒,倾泻而下,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像素锦那样直挂下来。)出

示课件文字,读到这么美的一段话,你想说点什么?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让我们仿佛进入了梦境,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示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点拨下总结出学习的方法,然后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领悟其余段落,交流收获,精读探究。)

四、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1、;老师小结:三峡的秋天就是这样多姿多彩,作者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用细腻的文笔,形象的的比喻和拟人,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色,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交流)

2、下课后,大家像丁丁冬冬那样,把你的收获写在“我的视角”里。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全文,提炼对整篇文章的认识,总结成自己的收获达到回归整体,深化提高的目的。)

五、课外延伸,感悟运用

1、秋天的三峡,有时热烈,有时平静;有时明丽,有时朦胧……真是气象万千。三峡的神韵又何止这些呢?你想更多地了解三峡的奇异风光吗?我们可以读一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余秋雨的《三峡》。

2、作者将这么美的三峡景色写了下来,让我们读了如临其境,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水城秋韵》。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并将所学与习作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露—— 明丽

成熟之美 中午:水—— 热烈

下午:雾—— 平静

夜晚:月—— 宁静

(设计意图:力求体现统领全课、简洁、重点突出的特点,它贯穿全文,是全文情感的线索,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三峡之秋教案2016-09-07 13:18 | #4楼

《三峡之秋》

方纪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顺序,了解三峡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三峡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一组图片,学生谈谈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感受如何。

2、这就是三峡的美景,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三峡,抒情感慨。著名作家方纪先生就与三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一支生花的妙笔写下许许多多关于三峡的诗文。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方纪先生,感受他笔下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3、学生齐读课题、解题:简单的四个字却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景

主要通过朗读来初步感知文中描写的景物。

1、朗读指定段落

2、自由选择一段朗读

3、朗读交流,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句写了什么。

三、自主阅读,领略美景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勾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思考:作者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怎样描写的? 要求:(1)请你用“△”在课文中标出写到的景物,用()划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

(2)在你最喜欢的句子旁边写一写你喜欢的理由。

3、学生交流:

你最喜欢哪样景物,把课文中描写这样景物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然后再谈谈你的感受。

四、拓展写作,感悟美景

1、出示范例: 三峡的秋天是迷人的

绿叶金实 清香扑鼻

成熟的气息飘满整个峡谷

2、学生练笔、交流

要求:抓住三峡秋天某一个时间段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景物展开来写。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朗读积累:有感情读课文,积累精彩句段。

2、拓展阅读:阅读与三峡相关的诗文,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余秋雨的《三峡》等等。

3.

【三峡之秋教案】相关文章:

三峡之秋教案02-08

《三峡之秋》教案02-15

三峡之秋优秀教案09-13

《三峡之秋》优秀的教案02-14

《三峡之秋》教案(13篇)03-09

《三峡之秋》教案13篇03-06

《三峡》的教案02-22

三峡的教案11-06

《三峡》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