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案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横”。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带着想象的画面初步有感情地朗读。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辨别“八”“入”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
1.出示生字: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
②去掉拼音读2遍
③识字方法:比一比:八---入 四---十
加一加:云+1=去 一+1=十
2、读词语:
三天 四只鸡 六只鹅 八条鱼 九朵花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
2.出示课题:有一首诗歌,说的就是这幅图。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
老师介绍:这是一首古诗,写的是两个小朋友出外郊游,一走就是两三里路。看见沿途炊烟袅袅,有几户人家。再往前走,看见了几座亭子,路边开满了五颜六
色的野花。这里真美呀。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
3.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4.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四、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相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相机指导“一”的变调)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了解诗意。
(1)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
(2)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
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
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
(3)请小朋友看图,读读诗句;再看看图。
(4)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能用手势表示“一去二三里”意思吗?
点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还有什么问题?
(5)男女生分别齐读。
五、配乐诵读全诗
1.给诗加上题目,并指导诗题与诗句之间要停顿的读法。
2.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全班齐背。
3.背诵全诗,并设问:
(1)小朋友都能背这首诗,真了不起,那你在一边背诗的时候一边看到了什么呢?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2)你来到这个小山村,觉得它美吗?
(3)总结:小山村真美,请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进了小山村。
六、认识田字格,书写“一”
1. 认识田字格
(1)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我们叫它“田字格”,请学生说一遍“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再写。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七、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板书设计
kuai tian pian gua tiao yu duo hua ge qiu ( )块 田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片 瓜 ()条鱼 ( )朵花 )个球 ( (
一去二三里教案稿
《一去二三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十二个生字,认识田字格;
3.会写“一二三”三个汉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十二个汉字;会写“一二三”。
2.难点:感受诗歌意境美
三、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导入情景:
用大耳朵图图到牛爷爷的乡下孙女楠楠家做客引入情景,让学生有一个主体地点在乡下的意识。以熟悉的动画人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整体认读课题,读准“一”的读音,认识课题中的生字(一去二三里)。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画里面除了图图和楠楠,还有什么?(树木,烟村,亭台,花)
3.全体通读诗,感知课文。
三)图文结合,分句讲解:
1.“一去二三里”什么意思?“去”,“里”在文中什么意思?(“去”,一路走着去;“里”,有多远,计量单位。)“二三里”,学校到广场这么远。有感情的读出来,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句:走了二三里路,终于到楠楠家所在的小村庄了,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烟村四五家”,“烟村”指的是村里的人们开始做饭了,农村用柴生火做饭,没有抽油烟机,只能用烟囱冒烟,所以这里是炊烟。中午做饭,和爸爸妈妈一起吃的幸福温馨。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句:走了这么久,图图累了,走不动了,怎么办呢?(看,亭台!
3.”亭台六七座”,亭台是做什么用的?(供人们休息,坐;看风景)村庄里有几个亭台?(六七座)。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休息30秒)
4.“八-九十枝花”,并不是只有十枝花,这里是为了说明有很多花。花不仅数量多,颜色也多,用一个成语就是五颜六色。
过渡句:这么美的村庄,你们喜欢吗?我们用自己的感情读出来,来表达你的喜爱。
四)整体感知,朗读感受诗意:
1.配乐,师范读,读诗的方法是,有些地方停顿,有些地方慢一点。
2.师领读,生小声模仿,读完后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分组读,齐读。
过渡句:楠楠家我们已经去过了,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友爱,临走的时候楠楠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是一个有趣的秘密,大家想要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秘密就是这首诗里面藏着十个数字!
五)出示图片,游戏识字:
1.认识大写一到十数字,区分阿拉伯数字;
2.做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巩固识字;
3.打乱生字顺序,开火车认读。
4.认识生活中数字的用法。
5.全班唱《数鸭子》,找出歌中的数字。
六)复习田字格,指导书写“一”,认识笔画“横”;在课本上描写“一”。
七)带感情再读全诗;看图背诵全诗。
八)布置作业:1.回家带感情把这首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2.“一二三”各写一行到生字本上。
《一去二三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简案
一、 教学目标:
1. 复习田字格,学会书写“二”,“三”;
2. 认识笔画“横”,巩固生字,认识十二个生字。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写“一、二、三”,认识笔画“一”;
难点:区分“八”和“入”。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认一认。变换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 我会记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3.我会用
a摘苹果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苹果树图(上面挂着12个苹果,每个苹果后有一个生字)。
指名摘。摘到后,领大家正确的读两遍,再连读诗句。
b选生字卡填空。(图文对应)
4.扩展活动
1.跟好朋友一起说饶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
饶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说对十,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舌头碰牙齿,
四、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课后找一找带有本课生字的诗或儿歌读一读
感谢:
特此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嘉亮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是也感谢年级组长赵秀荣老师和办公室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任 教:高姗姗
班 级:一年级四班
指导老师:李嘉亮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 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谣,背诵童谣。
2、通过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让学生学会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山村景色的美丽、恬静。
教学重难点:认识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法:引读法、指导法。
学法:观察法、对比学习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 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谣,背诵童谣。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会数数吧,我们来个数数比赛,从1到10看谁数得准。
2.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宋代有位叫邵雍的诗人把它们串在一起,写成了一首美丽的诗,咱们一起去读读吧!
3.(出示课题)谁会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借助拼音,初读古诗
1.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读不准的可以拼一拼上面的拼音。 (学生自由试读)
2.(出示课后双横线中的生字)这些字中有你认识的吗?给大家
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调皮的生字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都躲到古诗里去了。你能在诗中找到它们吗?快拿出铅笔,用横线把这些字标出来,再借助拼音大声读3遍。(学生圈划生字,认读生字)
4.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读读这些生字。读准了,夸夸他;没读准,帮帮他,好吗?(学生练读生字,互相纠正字音。)
教师巡视指导。
5.过渡:这些字你们都会读了吗?现在,老师可要检查了。
(1)(出示“三”、“十”)
①谁会读这两个字?(指名读)
②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发现它们在读音上有什么不同吗?(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我们再来读一遍,好吗?(学生齐读) ③你圈的生字中还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翘舌音呢?(学生说,教师一一出示 “四”、 “二”、)看看谁的小舌头最灵活,能把这几个字都读准。(指名读,教师伺机正音)
(2) (出示“烟村”、“亭台”)谁能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这两个词?(指名领读,提醒学生读准前、后鼻音)
(3) 开火车游戏。(随机抽字卡,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后练习图,点击学生齐读。)
6.字音都读准了,谁能把古诗连起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当小评委,看他读得准不准,通不通。(师生评议,在评价中渗透朗读方法)
7.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三、借助画面,诵读古诗
1.过渡:想去郊游吗?今天我们就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2.(在音乐中出示画面)瞧,在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着几户人家,烟囱里偶尔飘出缕缕青烟。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在葱绿的树木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围,到处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3.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体会。)
4.山村风光的确很美,诗人也用一首诗来赞美它。(教师配乐
范读古诗)
5.(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画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远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
(2)谁愿意把第一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小山村的烟囱里有时会飘出袅袅炊烟,这就是“烟村”。
(4)谁愿意把第二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3)没走多远,就看到了美丽的小山村,多轻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几户人家。谁再来读读第一、二句?(指名读,齐读)
6.(学习第三、四句)
(1)(出示画面)快看,远处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台”。
(2)指名读第三句。
(3)近处,有什么?(开得正艳的花朵)
(4)指名读第四句。
(5)村子四周的景色这么美,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齐读)
7.同桌合作,一个读第一、二句,一个读第三、四句,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8.谁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大家闭上眼睛认真听,看他能把你带到那美丽的地方吗?(指名读全诗,在评议中进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发学生的情感。)
9.炊烟缭绕的村庄,古朴美丽的亭台,艳丽芬芳的鲜花,组成了一个多么幽静美丽的世外桃源。让我们再放眼去看一看吧. (配乐齐读)
四、背诵古诗
听了你们的诵读,老师也喜欢上了小山村、。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这首古诗背诵下来,让更多的人也喜欢它,好吗?(师生共同背诵)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找找其他含有数字的古诗,读一读,并和小伙伴交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认识田字格。
2.会写三个字,认识一个笔画“一”。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一)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
生字宝宝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二)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三)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他来帮,左上格、左
下格、右上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三、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后,学生练写。
七、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展示优秀作品。
作业:抄写三个生字
板书设计: 1.一去二三里
yí qù èr sān lǐ sì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wǔ liù qī bā jiǔ shí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课后反思:
《一去二三里》这篇古诗是一年级的学生在结束汉语拼音的学习后开始识字教学的第一课,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诗诵读这个课型,虽然有很多孩子曾经读过古诗,可是那种读背和古诗诵读课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在第一次古诗诵读课上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诗题、诗人,通过诵读古诗认字,同时借助图片了解古诗的大意,并且通过熟读达到成诵的目的,我们要尽可能做好学生与古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良好的基础。谈点个人看法:
1、重视简单内容的教学
我觉得学生第一次学古诗,教师要重视简单内容的教学,比如古诗题目、作者是谁、是什么朝代的,怎样把生字从诗中圈出来。这些方面作为教师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再简单不过了,往往就被忽略掉了,不会作为一节课的重点,可是这些对于学生第一次学习古诗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正是古诗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一年级学生阅读起步的基础。
2、边读边看,充分利用图片读想结合理解古诗
有的学生会背很多的古诗,可是却不理解古诗的意义。在古诗诵读课上我们就要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古诗诵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古诗诵读,如果用生硬的说教式,或抓住一个字、一个词逐词逐字地分析明显不适合一年级的学生,会打消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使他们不想学古诗,害怕学古诗。因此,我在教学时就运用了诗文边的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方法了解古诗所写的小山村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地方。其中“烟村”、“亭台”这些词语学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过让学生看图想象结合的方式感受到“烟村”是什么,“亭台”是什么,使学生理解诗句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通过想象,使我们大家和诗人一起都置身于这美丽的小山村中,从而体会诗人的感受,最后通过朗读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当然,我的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民族孩子太多学生朗读的习惯,短时间还纠正不过来、对课件的操作不够熟练,使配乐朗读这一环节无法完成、识字方法比较单一、课堂纪律的组织还不够到位、对一年级的学生表扬比较吝啬等,以后还有待改进。
【一去二三里教案】相关文章:
一去二三里的教案02-10
一去二三里教案04-01
《一去二三里》教案02-20
《一去二三里》的识字教案05-06
一去二三里教案15篇04-27
《一去二三里》教案15篇03-03
《一去二三里》教案14篇03-05
《一去二三里》教案(15篇)03-03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选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