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宁波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是个团圆的节日,这时,天气渐凉,皓月当空,桂花飘香,正是最惬意舒适的季节。中国的中秋节大都是“八月十五月儿明”,可唯独宁波是八月十六过中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宁波中秋节的习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宁波中秋节的习俗
1、十六过中秋
“宁波之所以八月十六过中秋,是与南宋宰相史浩有关。”宁波文保专家杨古城告诉记者。
清代袁钧《鄮北杂诗》云,“鄮峰(指史浩)寿母易中秋”,又记“吾乡以十六为中秋,始于史忠定(即史浩),闻志以为弥远,非也”。都表明“十六过中秋”与史浩有关。据称,南宋宰相史浩为宁波(当时称明州)人,年年必如期回乡与母亲过节,有一年因故在路上耽搁,迟回家一天,而其母的生日也是八月十六,于是商量着将节日和生日合在一起过了。从此流传开来,相袭成俗,至今皆然。
也有传说,元朝末年,朱元璋准备联合各路起义军反元,但元朝官兵搜查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令属下把写有起义时间、地点的小纸条裹入月饼馅子,派人分头传递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没想到由于路途遥远,起义信号传到宁波时已是八月十六了,朱元璋的军队早已攻下了元大都,并建立了大明政权。起义成功了,百姓团圆了。朱元璋派大将朱祖亮来浙东任明州知府,传达朱元璋的口谕:将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后人为纪念起义信号传到宁波这一天,就流传八月十六吃月饼的习俗。又因为通常八月十六月儿更圆,故有在这一时间合家团圆过中秋的习俗。
有关于此的传说还有多种版本,比如勾践孝母、康王避难等,“但是其中关于史浩的说法最为可信,因为有确切的地方志记载,其他的说法未免有些牵强附会。”杨古城对记者说。
2、中秋赛龙舟
“宁波中秋赛龙舟也与史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鄞州文化馆陈素君告诉记者。
据清·康熙《鄞县志》记载:“端午之龙舟,八月十五之中秋,天下皆然,唯四明则以十六为中秋,以中秋竞渡相传。史越王母夫人以十六日生,故而是日为佳节,遂以龙舟娱其亲,俗因之不改,天时人事皆为相君(史浩)所移。”可见从南宋起,八月十六日中秋竞渡在宁波已成定俗。
清时万斯同曾在《鄞西竹枝词》中吟道:“鄞俗繁华异昔年,田家何事尚依然;西郊九日迎灯社,南郭中秋斗画船。”民国张延章在《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也曾提到:“八月中秋月饼圆,节筵都作一天延;城东更比城西盛,鼓吹通宵闹画船。”足可见赛龙舟并不只是端午节的“特产”。
陈素君说,直到现在,云龙、东钱湖一带,每年到了中秋,赛龙舟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每年这个时候,早稻已经收割,晚稻已经播种,忙碌的农民也好不容易闲下来,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更是把节日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中秋赛龙舟和端午赛龙舟从内涵上说也有很大区别。端午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习俗,而中秋赛龙舟却并不多见,其寓意在民国《鄞县通志》有详细记载:“各乡祠庙为会祀神,以龙舟竞渡,谓之报赛,与各处端午竞渡不同。”所谓“报赛”,即谢月神。宁波民间中秋祭祀的神为土地神,秋日庄稼收获,用新谷荐神。
除了龙舟竞渡,宁波的中秋习俗还有很多。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因而八月十六也应是全家大团圆的日子。这天如没特殊的急办事,儿女们都要回父母家,女婿需上岳父母家“送节”,中午合家老少要在一起吃“团圆饭”,菜肴里必需要有一碗鸭子炖芋艿。
另外,在宁波,中秋节还有拜月习俗,也叫祭月。鄞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当月亮升起,在庭院里设一张桌子,供奉月饼、瓜果、鸡冠花等祭品,桌上还放着捣药臼杵,桌前或墙上挂一幅月宫图,另设香案。女主人点起香烛,朝月拜祷,口中念念有词,祈告嫦娥娘娘保佑一家平安,女儿长得漂亮聪明,找个如意郎君。一家人围着桌子,喝桂花酒,吃月饼、水果,兼而赏月。
3、宁式月饼 别具一格
中国最有名的月饼,要算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同样,阿拉的宁式月饼也很有特色,且更符合宁波人的口味。
“宁式月饼”保留了传统的宁波口味。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甜的如玫瑰、枣泥、芝麻、白糖,咸的如三鲜肉月饼、火腿月饼;从馅料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而其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苔菜月饼和海鲜月饼。”宁波资深的饮食文化学者朱惠民告诉记者。
“苔菜月饼”是“宁式月饼”的代表,名声在外。宁波人称苔菜为“苔条”,苔条月饼选用优质苔条为料作馅,苔菜细嫩色绿,酥皮光洁,层次均匀,口感精致,酥软白净。上等的苔条月饼除了苔菜外,还配以芝麻、果仁、桃仁等馅料调成椒盐味,甜中带咸,咸里透鲜香。“我曾见过一位上海客人一口气吃了几十个苔菜月饼,一点都没有夸张!”朱惠民对记者说。
还有就是海鲜月饼。身处海边的宁波人最钟情“原汁原味、鲜咸合一”的海鲜。因此,宁式月饼中还有以虾米、鱿鱼等为馅料的“海鲜月饼”,口味独特。“其他地方很少有以海鲜为馅料的月饼。”朱惠民说。
如今,虽然新口味月饼层出不穷,素面朝天的宁式月饼仍拥有不少忠实的拥趸。老字号升阳泰的传统宁式月饼,就曾带给几代宁波人美好的回忆。
4、红绫饼、水溻糕与奉芋炖鸭
除了宁式月饼,中秋节,宁波还流行吃好几样特色的糕点和小菜。
朱惠民告诉记者,流行于慈溪余姚的中秋糕点,有一种叫做红绫饼,酥皮烤成金黄色,正中间敲上红印,再在饼上盖上红绫,所以才叫做“红绫饼”。一般用豆沙、白砂糖做馅料,还加上桃仁、金橘等辅料,酥松香甜。周作人曾说:“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这诗里提到的就是红绫饼。
而镇海、北仑、象山一带中秋流行吃“水溻糕”的习俗。“水溻糕”是一种白色的用米粉发酵做成的糕点,也称“水沓糕”或“白米松糕”。“水溻糕”是从质地上起名的,宁波话“水溻涝灶”意思是潮湿。
宁波老话“八月十六水溻糕,九月初九重阳糕”。足以说明水溻糕是宁波人过中秋的节令食品。“水溻糕”是一个大如锅盖的一寸厚的圆饼,形如“满月”,然后切成菱形小块,称为“碎月”。无论‘满月’或‘碎月’,一旦分食落肚,便与天上的那轮圆月相融合。朱惠民忍不住赞道:“你看宁波人的吃食多有意境!”
中秋佳节,还有一样不得不说的小菜,就是奉芋炖鸭。宁波民间谚语云:鸭肉骨头水溻糕,八月十六等勿到。鸭肉炖芋艿是宁波民间过中秋必备菜肴。“鸭肉骨头”指的是老鸭。入秋后鸭肉更香更嫩。配以笋干、香菇、火腿等辅料,味道别具一格。“芋艿圆润洁白,象征明月;鸭子则象征鸿雁,鸿雁报喜,大吉大利。这道菜相当喜庆。”朱惠民介绍说。
5、放船灯
用对剖如钵的西瓜皮,或削竹铲木制作船灯,上饰彩纸,绫绢、鲜花和小锦帆,内燃多支红烛,中秋夕泛放于甬江之中,随流缓缓漂去。每家出数十盏,往往聚至数千上万盏,载沉载浮,火光闪烁,如点点繁星,蔚为壮观。此风俗起自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即孝宗时代,《乾淳岁时记》载:“中秋夕浙江(钱塘江)放羊皮小木灯,名为‘一点红’,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星辰。”其后不久,远近仿效,宁波甬江遂有此俗。
独特的老宁波中秋习俗
宁波一带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自古皆然,与日历上中秋节为八月十五不相同,堪称“殊俗”,实为地方节令特色。中秋节宁波人亦称“月节”、“月夕”、“仲秋”等,据《宁波府志》记载:“中秋夕设瓜果饼饵,焚香祀月,儿女罗拜。”“各家皆置酒玩月。”中秋佳节是一年最好景候,团圆明月,秋色平分,桂子飘香,天气凉爽。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宁波一些人家,常常定在八月十六那天,下聘定亲或迎娶新娘。旧时商界对中秋节颇为重视,至时祭月祀祖,宴请伙计,并由商会牵头集资请戏班演戏。过去中秋也是商铺的结账日,据《余姚六仓志·风俗》记载:“中秋令节,商铺咸结账。”
此外,宁波民间过中秋还有诸多特色节目。
请月姑
古时中秋之夜,宁波民间有拜月、祭月的习俗,也叫“女儿会”。是夜,明月东升之时,年轻女子在明堂设几案祭月,将祭品放在供桌上,祭品均为素色,家家户户露天设香案,上面摆放月饼、西瓜、石榴、吊红、文旦等时令水果。因“梨”与“离”谐音,故瓜果忌梨。供桌上尚需放清水一碗,祭毕,用水洗眼,据说能净眼明目,俗称“求甘露”。“月姑”即天上七仙女。据说,中秋节月圆之时,七位仙女纷纷下凡,为人们排忧解难。先点上清香,祭祀时,对月膜拜祷告:“月姑姐,月姑娘,请侬落来聊一场。门口一口井,请落月姑照水影;门口一池塘,请落月姑玩一晌;花衣衫,随侬拣;金银钗,随侬戴……”覆小筐于盘,用食指支筐口,神降则随食指颤动,小筐上下攀合,作剥啄声,意味着仙女下凡,这时,可问月姑姐,如年龄、寿命、婚姻等问题,月姑姐以颤动小筐、米自动写字的方式一一作答,预卜吉凶。“请月姑”当初仅为小女孩的游戏。按照阴阳五行学说,月亮为太阴,女为阴。而男子属阳,不宜拜月,故有男子不拜或后拜之俗。男人们相约亲朋好友,品香茶喝美酒,吟诗作赋,走月看月猜月,摸秋送秋骂秋,填词唱曲,尽兴而眠。
烧斗香
所谓“斗香”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形似宝塔的香斗,最高的有一人多高,斗香的香斗上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故称之谓“斗香”。香斗四周糊着纱绢,有纸扎店木刻水印的精美的“唐明皇游月宫”、“嫦娥奔月”、“贵妃醉酒”、“薛礼叹月”、“月下追韩信”等戏文故事的图画。香斗底座和撑架上还有一座用金银纸糊扎而成的月宫牌楼,牌坊柱上有金龙盘绕,并有应时的对联,横批上有“丹桂飘香”之类的匾额,这金碧辉煌的月宫牌楼在彩旗簇拥下显得壮丽动人。底座和撑架上还装点着彩色的剪纸,称“斗香花”,斗香花题材有八仙、和合、寿星等吉祥图案,多以蜡光纸刻制,每套十张左右,这种剪纸现已少见。有的以彩色旗旌等装饰,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香呈塔形,香的顶部用四角或六角的“斗”形彩色纸装饰于其上。
中秋烧斗香寄寓着人们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中秋节这一天,当月兔东升时,家家户户都将斗香放置在庭院、天井或自己的店门口,香气氤氲,整个院落弥漫在一片芬芳之中。如今烧斗香的习俗已绝迹了,可能连花甲老人也没见过,古稀老人也要记性好的方能回忆起来。
龙舟竞渡
中秋赛龙舟为宁波水乡的民间习俗,嘉靖《宁波府志》云:“中秋各乡祠庙为会祀神,作龙舟竞渡,谓之报赛。”所谓“报赛”,即谢月神。宁波民间中秋祭祀的神为土地神,秋日庄稼收获,用新谷荐神。赛龙舟主要在江东张斌桥东的塘河中举行,鄞县东钱湖的龙舟最负盛名。聚大舟无数,舟分青龙、黄龙、白龙等,操舟者服饰与舟同色,一律古代武士装。舟上扎彩龙,龙首高昂,遍插旗幡,鼓乐喧闹,灯烛辉煌。一声炮响,龙舟齐发,儿童着彩衣奏丝竹,一人立于舟前,鸣锣指挥,锣鼓声与岸上观看的人群呼喊声不绝于耳,场面极为热烈,以先到终点者为胜,竞渡直至天亮。
放船灯
用对剖如钵的西瓜皮,或削竹铲木制作船灯,上饰彩纸,绫绢、鲜花和小锦帆,内燃多支红烛,中秋夕泛放于甬江之中,随流缓缓漂去。每家出数十盏,往往聚至数千上万盏,载沉载浮,火光闪烁,如点点繁星,蔚为壮观。此风俗起自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即孝宗时代,《乾淳岁时记》载:“中秋夕浙江(钱塘江)放羊皮小木灯,名为‘一点红’,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星辰。”其后不久,远近仿效,宁波甬江遂有此俗。
宁式月饼
“宁式月饼”保留了传统的宁波口味。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甜的如玫瑰、枣泥、芝麻、白糖,咸的如三鲜肉月饼、火腿月饼;从馅料讲,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就馅料荤素而言:宁式素月饼有玉米蓉、芋艿蓉、栗子蓉、马蹄爽等外面不多见的馅料,而玫瑰、绿豆蓉这些经典素馅经过特殊配方与烘烤工艺,也具有了不一样的口感。宁式荤月饼:火腿月饼、三鲜肉月饼。
“苔条月饼”是宁波中秋美食中的经典,为“宁式月饼”的代表,名声在外。宁波人称苔菜为“苔条”,苔条月饼选用优质冬季苔条为料作馅,苔菜细嫩色绿,皮馅各半,果仁清晰,酥皮光洁,层次均匀,口感精致,酥软白净。上等的苔条月饼除了苔菜外,还配以芝麻油、芝麻、瓜子仁、桃仁等馅料调成椒盐味,馅料有浓郁的麻油香味,甜中带咸,咸里透鲜香,间杂细腻的花生果仁粒,咬上去,满口咸鲜苔条香,还有浓浓的桂花味。
“五仁月饼”也是宁式月饼的代表。“五仁”是指松仁、桃仁、橄榄仁、瓜仁和杏仁,香味浓郁,清甜爽口,好味道全赖选料上乘。单是这桃仁,便选用顶级品,新鲜饱满。
身处海边的宁波人最钟情“原汁原味、鲜咸合一”的海鲜。因此,宁式月饼还推出以虾米、鱿鱼等为馅料的“海鲜月饼”,可谓别具一格。
“火腿月饼”就造型而论,又有光面月饼、花边月饼和月宫蟾兔、老寿星月饼等。火腿月饼是以白糖和火腿丁为馅,成品清香不腻,馅多味香,具有宁波的独特风味。馅料甜中带咸,咸里透鲜。
“八珍月饼”馅料丰富,金橘饼、糖冬瓜、蜜生瓜、桂皮、果仁……竟然还有香菇、木耳,精致的选料打造了独特的口味,别处尝不到。
老底子“宁式月饼”制作厂家中“升阳泰”是其中比较有名的一家。“升阳泰”创于1851年清朝咸丰年间,宁波知府华少湖所建,迄今已有160年的历史,早年以生产和经营南北果品、宁式糕点为特色,前店面后工场,现做现卖,那刚刚出炉的月饼,那酥酥的一层一层的饼皮、鲜美流油的肉馅叫人吃了还想吃。“升阳泰”历史上曾列为宁波南北货商店四大家之一,由于经营者注重商品质量,做到货真价实,在市民中一直享有较好的口碑。在港澳宁波籍华侨中颇具名声。
宁波八月十六中秋节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不过在浙江的宁波、台州、舟山等地,八月十六才是真正的中秋节。关于八月十六为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有好几种:
一说临海秦鸣雷,嘉靖二十三年(1554)高中状元。他对父母极为孝顺,每逢节日,总是精心备办佳肴美食供奉。可是母亲信佛,初一、十五戒荤吃素,中秋正值十五,秦状元不忍让母亲空度佳节,特将中秋推迟一天。
二说元末方国珍起事,在台州称帝。方母周氏笃信佛教,初一、十五须茹素,方国珍为了让母亲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就改了中秋。
三说当年抗倭形势吃紧,戚继光率军于中秋之夜扫荡倭寇,一举大获全胜。次日夜,军民同庆抗倭胜利,并补过中秋佳节,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相沿成俗。
四说元末,朱元璋联合各路起义军反元,军师刘伯温令下属把写有起义时间、地点的小纸条裹入月饼馅,分发各地起义军,通知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因路途遥远,起义信号传到宁波已是八月十六,为纪念起义信号传到宁波这一天,就流传八月十六吃月饼。
五传说越王勾践十分孝顺母亲,为了给母亲生日(八月十六)祝寿,下令将中秋节改为八月十六。这样,将母亲生日和团圆节合而为一,母寿自然倍添光彩。
六据乾隆年间王椷笔记《秋灯丛话·风俗独异》记述:“慈溪以八月十六为中秋,一传宋高宗南渡,金兵追迫,值中秋,避匿其地,居民不忍宴赏,改期次日,遂延以成俗。”
七据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习俗》:宁波八月十六过中秋起因“一说谓史浩之子史弥远,时任宰相,归途受官员宴请而延期”。
八据称,南宋宰相史浩为宁波(当时称明州)人,年年必如期回乡与母亲过节,有一年因故在路上耽搁,迟回家一天,而其母的生日也是八月十六,于是商量着将节日和生日合在一起过了。从此流传开来,相袭成俗,至今皆然。
另外,浙江沿海民间流传初一、十五为鬼日,故以十六为节日。清光绪《黄岩县志》载,日期尾数三、六、九是赶集的日子,便于购备过节物品,故把中秋改为八月十六。
拓展: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
(一):赏月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赏月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三):赏月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月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国内中秋送礼习俗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中秋送礼习俗颇多,如在江苏地区,必要送礼的有学徒向师父送礼,分家的儿子给父母送礼,女婿要给岳家送礼,书塾学生要给教书先生送过节钱。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亲戚之间互赠节礼。
母家给女儿家送礼,较为普遍的中秋送礼习俗。在河南新安,母家携枣糕(用面叠作数层,下大上小,内夹枣)、月饼、梨、柿、石榴等看视女儿,称为“送糕”。在山东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习俗,节前家家户户买上月饼、鲤鱼之类的礼物,挑担、骑驴、坐车,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闺女。
对于新嫁女,母家送礼更为隆重。在浙江乌青,有新嫁女的人家要以盘或箱盛月饼,送至女儿家,叫做“致秋节”。浙江双林的新妇之母家必备果品、粉圆(意为团圆)相送。在江苏高邮,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节礼,但不留餐。在福建福鼎,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中秋节礼,第一次送节称“送头年”,礼品要丰厚,以中秋粿、月饼为主,再加酒、鸡、鸭。其中,中秋粿又有白粿(米浆加盐蒸熟)、糖粿(米浆加红糖蒸成)、肉粿(米浆加盐、肥猪肉、葱头油、葱叶等蒸熟)、芋蛋粿(也称槟榔芋粿)等各种,粿圆味美,象征团圆。女儿收下中秋粿和月饼,其它礼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几种礼品为压礼。收下的中秋粿,切成一块块,分给邻居和亲戚、朋友,叫做“分头年粿”。
有些地方会有要给外孙、外甥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在福建藤山,凡为外祖父母者,必以中秋饼,附以鲤鱼饼送给外甥孙。在江苏高邮,外婆要在中秋这天送给外孙扎制“宝塔”,直到外孙十岁为止。在福建福鼎,当舅舅的每年中秋节都要送给外甥中秋饼和柚子,有几个外甥就要送几份,直送到外甥16岁为止。
当然,也有女婿要给丈人家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在浙江温州,女婿送丈人的礼品,一般是一对鸭子加鱼、肉、豆糕。回盘用三锦、粉干、雪梨。有外孙的,必须加大月饼和“赏月食”。在浙江乐清,中秋这天女婿、外甥、干儿需向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馈赠礼物,俗称“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节”,礼物有粉干、鱼、肉等。女婿望第一个中秋要有鸭、鱼、肉等六样礼物,其余礼物则以月饼为主,其次是芋艿和茶食包等。送时还带着丝竹伴奏,饶有情趣。
其他馈赠礼节,如在福建福鼎,当年有父母或长辈过世的人家,过中秋节时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儿或亲戚给家中送来中秋粿和月饼,称为“送孝”。在江苏高邮,此日求婚者多带着雄鸡、鹅、藕、月饼去女家“追节”。这些都是一些很有风情的中秋送礼习俗。
国外中秋送礼习俗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风俗流传在岁月中流转,影响周边的许多国家,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中秋送礼习俗。
日本的传统中秋节叫芋明月,也叫栗明月,但现代日本人已经不过中秋节了。那天人们可以不工作,在家里呆着喝啤酒,不看月亮,看电视节目。由于传统文化的衰退,年轻人都不知道节日的来源和意义,不管你是什么节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
不同的是,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有两天的法定假期,加上周末的时间,就成为含金量不低的"黄金周"了。人们也在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Day,意为韩国的感恩节,很多人都有互相馈赠礼物的中秋送礼习俗。在韩国,最受欢迎的中秋节礼物是亲手制作的米糕,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最能表达中秋一家团圆的气氛。
在一些没有中秋节的国度,他们对于送礼的态度是很自然的。当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德国人过圣诞节不兴送厚礼,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品的意义。
【宁波中秋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宁波人过中秋节的习俗05-08
宁波元宵节的习俗05-18
宁波重阳节的习俗05-11
中秋节的习俗05-08
中秋节习俗09-23
中秋节习俗03-27
中秋节的习俗11-07
中秋节的习俗09-13
中秋节的习俗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