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的转移,进城务工农民日益增加,他们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已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成为一衷煺遍的社会现象。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从此缺失亲情的抚慰,形成了情感的空缺。【1】目前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而据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已增至1.5亿,随着国家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更多的农村盈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数据也将与日俱增。 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6日-2012年8月5日
调查对象: 贵州省平坝县城关镇平坝三中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2】。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逸夫小学二年级学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3】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级学生罗光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4、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不生病,按群不失事就尽到责任了。甚至部分监护人,由于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调查中,有一个黄帮豪的男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爷爷生活在一起,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爷爷要钱,然后到处去玩耍,晓得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4】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同的生存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盲,他们不晓得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学方法上海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在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的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外出务工者的增加,留守儿童还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得素质,而是将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三、平坝县对留守儿童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教育关爱措施
1、高度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成立了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施行领导挂级制、班主任包班制
可任教师包组制、班级学习小组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计,制定详尽的留守儿童教育措施。明确学校各部分和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与监护人签订《监护人责任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订《自我承诺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2、积极开展一系列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要求留守儿童定期向父母报答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 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老师对留守儿童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一旦发现留守儿童思想不稳定或者成绩下降,就及时与学生交心谈心,辅导其学习,稳定其情绪。
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通过“两任一补”、贫困生、特困生救助等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械茇点救助。
开展“结对子”活动。各班主任姚组织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同时,发动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教师负责一个或几个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
3、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举办特殊家长学校。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姚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当留守儿童出现非常情况时,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同时,针对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由学校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爷进行培训,改变家教不雅念陈旧。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进行跟踪管理。
完善学校留守儿童档案,施行动态管理。建立“三知、三多、三沟通”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儿童谈谈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心的集体活动,都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代表人进行沟通。)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有针对性的加强丢留守儿童的指导,并进行跟踪管理。
5、积极开展各类校内外活动。
班主任和老师给予留守儿童特殊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开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丢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沉影响。
四、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应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一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兴办乡镇企业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民失业增加
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学,失学问题,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
2、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幼儿早教书籍一是从生活上和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二是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强化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在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三是通过书信,热线电话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为增进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创造条件。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社会各方面应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在留守儿童父母回乡探亲时,组织他们参加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学习,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养,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
4、强化监护责任,构建亲属监护网络。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在外打工务工同时,吧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情安排好,外出打工后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学会交流以及教育盖子的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引导孩子成长。此外,要敬爱强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转变监护理念,引导临时监护人及其他亲属对孩子的文化道德和精神需要给予更多关注。让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
5、社会各界应更多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媒体应对留守儿童方面增加一定的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对儿童关注的积极性;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行之有效的改善、改进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法。城乡同级学校可以与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组织学校联谊活动,充分利用本地和对方资源来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的发展方向,社会应积极的发挥有效的能动性,多组织各种关注留守儿童的团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尤其是龙头企业多做以“报答家乡,报答社会”等形式活动,组织下乡支教,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对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施行不定期的教育和指导,从客观上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结束语 迫切希望社会更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是生齿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迫在眉睫。他们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得不到父母的言传真教,得不到父母意识的帮助。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亲在他们的印象中,是一个长期的漂泊的身影,是可视而弗成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人生观是惨淡的。他们希望社会关注他们,重视他们,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扶持,他们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认同,在社会上被更好的对待。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
1***
摘要:
在暑假期间对**省**市**县**镇农村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现在的农村入城打工的人数正在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大多在家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问题
1 **,男,**年生。**省**市*县**镇**村人,**大学**学院**专业*班,学号:*,电话:**,电子邮件:**
1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一.前言
留守儿童是中国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挣钱生活而到城里打工,然而又因为在城市里,做为普通的农民工所挣得的薪水在城市里却显得薄弱,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生活或者其它的原因,他们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只能留在农村,过着远离父母生活的日子。
现在的“留守儿童”们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密切的关注他们现在的生活现状,关爱他们,希望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二.分析现状和问题
(一)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1.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现在在**镇乡下的“留守儿童”是很多的。如在**中心校随机抽查的初一班共54人,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的为86%,其中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为48%。据在**中学教务处得到的数据,全校留守儿童比例为75%左右。
2.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
留守儿童的家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二是即父母一方外出,由另一方在家照顾孩子。三是同辈监护,即由年龄稍大的哥哥、姐姐充当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类型。四是自我监护,即由留守儿童自己照顾自己。
(2)“留守”对儿童的影响
从近年来来看,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大多是负面的,留守生活给这些儿童带来了种种问题和困难,他们的成长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在实地调研之中,的确看到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情感、学习和行为等方面均有体现。但同时,“留守”也有其积极影响。
1.留守生活的消极影响
(1)生活上的困难和变化。
①家务活增多。
②日常生活上的无规律。
③和看护家庭的适应。
(2)心理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3)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在调研学校**中学,据老师反应,有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分心的孩子,有成绩退步的现象,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有退学的念头。虽然也有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但多数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初期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经过一两个月时间才能恢复,但最多只能
2
维持原有的水平。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离开,在一个时期(大多数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学习上变得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太好,还有一部分孩子因体会到父母打工的良苦用心,而在学习上有较重的思想负担,当学习成绩下降时,十分自责。
(4)行为品质凸现不良。
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的品德、认知水平、是非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父母的外出务工,让孩子在其发展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引路人。大多数孩子是和祖辈生活或单独生活,祖辈对隔代的那种自然的溺爱和宽容,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另外,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留守儿童成长也有不利影响。
2.留守生活的积极影响
通过调查,也发现了留守生活对孩子产生了积极影响,有一些孩子能勇敢的面对留守生活,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留守儿童的积极适应方式。学会了独立生活。
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但追其根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
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当地的明德小学由于实际情况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当今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程度不够高,即使存在一些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建立了一些基金会、专用资金,但仅仅局限于物质帮助,没有上升到精神的层面上来关注与关心留守儿童;社会各界虽然也实行了很多爱心措施,但多数只是流于形式,并未出台针对留守儿童的专项措施或者实施相对应的项目方案。
四.建议
根据在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
第一,让留守儿童在学校拥有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经常分享他的快乐或烦恼的朋友,
那么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会幸福一些。
此外,正如前文所述,留守孩子中不乏优秀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更为自然、直接。可以让留守儿童中自立自强者把他们的想法和经历讲给其他孩子听,让他们从中汲取力量,找出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差异,共同面对现实生活。留守儿童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应自立、自强、自信。
第二,改善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改进家长与子女联系的内容和方式。在田桥乡,留守儿童自我监护的家庭比例不小,还有的委托监护人(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要照顾的孩子数量偏多,甚至有的委托监护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这样的家庭,父母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另外,家长要改变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具体而言,在交流的时间上,最好要做到每个星期或至少半个月和孩子交流一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多回家看看孩子。在交流的内容上,家长不应当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基本生活和安全方面。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偏小,而初中阶段的孩子多处于青春期,正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当把握孩子发展的关键期,主动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学校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老师要主动关心留守儿童。老师的关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增强孩子的被尊重感,被监督感。如果孩子感到自己的言行处于老师的有利监管之下,那其自觉程度无疑会大大增强。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可运用书信,电话,家访等途径,与留守孩子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如果有重要问题要责成其回家亲自参与解决。三是学校没有必要刻意回避“留守”给儿童带来的困难,要引导儿童正确看待“留守”。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请他们讲述在外打工的经历和感受,使更多的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感激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集灵村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追其根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心得体会
这次的社会调查对于我来说,是一份很重要的人生经验。不但增加了人生的经验,更使得我学会了关于社会调查工作上面的一些基础的知识。并且,使我们这些学生们从课堂上的理论课程环节中走出来,走到生活中去,将它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实践出来。真的很感谢学校在课程上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任务。在完成它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更加的深刻的了解社会基层的一些情况。同时,希望社会能对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注吧,帮助他们能在生活里健康的成长。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注留守儿童
我们不能仅仅把大学当作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而应将它作为通往社会的桥梁。但校园与社会环境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利用暑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 我们社会实践队的主题是“关注留守儿童,守卫祖国明天”。众所周知,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并且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据权威调查,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已近一个亿的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贡献青春力量,服务美丽乡村”为课题。旨在通过在基层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了解山东省海阳市泉水头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重点深入关注两户情况有代表性的人家,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成因和解决方案。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建立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通过各类途径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或改善同父母的沟通渠道,最终大幅改善专访家庭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和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的实践队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投身社会;增长见识,更新观念,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通过与社会底层儿童及其生活环境的接触,加深我们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进一步明确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五四”精神的当代内涵,我们必能得到学校里没有的教育。
实践过程
7月30日,我乘火车到达山东省烟台市,受到了于新芹同学的接待。安顿下来后,我便加入了物资的采购行动。当晚我们清点了相关物资,并进行了团队会议,安排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
8月1日,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上午,我们全体成员辗转到达海阳市小纪镇,到小纪镇镇政府、小纪镇共青团委报到。我们大致讲述实践活动的方案行程,征求了政府部门的意见并适当对计划进行微调。后直接到了泉水头村,即我们实践的目的地,同村委会接洽。在交谈中我们仔细讲述了实践活动的日程,了解了泉水头村发展状况和官方对当地留守儿童情况的介绍,细心听取了村委会对于本次
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下午,我们通过亲自走访,确认泉水头村的基本状况,分为两组,对不同区域进行了考察。晚上进行团队会议,总结同小纪县县政府、泉水头村村委会的交流成果和我们实地调查的结果,对计划进行相应的修正,清点财务状况,合作记录团队日志。
8月2日上午,我们依旧分为两组,每组都有一名记录人员、一名宣传人员和一名后勤人员,分头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随访。中午,团队进行讨论,从上午的调查成果中选择若干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的家庭作为备选。下午通过和备选家庭的监护人交流,表明实践小组的来由,强调活动对儿童的积极意义,询问其是否愿意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交流,我们最终选定了两户人家,即东土堆头村的姜宝坤小朋友(男)家和于欣昱小朋友(女)家,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研究对象。姜宝坤小朋友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留下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他在学校中成绩处于中下游,且不善于与人交谈。而于欣昱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父母离异之后跟随爷爷奶奶留守村子。爸爸外出打工常年不归,她学习成绩处于中游偏上,但是人际交往能力很差,不能够跟村子里其他孩子愉快玩耍,甚至时常与他人吵架。
傍晚,我们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打消两位孩子的疑虑,拉近了他们和我们的心理距离。我们还赠送给孩子们若干精致的读本绘本作为礼物,请孩子给我们讲述生活中的趣事;我们向孩子介绍大学生活和我校情况;向孩子询问小学里的表现等等。我们小组准备了简单的小魔术、象棋和玩具弹珠,供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玩耍,迅速拉近了和孩子们间的距离。晚上例行了团队会议。
8月3日到5日,这三天我们与孩子们的感情不断加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慢慢地,两位小朋友仿佛都走出了心里障碍,并且可以和小伙伴们友好的学习、玩耍了。通过多次的交流,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心理状况,和他们对同父母的想念之情。并且我们跟他们到他们的学校,通过观察和采访老师,了解了他们的学校表现;同时,我们和孩子们的监护人进行了频繁的交流,话题涉及了孩子们的日常表现和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并做了问卷调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每天晚上进行例行会议并清点物资。
8月6日到7日是我们实践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环节。我们帮助姜宝坤孩子联系了他们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鼓励他们和父母诉说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跟他们的爸爸妈妈描述了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情况,他的家长也明白了关心孩子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决定定时回家探望孩子,大大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我们通过和于欣昱的沟通,和她的同学的沟通,使他们认识到平等待人、不卑不亢的重要性,并带领他们一起做游戏做手工饰品,拉近了他们的距离,最后将各种玩具送给他们供他们一同玩耍。最后我们联系了村子的主任,向他说明了我们的实践过程和调查结果以及我们提出的改善方案,村主任表示会长期关注孩子们的情况,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呵护。
8月8日,我们小组多数成员一起回到了学校。
调查结果
我们小组总结出泉水头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几大方面:
1.比例高
泉水头村高中及以下的儿童共有78人,其中有35人属于留守儿童,比例高
达49%。
2.监护不力
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不能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怀和教育。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3.生活问题
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在饮食方面,仅是能吃饭就行,这对处于长身体时期的儿童来说,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加入到家庭劳动中去。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使他们有了不符合他们年龄的成熟心理。
4.情感问题
几乎所有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一半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不足每月1次。因此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情感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心理健康。
5.心理问题
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般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据我们观察,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甚至孤僻,但又容易发怒,自卑,有怨恨父母的心理。
解决方案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针对我们对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这里列出两条:
1.加强管理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调查、纪录追踪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
2.增加关爱
为留守儿童创造更方便的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对外地务工父母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应主动与子女及其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
感悟总结
1.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我们学会了实践获得认识,学到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己。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我们团队在出发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积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实践
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大学不应是一座象牙塔,科学研究也不应该与社会分离,一切科学研究虽然方向不同,方法各异,但最终目的都是造福于人类,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我们实践团队深入相对贫困的农村,亲密接触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情感状况,我们深切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实现方式是以科研投身于为他人奉献的事业之中,大大加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强烈激烈着我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锤炼自身能力。
3.实践活动使我们更有感恩之心。相比我们见到的那些留守儿童,我们的童年就显得幸福多了。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但父母却不曾离开身边,我得到了相对较好的家庭教育,也很少有孤独寂寞之感。每个人的生长生活环境都不相同,很多情况下我们包括父母都是没有能力选择生活环境的。古人养心,以戒“忮求”为本,我们不应去追求人力所不能及的事物,也不应去嫉妒别人的优越条件。
4.我们的社会也在成长。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各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农村的领导班子本身也十分重视当地的留守儿童问题,除了积极劝说其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外,还经常探望留守在家的孩子们,给他们必要的生活帮助,孩子们普遍非常喜欢村干部们。学校里也十分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老师们经常单独给他们辅导作业,社会各界的捐款和捐物也不时发放给他们,像我们一样活动在农村的大学生们在附近的一个村子就有一拨。身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使我们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有了很大希望。
这次的社会实践把我从理想拉回来现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包括知识储备和涉世经验,以及我对社会的认识方面。我也明白了,我作为一个农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的新农村的责任也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我们的身上。我必将身体力行!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留守儿童】相关文章: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05-11
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01-19
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04-04
1500字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02-10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03-22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05-18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05-10
留守儿童教案03-09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5-09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