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2-05-06 22:04: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

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

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五)布置作业

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

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l一3)替父从军 详

二、(4)十年征战 略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

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

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

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①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

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③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

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

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女同学不宜妄自菲薄。

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四)总结、扩展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有条件的话课后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和豫剧《花木兰》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2016-07-12 11:26 | #2楼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

照铁衣。”“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

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3、课外探究:

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③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④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⑤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颍上三中 李迅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2016-07-12 9:39 | #3楼

一、总体构思

在学习课文《木兰诗》之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对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补充和完美,过程上,从多角度选取不同的切入点,补充和完善情节内容,丰富人物形象;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改写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以及孝顺父母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在学生了解木兰的女英雄形象后,(1)指导学生自主选取不同的切入点,作为情节改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在不改变原作形象和主题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目标:1。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指导学生能运用各种描写的方法在不改变原作形象和主题的情况下,改成现代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木兰诗》这篇课文的内容,能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不改变原作形象和主题的情况下改成现代文。

三、教学流程

1、导入: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这是~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大家听过的民歌多不多?其实是有很多的,就因为有的没有文字记载,很多已经失传了。

要不要我给你们唱一个?,这是去年我们去酉阳那个导游给我们唱的,记得到些叫六碗茶,呵呵 喝你一口茶,问你一句话。

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咧多话,

我的那个爹妈呀早已八十八。

喝你二口茶呀问你二句话,

你的那个哥嫂噻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咧多话,

我的那个哥嫂噻早已分了家。

喝你三口茶呀问你三句话,

你的那个姐姐噻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咧多话,

我的那个姐姐噻已经出了嫁。

喝你四口茶呀问你四

你的那个妹妹噻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咧多话,

我的那个妹妹噻她已经上学了。

喝你五口茶呀问你五句话,

你的那个弟弟噻在家不在家?

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咧多话,

我的那个弟弟噻还是个奶娃娃。

喝你六口茶呀问你六句话,

面前这个妹子儿噻几年有多大。

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咧多话,

面前这个妹子儿噻今年一十八。

师:这是一首叙事的民歌,还是一首抒情民歌?

生:叙事

师:对,叙述了一个青年男子,去一位女子家喝茶,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已经融入了情俗,有了情感的升华。表现出了土苗青年追求爱情和美好生活

你听你们都听过些什么?谁唱一个给我听一下啊?清明节,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没有?表达了一种对离去的亲人的伤心,缅怀抒情为主

师:我们学过的木兰诗呢,是一首叙事民歌

① 同学们能背诵《木兰诗》吗?请两位同学背诵《木兰诗》

生背:

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就是这样创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抒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故事的情节:

停机叹息

替父从军

奔赴征途

木兰征战 缓慢 稍缓 急促→舒缓 稍快 沉重、忧愁 忧愁→坚定 欢快→抒情 悲壮激烈

庄严→热烈 为征兵担忧 为父尽孝,勇挑重担 战斗豪情,思亲心切 忍受艰苦,杀敌报国 情系家园,归心似箭

还朝辞官 稍缓 亲切和悦朴

欢快、喜庆

诙谐喜剧 其乐融融,轻松愉悦 家人团聚 歌者赞词 轻快 稍慢

2、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短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3、 播放花木兰的有关故事。包括戏曲、故事片、动画片等。

在故事片中,书中没有描绘 导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木兰诗》,同时由于诗歌语言简约跳跃,讲究炼字炼句炼意,注重凝炼、含蓄、形象、生动,使诗歌在意象和诗句、章节上呈现出明显的跳跃现象,写得不够具体,今天请同学们来改写《木兰诗》,使花木兰的故事更加传奇,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4、改写指导

(1)既然要改写《木兰诗》,请问“改写”是怎么回事?改写和翻译是不是等同的?

明确:改写不是翻译。改写是在不改变原作意图,不改变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想象和扩展。幻灯 (2)《木兰诗》中有许多情节都写得简略,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哪些地方应该进一步想象和扩展?哪些地方好写哪些情节不是很擅长写,扩写那一节,一切由你定!

可以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可补充的情节:

①木兰在家织布体现她的勤劳的情节。

②木兰见到军贴后的忧虑和如何作出替父从军的决定,体现女儿的孝顺和爱国的情节。 ③木兰为出征作准备的情节。

④出征时行军神速,思念父母的情节。

⑤木兰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情节。

⑥胜利后,天子召见木兰的情节。

⑦木兰的家人得知木兰要回家高兴的情景。

⑧木兰回到家时和家人团聚的情景。

⑨木兰以女儿身份和战友相见的情景。

5小结一下,木兰改写问题探究

大家对这首诗的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起解决。

师:读到有的“扶将”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表演一下,分小组讨论一下

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6、写作实践

可以想象和扩展的地方的确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对你喜欢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然后把你独特的想象告诉大家:

形式:先独立思考,把改写情节相同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改写《木兰诗》

1、把握人物形象

2、选取切入点

3、展开想象 作业:将你改写的作品再次修改写在作文本上,不少于500字,自拟题目。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2016-07-12 13:51 | #4楼

知识与能力

l.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品德。

教学重点

1、理解木兰这一形象。

2、品位语言,体味语境,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诵读、背诵。

教学难点

1、 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2、 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理清结构,了解故事情节

《木兰诗》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请各用几个字概括出每个情节的内容。

三、品位内容,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讨论:

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

3、你认为诗中刻画她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4、提问:这首诗在叙事上的详略得当体现在哪些地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习哪些精神品质?

6.介绍本文对偶、排比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练习三、四,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并用浪线画出来,阅读体会它的好处。

7.学生齐读画出来的对偶句、排比句,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四、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五、课外延伸

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六、本课总结

七、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详写女儿情怀,略写英雄气概 停机叹息 勤劳善良 代父从军 爱国爱家 聪慧勇敢 行前准备 沉稳有度 奔赴前线(辞家出征), 个性鲜明,可亲可敬 十年征战 勇敢坚强 苍凉 辞官还乡, 不图功名 从容 家人团聚(详写) 欢乐 伙伴相见 非凡智慧无比自豪

附文设喻,赞美木兰 机敏、谨慎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木兰诗教案11-08

《木兰诗》教案11-23

木兰诗教案05-10

木兰诗语文教案03-16

《木兰诗》教案(15篇)02-22

木兰诗教案15篇02-16

《木兰诗》教案15篇02-17

《木兰诗》教案 15篇02-20

木兰诗 / 木兰辞原文及赏析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