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2-05-06 22:03:3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单元的第1节课,《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也集中体现了外交辞令在战争中的作用,学习这一课要好好体会劝说的艺术。

二、学生第一课时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及课本中的注释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节课在检查自学效果后重点强调文言实词和虚词后,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劝说的艺术,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三、教学目标 :

1、 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

2、能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3、能理清层次结构,把握人物形象。

4.品味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五、教学过程

1.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自学成果

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提出翻译要求:一一对应,尽量直译;直译不能的意译。

2.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以下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文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并在句子中标出应该掌握的文言词语。

(1)晋侯、秦伯围郑的理由是什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秦军驻扎地的什么特点?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谁推荐的烛之武?如何推荐的?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烛之武如何推辞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郑伯如何道歉的?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烛之武的劝说分哪几个层次?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烛之武的劝说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以上各句中划线词为必须掌握的文言词语)

3.品味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学生讨论: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这说明他具有哪方面的突出才能?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

点拨:本文着重描绘的人物就是烛之武,他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善于外交辞令。因此把握烛之武的劝说特点对理解人物 形象的刻画很有帮助。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四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 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4.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提问:根据以上分析,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形成板书。

一、志士。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二、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三、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

5.课堂小结:《烛之武退秦师》的叙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张驰有度,曲折多变,凸现了主人公烛之武的超群才干和惊世智慧。《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附:板书设计

文章脉络:

秦-晋围郑-- 烛之武临危受命-- 烛之武退秦师--晋师撤离

劝说艺术:

第一步:欲扬先 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的形象:

志士、勇士、辩士

【高中语文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03-01

高中语文《哈姆雷特》教案02-14

高中语文教案02-15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04-16

高中语文散文教案02-21

公开课教案04-18

公开课教案11-08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12篇03-01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