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学术研讨会议欢迎词
范文一:
各位领导,各位易学前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首届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胜利召开,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管理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在此,我代表大会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大会圆满成功!向支持本届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易学专家,社会各界人士表示热烈地欢迎,向中央电视台。 央视网络电视台国学耀中华专访栏目地方工作站。 张家界电视台采编播导表亲切问候和感谢
易经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宝库,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是中华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作;是现代经济管理共创和-谐社会的完美经书。是我国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石;是中华之魂!
“弘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是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而提出的号召。
社会在发展,人民在与时俱进,易经在社会科学的领域中得到了肯定性的作用和发展,它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社会贡献。让我们紧紧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共创和-谐社会,破除尘迷,用祖先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最后,祝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祝各位领导,专家及代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范文二:
尊敬的张忠纲、桐树苞先生,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朋友们,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十月,“纪念杜甫流寓陇右(同谷)1250周年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广大杜甫研究专家们和研究人员相聚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陇南师专全体师生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劳、远道而来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的中国杜甫研究会、天水杜甫研究会的各位专家、会员以及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校是年轻而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2001年甘肃省成县师范学校与甘肃省礼县师范学校合并建立甘肃省陇南师范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改建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的前身省立成县乡村师范创建于1937年,至今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
学校占地面积331亩,建筑面积12.5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1.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77.4万元,馆藏图书35.6万册,中外文期刊858种。建有设备齐全的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图书馆和标准化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以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室、实验室、千兆校园网,接入了cernet和chinanet,装配了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基本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网络化。
学校现有教职工365人。专任教师25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4人,讲师108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0人,在读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在读硕士学位的教师32人,外聘教授7人,客座教授33人。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普通专科生4918人。
学校内设16个处室职能部门、2个校级科研机构、1所附属实验学校和10个教学系,有15个教育类专科专业,4个非教育类专科专业和6个成人教育类专科专业。设立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点、普通话水平测试站、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函授站和西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教学点。
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持志须坚,力行以苦,朝夕勤奋,兼善求达”的早期校训,艰苦创业,奋力开拓,已为陇南及周边地区培养了2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各类人才,为陇南以及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大家能形象直观了解我校,请各位与会朋友利用会余时间,在我校多走走、多看看。
距今1250年的唐代干元二年(公元759年),“诗圣”杜甫于7月辞去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携妻带子,翻越陇坂到达秦州。十月,离开秦州赴同谷,十二月离开同谷入蜀,经历了他人生中“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的不寻常阶段。“诗人不幸文学幸”,杜甫在陇右的秦州和同谷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勤奋创作了117首诗作,留下《秦州杂诗》、《凤凰台》、《同谷七歌》等脍炙人口的光辉篇章。
杜甫在秦州和同谷的创作,给现今天水、陇南两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两地人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不朽的诗篇,一直吸引着后世历代学者的关注,由此增添了天水、陇南厚重的人文积淀。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议题,积极探讨,深入交流,充分展现新的研究成果。
由于条件有限,对会议服务工作不到的地方,请各位代表批评指正。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范文三: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在金风送爽的深秋时节,我们相会在榕城,“七闽天东南,群山号未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付出艰辛劳动、辛勤汗水的福建中医学院领导以及全体会务组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面对西方科学的挑战,面对国内部分人士的非议,中医药事业受到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中医药文化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尤其是今年更是喜事连连。5月国务院发布22号文《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八条就是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提出要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7月召开了500多人参加的全国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四年来我们分会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传播与建设工作,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交给的多项研究项目——中医医德规范研究、中医医德评价体系研究、中医院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环境形象建设研究,目前还在承担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研究项目。通过研究梳理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仁和精诚。值得一提的是我分会的这些研究成果,都已经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纳,并作为政府文件开始实施。我会多位委员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有的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有的出版书籍、发表文章,向大众传播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养生知识,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我分会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增强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高兴的是由于我分会的呼吁和努力,中医文化学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学科,作为重点培育学科进行建设。
昨天,我分会完成了委员换届工作,新一届委员会不仅汇集了中医药文化研究、传播方面的专家、学者,而且吸收了在中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药企业文化建设、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者、实践家,目前第四届委员会有委员170人、65人,涵盖面广,阵容强大,已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最大的分会之一。
各位代表,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医药事业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医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医药文化分为心、手、脸三个层面,也就是核心价值层面、行为规范层面、物质形象层面。“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形态,其产出规律、作用方式、传承路径等都表现出它的独特性。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稳定性与变异性、排他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的特征,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中医药文化内涵的研究,包括中医药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尤其是原创思维)、人文精神、医德伦理。要梳理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既要继承、整合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的,还要创新先进的中医药文化。要提升中医药文化的软实力。
第二,中医药地域文化发掘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既要打造地域中医药文化的品牌,更要塑造中医药精神,提升中医药的形象。
第三,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包括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国内传播各种媒体,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国际传播,探讨和孔子学院合作的渠道。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包括中医院、中医药企业、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文化建设——心、手、脸三个层面的建设。弘扬中华优秀医德。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机构文化品牌。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们相信,新一届中医药文化分会将在总会的领导下,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在中医药文化研究、普及、推广、建设方面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代表、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吉祥如意!
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欢迎词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上午好!
在天高气爽、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术研讨会”在西北民族大学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西北民族大学及主办单位,以及广大因明学同仁,欢迎大家来到西部重镇兰州参加“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术研讨会”,预祝大家在与会期间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并能在求真务实、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圆满完成这次研讨会的各项议程!
因明学也称佛教逻辑,与西方形式逻辑构成了两大逻辑体系。它发源于古印度,公元4世纪以后,与佛教一同传入中国内地和藏区。传入内地的因明学,被学术界称为“汉传因明学”,传入藏区的因明学被称为“藏传因明学”。汉传因明学自形成以来,几经沉浮、历经沧桑,到20世纪70年代时,几乎成为我国的绝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家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的展开,把因明学列入国家文化遗产抢救项目,汉传因明学才有了今天复苏发展的新局面。中国逻辑学会下成立了因明专业委员会,因明学这一古老学科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在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以及各位专家和同仁的共同努力,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性因明学学术研讨会三次、国际性学术研讨会一次,在国内外因明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藏传因明学与汉传因明学相比,形成另一番景象,藏传因明学自12世纪初成型以来,始终处于蓬勃发展、竞相研习的良好态势。据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藏传因明学界大师辈出,因明学论著浩如烟海,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这是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的荣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宝库的一大贡献。因明学虽发源于古印度,但在藏传佛教中经过长期的研习,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因明学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正如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舍尔巴茨基所言:“新因明已经发展到了数理逻辑的高度”,也有学者认为:“因明学是藏族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这一优秀思想成果如何为今天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一种思维模式和方法,如何与现代学科相结合,我们在座的诸位与会学者和同仁责无旁贷。
西北民族大学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我就借此机会,向各位专家、学者简要介绍下这所共和国第一个民族高等学府的基本情况。西北民族大学创建于1950年,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有兰州城关和榆中两个校区,占地1800多亩。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56个民族的各类在校学生17000 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460多人,专任教师894人。其中教授135人,副教授256人。学校现有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1 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51 个、硕士点31 个、博士点1 个。学校设有24个教学院(部),4 个科研院所和11 个院所合一的研究机构;有部委共建重点实验室1 个,4 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重点科研项目418 项,其中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究重大课题等项目35 项,国务院其他部门科研项目90 多项,地方政府科研项目90 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34 项,省部级奖励190 余项。学校课题组完成的《藏汉双语信息处理系统》和《藏文视窗平台、字处理软件和藏文网站》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编辑出版的《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和即将出版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藏学和敦煌学研究的第二个里程碑。
藏语言文化学院是我校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点的学院之一。该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博士学位点一个。藏语言文学专业为甘肃省重点学科;2015年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0人;博士、硕士以上学历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名,甘肃省名师奖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藏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的师资力量强,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培养本科生,70年代末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藏传因明学作为藏族传统优秀学科,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列入藏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开设,出版因明学教材3部、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近30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具有因明学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四千余人。2015年学校在学科凝炼工作中把藏传因明学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制定了藏传因明学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计划3-5年内,申报创建藏传因明硕士学位点。
我们先后从甘、青藏区,聘请著名佛学大师讲授藏传因明学课程,受到师生的欢迎,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们深信通过这次研讨会,必将推动我校的因明学教学、科研深入发展;能起到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的作用,乃至对全国因明学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作为这次研讨会的主要主办单位,我们将竭尽全力做好这次研讨会的接待、服务工作,争取使这次研讨会取得圆满的成功。也真诚希望大家为我校的因明学教学科研工作和其他工作方面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学者在与会期健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扎西德勒!
【学术研讨会议欢迎词】相关文章:
学术研讨会欢迎词06-13
学术研讨会欢迎词05-29
学术研讨会欢迎词05-04
议军会议讲话05-18
驳复仇议原文及赏析04-04
订婚议式家长的有关讲话04-11
订婚议式家长的祝福讲话04-12
三严三实热议05-07
观课议课活动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