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监控中心交接-班制度

监控中心交接-班制度

时间:2022-04-22 11:38:09 交接班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监控中心交接-班制度

一、接-班人员必须提前十五分钟到达本岗位,做好交接准备。

监控中心交接-班制度

二、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着装,检查仪容仪表,精神面貌良好。 

三、检查岗位的设备运行是否良好和交接巡视检查、执机注意事项。

四、当班人员必须记录本上填写好设备运行、巡检等情况,并要求字迹清楚,记录齐全。

五、将消防应急工具,相关资料如数按规定摆放整齐。

六、 做好中控室卫生清理工作,保证机器、地面、墙面洁净。 

七、接-班人员未到,在岗人员不得离岗,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请示处理办法。

八、交接-班各项内容经确认后必须在交接-班本上签名和时间,以示确认和负责。

九、如遇到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接-班者协助交-班者对事件进行处理,待事件处理告一段落,经交上级领导批准,再进行交接-班。

十、接-班人酒醉、情绪不稳、意识不清、不得交接-班,应上报请示处理办法

十一、交-班者要按本制度进行交-班,如未按规定办,接-班者可以提出意见,要求交-班人员立即补办,否则可以不接-班,并向有关领导报告。

十二、消防中控室双人执机,不得单人交接执机,不得电话信誉交接,应有文字体现。

消防中监控中心交接-班制度2015-12-13 20:24 | #2楼

1、接-班人必须提前十五分钟到岗,做好交接准备;

2、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着装,检查仪容仪表,精神面貌良好;

3、接-班人须检查岗位设备运行情况;

4、交-班人须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中,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5、交接人须将消防应急工具,相关资料如数交接,不得遗漏;

6、接-班人未到时,交接人不得离岗,并及时向领导汇报;

7、交接-班双方应在交接-班记录中签字,确认交接;

8、突遇紧急情况,接-班者须认真协助交-班者进行处理,待处理完毕后,再完成交接-班;

9、接-班人醉酒、情绪不稳、意识不清、不得进行交接-班;

10、交接-班双方不得进行电话或口头以及他人代替交接-班。

消防、监控中心交接-班制度12015-12-13 18:45 | #3楼

为保证中冶蓝城消防、监控中心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有效防止并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后果,特制定本交接-班制度。

一、 交接-班前准备工作内容

1、交-班人员应在交-班前,把监控中心所有钥匙、对讲机、系统维护工具和值班记录均准备好。

2、消防、监控值班的各种工作记录和表格。

3、消防、监控系统设备运行情况、设备异常、变更和处理情况、值班期间发现的敏感事件及处理情况、领导要求传达的各项工作、领导临时指示、交代的工作完成情况及如何后续跟进工作情况、接到未执行的工作通知单及其它规定内容全部记录到值班记录中。

二、接-班检查工作内容:

1、查看消防、监控中心所有钥匙、对讲机、系统维护工具等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完好。

2、查看并认真核实交-班人员提供的值班工作记录和消防、监控主机运行记录。

3、检查所有监控摄像机画面和录像是否正常;检查消防系统设备是否正常运转。

4、接受、执行并完成未到规定时间实施的工作通知单内容及领导交待的工作任务,如执行时间和任务非本班所能尽,为后续班组所有,继续向下班传达。

二、交接-班制度

1、按要求进行值班,未经上级同意不得任意请假、倒班,替班程序应按相关规定执行。

2、接-班人员应提前十分钟接-班,若接-班人员未按时进行接-班,应报秩序维护部主管领导决定,不得私自离岗。

3、交接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做到交接两清。

4、因交接不清发生问题的分别处理。如属交-班不清,由交-班人员负责。如属接-班检查不到位,由接-班人员负责。如责任不明,由两班人员负责。

5、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了事故或遇到有操作任务时,均由交接-班人员负责进行,接-班人员可在交-班人员的同意下,协助工作,当事故处理和工作告一段落后,方可继续交-班。

6、交-班人员应在交-班前把室内设备及环境卫生清理干净。

7、接-班人员通过检查接-班内容无问题后,双方在值班记录表上签名,交接-班方能结束。如接-班人员发现问题时交-班人不记录清楚的,接-班人有权不在值班记录上签字,并应及时报告部门领导。

中冶蓝城物业服务中心

【监控中心交接-班制度】相关文章:

车间交接-班管理制度05-09

酒店监控中心管理制度03-30

消防监控中心管理制度03-03

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值班制度01-07

消防监控中心管理制度9篇04-12

监控中心值班员岗位制度(精选16篇)02-27

血液净化中心感染监控制度(通用12篇)02-27

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值班制度3篇01-07

监控中心岗位职责04-14

岗位交接班制度岗位交接班制度办法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