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安全制度>《初中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初中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时间:2022-04-18 13:16:09 安全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同时还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非指定领域,“创新素质实践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其他学科都具备的《课程标准》,更没有《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教材,把大量的创造空间留给了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管理是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可借鉴的经验欠丰富。我校年轻教师占了很大比重,工作热情较高,但缺乏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经验和能力。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在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上和城区学校都有较大的差距,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初中所具有的乡土资源优势,如何保证综合实践课程的常态化和实施的有效性,让综合实践活动与我市开展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于广大农村中学来说,都有普遍的意义。我们力图通过实验为农村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有益的探索。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述评

面对时代的挑战,中小学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一大趋势。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实施了“动手做”,日本于1999年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实践时间”等等,综合这些名称、结构、内容不尽相同的实践活动教育,基本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着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实践,强调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其活动领域涉及自然现象和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的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社会服务,社会考察和社会公益活动方面的社会实践学习,生活技能训练和生活科技与创造的生活学习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很多地方和很多专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层次的内容作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不够理想,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其知识获得的功能,忽视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因而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1.课程内容开发和实施的问题

首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 “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方法上出现灌输式教学习方法;活动方式单一,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

第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呈现分化的倾向。许多地方和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领域分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门独立课程进行教学,没有把握各指定领域的内在关系,忽视了各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第三,忽略实践过程的体验。一方面,过程中教师自我思考与体验的忽略。从分析许多教师撰写的案例和文章看,往往是过程呈现有余,理性思考、自我反思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探究过程和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实际上背离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

3.课程实施管理中的问题

第一、时间和空间管理缺乏弹性,课时难以落实,学生活动空间比较封闭,活动方式难以多样化。很多学校都是一个学期一张课表,即一张课表统管一个学期的各类课时的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课时安排固定,表现出学校时间管理缺乏灵活性。在活动空间上,因为受到安全问题和班额的限制,实际的校外活动组织受到制约。因而,综合实践活动在空间形式上,大部分的活动主题和活动过程集中在教室里完成,学生的活动在一个学期内难得有几次在开放的情境中实施的机会。“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负面影响较深。

第二、学生活动过程管理未形成基本的管理规范和制度,管理的随意性大。在活动主题的确定方面,给予性活动主题占学生活动主题的大部分,真正由学生自主设计的活动主题所占的比例过低,学校没有形成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的管理规范。有的学生活动主题涉及面过于狭窄,存在着由综合实践活动某一内容要素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要素的现象;在学生活动档案管理方面,指导教师缺少对学生活动过程、活动状况、活动体验等方面档案加以有效管理的意识。学生活动过程档案的丧失,使得总结与交流阶段失去了丰富的素材和生成意义和建构价值观的基础。活动程序管理、活动结果管理、活动小组的管理等方面尚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模式。

第三、学校缺乏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学生活动的指导力量不足。由于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教师全员参与’,倡导‘团体指导协同教学’。”而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承担的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或其他任务,实际的结果是“全员参与指导”,“全员难以负责”,往往陷入学生活动过程无人全程指导和跟踪服务与评价的状况。指导教师从哪里来、如何选派指导教师,这是在课程管理中所应思考的问题。

第四、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

缺乏具体评价指标,由于教师缺乏将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具体化的能力,导致指导教师不明确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

这些问题对于学校具体的教学实践起到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研究的目标:

1、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实际,有利于农村中学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策略,促进学科教学、德育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体系,促使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升学校办学内涵。

3、激发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运用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研究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结合农村学校、学生、资源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根据本地的实际状况,确立“我是家乡的主人”这一总的主题,围绕总主题分设:1.农村耕地减少状况 2.农村饮用水资源状况 3. 张店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4. 农村道路建设与维护 5. 农村的民俗习惯与迷信活动 6.农村学校的历史与现况 7.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8.张店养殖业发展与农业关系 9. 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与处理 10. 关注张店特产―-鱼面 11.农村学生(青少年)消费状况 12.社会环境与青少年成长 13. 留守学生的状况等13个具体主题,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实验、访谈等等形式多样的学习研究活动,去探究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注“农村、农业、农民”,关注新农村建设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树立“爱农、学农、为农”的思想意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力。

把课程内容与“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紧密结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科课程、德育活动的整合,使之扎实有效的开展研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塑造学生的人格,进而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子课题集(资源包)。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体系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客观地要求学校具有全新的学校内容是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从此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校重建学校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应该说,在以往那种缺乏创新性和活力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状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的确会遇到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就是重建学校的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1、建立学校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与落实,建立“弹性课程时间管理制度”, 根据实际需要将课时集中与错开相结合,灵活应用;学校要培训教师,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要积极与社区配合,拓宽课程空间,为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在对活动的开展情况予以指导与监督,建立立足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做出成绩的教师与学生予以鼓励,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2、建立专职的教师队伍。建立其活动主题管理、过程档案管理人员管理的常规与制度,如每个学生每学期活动主题数量的管理。如活动过程档案的管理,指导教师应主动积累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或素材,建立综合活动学生活动档案,真实地记录学生活动的过程资料等。

建立专职教师队伍体系,形成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体系,明确全员教师的指导职责,有利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的聚合之力。

3、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管理规范。

教师要成为学生课题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教师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活动问题或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实施过程、活动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防止包办代替。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小组成员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组成;允许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活动,并在活动完成后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也要适时的组织一些集体交流与探讨活动。

四.研究的对象

本校2015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途径等

㈠研究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围绕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课程管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研究。我们希望对通过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教研活动为契机,以学生为主体,整合活动资源,抓实课题过程管理,打造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此课题研究的内容实践性很强,因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研究法为辅。

1、通过行动研究法,科学制定好研究方案,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研究、反思、调整,力求达到实效。即以我校2015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教师引导学生努力挖掘乡土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寻找适合农村中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课程内容,在课程的实施中探寻这些课程内容与各学科教学、德育教育之间关系,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探索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体系。

2、文献研究法。深入钻研新课程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积极寻找针对性的理论依据,使研究方案合理,研究目标定位准确;学习其他地区、学校的成功经验,避免研究工作走弯路。

㈡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②实践性。强调体验,通过研究者的亲身实践,不断调整活动方案与组织管理策略,获得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③问题性。强调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研究前去捕捉问题,在研究中去挖掘问题,在研究后去解决问题;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也要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善于在研究中反思。

④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六. 研究的步骤

㈠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

主要工作:

⒈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成立由校领导、科研骨干、教学骨干参加的科研小组。

⒉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写好课题论证报告,进行文件检索,写好文献综述,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

⒊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

主要工作:

⒈科研小组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

⒉做好开题论证的各项工作,完善研究方案。

⒊分成两个子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完成课程资源包和课程管理体系建设。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完成3-4个活动主题。

第三阶段:总结、展示阶段:2015年7月——2015年10月。

主要工作:

⒈根据当时教育工作的大环境,进一步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理性地研讨我们的研究工作。

⒉认真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写出课题研究报告。

⒊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1. 阶段成果: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方案、集教师论文集

2. 最终成果:研究报告

八. 课题的保障

1、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极为重视,校长担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协调和管理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且学校从经费、教师培训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

上级科研领导对我校的科研工作极为关心,能提供技术层面的有利支持。

2、课题组主要成员有参加区级课题研究的经历,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他们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理论基础,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有从事课题研究的经历,有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能力。

3、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完善并建立经费保障及使用制度、例会制度、课题研究责任制、科研工作表彰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课题领导组的龙头作用。

4、培训课题研究骨干队伍。

(1)加强对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讨论。

组织教师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讨论,形成制度化。课题组及时做好相关理论的收集、整理工作,将其编印成资料,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采取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的形式,使教师能够更新教育观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树立起教“创造性人”的观念,有意识地教学生创造性学习。另外,课题组要及时做好个案的研究、分析,使“学、教、研”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2)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程序方法。

为了使教师形成正确的科研观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要求课题组人人有研究的任务;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并请市区级专家和有关领导搞科研讲座,选派科研骨干外出学习取经。

九. 成员分工

1、课题领导机构和实验机构。

(1)课题组领导小组:

组长:李幼喜 钟水清

副组长: 王双印

组员: 胡志峰   江金祥      

(2)课题实验小组

组长: 李幼喜  钟水清   胡志峰  

组员:  高子华  黄潮勇  钟华 黄珍爱 王艳堂    商金辉   胡明亮 

李幼喜:负责全面协调课题的实施工作,做好经费保障,人员培训工作。

胡志峰:全面负责课题的研究工作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组:负责组织课程资源开发及课程的实施

主要成员:胡志峰   高子华 黄珍爱  王艳堂   商金辉   胡明亮

课程管理建设组:负责课程管理制度建设,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和课题资料的管理

主要成员:李幼喜  钟水清  黄潮勇 钟华

宜昌长江中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写作要求2015-10-18 9:43 | #2楼

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 将这些调查和分机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

1.社会实践结束时学生必须提交调研报告(或论文),学生应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和调查资料,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一定见解。

2.调研报告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800字。

3.调研报告的资料必须真实,内容应简明扼要,能反映出社会实践基本情况及本人体会和感受。

4.调查报告的内容由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组成。

(1)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如《宜昌江中学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夷陵区山林调查报告》。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

(2)导语(或内容摘要)

导语又称引言或摘要。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  摘要下还可以写“关键词”。

(3)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具体的调查过程,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要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 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参加实践者的个人或群体(如班、组),报告完成的时间。

(5)封面

调查报告使用统一封面。

5、应该注意的是,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结语”、“落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调查目的”“调查形式”“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

5.调研报告的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上、左边距一律为2.5cm;下、右边距一律为2cm。

(2)页眉:宋体、小五、居中,内容为“长江中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页脚:正文页码,小五、居中;封面不编页码。

(3)正文:宋体,小四,行间距22磅。

【初中社会实践安全制度】相关文章:

初中安全管理制度02-06

初中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制度05-09

初中安全管理制度12篇02-06

初中安全管理制度(12篇)02-06

用电安全制度05-12

餐厅安全制度09-11

安全例会制度09-21

校园安全制度03-11

班级安全制度05-06

餐厅安全制度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