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卫生制度>《英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介绍

英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介绍

时间:2024-04-23 09:51:45 赛赛 卫生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介绍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制度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介绍

  英国医疗体制

  一、在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体制。

  在人们的印象中,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英国的医疗体制是带有浓厚社会主义思想的免费国民医疗保健体制(National Health Service,——国家的、民族的、全国的健康服务。简称NHS),是英国社会福利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的一条核心原则是:不论收入多少,人人都可享受统一标准的医疗服务。

  在英国,不论你是百万富翁、大学教授、公司职员,还是火车司机、建筑工人,凡是有收入的英国公民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按全国统一的标准缴纳保险费,这些钱即是国家福利开支的重要来源。只要是英国公民,包括在英国合法居住的外国人,都可享受免费医疗服务。这部分的费用在2003年占全国GDP总额的7.7%。大批在英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或从非洲进入英国的难民,只要是合法居留,都可享受国家的免费医疗。我女儿、女婿,外孙都是外国人,但在英国有正当工作和正常学习条件,就都享有免费医疗服务。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才建立起来的医疗体制解除了全体公民的后顾之忧,理所当然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正因为公共医疗资源享有的公平性和全民性,所以它才体现着某种社会主义思想,至少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前段时期的医疗体制改革中把医疗事业完全推向市场,执行一条——以药养医的方针,把原本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医疗事业产业化,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强烈呼声和高度不满。目前,我国正着手进行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必须借鉴英国的医疗体制的核心方面,至少,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充分体现医药资源共享的原则,如此,方能取得改革的进展,也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把人民最高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呼声。我们的医疗体制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的机制,这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英国的社区医疗体系

  英国的看病方式与中国不同,不是大病小病都上医院,大家都往大医院集中。英国实行的是就地看病,首先在你的居住地附近选择一个家庭医生GP,他们一般是NHS在当地社区小诊所的医生。到那里登记获得一张GP的卡片,即列入NHS的系统了。之后,定期的透视或妇科检查,就会由这个系统得到通知。有个头疼脑热,就去看GP医生,就诊和买药都不交钱,只是每年交足一定的费用,其它再多的费用,也由政府买单了。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是NHS的主体,按人口分布构成保健网,基本没有死角。NHS资金的75%用于这部分。

  在英国的各个城市都建有各类专科医院,按照需要由社区医院和各类专科医院取得联系和预约,你才会得到通知按照预约的日期去各类专科医院就诊。在英国的社区医生是对经费严格把关的,因为他负相当的责任,所以他的工资水平也就相应要高。我们只不然,一张公费医疗卡全家共用,医生可以完全不负责任,实际可以享受公费待遇的不仅是本人,而是全家,所以有的专家认为政府实际上有能力把城市医疗的覆盖面延伸至城市全体居民。

  社区医疗体制和预约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病人的分散,这样更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大医院的服务水准。

  三、英国的医疗质量

  在我印象中英国的医疗水平和质量是较高的,误诊率不会太高。老伴在骨折确诊前,在急诊中心就医,先由专业护士诊察,认为有骨折可能,决定X光拍片确诊,后给以作紧急固定处理,一周后再去专科医院由专家诊疗,一月后不再作X光诊断,医生断定已经痊愈,可以自行走路。在返回国内后,老伴重新拍片,和英国医生结论相符。

  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是制度建设。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在没有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前是没有行医的资格的,真正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行医。一位中国的五年制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去了美国,通过进修才最终获得行医资格,届时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了。

  因为医生的责任较大,所以在英国的医生的工资水平就较高。在只有6000万人口的英国,光在英格兰就有100万人在NHS体系中从事工作。平均每1000人就有9个床位,拥有8名医生。但就英国的医疗需求看还远远不够,所以大量的从国外引进高水平的医生,在英国从事医务工作的外国人就占40%左右。来自中东地区和印度的居多。

  在英国就医,医生的诊断主要是凭借个人的经验和水平,而不是滥用先进检查仪器,当今在国内的医生动不动就是依靠仪器检查来确诊病例,胃痛就作胃镜检查,咳嗽就拍片造型,医院靠先进仪器赚钱获利,医生开处方因为有回扣,所以就不顾病人实际需要乱处方,开高价药品,这也是看病贵的一个重要缘由,这样,势必造成大量医药资源的浪费。也不可能使医生在职期间得到经验的积累和真正医疗水平的提高。

  四、英国的医疗服务态度

  因为在英国实行医疗预约制度,在候症室等待接受治疗的病人相对就要少一些。医生护士实行的是微笑服务。我所见到的护士们在招呼病人时总是从内心发出的微笑,给人以温馨。她们总是鼓励病人有信心,或者夸耀病人和护士的配合。老伴在脚踝受伤接受治疗过程中,护士就夸奖老伴配合得好,还伸出大姆指表示称赞。医生也是不厌其烦的答复病人的疑点。

  在候症室经常有服务员推着小车为病人或者其家属递送各种免费的饮料。在观察室内,院方还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免费的三明治和各种饮料。

  病人在医院住院治疗时间很短,即使是重大疾病经手术治疗后,一般不打吊针,因为医院病房几乎是无菌的。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全部都是护士承担,这里也不需要家属陪同,更没有护工。

  病人在治疗后有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向有关医生问讯,他们也会耐心的答复。

  病人没有选择医生的权利,他们认为他们都有能力治疗你的疾病,至于在确疹有问题时,他们会要求经验更为丰富的医生诊断。

  这里没有给医生送红包的陋习,但医生和护士接受你的贺卡和小包的巧克力,或者其它糖果之类的馈赠,一般这种赠送是在治疗告一段落之后。这里对每一病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特权也没有歧视。更没有专门为特殊病人设置特殊的设施为他们服务,更不允许少数权贵长期占有病房享受大量医药资源。你要享受高级特殊的服务,就到私立医院,自掏腰包。

  所以,这里的医患关系可以说是亲切和和谐的,不象我们这里很不和谐,甚至在局部地区还存在尖锐的对立。

  五、英国的医疗理念

  在英国住院疹治是按照需要决定的,而且一般住院时间是相当短暂的,一个较大的手术之后,也只允许在院2—3天,住院期间几乎不注射抗生素之类药物,他们认为病人自身能够产生免疫力,而且病房几乎是无菌的。

  离院后就开设家庭病房,会由社区医生或护士会按照你的病情及时探访,并按照需要进行护理,所以病人的恢复期是在家中渡过的,这样就使医院的周转率大大提高。护士都是专业护士,有较高的护理水平。

  病人得了感冒之类的常见病,英国医生认为它是一个过程,不会开处方,只是叮嘱你大量饮水,事实上一般性的感冒经过约一个星期左右自然也会得到恢复。这里没有过度医疗,也不存在过度检查,所以资源浪费现象较少。这些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这种医疗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效率问题。因为是预约制度,所以碰到一些急于需要确疹病例容易被担搁,以至于影响到病情的发展。如:在英国拍摄一张胸片,要在二周以后经过预约才能获悉结论。英国人也老在埋怨治疗的效率,即使经过预约,有时也得在候疹室等上半天甚至更长时间。因为实行预约制,医生在规定时间内详尽的回答患者的问题,这并不增加他的负担,因为他在规定时间内疹治的病人是有数额限制的,一般看一个病人至少得化上半个小时以上,这样对某些人来说等待的时间就会太长了。

  再则,政府这笔开支在不断增长,历届政府都会认为这个负担会有加重趋势,也正在考虑改革的方案。

  英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分析

  1979年后,保守党进行了以“新公共管理”、“私有化”、“合同外包化”以及“市场化”为代表的国家内部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始重新调整了国家、社会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公共服务改革中。政府对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由大包大揽变为政府与私有部门、第三方机构以及志愿性机构的合作。此外,医院、全科医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新公共管理改革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注重公民(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给医疗系统注入“企业式”的管理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式的价值观强调公民通过“选择”来接受或拒绝服务,有机会和有权利选择不同的服务提供者。这与以往公民只有通过“投诉”或“勉强接受”的方式来获得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更加注重效率、反馈性和公民选择医疗服务的多样性。新公共管理还引入了严格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评估机制,政府一方面可以清楚地知道政府的花费是否合法、合理;另一方面,保守党政府也想通过绩效来反映政府对于公共服务改革所取得的效果。

  第二,在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内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大幅增加专职管理人员的权力,目的在于通过权力的重新划分,督促医生对病人和公民负责。在“内部市场机制”的背景下,医院向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购买服务,同时监督和评估医生提供的服务。“内部市场”改革同时也改变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制度上消除了患者选择不同全科医生的障碍,置医生于一种“竞争性”环境。

  第三,到1980年,国家面临越来越沉重的财政负担,政府相信,国家卫生医疗机构的资金应更多来源于市场,从而使自身摆脱苦不堪言的资金重负。撒切尔时期试图用以“保险为基础”的资金来源取代以税收为基础的资金支持,但却在内阁中半途夭折,因为内阁大多数成员认为这做法将触动英国公民最敏感的神经,担心保守党会在大选中失去选票。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介入,国家公共卫生机构中的部分服务已经外包给私有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金完全由政府提供的局面。第四,20世纪90年代,梅杰政府更加强调“公民”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应该处于中心的位置。1991年,梅杰首相颁布“患者宪章”(Patient’sCharter),旨在强调公民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应该享受的服务标准和地位。例如,患者第一次享有了“个人门诊预约”的权利,不再需要在同一时间同多个患者共同等候医生,从而影响患者可能的治疗时间。

【英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介绍】相关文章:

薪酬制度改革05-07

土地制度改革政策05-19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11-21

薪酬制度改革目的05-11

邮政薪酬制度改革05-14

薪酬制度改革论文05-18

公司薪酬制度改革05-18

医疗卫生调研报告01-01

土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05-19

登记制度改革政策解读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