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上语文观潮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张丽娜
【授课时间】
2012年9月8日
【教材理解】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情简介】
本课时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书读了课文,并了解了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大部分孩子没有见过潮水,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
1.会认读7个生字:罩 屹 鼎沸 贯崩 恢,会写八个生字:潮称 盐 笼罩 蒙薄雾。
2.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心情。
3.默读课文,根据词句,想象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教师: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钱塘江大潮的资料——我知道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自由读课文和资料袋完成导学卡第一题
☆我来判断:
①八月十八日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
②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
我来填空:
(1)钱塘江大潮奇观在我国的( )省,每年的农历 ( )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2)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杭州湾特殊地形有关,杭州湾( ),呈 ( )。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 )。
借助大屏幕订正。
二、字音字形——我能辨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再考考你们字词掌握的情况
1.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堤岸(dī tí ) 恢复(huī fēi) 风号浪吼(hào háo)
薄(báo bó)雾 笼(lǒng lóng)罩 漫天卷(juǎn juàn)地
2.我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méng méng báo áng shǒu guàn
( )的( )雾 ( )( )东望 横( )江面
指名发言,师表扬
三、写作顺序——我发现
师: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理清文章的顺序,快速阅读课文,看《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完成第三题。
《观潮》是按( )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 )、( )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 )到( )奔腾西去的过程。
四、语言文字——我来品
师: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下面来看看作者在描写大潮的景象时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生答(声音、形态)完成第四题1、2小题
1.品声音。
潮来前,只听见远处传来 ( ) 的响声,好像 ( ) 。潮来时,那声音如同( ),好像 ( )。
当大潮过去后,江面上依旧 ( )。
2.品形态。
潮来前,在远处的江面上只是出现 ( )。
潮来时,随着大潮越来越近,那“白线”( ),当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大潮( ),犹如 ( )。
当大潮过去后,江面上的余波 ( )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 ( )。
师:通过声音形态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大潮的声势浩大,除此之外作者具体形象的描写也能让我们体会到壮观神奇。完成第三题
3 .品修辞。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把句子中“横卧”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在文中找一找像上句这样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读一读。
读上面的几组句子,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快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吧!
4.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 ),有声( ),使人如临( )。
五、美丽风景——我想写
模仿课文3—5自然段,写一场大雨,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
【四上语文观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观潮的教学反思04-12
《观潮》语文教学反思05-25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反思05-22
观潮语文教学反思02-05
《观潮》语文教学反思03-29
语文版观潮教学反思05-24
观潮语文教学反思15篇02-23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05-08
四年级语文《观潮》教学反思02-20
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潮教学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