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四册教学反思
倡导发展性评价。
我们提倡以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为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采用的评价方法有四:在平时阶段性检测中,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三种方式,可按2:3:5的比例给每个学生打分评等,计入学生的日常表现评定表,作为年终评价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提供信息,不仅仅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提出矫正的建议。
3.关于语文教育研究的范围问题
语文教育研究的范围可用“一二三四五六”来概括。
“一”就是“一个中心”,以“教学为中心进行研究”。特别是学校和一线教师更是要研究对教学有用的内容。有的地方成果不少,但实际问题没解决多少。有人用“三从”“四得”“一没有”来归纳某些人教育科研工作的综合状况。“三从”是搞教育科研的方式“从书本到书本,从问题到问题,从专家到专家”;“四得”是搞教育科研的人“工作得到了肯定,成果得到了奖励,职称得到了晋升,职务得到了提拔”;“一没有”是那么多研究成果“一点实际作用也没有”。这也许有点言重了,但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提倡务实的研究风气,课题从教学中来,回到教学中去。在教育研究中,我们年轻教师应该不等不靠,积极行动。
“二”就是“两个重点”,围绕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研究。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新世纪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何落实,值得研究。
“三”就是“三维目标”,围绕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目标应在三个维度上展开,即各学科课程都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三维”目标,是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感到困难的却是如何去整合三个维度,使之融汇成一体,顾虑的是课堂时间不够用,担心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就会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所谓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在现实课堂上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1)以知识、能力目标为主,因为这毕竟是硬性的、显性的,可以量化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多是隐性的、潜在的、长远的,不能立竿见影的;(2)有了“三维”目标意识;也努力去实践,但却是把三者放在一个平面上,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将其割裂,显得牵强附会或穿靴戴帽。造成这些情况的关键,是还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还没有完全摆脱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习惯,归根到底,还没有真正把教育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把教育的终极目标体现在人格的完善上。(3)在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已经有所体现,但教者自己还不曾意识到,这说明还没有将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四”就是“四大理念”,围绕语文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进行研究。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简单说来,语文素养包含字、词、句、篇,包含听、说、读、写,还包含知、情、意、行等。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五”就是“五大板块”,围绕语文的五大板块进行研究。即围绕“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进行研究。语文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六”就是“六大具体目标”,围绕课程改革的六大具体目标进行研究。“六大具体目标”是《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结构的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的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评价的改革(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程管理的改革(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结束语——
每一次培训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问题,而且每一次培训的精神我们都可以经常回忆,不断消化。
新课标教材是课改中的新生儿。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待教材的态度就是对待课改的态度。对待课改的态度可用镜子、春风、牛奶、姑娘、行动来说明:课改是镜子,您对它笑,它就笑;您对它哭,它就哭。课改是春风,您适应它,就会茁壮成长;您不适应它,就会患感冒。课改是牛奶,您喜欢它就会强身健体;您不喜欢它,就会失去一次强壮的机会。课改是姑娘,浮躁的人只是给她穿花衣裳,认为“包装”好看、花枝招展就惹人喜欢;务实的人则着重关心她的“综合素养”,让她用“丰满”的内涵和健美的体质来吸引别人。课改是行动,要后退可以找出千万条理由,要前进却只需要一个信念。
实施课程改革不是“自由恋爱”,不是“谈得来就谈,谈不来就拉倒”,而是必须进行、都要实施的。因为这关系到“一切学生的一切”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个不能少”的壮举。
我们不应该找借口懈怠课改,在一味的埋怨中消磨意志。而应该以坚实的步伐走进课改,以清醒的头脑认识课改,以饱满的热情研究课改,以忠贞的感情拥抱课改,以强健的体魄耕耘课改。
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原则:
教学设计:依据课标,适合学生,课程再创,知识准确,结构合理,留有空间。
课堂实施:管理行当,进度适宜,策略有效,重点突出,启发探究,活用资源。
课堂文化:自信自尊,平等对话,鼓励参与,激发创新,阳光评价。
学习效果:认知达标,亲历行法,积极体验,总结反思。【小学语文四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 教学反思05-23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8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反思05-24
小学语文《太阳》教学反思03-31
小学语文《长城》教学反思04-20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1-13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反思05-22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反思05-22
小学语文画风教学反思05-22
小学语文匆匆教学反思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