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国企人事工作总结
2015年7月,我有幸成功和某国企签约,进入该公司工作。在招聘广告上,职位名称赫然写着“人事助理”。然而在三天的培训中,我们被告知要去基层锻炼。当时的招聘主管说了一句经典的话,用英文表述出来意味深长“We have a plan for each one.”在当时我立刻察觉不对劲,这和我的料想完全不同。由于我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因此我非常清楚入职培训要介绍一些工作内容,进行相关培训。我对于他所说的“为你们每一个人量身定制的计划”有着非常大的疑惑。然而,对于当时涉世不深的我来说终究没有勇气毁约(三方协议)。
3个月的奥运志愿时期,我是在某商务局的业务部度过的。可以用“昏天黑地”来形容我当时的状态。但那也是我第一次在管理岗工作,让我有了一些强势作风,同时EXCEL运用和公文写作能力也大幅提高。
之后的9个月,我被分到一个支局工作。在师傅们和同事的照料下,我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且平淡。
就这样我的一年基层工作结束,2015年6月30日我们同届被分到西区的大学生聚集到人教,等候分配结果。然而,我们却被告知所有人被分到营销岗。这与我们的预想大相径庭。我很清楚的记得招聘广告上写着“一年之后按照专业和公司状况进行分配”。当然我们的劳动合同上,填写着“管理岗”,薪资待遇那里填写着“相关薪酬”就是比较巧妙的事情了。
之后我们被分成2批人,每批人进入一个专业公司。我们一行人抱着忐忑的心情去专业局报到,开始了营销生涯。在当时,我有说不出的失落。然而,懦弱如我,仍然在父母的劝说下持续着这样的工作状态。
谁都想不到,不到一个月,我们这群同届大学生又再次聚首,只不过这一次的地点是某支局——我们又被派发到了支局做营销员(除个别几个大学生以外)。
实际上,我非常抵触营销工作。然而,留恋着国企的安逸、五险一金,我始终没有勇气辞职,只能不断自我纠结。在那个支局,我大多是从事后勤,打杂的工作,当然自己也要营销,但因为有师傅们在,我的业绩压力并不大。
2015年7月,歇完年假回来的我神清气爽,谁知,第2天被告知被调到了另一个支局做营销员。我很诧异但也有些许兴奋,因为我真的希望能有些改变。然而进入了那个支局,我的兴奋就变成了忧虑。那个支局规模很小,总共33个人。营销团队才5个人。领导也十分严格,第一天就表明,“这里一个萝卜一个坑儿”。在那里,我承受着多重压力,营销能力、表述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与领导相处的艺术……都有所提高。我的成长飞快,业绩也不断增加。
2011年6月,我成功竞聘至专业公司的营销支撑岗,开始了短暂的业务管理工作。因为某些原因,导火索点燃,我毅然决然提出辞职,离开了工作了3年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家企业是安逸的企业。你不必担心裁员事件,五险一金全上,年假也有。只是,我的追求不仅限于此。这就是症结所在。
记得在第一次培训时,往届大学生对答企业工资低的问题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大概是这样说的,“你先不要问你能拿多少,你先看看你能让企业获得什么?你如果能进外企或者大企业,我相信你也不会来这里了。”呵呵,我当时对这这句话的后半段嗤之以鼻。从这里,相信大家就能看出我的心态。
我是一个对自己很严格的人,对于学习我如此,对于工作我也是如此。竭尽所能,认真负责。我不是一个满足者,不能满足它带给我的基本保障。
在一次偶然的培训中,我和同届的好友提过,当时我引用了《prison break》一句台词”I don’t belong here.”(我不属于这里)实际上,三年的时间并没有磨灭我离职的想法,而是让这团火焰在心中慢慢燃烧,始终照亮着我的生活。
2011年7月26日,我拄着拐杖,在老爸的帮助下来到人教办理辞职手续。实际上,我的离职不太精彩而是有点悲壮,在办手续前一天骑车摔倒崴到脚。即便如此,离开了这样的企业我还是无比地愉悦。
几点启示:
大学时代,老师总说着“先就业,后择业”。然而通过自己和朋友们的经历都验证了这句话并不具太多的参考价值。找工作不能盲目。首先要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什么岗位,什么职位。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再去找工作才是正解。我当年就是为了签“三方协议”而和这家企业结缘,当然如果它能让我做人事或许我还能待得更长远一些,但最终我还是会辞职的。其次,你要明白,这份工作能带给你哪些附加价值。比如环境,比如经验,比如培训等等。
给自己一个底线。就像投资之前,投资者也设底线一样。一旦企业的情况超出你的底线,适当调整心理预期,决定走与留,不要顾虑太多,否则会造成更多的沉没成本
【国企人事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国企人事档案造假05-14
国企的面试技巧)05-01
国企辞退员工05-18
国企年度工作总结05-25
国企辞职如何创业05-18
国企的福利都有哪些03-04
国企离职报告申请04-14
国企员工个人总结05-23
国企个人述职报告02-28
国企辞职报告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