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元素
几年来,中国的管理界一直在推崇历史人物和君主圣上的用人之道,希望在西方管理理念中注入中国元素。于是《论语》、《史记》,以及古典小说成为了研究的蓝本,刘邦、唐太宗、曹操等的用人之道成了管理的标杆。做得最多的就是人们在探讨和分享优秀管理者是如何炼成的问题,也就是说优秀的管理者,应具有哪些特质和意识,历练哪些过程和阶段。于是,怀柔“天下”的胸襟,“忍”的气度,善于学习,善于听取“逆耳”之言,善于自我管理,就成了优秀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元素。
从历史和传记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历史人物和君主圣上本身就具有一种为仁为善的品质,特别在对待朋友和士兵,都是以身作则,更是以诚相待。即使在别人犯了错误,或者有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能够给别人机会,或者能以德服人,更有为朋友和士兵勇于承担该有的责任与义务。他们自然就能拥有团队的威信和一大批为他们打江山的“兄弟”。对于“忍”字而言,他们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不管是自己的兄弟儿女,还是朝臣拜君,他们都以“大局为重”为准则,表现出慈父圣君的风采,以至于其成为了优秀而圣明的管理者。
怀柔“天下”的胸襟和“忍”的气度,就要求我们在上级批评我们时,要想到我们在哪些方面有所不足,或出现不应该有的行为,应该怎么去改正和克服。假如是我们的同级排挤或闹矛盾,我们就应该去主动找问题,并将问题公开化和明朗化,以及去寻找化解矛盾的方法,绝对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如,恶意排挤,毁谤,攻击,以及背后穿“小鞋”等。如果是我们的下级,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并能容纳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有心地帮助他们一起成长。
善于学习,善于听取“逆耳”之言,是我们这些管理者比较缺失的地方。我们总会想用各种形式或所谓的会议来封住“群臣”的口,不想让他们来干扰自己的决定,让他们来破坏自己的伟大“面子”。特别是对于自己决定的事情,即使是错的,也要首先执行,不允许有任何人来阻止或反对这个决定。由于判断力失误,我们也曾经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此,我们要想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就必须敢于接受别人的指导,敢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经验,敢于改正自己的不足或错误。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中,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作为管理者,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资讯,还要拥有审时度势的本领,更需要借助“群臣”和“同僚”的智慧和谏言。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成为持续的优秀管理者。
作为优秀管理者,在对待别人方面,应该采取重视细节和不拘小节的方式方法;而对于自己方面,就应该注重自己的细节,更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克制自己放荡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想法,不让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伤害到大局;应该注意规划自己的工作步骤,有计划,有思路地开展工作;严格地执行以身作则的工作风格,不能让自己先把自己的工作战略和工作内容打折;应该及时总结和检讨自己的工作和行为,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有效建议。所以,关键时刻表现出自我的风度,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不拘小节”,更是优秀管理者必备的元素。
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十种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的之间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的竞争,而是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之间的竞争,可以说,企业管理者的水平、能力有多高、有多强,他的企业就有多高、多强。据不完全统计,欧美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8年。而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企业的寿命为什么会这么短暂?我认为:企业者素质的高度决定企业寿命的长度。可以说,我们做企业的大多有三个梦想:百年老店、国际品牌、世界500强。要实现这些梦想,需要激-情,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管理者素质的全面提高。下面是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十种素质:
一、具有道德素质。
道德是理想之光,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会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造福一方,惠及他人。
大家都知道孔子讲过“三十而立”,但立什么?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所谓立,是指“立身、立言、立德”。一个成年人,首先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独立生活,这就是‘立身’。立身不可不修德,否则立身不稳,所以为人处事要以道德为基石。对年青人来说,就是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富于敬业奉献的精神。比如功名利禄摆在面前,可以自由攫取。然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首先要问一问是不是理应所得?就拿孔子来说,他年青的时候为了挣钱糊口,曾给人家管过仓库,放过牛羊,工作虽然没有以后那样引人注目,但这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吃的香,睡的稳。孔子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我认为,道德包括道和德两方面。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道?道就是自然和人事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宇宙远行和社会前进的准则,只有把握了这个道,才能万事顺利。其次,看一下什么是德?德就是人的德行、品质、修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为人处世的标准。德的作用,对别人来说是帮助他们实现各种愿望;在自己来说,则体现为一种崇高伟大的道德品质。古语说:君子以德为本,圣人以道为宗。
人之初,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人和人是平等的。如果有不平等,那就在人的品德,就是人品。既然说人品,那就有高下。
高德高才是圣人,高德低才是贤人,高才低德是小人。低德低才的是庸人。历史上,高俅足球踢得非常好,秦桧书法自成一家,潘岳文章感人肺腑,汪精卫是中国第一美男子,可是,他们的德行与这些恰恰相反。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如果有这种人存在,将会百事不兴,永无宁日。
在道德素质上,管理者要注意两点:
(一)要控制私心小利。私心是一种心理现象,表露于外,则化为利。
说实话,人谁没有私心?人类文化的全部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教育,至乃艺术、生活没有一样不求利的。但要注意控制私心,要分清大利和小利。
大利,是长远的利,广义的利;小利,是眼前的利,狭义的利。大利的人天下为公,在国则为民富国强,在地方则为安居乐业,在企业则为前程无忧。小利的人自私自利,极端小人主义,是地地道道的独-夫、民贼。
我们不仅要分清大利,认清大是大非,更要在小利上注意,不要因小失大。
看人要看心,看树要看根,做事先做人,做人必有德。
海尔、长虹、联想等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不能不说除了与张瑞敏、倪润峰、柳传志优秀企业家优秀的经营管理能力外,还与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关。企业家的商道就是赚钱,怎样赚钱?不能克扣员工的工资。企业为员工遮风避雨,员工为企业添砖加瓦。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企业才能发展。
(二)得意不忘形。
可以说,企业管理者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企业成长与社会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的道德应该是最重要的素质。
目前的确存在一些企业家,在众多的荣誉和一片称颂之中,往往飘飘然地自认为是“杰出人才”,居功自傲,他们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贪污腐化,自甘堕落,最后只会落得可悲的下场。于志安、褚时健等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每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秀企业家,都是优秀的道德人格化身。企业的成功无不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无论是“近代企业之父”的涩泽荣一,他的“论语+算盘”的管理模式中充分体现了企业家道德人格在领导企业中的重要性,还是“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的人格光辉成为全世界企业家的楷模。所以我们大家要谨记:失意不失志,得意不忘形。
二、具有智慧素质。
做小生意靠经验,做中等生意靠关系,做大生意靠哲学、靠智慧。
什么是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也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在智慧方面,管理者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善于把握机遇:
老话说:“龙无云则成虫,虎无风则类犬。”成功者都不会违背时势、率意妄动。倘若时机不成熟,便甘于寂寞,静观其变,比如姜太公钓闲于渭水,诸葛亮抱膝于隆中;一旦风云际会,时运骤至,就会奋然而起,当仁不让,改变历史,造福于民,再如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先法制人;赵匡胤策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就是儒家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见机遇、局势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孟子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所以有大智者不与天争,不与势抗。因为他们明白,真理有如舟船,时运有如江河。没有可达彼岸的浩瀚之水,真理只不过是一个客观规律。
(二)、不贪心。对于身外之物,来就来,去就去,无须牵挂。范仲淹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财物的聚散多寡,不值得为之大喜大悲。佛教认为有求皆苦,人的生、老、病、死莫不因为人愿望渴求太多而苦难缠身。禅宗讥讽:‘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儒家以无欲则刚,恭谦俭让,对人不求名,对物不求奢。道家则根本以‘无欲无求,一身傲骨,两袖清风,遨游人间’为美。
我们大家要记住:以不义的方法得来的东西,必将以不义的方法丧失。身处平安之地而不忘危难,现在拥有的东西能够珍惜,这样的人才无所短而有所进。在这方面,我认为最强大的人不是打败别人的人,而是能战胜自己的人。如果我们都能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摒弃邪-恶不良的念头,培养真善美的情思,达到使错误的、丑恶的思想渐至于无的境界,那么,任何灾祸不用去祈祷和烧香拜佛,都将自行消失。
(三)、谦虚。
我记得古人有句诗说:“我有一言君记取,天地人神都喜谦。”
老话说:勤俭是立身持家的根本,谦虚是品德才智的标志。但是有才华的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恃才自傲。世人好骄傲的只有两种人,一是真有才,因而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另一种是腹中空空,无德无能,只好以傲慢来维持其心理平衡。对于后一种人,无话可说;对于恃才自傲的人,只能说:“没有了谁地球照样转,你看不起人家,挡得住人家不理你吗?”这句古语应成为所有恃才自傲者的座右铭:“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真正大智慧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虚怀若谷,清雅脱俗的。只有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道德根基,然后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退则自保,进则立功。
三、具有文化素质。
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一个领导者文化水平多高决定其发展前程多远、地位多高的条件。人才可以租赁,文化不可以租赁。
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一定要加强学习,多看一些书,从一个企业学习风气如何就可以了解这个企业的初步状况。下面我讲一讲四种企业和三种人,以及管理者要有的三个“识”。
(一)四种企业:第一种是老板和员工共同学习的企业,这一定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企业;第二种是老板学习并把学习成果传授给员工的企业,这是正在前进的企业;第三种是老板和员工都不学习的企业,这是离失败已经不远的企业;第四种是员工学习老板不学习的企业,这是一种知识流失、员工炒老板的企业。
因此,我们做企业管理的人一定要注意学习,要向企业家的行列靠拢,而不是去做什么大款。我阅读了《再造魂魄》一书,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论述、对企业家和大款之间关系的分析对我启发非常大。当今的中国不缺大款,惟缺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具有有战略思维,决策能力,文化底蕴,协调能力和创造力等。而所谓大款不过是有了一定资金量积累的自然人。真正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是那些企业家,而决不使所谓的大款。
(二)三种人:最聪明的人是看到别人的过失,引以为鉴,主动
克服自身的类似不足;比较聪明的人是自己犯了错误能自觉反省改正;至于有了错误仍执迷不悟,一错到底的,那只能倒霉到底了。
广学多闻,不耻下问,是提高一个人素养的基本途径。现代人喊得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提高知名度”。如何提高?宣传可凑一时功效,真才实学、货真价实才是最坚实的根基。
(三)三个“识”。
1、胆识。就是企业管理者有胆有谋、有魄力、勇于竞争、善于挑战,就是要高-瞻远瞩具有远见卓识,要足智多谋有韬略,要机智果断能随机应变,要标新立异敢与创新。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及时把握市场的机遇,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及早地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2、见识。就是企业管理者要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要能了解整个市场、技术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的政策趋向,能迅速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出相应的战略目标,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者要懂得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市场经济讲求效率、讲求竞争,同时竞争中存在着危险。着就要求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风险防范意识。济南三株集团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集团老总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合理地预期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起风险防范体系。当一件小小的“常德事件"发生后,就失去了对策,结果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3、学识。就是企业管理者要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企业管理者必须牢牢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有关本企业经营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技术知识;二是丰富、先进和完善的现代管理科学、决策科学和领导科学理论和方法体系;三是要掌握有关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的知识。除此之外,企业家还应掌握一定的诸如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四、具有心理素质。
灰心生动摇,动摇生失望,失望生失败,失败生灾难。
心理素质主要是领导者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在顺境中难以看得出来,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不能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我们称之为失败的东西,并非摔倒在地,而是倒地不起。
我认为,企业管理者在方面应该具备三“性”:
(一)悟性。就是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有迅速接受知识的能力。企业管理者要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记忆存储能力,逻辑推断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预测决策能力。企业管理者往往都是“千里眼"、“顺风耳"。他们有敏锐的眼光,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数据资料中把握本质、反应迅速,能在别人睡醒动身之前早行一步。
(二)韧性。是企业管理者成功的保障,它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企业管理者往往都有坚强意志,稳定的情绪和丰富的情感;都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都有对自己从事的经营管理事业崇高的敬业精神;有克服自己情绪冲动的忍耐力和克制力。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在经营管理中,做到不骄不躁,沉着冷静,才能激发出企业管理者最大的智慧。
(三)理性。就是要讲求实事求是。其实,实事求是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到了什么事情都容易解决。“江南首富"江苏省华西村的党委书记吴仁宝就说过“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讲了实事求是,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办事,切忌主观臆断、盲目冲动去做决策,这样只会导致决策的失败。
五、具有善于用人素质。
古人将贤才称为“国之大宝”。真正有志于天下,诚心爱才的当权者,不但求贤若渴,而且一旦得到治世之才,就不惜钱财,给予丰厚的待遇。因为凡是明主,都知道人才是事业的第一要务。
(一)、知人善任。人们常以‘才能’二字来评价一个人。有的人才适合于策划创意,有的人才却适合于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方可做到人尽其才,各安其位。否则就会造成人才的浪费。
(二)、用人不疑。要相信下属。常言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即用就应该给予信任,用人应做到授职同时必须授权,职务、权利、责任、目标四位一体化,常言到:“有职无权活地狱。”授职不授权,事无拘细,大小事均一人说了算,这个领导必会陷入事务圈中,授权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下达任务的同时要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质量以及可利用的条件加以限制,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部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也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从事领导研究工作。
招揽到人才又不用,就像请客而拒之门外一样,只能招致怨恨,这是最蠢不过的举动。《尚书》说:“怀疑积累多了谋划就失败了。”荀子说:“聪明人应该抛弃疑惑。” 比如说,国家最高的领导人身边的大臣如果得不到信任、重用,远离中央的地方官吏也会看不起他们。这样一来,中央的决策部署就要落空。例如汉武帝时,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因为后来没有得到武帝的重用,所以淮南王刘长说:去掉主父偃易如反掌。结果到最后,推恩令的改革以失败而告终。相反的是:齐桓公放权于管仲,称霸一世;刘玄德委政于孔明,终成鼎立;唐太宗以魏征为鉴,才有贞观之治......这都是历史的明证。
对自己都疑神疑鬼的人,绝不会相信别人;有自信的人,绝不会轻易怀疑别人。自疑疑人,是由于对局势不清,情况不明;自信信人,是由于全局在胸,先机在手。
(三)、以身作则。
每个企业都有这样一些人,干了很多年,威信树立不起来,大都是因为光说不干造成的。领导者的威严不是装出来故意给人看的,这是一种内在的素养。有的不怒而威,有的怒而有威,有的则虽怒不威,比如说古代的周文王虽从不声色俱厉,但四邻国家都怕他。有的企业管理者对己宽容,对人严厉,对自己的缺点过失千方百计找理由辩解,而对别人的失误却不加体谅,一味责备求全,这样的领导人违背了一条重要的原则:“宽则得众”,所以什么事情也不会办好的。另一类领导人则是享受在前,吃苦在后,自己的薪水、待遇越高越好,官职越大越高兴,而对部下的切身利益却百般限制,否则就认为是闹个人主义,这种领导终将被人唾弃。
(四)、环境、事业留人。
贫瘠的土地不产瑰伟的宝物,一洼浅水养不住大鱼,大禽不依无枝之木,猛兽不栖疏落之林。
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比如说在一个朝纲混乱、政乖民怨、危机四伏、民心浮动、朝野上下豺狼当道、邪-恶横行的国家,是不会找到德才兼备的贤人的,这倒不是真的没有德行高迈、才情卓立的人,只不过这样的人在当时不吃香,当权者不赏识、不重用罢了。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老百姓更是好人受气,善人含冤。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许多才识之士或遁入空门,成了一代高僧,或隐逸山林,自甘清贫。诸葛亮说的“茍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乱世时贤德之士的心态。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从人才的流向,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和企业的兴亡。有共同语言的自然易于沟通,愿意彼此唱和。气韵之旋律相同的就会相互感应,发生共鸣。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和宫、商、角、征、羽五种韵律,融合在自然界的各种物质中,有相同属性的则相互感应。人情世故,治国经要,当然也背离不了这些自然规律。孔子说:有智慧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回避动荡不安的时代,其次要远离祸乱危险的地域,再次是避开色情的诱-惑,最后是回避流言四起的场所。这确实是自我保护的经验之谈。所以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展示给员工一个美好的愿境,是留住人才的最佳途径。
六、具有身体素质。
人属于自己的三件宝:身体、知识和本事。
身体是领导者事业、为人处世的保证。心是身体的主宰,精神是人的根本,心理混乱,就在身体上反映出来,精神过度疲劳、消耗、散乱,人的根本就动摇了,悲伤和灾难就来了。领导者还要注意对欲望的节制,欲望的扩张就是对精神的耗散。
“用命可以挣来钱,但是有钱却买不来命。”民营企业家的养生之道应该是什么样的?我认为要学会劳娱结合,闲暇之际可唱唱歌、喝喝茶,聊聊天。饮食上要多吃素菜和谷物类食物。一定要注意休息,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尤其是中午要午睡,哪怕只有半小时,效果会非常好。此外,要心胸开阔,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只想着赚更多的钱。
所以说,企业管理者要注意身体素质,企业起来了,人倒下了,一点儿用也没有。企业家的效率关乎企业的效率、企业家的生死关乎企业的存亡!
我建议,作为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做好事业更要学会享受生活,也就是说,现在企业家要成为生活家,当然,物质生活的改变只是一个表象,还要有闲暇进行精神上的享受。比如说,2003年5月,52岁的王石登顶珠峰。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被视为企业家把握生活与工作平衡的范本。几年来,王石登顶了七大洲的最高峰,徒步走过南北极点,另外王石还热衷于滑翔伞、热气球、沙漠徒步、滑雪、航海等运动,并且"60岁还要去登珠峰"。王石在生活上的影响力,近来有超过其商业影响的苗头。王石的这些爱好,在企业界已经有了一大批同好者。他的行为,为我们起了个好头,懂生活的企业家才是真正的羸家! 松下三得:得名(管理之神)、得利(巨额财富)、得寿(94岁)。
七、 具有善良素质。
古代人们把善良称为“仁”。从‘仁’字的结构 —二人为‘仁’—也可看出古人所赋予仁的深刻内涵,如若相亲相爱,就必须具有仁慈乐施的恻隐之心,常存利人利物的奉献之念,胸怀使天下人民、世间万物各遂其愿的伟大志向。
老话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是只要行善积德,自然福寿平安,所以根本不必担心前程的凶吉。疏远邪-恶,不做坏事,亲近忠良,多做好事,就会终身快乐 。
我认为,企业管理者在这方面要做到三点:
(一)善待朋友。一个人品德志向往往可以通过他的择友、交友反映出来。命运、事业都与是否得益于朋友直接关系。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感情,是高尚的道德力量。所以人们说:任何人的成功,无论是政治上,或者是在生意上,背后隐藏著的是人际关系的成功。富贵了,有权了,就翻脸不认人,这样的人是不会长久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小人得志心态。他们不明白,贵贱荣辱,是时运机遇造成的,并不是他们真得比别人高明多少。倘若因此而目空一切,即便荣华富贵,也转眼成泡影。
(二)、善待下属。
一是要公正。当领导的守之以礼,作下属的尽之以忠,才能上下同心。相反,在上者如以势压人,以权欺人,必将离心离德,彼此伤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当领导的,对别人无关紧要的过失百般挑剔,吹毛求疵,摆出一副自己永远正确的教师爷面孔,那么,别人就会觉得理不公,气不顺,怨恨不满的情绪也就会随之而产生。对下属的成绩忽略不记,偏好盯著微小的过失不放,这是当领导的一大忌。所以,不计较部属的小过,既是一个领导人应有的雅量,也会让人觉得你通情达理,富于人情味,凝聚力也就因此而产生。
二是对下属要做到奖罚分明,立地兑现,不可拖延。
楚汉争霸失败的例子:有的管理者办事前,慷慨许诺,一到论-功行赏,却一毛不拔,概不兑现;手下的功臣必然感到沮丧。项羽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他的将领屡建战功,可是他把刻好的印拿在手里转来转去,磨得陵角都没了,也舍不得给人;后来人才全伤心得跑到刘邦那里去了,自己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三)远离小人和谗言。小人和谗言自古是祸乱的根由。谗言,或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或是捕风捉影,渲染夸张,或是利用矛盾,挑拨离间……进谗使诈的人不论采取什么诡计,目的只是一个:打-倒政敌,害人害己。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亲小人,远贤臣而败亡的历史教训太多了。虽然没有一个当皇帝的不知道“亲贤臣,远小人”则事业成,国家兴。实际上却没有几个能做得到的,为什么?就因为小人善拍马屁,贤臣好进忠言。马屁于国于民有害,但听了舒服;忠言于国于民有利,但听了扫兴。子胥、屈原的悲哀人人皆知。还是那句老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作为管理者,自身要正。当领导的最容易犯的过失就是听信阿谀奉承。往往最初有所警觉,日久天长,慢慢就习惯了。最后听不到唱赞歌,甚至唱得不中听就开始生气了。到了对歌-功-颂-德者重用,犯颜直谏者仇恨的地步,那就离失败不远了。
八、具有礼仪素质。
礼就是待人处世的礼仪和礼节,是文明的表征,讲究礼既是自己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礼就是做人处世的规矩和法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讲礼,不明礼,就不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社会失去了礼的约束和规范,就会陷入秩序的混乱和精神的迷失。 “礼”是规范全社会的道德行为之规仪和准则,无论在家在国,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要涉及到它。大到国家、社团的集体活动,小到个人的饮食起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这样,社会生活才能井然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融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四种朋友:一种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知识渊博,为人正派,而又淡吐不俗,风趣幽默,真是难得的好朋友。第二种高级而无趣。这种朋友,学问很好,为人正派,但很刻板。第三种是低级而有趣。这种人品行学问不怎样,小毛病不少,但很风趣,出现在哪,哪里就会有笑声。最后一种低级而无趣。这种人是最糟糕的了,认真来说不会有人愿把他当朋友。
九、具有勤俭素质。
可以说勤勉、节俭是我们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社会上最勤勉、节俭的人是商人。如果你有一种很伟大的才干,勤勉会让它更完美;如果你有一种平凡的才干,勤勉会补足它。许多当代的民营企业经营者,都明白节俭是为了将来的享受或为了避免将来的痛苦而抑制自己现在的享受、消费,以及抑制自己的生活性消费、享受而扩大生产投入。
可以说,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时候,诸葛亮说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十、具有严谨素质。
严谨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十分注意的素质。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
(一)、谨言。平时要守承诺,不能随便许愿,更不能口若悬河随便乱说。《素书》说:“以言取怨者祸。”意思就是祸从口出,人的许多麻烦和灾祸是由于言语上太随便,不慎重带来的。如果做了再说,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你在做之前,别人不直到你的计划。相反,如果是说在做,你就把主动权交给人家——因为人家已经知道了拟订计划,就会设法对付你,导致你做不成,计划落空。成大事的人,都是缄默寡言,慎行而谨言。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高尚其行为,谦虚其言论,这是加强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何为有道?《素书》的这句话就是揭示其奥秘的。当“猎物”已是你囊中之物 ,一切都水到渠成之际,你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到处夸耀,喜极失常。只有稳住阵脚,不露声色,到手了的便宜才不会不翼而飞。生意场中是如此,政治斗争,军事外交又何尝不是这样子呢?
(二)、慎行。有个成语:‘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日常行止尚且如此,更何况办大事呢?所以要在行动上避嫌,在用心时去疑,一是为了不节外生枝,干扰谋事;二是为了远祸消灾,避免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冤枉。
《大学礼记》中有一句话:“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如果这里把“治国"、“齐家"比着是管理好一个企业,那么“修身"就是指企业家自身的修身养性了。因此,从前面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企业家要成功地经营管理好一个企业,首先必须通过“修身"来不断完善自己。
总而言之,人生在世,立身为本,处世为用。立身要以仁德为根基,处事要以谨慎为手段。有了机遇,就会成功;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谋虑的人,就连眼前的忧患也无法避免。有危机感,害怕企业破产倒闭的,就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时警策自己的人,就平安无事。有道德的人,无心求福,福报自来;多行不义的人,有心避祸,祸从天降。只有居安思危,处逸思劳,心存善念,行远恶源,才能真正做到树立品牌,打造百年企业,成为真正成功的管理者。
【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元素】相关文章:
管理者应具有的十种习惯06-09
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03-10
幼儿园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06-16
企业中层管理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10-17
失败的管理者有哪些02-27
管理者常犯哪些错误04-21
管理者的权利有哪些06-11
准妈妈应避免哪些胎教常识03-20
管理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哪些03-26
参加面试时应注意哪些问题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