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安全制度>《种鸡场生物安全制度

种鸡场生物安全制度

时间:2022-04-12 04:44:04 安全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种鸡场生物安全制度

养鸡业的发展需要有四大支柱,即优良的品种、平衡全价的饲料、科学的饲养管理和严格的鸡病防治。其中鸡病防治是养鸡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疫病控制主要是依赖疫苗,但疫苗只能减少目前的经济损失而永远消灭不了疾病。由于养鸡数量的增大,养鸡技术落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疾病越来越多,目前鸡群发病概率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近2()倍。有些污染严重地区频繁出现疫苗的免疫失败,疫苗的免疫已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所以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养鸡成功的重要前提。

种鸡场生物安全制度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是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点来制定的.主要分三部分。

1、病原和传播途径的控制

1.1  重视鸡场的环境卫生

鸡场的环境卫生,包括鸡群的小环境(鸡舍)和大环境(生产区和生活区)卫生两方面。实践证明,环境卫生好的鸡场,鸡群比较健康,发病概率低,即使发病,也容易控制。

鸡舍的环境包括舍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等,这些条件指数都对鸡群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的发挥及抗病能力有很大影响.

鸡场的布局要合理,场内应分设净道和脏道。净道是专门运输饲料、产品的通道。脏道是专门运送鸡粪、死鸡、淘汰鸡及垃圾的通道。场区内不能有鸡粪和鸡毛,要定期清扫、消毒,每周至少一次。死鸡不能乱扔,要及时收集进行蒸煮、焚烧或深埋;从鸡舍清出的鸡粪要及时运走,可进行发酵或烘干处理,鸡舍排出的废水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1.2  做好严格的隔离饲养

鸡场位置的选择要有利于隔离,要建在地势高燥,开阔平坦,排水方便、水质良好,远离村镇、工厂、肉类加工厂及交通要道等。场内鸡舍间距不小于12米。鸡舍不得让外人参观,进场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方可进入.不从疫区购买饲料、鸡苗等。还要做好防鸟、防鼠、防蚊蝇等工作。

1.3  坚持全进全出是控制疫病的基本条件

目前,很多养鸡场(户),尤是是农村养鸡户,他们常常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把雏鸡、育成鸡、成鸡都养在一起,有的甚至在同一鸡舍内又养大鸡又育雏,形成一个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而且从开始养鸡就连续下去,老鸡还没淘汰,新雏又进场,鸡场没有间歇的时间,也就不能进行全场的彻底消毒,也极易造成一些疾病的传播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因此把成鸡和育成鸡、雏鸡分场饲养,做到全进全出是控制疫病的前提。

1.4  要坚持做好消毒工作

要把消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仅要做好养鸡的各个环节(如大门口、生产区及鸡舍人口等)的消毒,而且要坚持做好带鸡消毒,即在鸡舍有鸡的情况下用适当的消毒剂对鸡群进行喷雾消毒,这对环境的净化和疫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作用。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是引发多种疫病的原因,因此一定要重视饲料和饮水卫生。发生霉败变质、污染严重的饲料不能喂鸡。

1.5  杜绝病原的传入,建立无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贫血、白血病、鸡白痢等蛋传疾病的种鸡群,避免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定期淘汰这些疾病的阳性鸡;不从有这些疾病和发生重大传染病的种鸡场引进鸡苗。

2、易感鸡群的控制

2.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体质,提高鸡群抗病力,其核心就是减少应激反应,当鸡在进行断喙、转群、免疫或饲养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及气候骤变时,鸡群会发生应激反应,这种情况下鸡对维生素A、K、C需求量增加,应及时补充。同时避免应激的叠加反应。

2.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免疫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免疫能否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疫苗的质量、免疫的时间、免疫的方法等等,所以养鸡场一定要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情况,制订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要有计划地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以便确定最佳的免疫时机,检查免疫后的效果。免疫前后,要避免各种应激,对鸡群增加一些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及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免疫效果。

2.3 做好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贫血、鸡网状内皮增生症、鸡球虫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减少或消除饲料霉变、霉菌毒素,以避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发生。

特别强调的是避免因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而引起免疫抑制。

2.4 制定投药程序,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本场的发病情况和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投药程序,有计划地在一定日龄,或在气候转变时期,对鸡群投药可以做到预防在先,减少或防止发病。为了有针对性地用药和避免抗药性的产生,应作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并常变换给药的种类。也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促生长药物,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减少死淘率。

2.5 发生疫病的措施。

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诊断和采取隔离、防疫、消毒、扑杀等有效措施,尽快把疾病控制或扑灭,把损失降到最低。

3、建立疫情的预警系统

建立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周遍地区和国内外疫病流行情况;建立检测体系(免疫监测、消毒监测、药敏试验);建立鸡群日常状况观测体系,及时了解鸡群的健康状况。

如何建立种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2015-07-20 16:25 | #2楼

1 场址的选择和布局

任何养禽场的选址都应远离公路主干道,居民区,但交通应便利。选址应建立在地势较高、干燥,便于排水,通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供电有保障的地方。应与其他畜禽场、屠宰及加工厂、垃圾站较远。鸡场周围应有围墙或隔离带,场内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生产区根据规模及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各小区的排布不能在同一风向上。各生产区应设置各自的净道和污道。各小区放置独立的病死鸡处理池及鸡粪发酵池或储存池。

2 执行科学、严格有效的卫生消毒程序

2.1 重视清洁卫生工作

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如果被消毒的现场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则消毒液被大量的有机物消耗,将严重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彻底的清洁卫生是有效消毒的前提。一般来说,机械性的清除工作可以将环境中90%的病原微生物清除掉。之后用常规的消毒药可杀灭95%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再用熏蒸法可有效清除99%以上的病原微生物。

2.2 制订正确合理的消毒程序

2.2.1 人员、生产工具及车辆的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必须经淋浴,换上消毒过的工作衣帽。手部应先清洗后在无腐蚀的消毒液中浸泡(如新洁尔灭液等)3~5 min,再清洗。生产区应备有专用水鞋或生产专用鞋,并通过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的通道必须是唯一通道。生产工具如鸡笼、料车等应先冲洗干燥,再经熏蒸消毒后备用。备用物资仓库,更-衣室,饲料转运储存间等应安装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2.2.2 鸡场环境卫生消毒

根据需要设定每月、每周、每天应清洁、消毒的区域、范围、人员等,一般育雏舍周围做到每日清洁消毒,其它鸡舍每周至少1次大清除,每月1次全场范围的清洁卫生工作。

2.2.3 空鸡舍的清洁消毒

每栋鸡舍在全群出栏后至下一批鸡进入前,必须对鸡舍及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严格消毒及空置。其程序包括:排空,机械性清扫,用水冲洗,消毒药消毒、干燥、再消毒、再干燥,重蒸、密闭、空置等,检修应放在两次消毒之间进行。最后熏蒸时应将鸡舍内所有用具放入鸡舍后再进行,并且密闭达24 h以上。熏蒸消毒鸡舍时,应使舍内温度保持在18~28℃ ,空气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

2.2.4 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工作是饲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应做到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夏季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次数,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如外界气温较低时可通过加温后喷雾。消毒药应选择对鸡体无刺激性、无腐蚀性的药物轮换使用,严格按要求的浓度配比,应根据鸡舍空间容积决定喷雾使用量,喷雾消毒的器械应根据雾粒大小来选择,一般雾粒应控制在80"120 I-tm,过大沉降过快,起不到吸附作用,并造成鸡舍潮湿,但也不应小于50 m,因为沉降速度过慢,易被鸡吸入呼吸道后诱发呼吸道疾病。喷雾消毒工作,应根据上述原则及不同季节,以规定的形式固定时间、人员、用药浓度、用药量,同时应避开产蛋高峰时间及用活疫苗前后3 d内。

3 严格控制传染病

同一生产区只能饲养同品种、同日龄的鸡,不同小区尽量避免人员及用具往来,并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鸡群出笼后至少空置14 d以上。杜绝饲养其它禽类。采用密闭式鸡舍,防止鸟、野生动物、鼠类进入。对于开放式鸡舍也应在门、窗、天窗等敞开部分用铁丝或尼龙网等封闭。并定期杀灭蚊蝇等其它昆虫。

【种鸡场生物安全制度】相关文章:

鸡场的销售管理制度05-08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03-16

生物安全防护制度(精选15篇)03-14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5篇05-09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0篇)06-11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通用5篇)04-28

生物管理制度04-14

养鸡场租赁合同04-12

办养鸡场商业计划书05-08

物业安全制度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