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贸市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浅谈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
农贸市场食品凭借其相对较低的价格优势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日常生活需求,但与此同时,由于其进货渠道杂而且在进货链条上缺乏严格的检验把关程序,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监管难度较大,需要在监管实践中不断探索,笔者结合辖区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实践,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从当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三难”:
一是食品进货渠道广泛,准入把关难
商品准入制度是食品从生产领域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的一道有力屏障,但农贸市场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食品进货来源更多的是一些作坊式生产加工点,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可能完全达到规模化生产要求。特别是蔬菜、水产等食品,在当前主要从进城农民手上直接收购的情况下,进入市场前不可能经过质量检测,实行准入制度充其量只能是起到一种宣传作用。另外,从经营户经营方式看,在进货时通常都是电话下单,供货方送货上门,定期结账,供需双方平时很少碰面,完全凭着相互信任进行交易,在交易手续上甚至连一张规范的票据都没有,客观上弱化了商品准入制度的把关作用。
二是食品检查方式单一,问题发现难
农贸市场经营的食品虽然种类繁多,但从外观上分,不外乎包装食品和非包装食品两种形态,在包装食品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商标假冒,以假充真。虽然食品生产厂家在食品防伪标识上费尽心计,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多情况下对于真假李逵,不仅消费者难辨真伪,有时连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也无从鉴别。对非包装食品的安全把关更是力不从心。由于农贸市场非包装食品的来源,大多为小作坊加工生产,设备简陋,生产加工管理不够规范,因此,卫生指标不符合规定要求、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对这些问题进行检查把关,目前最主要的手段只有食品安全定性检测,但由于定性检测的设备和技术条件限制,不仅检测的项目、品种寥寥无几,而且检测试剂的准确性也不尽如意,客观上难以满足当前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
三是食品查处手段缺乏,质量提高难
首先,在监管范围上难以全覆盖。部分食品经营者所采用的经营方式是“场内经营场外交易”,市场内的摊位仅仅是一个提供经营资格的门面和摆设,其食品既不放在市场内,也没有固定的存放点,交易时采取电话联系,临时决定交易地点和交易时间,由于其交易方式的隐秘性和交易时间的不确定性,对这一部分的食品安全把关,事实上处于一种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次,对问题食品有效控制难。由于依据定性检测对问题食品的发现和确认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等检测结果出来后,前去没收处理时,往往取样检测过的食品已经销售一空,更有甚者,有的经营户只要工商部门去其摊位上抽取了某食品后,由于担心检测不合格被没收,会立即将其进行转移或隐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食品定性检测的效果。再次,由于定性检测结果不具有法律效力,在实际监管中,无法依据定性检测结论对问题食品及经营者作进一步的处理,极大地削弱了定性检测作用的发挥,使农贸市场问题食品始终处于一种查而不止、禁而不绝的状态。
二、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和对策
针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和难点,在监管上应对症下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监管的成效。
1、着眼宣传引导,强化“自我”把关
一是要着力解决经营户食品质量把关意识不强的问题。针对经营者思想上普遍存在的食品安全应该由生产领域解决,与经营者无关的模糊认识,大力做好食品安全有关规定和要求的宣传灌输,同时要采取签订合同等形式,把经营者食品安全把关责任进一步固化和强化。二是要着力解决经营户食品安全信息不畅、无从把关的问题。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畅通食品安全信息渠道,及时把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准确传递到每个经营者,使他们在食品安全把关上有劲可使、有力可用。三是要着力解决经营户食品安全把关上知而不行、行动不力的问题。要加强对经营户履行食品安全把关义务情况的检查监督,通过组织经营户开展食品安全“评先创优”活动、建立经营户食品安全档案、落实食品安全奖惩制度等形式,强化制度管理,提高经营户在食品安全把关问题上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着眼市场准入,严格“入市”把关
在农贸市场的食品市场准入上,必须从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一是要把握关节、抓住要害。要科学设计以索证备案、索票备查、台帐登记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按照易于实施、便于检查、实用高效的原则,统一确定索证范围、规定票据必须具备的要素、合理设计台账登记的格式、内容及方式。笔者个人认为,在食品市场准入各环节上,索票备查是准入制度的核心环节和准入监管的有效着力点,索证备案和台账登记都要围绕这一核心来开展和实施。二是要着眼效果,创新方式。在准入实施上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对不同的食品采取不同的准入方式和准入措施,例如,目前辖区农贸市场供应的豆制品,其进货来源大多为作坊式加工点生产加工,无证(营业执照、许可证)问题绝非个别,而这一问题又非一朝一夕能够加以解决,因此我们在认真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对豆制品准入把关实行加工点登记备案,供货商凭卡送货进场(市场)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准入监管效果。三是要完善制度,强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市场业主在食品市场准入上的作用,加强市场举办者这一环节的监督和指导,督促其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严格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3、着眼食品检测,加强“技术”把关
定性检测是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现阶段的一个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为提高食品安全定性检测效果,充分发挥定性检测的作用,必须大力推进和加强食品定性检测工作。一是要加强对食品检测工作的调查研究。要在较高层次上设立食品安全检测专门工作机构,把食品安全定性检测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系统工程,加强食品安全定性检测工作的系统研究,及时解决市场食品安全定性检测实施过程中的难题,统一研制开发食品检测试剂,从而使食品安全定性检测工作做到组织系统化、人员专业化、标准统一化、程序规范化、试剂一体化。二是要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充分发挥“检测中心、检测车、检测箱、检测点”四位一体的食品检测网络作用,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又能密切配合的食品质量检测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对市场食品质量全方位、无细缝的检测覆盖。三是要完善食品检测工作考核制度。对食品安全检测人员,要定岗位、定职责、定任务、定指标,定措施,强化工作考评和工作管理,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考评机制。四是探索和改进检测方法。要着眼提高检测效果,积极探索,拓宽检测范围,扩大检测项目,规范检测标准,不断提升检测体系的检测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五是放大食品安全检测效应。要通过市场公示、消费警示、经济处罚、立案查处、信用监管等形式和手段,努力放大食品安全检测效果。
4、着眼责任落实,完善“机制”把关。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上,完善监管机制、改进监管方式是最重要的一环。一是要规范合同监管。要通过对市场摊位租赁合同进行备案审核、推广格式合同的方式,明确市场业主和食品经营户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在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做到责任明确、制度落实、措施到位。二是要推进信用监管。要建立健全经营户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定期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其食品安全信用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管频率和监管措施。三是要落实责任监管。按照工商部门-市场业主-食品经营户-食品供货商的链条,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在监管方式上实行分片管理制和责任追究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定岗、定人、定职责、定任务、定目标。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
赶水镇农贸市场管理制度
凡是进入市场的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市场的各项制度,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严禁下列产品及其制品进入市场进行销售:
一、严禁无生产日期、有效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生产地址及有毒、有害、霉烂、变质、过期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
二、严禁按规定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的不合格的家禽家畜及病死的猪、牛、羊肉及其加工产品进入市场销售。
三、严禁国家和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进入市场。
四、严禁外包装与食物不相符的产品进入市场。
五、进入市场经营的物品必须按规定进行存放,不准乱摆、乱设摊点。
六、在销售过程中必须实行公平交易,严禁短斤少两。
【农贸市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03-26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6篇03-26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6篇)03-26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7篇03-29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7篇)03-29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篇04-04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篇)04-04
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08-27
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01-22
生产安全管理制度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