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安全制度>《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2-04-11 07:46:39 安全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章 审批管理

第三章 营运管理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五章 法律 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经1998年5月8日辽宁省人民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上旅游运输管理,维护水上旅游运输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水上旅游运输是指以船舶(艇)(不含与外界水域不相通的公园中的划船、游艇)为载体,以游客为对象,在我省沿海、江河、湖泊、水库及其他通航水域(以下统称通航水域)从事运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营业性运输。

第三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下同)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水上旅游运输的主管部门。

政府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对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管理。

第二章 审批管理

第五条 申请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一)在购买或者建造旅游船舶(艇)前,要向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筹建申请,经审核批准的,核发《水路运输许可证(筹建专用)》;

(二)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筹建专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准许范围内购置、建造船舶(艇),筹建结束,向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开业申请,经审核批准的,核发《水路运输许可证》;

(三)取得《水路运输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持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后,向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船舶营业运输证》。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涉及其他有关部门审批权限的,还应当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第六条 申请筹建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筹建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章程;

(四)资金来源证明;

(五)筹建负责人身份证明或者委托书;

(六)主管单位的安全负责证明。

属合资经营的,必须有合资经营各方签订的合同书或协议书。

第七条 水上旅游运输筹建单位和个人申请开业,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开业申请书;

(二)法定检验部门出具的船舶(艇)适航证书(复印件);

(三)船舶(艇)所有权登记证书和船舶国籍证书(复印件);

(四)自有流动资金的验资证明;

(五)主要船员名单及有效的适任证书(复印件);

(六)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七)保险公司出具的船舶(艇)和旅客意外伤害保险单;

(八)旅游沿线停靠港(站、点)同意停靠的证明。

第八条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审批权限,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经营市内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由该水域所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二)经营省内市际间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由省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三)经营国内省际间水上旅游运输业务及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由省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报交通部审批。

第九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增加运力,必须向批准其经营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购买或者建造船舶(艇)。购买和建造船舶(艇)结束,向原批准机关提交本规定第七条(二)、(三)、(五)、(七)、(八)项规定的文件,办理《船舶营业运输证》。

第十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时,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并以书面形式报原审批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需要改变其经营范围,必须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停业,必须向原审批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手续;转户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停业、开业审批和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经批准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接受年审。未经年审或者年审不合格的,不得继续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

第三章 营运管理

第十三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保持旅游船舶(艇)整洁。妥善安排游客上、下船舶(艇),维护旅游船舶(艇)秩序。

第十四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核定的航区内航行和在规定的港(站、点)停靠。

第十五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经过省、市有关部门批准的运价标准和保险费率收取费用,并使用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水上旅游运输客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私印、倒卖水上旅游运输客票。

第十六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水路运输管理费。

第十七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规章,防治环境污染。

第十八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向当地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季、年度营业性旅游运输量统计报表,提交年度经营情况报告。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九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下列规定,加强对旅游运输船舶(艇)的安全管理:

(一)对船舶(艇)进行安全技术管理,保持适航状态;

(二)配备船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对船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不得强令船员违章操作;

(四)根据船舶(艇)的技术性能、船员条件、限定航区和水文气象条件,合理调度船舶(艇);

(五)按照核定的乘客定额运送旅客。

第二十条 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指定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船舶(艇)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旅游船舶(艇)必须保持通讯、消防、救生设备齐全有效,甲板护栏设施完好。在船舶(艇)明显位置标明乘客定额和乘客须知。

第二十二条 旅游船舶(艇)不得在游泳区内航行,停靠港(站、点)应当避开游泳区。

停靠港(站、点)应当备有供游客上、下船舶(艇)的安全设施。

第二十三条 旅游船舶(艇)遇险时,船上工作人员除发出呼救信号外,应当全力抢救遇险的游客,组织自救。

事故现场附近的船舶(艇),收到求救信号或者发现有人遇险时,应当全力救助遇险人员,并迅速向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现场情况和本船舶(艇)的名称、呼号和位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水路运输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证》,擅自经营水上旅游运输业务的,责令停止营运,并视情节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营范围,取消或者增开航线、减少班次、变更停靠站点的,责令改正,并视情节处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不使用规定的水上旅游运输客票的,责令改正,并处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伪造、私印、倒卖运输票据的,处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五)未按照规定缴纳运输管理费的,责令补缴;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营运;

(六)旅游船舶(艇)超载运输的,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七)在游泳区内航行的,给予警告,并处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涉及环保、旅游、城建、公安、物价、工商等部门职责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六条 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罚没款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航运管理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办事、文明管理。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xx年6月1日起施行。

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规定2015-07-08 8:24 | #2楼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维护水上旅游交通安全秩序,防止旅游船舶污染水域,保障旅游船舶和游客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营口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水上旅游运输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水上旅游运输是指以船舶(艇)为载体,以游客为对象,在我市沿海、河流、水库等水域从事运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营业性运输活动。

第四条 营口市交通局是我市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水上旅游运输的行业安全管理,对从事水上旅游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及其所属船舶,核发有关证、照。

第五条 市旅游、工商、海事、公安、边防、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按照下列规定配合做好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一)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旅游规划,负责维护水上旅游运输市场秩序;

(二)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取得运输许可证和运输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审查,依法核发《营业执照》;

(三)营口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本市辖区内水上旅游运输交通安全的监督检查,对水上旅游运输船舶进行登记,核发船舶登记证书,对船员实施考试、评估、发证;

(四)市公安、边防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水上旅游运输场所的社会治安管理,核发船舶户口簿;

(五)市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民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严禁渔船非法载客。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上旅游运输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保障船舶、游客的旅游运输安全;组织个体经营者重组或联合成立船舶公司,建立健全水上旅游运输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水上旅游运输的日常安全管理。

第二章 经营场所

第七条 用于从事水上旅游运输的海洋水域,由使用单位或个人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海洋功能区划进行审核,在征得海事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后,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并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告。

用于从事水上旅游运输的其他水域,由使用单位或个人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提出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用于从事水上旅游运输水域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或管理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水域安全指挥调度系统,对船舶的安全航行进行监控。

第九条 海事机构要对各类旅游船舶划定航行区域,对不按航区航行的船舶按规定进行处罚。旅游船舶要在海事机构划定的航线或区域内航行和在运政部门规定的港口(站、点)停靠,不得超越航区航行和随意停靠。

第十条 距人工湖泊大坝200米以内的水域,禁止旅游船舶航行、停泊。海滨浴场、游泳区禁止旅游船舶航行、停泊。

第十一条 旅游船舶航行水域与游泳水域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安全隔离带,并在水中设置安全可靠的隔离设施和在岸边设立醒目的警示标志;危险水域设立危险警示标志。乘客自驾航行水域必须设立明显的区域标志。

第三章 船舶公司

第十二条 从事水上旅游运输的船舶公司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

(二)具有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适航船舶;

(三)具有固定的船舶停、靠港站(点),具备相应的服务设施;

(四)具有满足经营需要和安全管理要求的组织机构;

(五)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经市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考核并持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从事旅游运输的船舶公司应配备至少2名以上具有航海专业中等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持有与所管理的船舶种类和航区相适应的船长或轮机长职务适任证书的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 船舶公司应落实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船舶公司经营资质实行年度审核制度,经审核合格的,可继续经营;不合格的不准进入水上旅游运输市场。

第十六条 船舶公司应严格执行水上交通安全规定,教育督促所属人员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保证船舶和船员符合规定要求。船长负责船舶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 船舶公司要建立健全岸上和船上应急预案,明确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

第四章 船舶与船员

第十八条 船舶必须具备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船舶检验技术证书和行政主管机关颁发的有效证书、证照,且具有规范的船名标志,在明显处标明乘客定额及乘客须知。

第十九条 船舶必须设置垃圾回收装置,回收的垃圾应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船舶必须在醒目处设置告示,禁止游客向水中投放垃圾及其他漂浮物。禁止船舶向水中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等其他污染水域环境的污染物。

第二十条 鼓励从事水上旅游运输的企业装备高档次、大吨位、安全设施先进的船舶。

第二十一条 船员必须持有海事管理机构签发的相关证书,载客12人以上船舶的任职船员应经过客船船员特殊培训。

第五章 船舶航行

第二十二条 船舶必须遵守《1972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和《营口港水上交通管理规则》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 船舶要采用安全航速,保持正规了望,谨慎驾驶,注意随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船舶安全。

第二十四条 船舶不得抢行,不得互相追逐及进行其他有碍航行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五条 禁止船舶超员、超航行区域、超抗风等级航行。

第二十六条 禁止旅游运输船舶进入港区的生产作业水域。

第二十七条 水上能见度不良时,禁止旅游船舶出航。

第六章 安全保障

第二十八条 从事旅游运输的船舶必须配备经船检部门认可的救生设备及救生器具。救生衣必须放置在乘客随时可用的位置上,并做显著标志。救生衣的使用说明和示意图应设置在旅游船舶的明显处,船舶开航前必须为乘客示范救生衣穿着方法,乘坐敞开式船舶的乘客必须穿着救生衣。

第二十九条 旅游运输船舶与岸上必须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系,船舶公司要指定岸上人员与船舶保持有效的联系,并负责应急情况处理。

第三十条 船舶必须配备符合船舶消防标准要求的设备、器材,并定期检查,确保其安全有效。

第三十一条 船舶公司应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船员进行救生、消防演习,提高船员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十二条 船舶公司要指定人员在船舶乘、降点妥善安排游客上下船舶,维护秩序。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船。

第七章 救助与事故处理

第三十三条 船舶发生事故时,必须迅速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位置、受损情况和救助要求向就近的地方人民政府报告。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自救,全力抢救遇险乘客。

第三十四条 接到船舶事故报告后,各有关方均应迅速组织实施水上救助。事故现场的其他船舶接到事故遇险求救时,应全力抢救遇险人员。

第三十五条 船舶发生事故后,要立即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于到岸后24小时内向海事管理机构递交事故报告书。

第三十六条 海事管理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按照有关规定,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明原因,判明责任,并对责任人和相关船舶公司及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第八章 行政管理考核

第三十七条 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各级政府要建立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责任制,对本辖区内的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实行逐级负责。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与相关乡(镇)人民政府签订旅游船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乡(镇)人民政府与其辖区内船舶公司签订船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责任制的签订和落实工作。

第三十八条 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应与市(县)区、乡(镇)政府领导的政绩挂钩,凡安全考核达不到标准的市(县)区、乡(镇)政府,年内其政府主管领导不得被评为先进个人;出现安全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市政府每年对有关主管部门和市(县)区政府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市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水上旅游运输安全管理的考核工作。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违反交通、公安、工商、海事、海洋、旅游、边防、安全生产等管理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从事水上旅游运输的船舶公司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未按要求取得相应安全管理资格的,由市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也不提出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行政处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行政警告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水上旅游运输交通事故或者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有关行政机关违法进行审批、许可的;

(二)有关行政机关对审批的安全事项不实施监督检查的;

(三)有关行政机关不依法进行船检、船舶登记、船员考试发证的。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警告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水上旅游运输交通事故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对其境内批准的浴场、水库、水上乐园等水域,不依法实施日常安全管理的;

(二)对其境内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浴场、水库、水上乐园等水域不予查处的。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由市政府法制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自20xx年2月1日起施行。

【旅游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运输安全管理制度03-07

安全运输管理制度01-02

运输安全管理制度01-13

车辆运输安全管理制度04-01

运输公司安全管理制度02-06

运输安全设施管理制度02-18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01-13

运输车辆安全管理制度02-27

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5篇03-09

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制度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