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安全制度>《教师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教师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时间:2022-04-11 02:57:25 安全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教师安全培训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精神,结合我县教师培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指为促进我县教师专业发展,通过集中培训、二级传导、校本研修、网络培训等形式开展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含特殊教育学校、职教中心)。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条  县教育局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总体部署、检查评估及表彰奖励。

第四条  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培训前期调研、培训方案拟定、培训师资选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后勤保障、学员跟踪指导、实践基地建设、培训成果提炼等。

第五条  参训学员所在单位要为学员参训提供时间、必要的经费和保障,督促、指导学员在岗研修,确保学员不因参加培训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六条  教研室须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县教师培训计划启动培训工作。培训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在进修学校网站相关板块上传学科集中培训情况综述或培训过程简报。

第七条  县进修学校要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做好参训学员的入学建档、培训考核和跟踪指导等工作。根据考勤情况、学习过程、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实践研修等制定出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对学员进行测试考核,并按照培训学员总数的20%评选表彰优秀学员。培训期间,参训学员因各种原因缺席超过总课时10%者,培训视为不合格。学科培训管-理-员应及时向教师教育办公室报送不合格学员名单,并书面通知学员任职学校。

第八条  学员请假需履行书面手续。请病假凭县医院相关科室诊断书。请假半天以内,由培训部门批准;半天以上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九条  按照《2012年农安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计划》中确定的培训项目,县里每年以乡镇为单位按照参培教师的比例,组织竞赛和抽测。县里抽测的合格比例做为乡镇参培教师项目合格证的比例。

第十条  县、(乡)校级教师培训过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年龄限定在45周岁(不含45周岁)以下,其它学科男教师年龄限定在55周岁(不含55周岁)以下,女教师年龄限定在50周岁(不含50周岁)以下。

第十一条  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不参加乡(校)级教师培训过关考试。

第十二条  对不参加培训过关考试的教师,学校要定期检查学习笔记。

第十三条  县级教师培训质量检测的结果分别与片区挂钩、与学校挂钩、与主管培训工作的业务领导挂钩、与教师个人挂钩,作为学校和教师个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  各中小学校按照县里文件要求,制定校本研修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有计划地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学习;制定教师校本研修学分登记办法;建立本校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每学年组织两次专任教师培训测试考核,并按照平均成绩排出顺序,然后依据县抽测合格比例,确定本乡镇培训合格人员,并发放项目培训合格证书。合格人员与不合格人员名单报送进修学校教师教育办公室备案。

第十五条  教师本年度内得到所有参培项目合格证书后,方可对其年度继续教育证书进行验证。

第十六条  中小学教师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经考核合格后可取得相应的学分。无故不参加各级教师教育培训或未取得合格学分的教师免发继续教育证书,年终不能参加评优选先、评职晋级。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公用经费的3%用于县级培训,2%用于乡(校)级培训。

第十八条  县教师进修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培训经费的管理,实行单独建账,专款专用。专项培训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培训调研及方案研制、学员餐费、培训专家费用、教学及课程资源开发、场地设备使用、培训成果提炼及评估管理等。

第十九条  接受上级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及培训经费的专项审计。

第五章 总结评估

第二十条  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培训督查组或委托相应机构每年对县级教师培训实施情况、二级传导培训及校本研修进行一次督导检查或评估鉴定。项目督查、评估及鉴定将采取听汇报、看专题片、查档案资料、问卷调查及座谈等方式进行。

第二十一条  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项目的部门教研员要于培训结束10日内将培训档案上报“教师教育办公室”。培训档案材料包括: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课程资源(专家讲稿及教案、培训教学PPT、教学反思及学员反馈)、培训合格名单、培训者名单、培训过程简报或培训工作总结等。

第二十二条  教师教育办公室对各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县进修学校按比例表彰年度培训工作先进个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农安县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武商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2015-07-05 21:49 | #2楼

一、指导思想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为更好地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我校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要培训基地、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培训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培训目标

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促进教师向现代型教师转变。

1、建立主动参与,开放高效,满足教师自主性选择学习需要的教师培训机制。

2、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实现从职业型向事业型、经验型向科研型、高学历向高能力、书匠型向学者型的转化。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获取、处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上网查找教育资料的习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撰写教学反思、博客的能力。

三、培训对象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全校教学岗教师。

(二)培训内容:

1、以教育法规为主的师德培训

以 “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道德观,提高思想修养及心理素质,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以新课程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重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及学校组织的教师读书为主要内容,搜集、整理相关课改信息,组织学习、研讨交流,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

随着规范学校的创建,以及专有教师的配备,办学条件的现代化,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培训;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设备操作的培训,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全员普及培训电子办公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培训计算机和网络的管理,博客、电子白板应用等内容。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交汇在这个可以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平台上,从而使教师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进一步转变其教育观念。

4、以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的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中心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引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

5、以组织教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为主组织管理能力培训

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管理者,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非常重要。要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老师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让优秀的经验能得到推广,促进教师教学组织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班级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四、培训方式和方法

(一)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积极从网上寻求学习资源,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任课教师随时将学习研究的成果发布到自己博客上,丰富、共享培训资源、信息。定期由学校推荐并筛选出一个反映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疑点、焦点的博客,作为学习主题,让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讨论。

(二)基于校园的培训方式。

以专题讲座、论坛、课例、实验、研讨、观摩、小组交流、答辩、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探索“参与、互动、合作、探究”的培训模式,倡导以学习型团队为载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反思、研究、进步、提高。

采用三级培训机制:

1、校级培训:学校经过调查了解,根据教师普遍性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校本培训活动。

2、教研组培训:根据各教研组特点,开展与各教研组专业紧密关联的培训内容。

3、自我培训:老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表,根据自己发展计划,为自己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方案经校本培训工作小组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并进行评价考核学分)学校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

(三)校际之间合作培训形式

与兄弟学校组织开展合作培训活动,共享各校优秀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让我校老师得到更多培训机会,得到更多收获,同时也可以宣传我校优秀的教育人才和资源,提升学校形象。

五、措施:

(一)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要加强学习,把校本培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办有特色结合起来,切实搞好培训工作。

(二)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工作,做好相关纪录,认真落实培训方案。

(三)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深化支教活动,与兄弟学校每学期进行有计划的互动交流。如:交流教改观念 → 互听教改课并进行研讨→教改展示课。

(四)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指派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在理论与实践两层面都提高,促其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五)校本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围绕课题研究工作,把每一位一线教师依据任教学科和专业特长编入课题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六)师徒结对,开展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带、帮、扶”,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七)学校根据课题和业务研究需要,以“读书”为载体,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为契机购买相关教育书籍,教师完成自学笔记、读书心得。

(八)为每位教师建立业务成长档案,及时收集相关资料和成果。

(九)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注意培训效果,做到“六有”,有考勤记载,有培训讲稿,有自学计划、学习笔记、体会(或反思材料),有活动总结,有阶段性检查记载,有考核奖惩兑现记载。

(十)进一步强化校本培训档案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专柜保管,确保档案规范详实,使校本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六、管理与考核:

(一)管理

教师培训实行学时学分管理。上级规定各种培训的学时学分,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培训者进行记录,学期末,由学校负责继续教育人员记录教师参加培训的学时和学分。

培训过程中要做好培训记录(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参培教师、培训形式、主讲教师等)。

各项培训统筹安排,统一协调,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形式,及早公布,使培训明确有序,进展顺利。考核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每次培训结束后要有专题汇报,对教师进行移植培训。

(二)考核。

每学期末对每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职工工作综合考评。考评采取记分制,具体细则如下:

1、按时参加每次校本培训活动记6分,缺席一次扣2分;

2、参加校外各级培训活动每次记2分;

3、按时上交各类材料,每份记1分;

4、主持校本培训活动每次记3分;

七、组织领导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了解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校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校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教师安全培训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安全培训管理制度04-02

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03-09

培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02-22

安全管理制度培训总结04-03

教师培训管理制度02-28

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制度03-08

安全培训管理制度15篇04-02

安全培训管理制度(15篇)04-0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04-01

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