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节日的灯笼活动反思
中国传统节日,不断往后世传递,慢慢变了意味。主要原因是,明清封建专制社会对平民的奴役,一方面是物质生存的剥夺,另一方面是精神的愚民与奴化,导致传统节日人文内涵的逐渐消失,而主要成为物质生活的享受方式。这是一个民族人文精神的衰落。中国传统节日,不像西方带有宗教色彩,基本上是民生的人文需求的设定。它随着自然气候变化的24节气走,春夏秋冬合理分布。既符合自然气候变化节律与农耕生活现实,又符合生命一年的行停调节需求。而且随着节日的生存文化积累,其文化内涵——特别是人生诗意的淤积越来越丰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节日就成了中国特有的健康人文传统的遗传方式。今天普通民众过的节日,基本上是物质享受为主。
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别的的吃法,百姓应节日吃法做吃的,商家也乘此机会满足需求,目的是赚钱。“舌尖上的中国”,是喜是忧?食客可以向世界自豪:看我们的饮食文化何等丰富!而文化良知则感到惭愧:难道中国人只有舌尖?他们的大脑、思想和文化就集中到一个“吃”字上吗?不错,过去生活穷困,缺吃少穿,饥饿心理的潜意识驱使人拼命赚钱,赚了钱就尽情吃喝享乐,但其后果是什么?是生命规律的多种惩罚!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恶性膨胀,导致社会犯罪、生存价值破坏、身体受到损害就是明证。传统节日,除了纪念屈原的这一唯一纪念节日——端午节之外,其他主要节日,都随着一年自然气候变化的24节气走。春天为一年之首,正是农闲时节,节日稍多,主要是立春前后的春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清明节;夏季是农忙时节,只有端午节;秋季丰收在望,有中秋节;秋高气爽,有重阳节。冬天来了,有冬至节。这些节日在历代文化人特别是诗人的描绘充实之下,文化与诗意内涵越来越丰富。
加上民间的各种文化需求的寄寓与文化创造的不断丰富,民俗与诗意兼具,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雅俗兼具”的整体性的人文生活方式,充分舒展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潜在需求。为了充分享受节日,今天的人们就应当反思过节的整体意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同一生存体验。特别是现今物质生活较好的条件下,应多考虑发扬精神文化的价值意义,在吃喝玩乐之上,应当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例如春节,可以加强人伦交往观念,温暖人心,和-谐人际关系;可以鼓励春联创作,比赛春联书写,增加生活诗意。南方还可以赏花、比赛花艺、吟诗作文;北方可以赏雪、做冰雪艺术。民间文艺表演也是传统,还有一些传统体育活动也可继承;从物质到文化、从衣食住行到精神活动,应当全面继承和创新发展。这才是利用节日全面发展人、体验全面小康生活的健康过节,真正意义上的过节。它超越了仅仅是酒足饭饱的庸俗。这样就能在节日中逐步提高现代人的生存观念,达到美育效果。中国传统节日的美育意义已经自然地体现于节日活动方式之中。但是,需要人们自觉意识、主动领会,才能自觉继承生存完整实现的美育内涵。其他节日,如元宵节,主要是艺术节,制作各种灯笼,显示灯艺才能;唱歌跳舞,搞各种文艺表演,百姓自娱自乐。就是民众自觉自主提高文明水平的一个机会。端午节,不要仅仅吃粽子之类,尤其要宣传和继承屈原正直、爱民、坚持正义、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参天地”的精神品质。不要将这一历史上唯一有重大意义的纪念节变成吃的节日。这是糟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今年的春节即将过去,国家民族有新的发展梦想;近期目标,那就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传统节日里,藏着人们的生活理想,隐含着人生、社会全面实现的结构。如何建成小康社会,传统节日的合理内涵,国人应当从中得到启示。
【节日的灯笼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挂灯笼 活动反思04-17
节日活动反思04-17
甜甜的节日 活动反思04-17
灯笼的教案02-25
《做灯笼》教案03-03
小班元宵灯笼教案02-01
节日活动方案11-15
元宵节灯笼的来历05-18
节日活动策划方案05-11
节日活动推广方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