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语文教学反思>《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4 20:47:42 语文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校5位年轻教师共上了五节课,分别是:徐怀美、张春萍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课文《“闪光的金子”》;吴小林、花玉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课文《祁黄羊》;张红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文《半截蜡烛》。这5节课基本反映了当前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反映了青年教师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与把握的实际水平和能力。5节课的总体特色有如下两个方面:

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反思

一、重点清楚,突破有法

5位老师所执教的3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从课堂的反馈来看,5位老师对课文重点的把握心中是有数的,把握得比较准;对重点部分的突破也都“有法可依”,这个“法”就是抓住关键语句引领学生品悟人物内心(这是教学写人文章的常用方法)。如《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紧扣描写一家三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三个人在厄运即将到来时的内心状态。这种教学思路一经确立,许多看似平淡的词语(如:伯诺德夫人把蜡烛吹熄时的“轻轻”、杰克在试图取走蜡烛失败后的“默默地坐待着”、杰奎琳对德国人说话时的“娇声”等等)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课堂上关注的焦点也就由文中人物的表面向人物的内心这个纵深方向发展,文中三个人物的形象也就随着学生理解的加深而逐渐变得丰满,变得立体可感了。找准重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础。

二、关注语言,引领实践

文本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抓手,理解、积累并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接近或者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离不开语言训练、语言实践这一重要手段。5节课都体现了对语言本身的关注,并由此生发开来,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它表明我们的语文教学正行进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

当然,5节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探讨,以下从6个方面来谈,算作对今后教学的建议。这6个方面是:研读教材,视野要开阔;语言实践,主导要加强;朗读训练,策略要灵活;教学环节,展开要有序;学科属性,彰显要鲜明;重点打磨,力度要加大。

一、研读教材,视野要开阔

研读教材要注意“深度”和“广度”。为尽量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教者研读教材时要有“篇”的视野,要把字词句段放在“篇”的大背景下来研读,注意前后文之间的联系,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眼光,教者才能从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完整的、深入的理解。《半截蜡烛》的教学注意了这种联系,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如第5小节中对烛焰的描写:“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要理解“可怕”,就得联系第3节。又如理解杰奎琳的“娇声”,这里的“娇声”是一个儿童的“娇气”吗?要得到正确的理解,就得联系课文第1小节中的“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再如《闪光的金子》一文中,要了解徐虎工作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就得联系开箱时间,就得联系第3小节中的“每天”,这样,学生对徐虎的辛苦才会有正确而完整的认识。当然,这几节课中也有忽视这种联系的例子,如教学“祁黄羊外举解狐”那一段内容时,“祁黄羊想了想”,想的是什么,没有想什么?可联系课文第11小节内容,让学生先把祁黄羊的内心所想表达出来(由于联系了11小节,学生的发言就会集中,避免了零碎),再追问,若你是祁黄羊,你会怎么想?这样问的意图是促使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感受祁黄羊胸怀的宽广。

其次,教师要有基于教材而不止于教材的意识。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语言,教师往往需要及时补充介绍一些背景资料。这一方面,《“闪光的金子”》的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主要介绍了徐虎十多年来为居民所做的一些事,透过这些事迹,学生能够近距离触摸徐虎“金子”般的心灵。需要指出的是,背景资料的呈现需要讲究时机,需要与教学无缝链接。

二、语言实践,主导要加强

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理解,二是表达。这里主要说表达。在引导学生表达时要注意三点:一要防止信马由缰。《半截蜡烛》的教学中,张红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时,设计了填空的形式,有效框定了表达的范围,避免了零碎;在让学生用“绝密”“绝妙”表达时,对表达的形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二要防止浅尝辄止。在《祁黄羊》的教学中,祁黄羊内举自己的儿子祁午做中军尉,教师让学生想象祁午听到这个消息后会怎么想。学生说:“你举荐我做中军尉,就不怕我打败仗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无疑,这样的表述游离于文本之外,偏离了文章的主旨,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草率的回答。对此,教师要有追问的意识,通过追问来及时引导,及时矫正学生的思维航向,将学生的表达引向深入。比如,可围绕“为什么举荐你”“举荐你别人会怎么议论我”与此学生展开对话,使学生的认识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学生的表达由简单趋向丰富。三是要防止人云亦云。注意两点:一是话题要开放,《半截蜡烛》中,教师设计的表达训练题“当    时   (谁)            (怎么想)”这一训练题虽限制了说话的形式,但它的内容却是开放的;再如让学生说说“是谁挽救了一家三口”,学生的答案是丰富的,理由也是充分的。二是思路要开阔。当学生的思维受限时,教师要讲究点拨的艺术,注重打开学生的思路。

三、朗读训练,策略要灵活

朗读既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真实的有感情朗读是建立在对文本语言的正确而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的,缺少了对语言材料的充分品悟,学生的朗读是不能读出契合文本意境的真感情来的,假使听上去“很有感情”,也只能是停留在技巧层面的虚假的感情。因此,朗读训练的策略不是指朗读技巧上的,而是在朗读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的策略。两位低年级老师在教学《闪光的金子》第3小节时,为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徐虎热情服务居民不辞辛劳,进行了这样的语言铺陈:烈日炎炎的夏天,他——;寒风凛冽的冬天,他——;孩子生日那天,他——;有了这样的铺陈,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能对徐虎的辛苦有深入的理解。这是朗读指导的一种方法。同样,在《“闪光的金子”》的教学中,为了体悟徐虎工作时间之长,教师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在教学“当他做完第四家的活赶到第五家时,已经是夜晚10点多钟了。”和“直到凌晨2点多钟才将管道疏通。”这两句话时,联系自己和家人在这个时间里干什么,这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进行朗读训练,学生应该能读出其中的味道来。《半截蜡烛》的教学中,学生说得比较充分,但朗读却不是很充分。需要指出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有时需要对文本材料做必要的改动,如读“烛光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让学生接下去读“秘密就要暴露,情报站就要遭到破坏,一家三口的生命就要结束。”重新修改、组织文本材料后,学生就能产生更强烈的体验,从而读出气氛的紧张。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可让学生做做动作,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再问问学生这么读的理由,便可读出伯诺德夫人在此紧急关头临危不乱的镇定和智慧。

总之,朗读指导应当灵活应用各种策略,以使学生读出内心的体验,读出真实的感情,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环节,展开要有序

教学要有序,教师要有这样几个意识:一是整合教学资源的意识。一节课的教学资源有时是分散呈现在文章中的,教师要善于进行有机的整合,而不能逐一分散进行教学。《闪光的金子》中有3处提到了时间(19时、10点多钟、凌晨2点多钟),这三处完全可以整合成一个环节进行教学,教者的分散进行,显得比较机械。《半截蜡烛》的教学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成功的,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选择三人中的一人具体谈谈他是如何表现的。”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学生的话题比较集中。二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意识。遵循认知规律,就是要防止“越级”。《祁黄羊》的教学中,老师在让学生第一次读“外举”部分时就要读出表情,这显然是拔高了要求。这一环节只有在学生对此段进行了深入的感悟和理解后方能进行。三是要有步步为营,逐层深入的意识。《祁黄羊》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说说祁黄羊在推荐解狐时是怎么想的,再让学生说说解狐在知道这件事时是怎么想的,最后让学生想象亲朋好友听到这个消息时会怎么说的。按这样的顺序展开,教学就显得不太紧凑。应将二三两个环节调换一下位置,课堂就顺畅多了。此外,“亲朋好友”这个词比较笼统,在指导学生说话时,可再具体一点,比如,听到祁黄羊推荐解狐时,他的母亲会怎么说,他的邻居们又会怎么议论?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一个角色还没有说透时,其余学生已忙着说其他的角色了。(当然,在转换教学环节时要注意适当的过渡,进行有效的衔接)

五、学科属性,呈现要鲜明

教师要时时注意语文学科的特征,要牢固树立这样一个意识,即语文的问题要用语文的方式来解决。5节课中,有3位老师自觉不自觉地在课的结尾部分不同程度地扮演了思品老师的角色,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集中表现在《“闪光的金子”》和《祁黄羊》的教学中。语文材料中蕴含着思想因素,语文老师对此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应采用思品老师的教学方式。对文本材料中的思想因素,要凭借语言这个载体,在深入品悟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要坚信,语言理解到位了、全面了,人文熏陶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而不必另起炉灶。

六、重点打磨,力度要加大

5节课对重点的打磨都还有很大的潜在空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还存在一些无效的教学环节,这些无效的教学环节挤占了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使得重点部分的教学浮光掠影,比较匆忙。如《“闪光的金子”》和《半截蜡烛》的课堂开始部分都安排了词语的复习教学环节,《“闪光的金子”》所安排的词语复习是纯粹的词语复习,意义不大,可以舍弃;而《半截蜡烛》的词语复习则有回顾课文内容兼导入第2课时教学的作用,相对来说,作用大一些,是有效的。再如《“闪光的金子”》的第一小节,无论是从内容的理解上还是在全篇所占的位置上根本就不需占用第2教时的教学时间来进行,或者根本就不需要列为教学内容。又如《“闪光的金子”》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读一读第2、3、4自然段,画一画徐虎帮助别人的句子,这是一个很难实施的问题,因此也是无效的。面对可有可无的教学问题,教师要舍得放弃,因为放弃有时能成就精彩。二是“过程”展示不充分。这就如同“登山”,坐缆车与徒步都可以到达山顶,但徒步的方式经历了“过程”,在“过程”中,徒步登山者饱览了沿途风光,获得了心灵体验,这是坐缆车的人所不能获取的。把这个例子映射到教学上来,就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也不能以少数优秀学生的理解来代替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要善于通过引导来让学生经历品悟语言的过程,同时增强内心的体验,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深入,情感上才会与文本语言产生共鸣。比如,在《闪光的金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徐虎的工作时间之长,教师问:“从7点开箱到凌晨2点徐虎工作了多长时间?”教师不等学生算出时间就以自己的回答代替了学生的回答。其实,只要耐心一点,让学生掰着手指算,学生是会算出来的,而且在算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产生“时间长”的心灵体验,这是教师所不能代替的。

各位老师,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如果你以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以及锲而不舍的意志来对待它,那么它将把无限的精彩和美妙的艺术享受馈赠于你!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11-08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4-08

语文观潮的教学反思04-12

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4-12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04-18

语文《颐和园》教学反思04-18

语文《假如》教学反思04-15

《背影语文》教学反思03-23

语文草原教学反思03-26

语文《琥珀》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