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事故反思>《上海液氨泄露事故反思

上海液氨泄露事故反思

时间:2024-05-22 18:31:08 秀雯 事故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液氨泄露事故反思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上海液氨泄露事故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海液氨泄露事故反思

  液氨泄漏事故不断,说明安全规范没有被严格执行

  规范需要人来执行,但人是不稳定因素

  在我国,类似“吉林禽业公司液氨泄露事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这是为何呢?任何生产环节都是有风险的,而人,才是各种风险中最值得警惕的那一个。由于氨制冷剂具有可燃、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企业在使用中应当控制系统安装的各个环节,通过完善的设计,完备的防护,达标操作,才能使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避免危害的发生。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失误的有两个环节,一个是安装环节,一个是日常维护的环节。这两个环节都和人密切相关。

  液氨制冷的系统大多由大管道连接,如果制冷设备维护不佳,或者安装出现失误,阀门连接处密封性不好,都极容易产生泄漏,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特别是在我国液氨制冷还未能实现全自动化运行,还要人工进行操作的背景下。如果设计、安装、操作、维护相关人员不懂专业,没有取得相关资质,不了解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那么他就很容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而这些失误哪怕只是一个阀门的关闭,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技术人员在关闭液氨储气罐管道阀门

  这在制冷行业中问题尤其严重,专业人才缺乏,培养力度跟不上,已经成为整个制冷行业中严峻的现状。比如说安装液氨制冷设备过程中,安装企业是需要具备一些资质的,而我们国家的现状是,存在着大量无证、无资质的非专业团队承包冷库安装,而有资质的专业安装团队却并不多。同时,我国冷链行业飞速发展,冷库规模和面积也在急速膨胀,这就需要更多的制冷专业人士投入其中。

  现在,很少有专业的年轻人愿意去做氨制冷系统的管理、维护,因为工作非常单调,而且刺激性气味太难闻。一名管理人员力气的大小,甚至都能决定一个阀门的紧闭程度。在氨制冷系统的管理中,人的不稳定性让安全也有了不稳定性。 成熟的规范没有形成制度细则,企业缺少了约束力更容易乱来

  重大事故的背后,除了零星的地方、企业自行制定了标准不一的管理规范,国家层面尚无针对性的液氨管理规范面世。细化到法律法规的危险化学品一栏中,亦无针对液氨这种危险化学品的专门性法规。具体到规范条文内容,从2014年版的《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中可以看到,仅仅对液氨的最低年设计使用量提出了360吨/年的要求,并无更详细内容可追溯。

  从地方层面来看,只有北京市、山东省、大连市等为数不多的地区,制定了相对具体的地方管理规定。以北京为例,今年5月,北京市才出台了《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技术规范》,这部规范被官方称为是 “填补了北京市涉氨单位液氨使用与储存安全管理及技术防护的空白”;再以吉林为例,2012年6月28日,长春市滑冰馆制冷机房发生氨气泄漏事故。2012年7月,吉林省安监局下发红头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液氨液氯使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并要求各个有关企业加强对液氨的安全管理。我们不难发现,哪怕是制定了具体管理规定的地区,也是滞后了很久,也颇具应付之嫌。

  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很多企业在安装施工中乱来,特别是一些小型、陈旧、无证的冷库,很多细节被直接忽略。

  政府的日常监管可以弥补企业的失范,但监管似乎也失灵了

  企业的安装调试不到位,人员的操作不规范,这都为液氨泄漏埋下隐患。然而政府部门的日常监管,仍可以排查这些隐患。只是,这样的监管似乎没有很好的起作用。

  不幸遇到液氨泄漏事故应该怎么办

  事发后,公安、消防及救护等相关部门人员赶到现场

  如果真的是在泄漏现场,那么逃脱是很难的;如果在离现场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朝泄漏的反方向跑、向上风向跑;氨气的密度比空气低,如果有条件的话,向通风的低处跑最好;如果皮肤有灼伤感,要把衣服都脱下来,以免衣物上残余的氨气继续腐蚀皮肤。

  若液氨泄露引发火灾,应立即将毛巾(或衣服等)浸湿,捂住口鼻,以防烟呛入后晕倒、窒息。因为火场中的热空气和有毒烟雾会向上升,逃离时不要直立行走,最好的办法是低头弯腰,必要时要爬行前进。

  结语:

  再成熟先进的技术,都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才能保证万无一失。而约束企业严格执行的力量却总是薄弱,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反思。

  拓展:液氨泄露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露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依据《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液氨球形储罐、卧罐、管道、汽车罐车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作业指导。

  2、介质特性

  2.1 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0.60(空气=1)。

  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制冷剂。直接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2.2 危险特性

  液氨的危险类别为: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为乙类。

  氨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7%。

  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摄氏度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瓶装极易发生爆炸。

  2.3 健康危害

  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的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1) 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2)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4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

  3、 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3.1 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露。

  3.2 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露。

  3.3 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露或爆裂。

  3.4 氨气瓶泄露或爆炸。

  4、装备与器材

  4.1 消防装备与器材

  消防装备与器材包括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枪、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等。

  4.2 防护器材

  防护器材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等。

  4.3 设备物资储备

  应储备的设备物资包括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和拖曳气瓶)、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密封胶、稀盐酸等。

  4.4 其他

  医疗救护车、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其它常用就护药品。

  5、紧急处置

  5.1 发生泄露或泄露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启动《公司液氨泄露处置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1) 报警

  通知公司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立即到场。

  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2) 关阀、断源

  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打开喷淋装置,用水稀释、吸收泄露的氨气。消防人员在上风口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的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3) 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A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露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

  B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氨量、泄露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露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C堵漏小组: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查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

  5.2 泄露处置及堵漏方法

  (1) 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液氨导入空罐或其他储罐中。

  (2) 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密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

  (3) 体积较小的液氨钢瓶在运输途中发生泄露,无器具堵漏或泄露无法控制时,可将其浸入水中。

  (4) 器具堵漏

  A、管道壁发生泄露,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B、微孔泄露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C、罐壁撕裂泄露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D、带压管道泄露可以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E、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发生泄露,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F、对液氨钢瓶可先用密封器堵漏,然后用专用工具处置。

  5.3 现场洗消处理

  根据液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

  5.4 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6、安全防护

  6.1 处理液氨设备泄露时安全注意事项

  (1) 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2) 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较大泄露时,应内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应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

  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口方向转移。

  (3)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4) 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6.2 伤员处置

  (1) 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

  (2) 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人员转送医院。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

  (3) 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

  6.3 应委派一人专门负责清点进出事故现场抢险人员的人数和名单,以及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人数和名单。

  7、 附则

  7.1 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公司安全科备案。

  7.2 应急带压堵漏人员需经过培训,持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书。

【上海液氨泄露事故反思】相关文章:

事故反思报告事故反思范文03-27

事故反思05-05

事故的反思04-18

11.22事故的反思12-27

11.22 事故反思11-24

【精选】事故反思总结02-19

煤矿事故反思09-11

事故反思心得09-18

电厂事故反思03-25

关于事故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