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员工行为管理分析
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一方面是管理者理念更新不到位、企业管理环境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员工仍旧被动地参与绩效管理过程。员工认为绩效管理是换汤不换药的“把戏”,管理者爱怎样搞就怎样搞吧。在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员工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是,从绩效管理中员工的表现来看,员工又是充满矛盾的。 但是,从绩效管理中员工的表现来看,员工又是充满矛盾的。
从员工内心深处来讲,员工希望得到真实的工作结果的反馈,因为:一方面员工把工作看成是实现自我的主要方式,工作中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创意,员工希望知道自己努力产生的结果,另一方面,这种结果在与同事之间的比较中又会产生出社会意义,是个人成就感和自尊的来源。企业也希望提供给员工准确的评价,通过评价找出企业和员工在工作中的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实现员工和企业绩效的循序提高。 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政策的影响下,员工对于自己真实工作业绩的认知已经变得不再是真实的。由于企业的考核一般都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绩效考核结果在员工看来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完成情况,而是自己将要拿到的回报和将来在企业的发展前途,在这种影响下,员工对自己工作业绩的主观评价就会偏高。
一、消极的员工心态 分析起来,失效的绩效管理中员工心态主要是以下几种类型: (一)被动心态 最常见的说法就是,爱怎样折腾就怎样折腾吧,跟我关系不大,还不是每天上班下班。这就是员工被动心态的典型例子。 大多数情况下,员工在企业管理中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尤其是在以往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下,基层员工所需要做的就是被动接受指令和执行指令,其自主决策、自由发挥的空间小的可怜,这也正是僵化的科层制的问题所在。而在新经济条件下,环境的剧烈变化逼迫组织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贴近顾客的决策权,从而获得更大的组织弹性。 这也是各种新的管理工具发展的重要特点。比如目标管理,即强调在目标设定的前提下,让员工拥有更多的实现目标的自主权,并以此来激励员工。绩效管理实际上也包含着这种转变,在绩效管理的所有环节,从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评估到绩效反馈,员工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积极的活动参与者。比如在绩效计划阶段,不仅是上级给下级设定绩效目标,更要求下级从工作实际情况角度自主地提出完成工作的可行方案;尤其是在绩效反馈阶段,员工不只是来听上级的评价,员工更要在上级的帮助下找到改善绩效、提高能力的途径、方法。可以发现,绩效管理所有环节的信息流动都是强调双向流动,而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 而从国内绩效管理的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基本上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有些管理者认为,绩效管理和原来的制定计划、执行、结果检查的工作方式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其实差别就在于此。 员工抱有这种被动的心态,是非常自然的,一方面员工尚不习惯参与管理,而另一方面管理者也不具有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的能力。相反,我们看到,在很多团队工作模式中,比如企业为某个临时性问题从各个部门抽调的业务骨干组成的项目小组,在这个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更容易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性,其中的缘由就在于,这类工作离开任何一个成员都可能陷入困境,项目小组的管理者更愿意倾听和鼓励成员参与,而每个成员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被尊重和成就感。
(二)怀疑心态 怀疑心态是员工在企业绩效管理推进中经常表现出的反应。这些管理者讲的是真的吗,他们的话算数吗,他们能说到做到吗,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员工很容易产生出这样一系列问题。 正如商鞅变法时要在城门处张贴告示,移木赏金,其目的在于取信于人。任何改革的初期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怀疑心态,我国改革的每个关键时刻都有大量的各种怀疑。究其根本,怀疑心态的产生,其一在于员工和管理者各自居于不同立场。导入绩效管理,并不是要直接调整企业内的利益分配格局,但所有员工都不免会很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方面上去。这实际上与企业的目的相去万里。其二在于两者之间沟通不畅、互不了解。员工只是在最后时刻才知道企业要搞绩效管理,之前除了各种语焉不详的小道消息之外,几乎一无所知。 绩效管理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企业各个层面、所有员工努力的方向都统一到企业的战略目标上去,在种种怀疑心态的干扰下,这种统一是不可能的。要打破怀疑,最重要的是沟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在企业内宣传贯彻绩效管理,比如正式的会议宣贯、宣传栏、内部网站、接受咨询等;不是在绩效管理设计完成后,而是要在一开始就将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
(三)自我保护心态 改革面前,员工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我该怎么办;而答案必然是,先管好自己再说。这就是自我保护心态,这样的员工在处理任何情况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自己从责任中拔出脚来。 再正常不过了,除了少数关键员工外,企业里的大多数人都不具有什么谈判能力,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他们认为自己对企业的管理行为没有任何影响力,所能选择的自然是自我保护。中国文化中历来有类似的传统,比如“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各人自扫门前雪”等,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绩效管理必然形成某种僵局,比如有些企业发现360度评价中,几乎没有反面意见;当导入绩效管理后,所有的部门经理都在观望,互相打听对方是否已经行动,然后再决定自己是否行动。正如有些人所说的,搞工作要“左看看、右看看”,不然,首先执行绩效管理的必然受到本部门员工的攻击。 解决自我保护心态问题,关键在于取信于人、利益拉动。要让员工看到实行绩效管理后实实在在的效果,对于绩效优良的员工要按照制度兑现奖励,而对于绩效低下的员工也不能听之任之。大多数人都符合“合理利己”的经济人假设,员工会在利益面前做出理性选择。
(四)守缺心态 守缺心态在绩效管理中表现为较强的封闭性。绩效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概括为PDCA的持续改进过程,其关注点也在于促进员工能力提升、不断改建个人绩效,从而支撑企业战略实现,其关键就在于持续改进。而守缺心态恰恰是持续改进的死敌,我这个样子挺好,我就是这个样子,你拿我怎样。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上级的指导就变成了鸡蛋里挑骨头、中肯的评价就成为偏激的攻击、改善的建议就是无端的指责,演化为上下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 员工的守缺心态对绩效管理的影响很大,比如,很多管理者不敢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绩效反馈,有人调侃这种绩效反馈是:在绩效反馈表里填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在员工不在的时候丢到员工的办公桌上。 守缺心态在老员工中十分普遍。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让员工认识到这样下去对于自身职业生涯和收入的影响;其次,管理者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把握员工的心理,比如在绩效面谈时要先从员工的长处和成绩开始,要从建设性意见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直接指出员工的不足,等等。 相关: 绩效管理中的员工行为分析与改善(二) 绩效管理中的员工行为分析与改善(二)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员工行为管理分析。
【员工行为管理分析】相关文章:
公司员工行为规范管理规定最新03-31
消费者行为分析总结(精选12篇)10-13
管理心理学员工激励案例分析04-14
员工行为自查报告11-24
员工行为规范培训心得09-04
公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02-12
公司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04-14
“三违”行为安全管理制度03-29
公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8篇02-12
员工考勤管理规定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