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线工人薪酬福利制度
位于珠三角的富-士-康,张扬的加薪举措,被认为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标志性事件。
又是珠三角。民工荒之后,涨薪潮再次从这里蔓延开来。
但劳工薪水乘的是直升电梯,出口订单价格爬的是楼梯,华南不少企业一片叫苦声中。
不过,《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采访情况以及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的调研结果发现,华南制造工人整体薪酬并非最高。
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特别是外资制造业,其工人的薪酬甚至比华北、华中区域的还低一截。
专家表示,产业结构、计薪方式和工人结构等因素都影响着当地制造业薪酬水平。
产业结构差异
如同孩子的成长与家庭环境紧密相关一样,薪酬与当地产业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密不可分。
美世公司2009年对中国二线城市制造业整体薪酬调研的结果显示,华北的一线工人年薪在全国所有地区中排在首位,华南地区一线工人年薪不仅落后于华北,比华东、华中的都低。而生产线主管以及生产/制造部门经理等层面的,华东地区的最高,华南仅次,再到华北和华中。
华南走在改革开放前沿,制造业起步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澳以及台湾地区的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电子等制造业大规模往珠三角转移。依赖当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比较优势,加工贸易迅猛发展起来,推动华南经济快速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珠三角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链。不过,虽然华南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从工人的收入来看,这些年工资上涨幅度不大,普通工人的薪酬水平与长三角等地区有较大的差距。
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城市区域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与产业结构有关,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比较大,技术含量不高,珠三角有必要加速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也谈到,珠三角原有优势甚至已变成劣势,加工贸易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本性与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正不断激化。
后来者逐渐占到上风。目前华北地区的制造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行业,如汽车、新能源、医药、化工、机械电子。近几年来,新能源成为热点话题。这些公司所雇佣的员工人数均超过1000人,其中70%为一线的生产人员。由于风电行业是新兴行业,很多核心技术还没有完整地转移到中国,为了实现高质量的生产目标,一线操作工人均需接受至少三个月的培训,方可独立上岗操作,有的公司甚至会将工人送到海外进行短期培训。对生产工人的要求如此高标准,在薪酬上也会有所体现。
而华东地区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杭州和宁波等城市都有自己比较优势的行业,比如苏州的电子行业、南京的化工和汽车行业、杭州的高科技行业等等。美世华东地区咨询顾问丁-元元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华东二类城市制造业的整体薪资水平和其他地区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尤其是管理层级的岗位。这与华东二类城市的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企业高速发展以及对于高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所带来的人才频繁流动有一定的关系。美世公司华北区咨询顾问余倩分析指出,薪资特点具有典型的行业和地域特点,这也跟各行业对于一线生产员工的要求不同。比如,化工行业对于一线生产人员的要求较高,更多的是需要生产人员操作各种电子控制板面和仪器仪表,因此他们的生产人员付薪水平要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的人员。快速消费品、电子等行业的付薪水平较低,这是由于一线的生产工人、装配工人更多的是在流水线上操作机器,或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
计薪方式差异
薪资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行业之间。
来自江西农村的小徐曾在广东惠州和浙江温州当过制鞋工人,虽然同一工种,但在两地收入有较大的差异,在温州一般一个月可以拿到3000元左右,但在惠州基本都是只能拿到1000~2000元。出现这样的差距,主要是计薪方式不大一样,在温州是采取计件的方式,而在惠州是采取底薪加提成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邓燕飞一直非常关注工人薪水构成,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不少工厂工人薪水会比珠三角的偏高,这涉及管理模式的差异,长三角不少工厂是从家庭小作坊起步,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往往采取计件的方式,一方面鼓励基层员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多赚钱的梦想,另一方面计件方式的管理也相对宽松一些。
而珠三角一些工厂通常采取计时的方式,底薪加提成,底薪往往是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提成根据加班小时来计算,这样则可以更好控制劳动成本,由于分为两部分,假如底薪增加,可以在提成上压缩。据了解,富-士-康就是采取计时的方式,工人这些年收入增长是缓慢的。
美世公司每年对华南制造业进行调研,覆盖的行业包括电子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化工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等等。参与调研的以外资背景的公司为主。美世信息咨询业务华南区负责人方维慧指出,从调研结果发现,比起长三角、北京地区甚至中部地区来说,华南电子制造业的普通工人收入是最低的,随着华南的生活成本逐年上升,一些工作十几年、具备丰富经验的技工,原来的收入跟物价相比还过得去,但这几年也显得捉襟见肘,这也是近年来华南不断涌现“招工难”的原因之一。
在美世参与调研的制造业中,华南制造业的工人数量是最多的,有的单一工厂就有上万名员工,几千人的工厂数量众多。电子行业的普通工人离职率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有的工厂的普工年度流失率超过100%,形象地说就是工人的平均工作时间不到一年,HR每年要花大量精力在员工招聘、办理入职和离职手续上。
方维慧认为,在华南电子制造业中,相当多企业这些年还没有从意识上准备好迎接变化的环境,也缺乏前瞻性的判断,对于企业未来要进行怎样的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经营环境,尚无明确的行动方向,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还是用以往的思维来进行企业的管理,即使周围的用工环境已经逐渐起了变化,但企业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的应对都不够,这需要引起企业的警惕。
工人结构差异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薪酬区域间的落差,正逼迫着华南地区不断涨薪来突围用工荒。华南地区制造工人以外省农民工为主,本地人极少,这种结构比较不稳定。上一辈外省农民工因年龄增大陆续返乡,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普通工人的主要来源。
这些年轻人的期望普遍比父辈高,因不满单调的工作、微薄的工资,他们动不动就跳槽,这也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形成了不利影响。从人口统计学来看,未来普通工人的供应量逐渐下降,如果工资没有进一步增加,用工荒将会持续。
放弃订单还是花高薪去挖人,这是珠三角诸多代工厂正面临的一道选择题。今年来,虽然订单增多,但价格不见得好转,与海外客户磨破嘴皮,也不过是涨了3%~5%,而工人工资却唰一下涨了20%左右,这要增加生产多少双鞋子、多少件衣服、多少个玩具或多少部电子游戏机才能抵消上涨的工资,一些企业老板正在算着这笔账。
在一些专家看来,这种思维模式并不可取。周世俭建议,长三角企业在主创品牌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做得比珠三角好,珠三角企业应该借助前期所积累的资金大力引用人才,延伸产业链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延续之前粗放型的规模扩张,这才有利真正消化成本。
华东地区也存在着与华南地区类似的情况,工人来源、结构趋同。
不过,与华南、华东蓝领工人以外地员工占多数不同,华北地区的蓝领工人以本地员工为主,较少外来务工人员,因此受“民工荒”的影响相对较小。
美世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未来几年趋势,将有越来越多的加工制造型企业进入华北地区,而对于已经在华北地区设立工厂的公司,很多公司都有追加投资、设立分厂或将价值链和产业链向上延伸的计划。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一线工人薪酬福利制度。
【一线工人薪酬福利制度】相关文章:
薪酬与福利制度05-17
薪酬福利制度02-03
酒店薪酬福利制度05-17
薪酬福利制度的目的05-17
薪酬福利制度范本05-18
薪酬福利制度的制定05-18
丰田薪酬福利制度05-12
职工薪酬福利制度05-18
名企薪酬福利制度05-12
员工薪酬福利制度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