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酒与裴迪赏析

时间:2024-11-28 14:04:15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酌酒与裴迪赏析

酌酒与裴迪赏析1

  一、原文

  酌酒与裴迪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③。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

  ①王维一生沉浮宦海,过着亦显亦隐的生活。

  ②按剑:意为“结仇”。

  ③先达:指有德行有学问的前辈。笑弹冠:笑侮后来的出仕者。

  1.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白首相知犹按剑”写相知成仇,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人就不用说了。

  B.颈联描绘的清新明丽的画面与颔联所写的“势利”“凉薄”形成对照,又为尾联的抒情作铺垫。

  C.尾联中的“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高卧”的含意是“躺着舒服”。

  D.王维诗中的意境,多是恬淡、清幽、澄澈、自然的,但这首诗的`意境似乎有所不同。

  2.诗的首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7分)

  参考答案

  1.C(诗中“高卧”还有”隐居不仕”之意)

  2.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表面上是说“君自宽”,其实,宽人即宽己,诗人胸中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4分)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则点出了世态炎凉,足见诗人心中愤激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加点部分为关键处)

  二、赏析

  唐代诗人王维为劝慰友人裴迪而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用愤慨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似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全诗风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当是实有所指。前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金圣叹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被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

  从章法上说,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给王维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酌酒与裴迪赏析2

  酌酒与裴迪

  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赏析:

  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世态炎凉。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出典:《汉书·王吉传》“贡公弹冠”。汉代王子阳作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好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王子阳清正廉洁,为人颇有些迂腐。他举荐朋友作了御史。御史专挑皇帝或同僚的毛病,因而好御史往往干不长,常有送命的`。这两位最后都被免了职,因为过于正直老实,不懂得昧着良心,巴结朋友。“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圣叹先生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著名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从章法上说,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王维一生沉浮宦海,安史乱后,“在辋口,其水舟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在京师;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本传》)这种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势必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酌酒与裴迪赏析3

  《酌酒与裴迪》

  唐代: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译文】

  给你斟酒愿你喝完能自我宽慰,人心反复无常,如同起伏不定的波涛。

  朋友即便相携到白首还要按剑提防,若是先显达荣耀也只会嘲笑你。

  草色青青,已经全被细雨打湿,花枝欲展却遇春风正寒。

  世事如浮云过眼不值一提,不如高卧山林,多多进食,保重身体。

  【赏析】

  此诗是王维晚年诗作中十分值得玩味的一篇。诗用愤慨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似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全诗风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第一句“酌酒与君君自宽”,“君”字重复强调,这是障眼法;骨子里其实是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起借酒浇化。所谓“宽”者,宽人也即宽己,正是因为无法排遣。故次句“人情翻覆似波澜”,一曰翻覆,二曰波澜,足见心中愤激之情。

  三四句紧承“人情翻覆”,照应止水波澜的外部刺激,强调矛盾两端,铺叙反目成仇,人心无常。白首相知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相知成仇,先达不用,说尽了世态炎凉,当是实有所指。前四句关键在“笑”字。弹冠”本为援手荐引乃同契之义,此处则反用其意,一旦“先达”即笑侮后来弹冠(出仕)者,轻薄排挤,乃至下井落石,此为淋漓之戟骂。金圣叹以为“自是千古至今绝妙地狱变相”,诚为得言。

  从内容上说,五六两句是即景即情,从户内至室外,为酌酒时举目所见,由世态炎凉,人情翻覆展示天地无私,万物亲仁,豁然呈现一新境界。被王静安先生誉为“摄春草之魂”的“细雨湿流光”,诗人用以描写映窗草色;禅宗关于“心动”“物动”的偈语,诗人借以描绘照眼花枝,即使单纯作“景语”看,也属上乘。而其蕴涵则在“全经”,“欲动”,由彰显至深密,从象外到象内,大千世界,无所不容;仅观人间之蝇营狗苟,于义愤之外,恍然顿悟。从章法上说,律诗中间两联要求虚实相生,三四句实写,五六句则应当化实为虚,措辞表意不可复犯,方能体现“神韵”“气象”之妙。从禅学上说,佛家主“虚静”,尚“自然”,和光同尘;深一层探求,五六句似还参合“有无”“生灭”“变常”之理;即处“静观”“达观”态度,与三四句世俗的“势利”“凉薄”恰成对照。

  末两句“世事浮云”与“高卧加餐”由禅意而来。“何足问”有不屑一顾的鄙薄之意,所指实有其人其事,承三四句,“高卧”承五六句,超凡脱俗。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

  亦显亦隐、半儒半释的人生经历与处世态度,给王维造成巨大的心理矛盾,犹如碧潭止水,宜清心静观;但仰望高谷急湍,依旧凛然飞动,怵目惊心。王维全部诗作均可作如是观,通过《酌酒与裴迪》一诗即可透视此种矛盾心态。

  扩展阅读:王维的生平趣事

  诗人王维其实是唐朝的“高富帅”,不像李白那样要靠富朋友接济过日子,更不像杜甫那样颠沛流离,连生存都成问题。王维一直在京城为官,而且在长安有地产,其中在终南山下有一处别墅,他晚年多在此当宅男。

  然而,王维是个有品质的宅男,他宅在家中写诗,却有着驴友的格调,不写宅子,只写山水。你看他笔下的自己,是一个在终南山脚下独来独往的游客,沿途很多风景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和理解。

  更有趣的是,大自然在他的观察当中,是气脉相承的,是流动不息的。走到溪流的尽头,应该是到了源头,坐下来,却没有穷尽的感觉,反而有重新开头的.快感。

  王维的这种生态观念是很科学的。最后他碰上老翁,聊得开心,忘记回家,其实,很有可能是将大自然拟人化,乐此而忘返。

  扩展阅读:对王维的评价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酌酒与裴迪赏析4

  酌酒与裴迪原文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翻译:

  ⑴裴迪:唐代诗人。字、号均不详,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好友。

  ⑵自宽:自我宽慰。《列子·天瑞》:“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⑶人情:人心。《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翻覆:谓反覆无常;变化不定。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

  ⑷相知:互相知心的'朋友。唐马戴《下第再过崔邵池阳居》诗:“关内相知少,海边来信稀。”按剑:以手抚剑,预示击剑之势,表示提防。《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闇投人于道路,人无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⑸朱门:红漆大门。指贵族豪富之家。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背朝华于朱门,保恬寂乎蓬户。”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后汉书·朱晖传》:“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出典:《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汉代王子阳作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好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王子阳清正廉洁,为人颇有些迂腐。他举荐朋友作了御史。御史专挑皇帝或同僚的毛病,因而好御史往往干不长,常有送命的。这两位最后都被免了职,因为过于正直老实,不懂得昧着良心,巴结朋友。“

  ⑹经:一作“轻”。

  ⑺花枝:开有花的枝条。唐王维《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⑻世事:世务,世上的事。何足问:不值得一顾。何足,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⑼高卧:安卧;悠闲地躺着。指隐居不仕。《晋书·隐逸传·陶潜》:“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加餐:慰劝之辞。谓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后汉书·桓荣传》:“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

  《酌酒与裴迪》是唐代诗人王维为劝慰友人裴迪而创作的一首拗体七律。此诗用愤慨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似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了王维欲用世而未能的愤激之情。全诗风格清健,托比深婉,前后既错综成文,又一气贯注,构思布局缜密精妙。此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时期,大约于《辋川集》写于同时。王维一生沉浮宦海,安史之乱后,“在辋口,其水舟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在京师;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王维传》)此诗为王维劝慰裴迪而作。

酌酒与裴迪赏析5

  《酌酒与裴迪》

  唐王维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赏析]

  这是一篇闪耀着真知灼见的诗篇,是作者反思数十年人生经历而得出的经验教训,虽有点偏激与消极,却直指时弊和人性的弱点。

  首句"酌酒与君君自宽",点岀两人是在饮酒,不是对酒当歌式地饮酒,而是借酒来排遣胸中郁闷的愤懑。诗人给裴迪倒了一杯酒,说了两个字:自宽。不论遇到什么事情,自己得想得开啊!所以在劝导别人的时候也是在自我排遣,如"人情翻覆似波澜"。人世间那有什么真情呢!不过如波澜一样翻覆无常罢了。

  三、四句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结论。如白首相知的故友,尚有反目成仇之时;下句说,豪贵之家那些自己先发迹的人,却嘲笑别人准备入仕。第四句有一个典故,"弹冠"即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据史书记载,汉代王子阳做了高官,他的好友贡禹听说后很高兴,掸去帽子的灰土,等着好友提拨自己。后来王子阳果然举荐他做了御史。御史专挑皇帝或同僚的毛病,因而好御史往往下场不好。这两位最后都被免职。这个故事原来是好友相互帮助的意思,可是被帮助的人下场不好。王维引用这个故事,是着眼于这个不好的给局,反用其意,说明两个人关系再好,其中一人一旦"先达",即耻笑另一个后来者,轻薄排挤,乃至落井下石,用这样的事例,来说明友情的不可靠。

  五、六句是写景,是两个人饮酒时望向窗外所见,蒙蒙细雨将地上的青草全部打湿,正是早春时光,虽有鲜花开放,天气依然寒冷,盛开的花朵也为寒气所袭,这样的天气两个好友对坐而饮,难免要推心置腹地交流一些人和事。不难想到,裴迪因为被一位所谓的好友岀卖或者伤害而愤怒不已,王维不停地劝解他。这也使得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了特殊的含义。你看这青青的春草,生机勃勃,奋发向上,不也被雨全部打湿了吗?那花朵绽放枝头,很是漂亮,可是也被寒气所袭,畏手畏脚啊!

  王维一生,沉浮宦海,少年意气风发,但屡受挫折,中年之后,始终徘徊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安史之乱后,因为受过伪职的形成更大的心理创伤,如何排解自己人生之忧,是他接受宗教想思的重要原因,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空的,这种思想体现在作者最后两句诗中:"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这两句诗,看似看透万物,无所牵挂,实际上包含了深深的无奈。但是,善待、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从精神上和肉体上虐待和苛求自己,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酌酒与裴迪赏析】相关文章:

酌酒与裴迪原文、赏析07-13

酌酒与裴迪原文及赏析03-20

(精华)酌酒与裴迪原文、赏析2篇09-1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赏析07-22

(精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赏析07-1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赏析10-24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赏析07-13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及翻译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