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时间:2024-11-20 17:08:46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公路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1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发展,我们于近期就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这次调研认为,近几年,特别是“xx”规划以来,我市抢抓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掀起了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路况水平、通达深度、路网等级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势令人振奋。农村公路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及时制定规划,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

  (一)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xx”以来,我市共筹措建设资金63899.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补助资金29072.4万元,自筹资金34827.4万元)。共下达通畅工程计划项目723个, 673公里,通达项目22个,42.8公里,渡改桥项目2 个(其中永久性桥梁 6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到目前为止,已实际完成通畅工程750个行政村,通车里程达到 737.95公里,通达工程完成9 .3公里,通达率达到 00%,通畅率达到82%,渡改桥项目完成永久性桥梁 4座,人行桥3座,码头改造2处,在建桥梁2座,已完工85%的工程量。全市xx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农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当地的农产品和土特产便可以及时走出山门走向大都市了,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从而达到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四)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设施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好农村公路,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调查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总体布局不是很合理,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目前我市的农村公路硬化大部分是以以前的机耕路为基础,没有经过科学的规划与布局,大部分只考虑自身出行方便,导致部分农村公路存在坡大弯急、车辆难行的现象,甚至个别地段成了“断头路”、“迂回路”.

  二是配套资金缺口很大,导致相当一部分村因农村公路建设负债累累。上级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很低,4.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 7万元,3.5米路基的每公里仅补助 2万元,资金缺口少的在20万元公里以上,多的则达30万元公里以上,除了国家投入的这部分资金以外,由于我市财政状况不佳,无力安排配套资金,只有极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配套了少量资金,因此,落实缺口资金的压力只能全部由村级承担了。为了彻底改变村民出行难的现状,很多村便不惜举债建设,对于一些负债运转的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是建设质量总体不高,相关配套设施不到位。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在大规模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对质量监管尤其是现场质量监管难以到位,加上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聘用的当地农民工,缺少施工经验,对砂石级配和水灰比的`规范要求知之甚少,操作中很难把握到位。而村干部和村民义务监督员既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又未接受过专门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想监管却难以监管到位,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质量隐患。从技术等级来看,农村公路普遍等级低,道路宽度不够,按规定,3.5米的硬化路面应该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会车处,但有相当一部分村为了降低成本而没有按规定设置,一到车流量大时便造成车辆堵塞。同时,道路硬化以后,与之相配套的路肩基本没有配套到位,大大降低了通行能力,在路窄、弯急、坡陡处没有设置相关交通标志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导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四是没有完善的管养措施。由于我市尚未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加上市、乡(镇)、村三级财力有限,无法有效保证管养所需资金,管养人员没有落实到位,通村公路除部分路段设置水泥墩限制重车通行外,大都处于失管失养状态。部分群众护路、养路、惜路意识淡薄,在公路上乱堆乱放现象时有发生。如湄江到七星的通乡公路建成以后,由于一些严重超载的大货车长期自由通行,致使公路长期超负荷运行,严重损坏了公路路面,在短短几年内,该公路已是面目全非。

  五是农村公路建设中没有履行招标程序的项目普遍存在。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国省补助严重不足,要求村级自筹资金比重较大的特殊性,有相当部分项目便没有经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而是由村级组织自行确定施工单位。加之大部分村的当初上报并经批准的补助里程小于实际设施的里程,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能承包项目,便承诺只要村级筹措自筹资金,国省补助由其向交通部门争取,而交通部门的计划是早已定下来了的,调整的可能不是很大,于是便出现了很多已经实施了项目却得不到国家的补助,导致部分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无法到位,从而引发一些新的矛盾。

  六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审批程序不规范,利用率很低,侵占耕地的现象很严重。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已经掀起,已经到了村与村,组与组,甚至户与户之间的相互攀比,于是,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民便不管国家的补助能否到位,也不经过交通、国土、规划部门的批准,便自行筹资动工修建公路,这样,势必造成耕地的侵占以及公路的私有化,而一些私有化的公路平常基本上没有车辆通行,这样势必造成公路的利用率很低,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三、建设好农村公路的建议及意见

  (一)、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议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督促。各乡镇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的工作责任制,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指挥协调等工作。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建设顺利推进。要进一步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当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做好“xx”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突出重点。认真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xx”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使规划得到上级的认可,确保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国家对我市“xx”建设规划的规模和总量确定后,根据各地实际将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上。要按照国家关于“xx”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乡镇和建制村通畅工程、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工程及断头路和联网路建设工程的编制工作。增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边缘地区倾斜力度,优先安排主干村道公路的规划建设,确保能够解决更多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二)、多方筹资,政策配套,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证。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可采取“上级部门补助一点,农村群众筹集一点,在外人员捐献一点,联系单位赞助一点”的办法,建立国家、省、市扶持、乡(镇)主体投资、社会融资、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建设筹资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将交通、扶贫、农开、退耕还林、土地开发等项目中所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标准一致,项目资金从一个口子出,工作同步,避免同样的建设,出现不同的补助标准和项目重复实施的现象发生。

  (三)、精心组织,加大监管力度,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质量保证。一是严格按规划和设计施工。市交通职能部门要严格统一勘测和编制规划,所有项目,特别是新建项目,必须报市人民政府核准后方可实施,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项目,除由国土、规划等部门从严处罚外,交通等部门坚决不予安排项目资金,彻底改变目前公路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侵占耕地的现象。二是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指导,尤其对施工环境较差、难度较大的项目更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整改。明确施工单位、乡镇以及村级组织的责任。加强对村干部及村民义务监督员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担负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工作。对主要材料要从严把关,建议对水泥、石灰、沥青等外购材料,凭出厂合格单由农村公路管理局提取样品,由相关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三是从严要求,确保相关配套设施到位。对已建成路段的错车道设置、路肩培土、急弯和危险地段的警示标志及安全防护等附属设施补救到位,对在建的路段要求在实施时同步到位。四是要坚持合理造价和工期,严格基本建设程序,按技术规范施工作业。坚持项目业主法人制、设计使用年限终身制、社会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建立起“交通行业指导,社会质量监理,村民代表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建设质量,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健康发展。

  (四)、建管结合,尽快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办法,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后续保障。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数量和公路里程的增加,若不切实改善这种重建轻养、失管失养状况,将会使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还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有违农村公路建设的初衷。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我市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一是要认识到位,加强对管养单位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养路、护路思想培养教育,牢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二是要制度到位,尽快出台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实施方案,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正常化、规范化;三是要责任到位,采取“谁受益,谁养护”的方式,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要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通过协议、承包、委托养护等办法将养护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四是相关保障措施要到位,在做好养护工作的同时,市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局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将清理路障、治理超载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有损农村公路的行为,为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五是要确保养护经费的到位。采取市财政从农村公路养护经费中通过“以奖代拨”的方式拨一点,乡(镇)、村财政补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模式,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任务非常艰巨,它需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合力,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强化管护,只有这样,我市的农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2

  根据省委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充实监督工作内容的要求,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效东牵头,省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屠锦敏任组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忠敬任副组长、全国人大代表许海为成员的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公路调研组于78月对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先决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以来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掀起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高潮。今年已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四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科学部署,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调研组先到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等省直部门进行了调研座谈,了解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情况;又深入到甘南、定西、庆阳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听取了三个州(市)政府及临潭县、安定区、西峰区三个县(区)政府关于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实地查看了夏河县、陇西县、宁县等六县(区)十多个乡镇和二十多个行政村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情况。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委托陇南市、张掖市、临夏市、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狠抓落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全省广大农村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止底,全省建成农村公路90817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86%,其中,县道15626公里、乡道11971公里、村道63220公里,全省100%的乡镇通了公路,79?5%的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92.5%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解决了农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改变了农村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得到落实

  十一五以来,为确保部省共建意见确定的任务按期完成,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运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抓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国省干线路网改造)、五路优先(民族团结路、扶贫开发路、旅游资源路、工矿企业路、农业发展路)的工作思路,结合各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全省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并在后期的修订过程中,将垦区、移民区和林业区的农村公路建设也纳入整体规划当中,使农村公路建设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省发改委会同省交通厅组织编制了十一五通乡油路和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市州、县区两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本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省交通厅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督查办法》,成立了农村公路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各公路总段技术骨干,向14个市(州)派驻了巡回督查组,专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进度、质量的督查工作,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项目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农村公路的建设效益,保障了农村公路建养管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我省地方财力薄弱,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靠国家支持。因此,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千方百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20,我省共争取中央资金51.82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其中,乡镇通油路工程25.8亿元,建制村通达工程26.0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382公里,其中,乡镇通油路工程8210公里、建制村通达工程33172公里。,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部预安排我省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补助资金19.8亿元,其中,乡镇通油路工程9.9亿元,计划解决107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达工程9.9亿元,计划解决597个建制村通公路。国家发改委下达灾后重建资金18.4亿元,安排灾后重建公路项目2533项13411.4公里,计划分两年完成。截止今年8月底,全省建成农村公路1322项8665公里,完成投资18.1亿元,占总投资的40%。

  为了缓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压力,我省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各级政府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挤出一定数量的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群众集资、社会捐助和发动农民投工投劳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年,省交通运输厅贷款2亿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因材料和人工费上涨缺口的补助。

  (三)加强监督管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把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思想和农村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目标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规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采取短训班、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指导培训,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原材料入口等重点环节的督查力度。充分发挥专业监理队伍、新闻媒体和群众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狠抓督查落实和日常检测,初步形成了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负责,企业自检,社会监理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四)创新体制机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按照国务院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落实和监管以交通部门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精神,省交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并经省政府批转实施。为保证《实施意见》顺利执行,省交通主管部门根据甘肃实际,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确定了先试点、再完善、后推广的三步走改革方案。为弥补省级财政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配套不足的问题,省交通主管部门多方筹措2.98亿元,分年度对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按有关规定给予了一定投入。经过两年的试点推广,《实施意见》今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开。截止目前,全省有13个市州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有63个县市区出台了《实施细则》,有1146个乡镇相继设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站),大部分行政村设立了养护小组。从落实情况看,绝大部分市州和县区基本能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将市级财政每年新增收入的12%、县级财政收入的23%列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养护管理人员的工资也在逐步纳入本级财政供给,为机构、人员、资金的三落实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历史欠账多,建设任务依然很重

  我省地方财力薄弱,长期以来基本没有大的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但路网密度仍比较低,与广大农民群众方便出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断头路比较普遍,联网路尚未形成,大部分自然村通达深度不够;路面技术等级低,除少量三级路外,大部分是四级路及等外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老少边贫地区农村公路缺桥少涵、晴通雨阻的现象比较严重。按照部省协议的要求,到十一五末,我省还有15.5%乡镇需要建设通畅工程,7.5%的建制村需要建设通达工程,尚需共建农村公路2.78万公里。十一五规划的建设任务完成后,若按全省100%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通油路的建设目标测算,我省还需要建设通乡油路约1000公里和通村油路5.8万公里。

  (二)国家补助标准偏低,影响建设达标和质量提高

  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支持。但由于我省地质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据实地测算,我省通乡油路每公里造价约为:河西地区4550万元,陇东南地区5565万元,陇南及甘南地区6075万元;通村公路每公里造价约为:水泥路3040万元,油路20xx万元。而目前国家对我省农村公路的补助标准为:通乡油路每公里40万元,通村砂路每公里10万元:对通村沥青路(水泥路)的补助标准为:老少边穷地区每公里20万元,其他地区每公里10万元。由于国家补助标准相对偏低,省级财政没有相应补贴,市县财政配套困难,建设资金与公路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受资金制约,农村公路设计、建设只能以国家补助资金为限,农村公路很多必要的防护项目、涵洞构造物、安全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20以来原材料、人工费用价格上涨过快,项目实施难度陡然加大。由于难以引进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单位,工程流标现象越来越多。

  (三)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农村公路养护费用明显不足

  我省实施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以来,大多数市州、县区都非常重视,出台了具体的改革意见和实施细则。但是,仍有部分县区政府重视不够,未能按规定出台实施细则,养护配套资金也没有落到实处。大部分县区财政困难,新增财政收入的12%资金数额很有限,筹集日常养护资金难度较大。特别是国扶贫困县,大部分无力提取养护经费,即使按每年财政收入的23%的要求列入了计划,但对农村公路里程较多的县而言,所提费用也无法满足日常养护管理需要。由于养护资金不足,加之部分县区观念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村公路存在以建代养、有路不养和建好失养等问题,更缺乏探索创新的具体行动。

  (四)建设资金到位迟,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从20xx年开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省级财政通过市级财政拨付到县级财政部门,再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工程进度拨到项目建设单位,部分财政直管县资金由省级财政直接拨到县级财政。在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到位迟的问题。据了解,许多地方20xx年的工程早已完工,但建设资金至今没有到位。有些项目的资金虽然下达,但错过了施工季节,影响了年度建设任务的完成。20已经时间过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5月和8月分批下达,但资金至今没有正式下达。定西市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较大,截止7月份,除扩大内需项目的资金到位外,其他项目的建设资金均没有到位。灾后重建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已完成投资2600万元,而建设资金分文未到。部分项目因资金问题进度放缓,个别项目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到位迟,且存在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五)技术管理人员缺乏,路政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我省从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人员约4457人,具有技术职称者689人,占总人数的24?4%;其中,高级职称17人,仅占0?38%;中级职称193人,仅占4?33%;初级职称479人,占10?75%。现有技术人员大多是从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多年的职工,文化和专业水平都不高。自以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以每年1万公里的速度快速增加,技术、管理人员紧缺与建设项目相对较多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也影响了路政管理和公路养护。我省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多为四级及其以下标准,由于路政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且管理力量薄弱,农村道路损耗较大,新修的路没几年就被压坏了。目前,高等级收费公路采用计重收费,许多大吨位车辆为节省过路费经常绕道农村公路行驶。省内在建的高速公路、铁路等大型施工现场较多,许多重型车辆对农村道路的损坏也比较大。

  三、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农村公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管养责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一)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超前谋划十二五规划编制

  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对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协调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加大农村公路投入力度的历史机遇,将农村公路建设放在与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考虑,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当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做好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突出重点。要在综合评估《甘肃省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组织强有力的规划编制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使规划得到中央部委的认可,确保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国家对我省十二五建设规划的规模和总量确定后,由省上统筹协调,根据各地实际将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上。要按照国家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做好乡镇和建制村通畅工程、农村公路的升等改造工程及断头路和联网路建设工程的编制工作。

  (二)抢抓各种机遇,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

  要抢抓西部大开发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机遇,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争取加大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补助力度。抢抓当前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做好建设项目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工作,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努力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抢抓我省灾后重建的机遇,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等级和通达深度,努力改善贫困灾区生产生活条件。抢抓国家扶持藏区发展、帮助甘肃制定扶持发展政策的机遇,争取把民族团结路、扶贫开发路、旅游资源路、工矿企业路、产业基地路、联网路列入国家政策扶持的范围,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对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不能估计过高,在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项目计划时,不应把建设标准较低的农村砂石路统计在已建成的公路里程中,以争取更多的国家建设计划。

  在积极向国家争取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创新思路,开阔视野,进一步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一是建议从明年开始,省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并逐年增加投入。二是今后财政部如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建议我省从中拿出一块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省级补助资金。三是可以尝试将农村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建设贷款捆绑在一起实行统贷统还,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四是各县区要争取将财政转移支付中的交通建勤费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五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出资捐助,发动组织农民自愿投工投劳。

  (三)落实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建议各级政府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省政府对市州政府,市州政府对县区政府、县区政府对乡镇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责任。建立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落实和监管以交通部门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和形式。多渠道争取中央对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补助,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区的资金补助。建议省财政每年的收入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提高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地方分成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比重,同时,要督促没有落实养护责任主体的县区政府,尽快建立健全乡村道路养护机构,完善县区、乡镇、村三级养护体系。要按照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可以探索将养护工程管理人员组建若干专业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养护权;或实行公路养护合同制,根据养护合同和养护质量支付养护费用,保证养护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规范资金拨付,协调好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

  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拨付机制,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要建立沟通会商工作机制,做好项目计划、资金计划和进度计划之间的衔接,争取提前下达项目计划,及时下达资金计划,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克服专项资金拨付滞缓倾向,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现象。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对擅自挪用资金和调整项目计划的要按照省部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严肃查处。

  根据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加大省内财政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等各项资金整合力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委的理解和支持,将专项资金使用要求与县区的建设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了保证农村公路的的施工质量,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的招投标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公路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要严格按照《甘肃省招投标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组织招投标,可由市级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本辖区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

  (五)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路政管理水平

  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全省分管交通的县区长和交通局局长以及路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分管领导的政策水平和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各县区在通乡油路开工前,可聘请专家对从事农村公路管理、施工、监理的人员和群众代表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政策法规,了解建设内容,掌握专业技能,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鉴于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工作亟需加强,建议省政府研究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待条件成熟后,提交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要加强路政管理部门与项目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好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建设进度,尽量减少重型施工机械对农村公路的影响。对尚未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或道路维修工程,可推迟至重点项目完工后再实施。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3

  按照市交通局的要求,我局安排专人对农村公路建设及管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矛盾进行调查、梳理,通过研究、讨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村公路建设及危桥改造

  1、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逐年压缩,原“十一五”规划第二轮建设项目不能按照规划年限实施完成,省、市下达铜山县“十一五”第二轮(20xx~2010)规划总里程702公里,20xx年省市下达计划里程仅为118公里,20xx年建设规模尚未下达,按照此进度推进,至20xx年尚不能完成原规划总里程的一半,而省、市要求建设通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集中居住点道路尚无统一规划,计划上报盲目性较大。镇、村群众对规划不能按期实施意见较大。建议向省争取追加20xx、20xx年建设计划,尽可能按照规划实施。如计划争取困难,也可建议省修订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以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2、危桥改造补助标准低,省市对农村公路危桥补助标准为中桥1000元/平方米,小桥800元/平方米,而目前铜山县危桥改造成本约为中桥2300元/平方米,小桥2600元/平方米,省补助不足工程造价一半。今年我县将累计完成危桥改造17座,完成总投资1333万元,省补资金仅546万元,缺口787万元。省、市将危桥改造作为农村公路建设下步工作重点,但县政府承担巨大的配套资金压力将严重影响危桥改造进度和工作积极性。建议向省争取提高对苏北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补助标准。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铜山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和淮海经济区中心,环抱徐州市区,具有典型的城郊型经济特点。铜山县境内现有高速公路4条:霍连、京福、京沪、宁宿徐,高速公路出入口8个。国道4条,省道4条,更有1400余公里的县、乡级农村公路,在全县形成了高密度的公路网,为满足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提供了保障。

  三、目前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现状

  1、管养资金落实不到位

  我县共有县道360.738公里,乡道1001公里,村道474.195公里,省公路局于今年八月份对全县乡道网进行了确认,但资金拨付仍未调整到位,实际拨付我县的资金里程为县道305公里,乡道663公里,村道474公里,资金共计785.6874万元,与实际管养里程不符。不能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

  铜山县政府对管养工作高度重视,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拿出200万元,从“五小”养路费中安排300万元,用于弥补我县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缺口,但仍不能满足管养资金需求。为此,县政府要求各镇每年筹集配套资金20万元,但实际上镇财政由县财政统一管理,采取报账制,镇级财政根本无力筹集配套资金。建议向省争取尽快按照县、乡道规划里程拨付管养资金。

  2、超载、过境车辆多,老路损毁严重,修补难度大

  由于我县的地理区位特殊,过境交通量大,货运车辆多,而且超载超吨现象普遍,对道路的损坏非常严重,加上农村公路本身设计菏载偏低,在建设中,我们已提高了结构标准,但仍出现道路早期损坏现象,我县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限载、治超等,但效果不大。

  我县已尽最大努力对列养道路进行坏板修复,但由于资金有限,仍有部分损毁道路得不到及时修复,影响了安全行车和管养工作考核。建议省市拨付管养资金时适当考虑县道大中修工程,以便集中解决老路修补问题。

  3、路政人员少,路产路权难以有效维护

  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维护工作,我县在公路站路政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4个中队,12名人员,具体负责我县县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由于人员数量有限,对1001公里的乡道无法顾及,只能依靠各镇政府,对所辖范围内的'乡、村道路进行路产路权维护,但由于没有执法权,管理效果不佳。

  4、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导致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在路面上堆放杂物,占道经营、打谷晒场等现象随处可见。我县在开展正常管养工作前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集中整治,效果明显,路容、路貌有了明显改观。但群众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不易改变,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仍屡见不鲜。对此,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继续采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宣传,还要采用简报、宣传单、横幅、展板、巡逻车等形式对农民朋友进行宣传,要宣传公路法、道路管理条例、路产路权政策、农村公路管养政策等等,要让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得到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要让群众体会到农村公路就是他们自己受益的,要让他们自觉监督、自发维护,尽快形成全民爱路、护路的氛围。

  我县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与危桥改造任务已完成,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基本能够正常开展,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将不断调查研究,摸索解决方案,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县、镇两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一定能把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管养工作提升到新的台阶。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4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安排,4月下旬以来,组成专题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县交运局、养路段、路政大队、铁溪镇、沙溪镇等部分乡镇及路段,通过现场查看、专题座谈、走访调查的方式对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通报予后,供领导和相关单位参考。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养护里程不断增加,截止目前,农村公路养护里程达3000多公里,县道371公里、乡道(含联网路)523公里、村道2218公里,其中:县道纪红路19.9公里、火(炬)杨(柏)路12.3公里属于沥青路面,其余县、乡道为混凝土路面。我县对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管养责任,农村公路硬化后,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养护管理责任书。县道公路由县养路段挤占省道养护资金进行专养,村道公路由村委会自行组织养护,均无专项养护资金;乡道公路由辖区乡镇养护,由县财政每年按1000元/公里补助专项养护资金到乡镇。道路养护标准是使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我县农村公路正逐渐由规模速度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由整体推开向重点突破转变、由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并重转变。先后创建了广纳镇、民胜镇2个养护示范乡镇,创建了159公里文明路,重点打造县道路2条,乡道路6条。绿化道路100公里,栽植行道树153.5万株,完成绿带整形、麦冬和草皮栽植共48万平方米,“森林走廊”已初具规模,公路形象大幅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一线作业养护人员基本能够疲于完成日常清扫保洁任务,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甚或较为严重的问题,亟需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不健全。县农村公路办公室编制12人,在编人员仅2人,差编差人较多,其主任非科局级设置,进而变相地成为县交运局内设股机构之一,工作开展难度大,未起到应有的统筹作用。乡镇交管站除中心镇外,大多无机构、无牌子、无专职人员,绝大部分专兼职人员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技术,行业政策不能有效执行。县养路段由于事业单位进人门槛设置过高,而差编差人140多人,致使一线作业人员养护任务增大,养护热情有所下降。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我县地质结构复杂,农村公路里程长、地质灾害多,养护任务重,养护成本较大,农村公路仅仅落实了乡道路由县财政每年按1000元/公里补贴到乡镇组织养护,县道、村道公路没有任何资金来源。必要的农村公路养护设备如挖掘机、清扫车等也急需添置。

  (三)农村公路失养面较大。列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计划的公路由于人力、财力不足因素,养护管理尚且不完全到位,全县还有近一半的农村公路没有列入养护管理计划,或因质量较差迟迟未予通过验收,或因验收后即出现严重水毁等自然破坏,或因安保设施不足隐患较多,或因养护难度较大而力量欠缺等等。

  (四)农村公路被损毁占道严重。一是治超执法工作注重罚款而未予卸货造成超限超载运输车辆长期碾压路面而致人为路损严重,近三年(20xx、20xx、20xx年)所得非税收入共670万元,远不能抵消路产损失,得不偿失;二是一些干线公路沿线采砂采煤、堆码占道、污染路面严重,如通前路就有50处砂石料场和砖厂,崩(口塘)—万(山寺)路就有10处煤矿砖厂,其中4处煤矿直接穿路而过或借道出煤;三是一些集镇如新场、青浴、三溪、永安等逢当场天摊点占道严重,影响运行。这些都极不利于公路的养护管理。

  (五)部门养护管理履职较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xx)30号文件《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九部委职责,但真正贯彻文件履职到位的部门并不多,尤其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未与交通主管部门形成联动治超执法机制,造成路损抛洒严重。县国土、经信、安监、水务、工商、税务、交通等部门与辖区乡镇未形成合力,未从根本上研究打击取缔违法采砂、采煤和在公路沿线建控区违法建房活动,导致堆码占道严重。这些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借鉴外地养护管理的成功经验,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理顺监管体制。强化县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职能职责,发挥其对全县农村公路应有的统筹协调监管职能;配齐配强乡镇交管站人员,确保其有机构、有牌子、有人员,探索实行乡镇交管站由县交运局垂直管理的模式,实行高效一体化管理;改革路政执法非税收入任务下达体制,试行非税收入实收实报的入库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抓治超护路工作。

  二是要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占线长,任务重,涉及的部门多,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应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乡镇职责,强化养护人员责任意识,并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实行考核激励机制、奖惩挂钩,逗硬督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持续有效地推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并做到常态化、制度化。

  三是要保障必要的投入。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财力是保障,必须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随时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更多的养护补助资金。并按照国家下达的养护补助资金标准“7351”(即县道每年7000元/公里,乡道每年3500元/公里,村道每年1000元/公里)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证及时拨付到位。抓紧建设机械化养护中心,添置挖掘机、清扫车等必要的道路养护设备。及时拨付自然灾害路损修复资金,保证大的塌方和严重水毁路段及时修复,便于管养。

  四是要加大部门执法力度。县人民政府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交通、公安、国土、水务、经信、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和辖区乡镇集中开展公路沿线“四违”(即违法采砂、违法采煤、违法搭建、违法占道)清理整顿工作,定期通报,标本兼治,重拳出击,确保整治效果。进一步落实辖区乡镇主体责任,加强对公路沿线建控区“四违”行为的源头管理,并积极配合部门监管执法。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xx)30号文件,明确落实各部门职责,对超限超载部分的货物实行卸载或强制卸载的措施,损坏公路务必赔偿。强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治超职责,派驻3—5名干警以治超检测站为依托,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执法协作,共同做好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确保安全文明运输、道路畅通有序。

  五是要增强群众义务意识。除了强化养护管理人员的直接责任意识外,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深入宣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政策法规,增强辖区群众“一事一议”修路养路的义务意识,深化广大干部群众的依法治路观念。注重加强对沿路群众、经营业主的教育,提高他们维护路产路权、保障道路畅通的自觉性。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提倡举报损毁公路、抛洒滴漏等违规行为,并及时公开曝光,营造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确保我县农村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我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调研报告3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四好农村路”建养情况并就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20xx年10月中旬,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区近年来的农村公路建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公路的建养基本概况

  近年来,横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把农村公路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多方争取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返沙”整治等工程,目前区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730公里,路网密度0.84公里/每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5公里、国道35公里、省道110公里、县道公路260.2、乡道公路310.8公里、通村公路2929公里,由我区列入养护的农村公路3500公里(县、乡、村道路),不仅实现了全区361个建制村100%畅通,而且部分自然村也通了水泥(油)路。养护模式由原来单一的农村公路养护站和镇政府雇佣村民每年每公里1000元就近养护,变为选聘两家养护公司对县乡公路以公司养护模式养护。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养护意识差。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通乡通村路建设快速推进,但是相应的宣传力度没有跟上,道路沿线宣传标语不多,宣传内容形式不丰富,导致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差,相当一部分农村公路存在以建代养、有路不养和建好失养等问题,加之不少沿线村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房、开厂、设店、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使多处公路形成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畅,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

  (二)通村公路等级低,道路路况不佳。

  目前,我区农村公路三级路段74.2公里,四级公路239.4公里,等外公路3187公里。通村公路大部分为四级路或等外路,弯急、路窄、坡陡,虽通不畅,已不能适应目前农村交通发展的需要。更何况我区部分农村道路常年超负荷服务,大吨位、超限车辆对道路破坏十份严重,部分农村道路不堪重负。如横山街道办事处、雷龙湾镇、高镇等乡镇境内的农村道路运煤车等大吨位车辆常年通行,对路面破坏严重。

  (三)管养体制不健全,养护资金欠缺。

  公路法明确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然而我区大部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不到位,抗灾能力脆弱,遇到雨雪天气容易出现水毁、路面结冰等情况,影响公路效益的正常发挥。且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需要地方配套,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地方配套也只是停留在群众投工投劳这一部分,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问题,致使农村公路建设的标准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例如,榆林至靖边二级过境路线大古界途经长城段,因工程便更大,配套资金到位不足至今无法通车;陕能赵石畔电厂进厂道路和波殿路,因资金不足致使工程不能全面施工,成为制约两个大型企业燃料用煤不足的瓶颈。

  (四)路政管理效率低,安保工程不到位。

  由于我区农村公路里程长、分布广,靠养护站一家管理有点力不从心,加上基层路途较远,养护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养护人员大部分时间消耗在路上,养护效率低下。还有安保工程,不能及时跟上道路建设进度,安全设施、标志不完善,为安全行车埋下隐患。

  三、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先行。

  农村公路不仅是农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干线公路交通量的主要来源。农村公路规划要以干线公路规划为依据,以实现农村公路联乡通村,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与晴雨通车水平为目标,以“保通求畅”的原则,对于人烟稀少的山区以“保通”为主,对于人口密集地区应重点以“求畅”为主,规划中要注重区域生产力布局,注重与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为我区农村公路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注重建设质量,做好民生工程。

  注重农村道路建设质量,重视尾流工程的建设,纠正施工单位把工程款到位情况与保证工程质量划等相对的错误理念,杜绝因资金短缺就停止排水边沟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导致出现就建就毁,新路水毁,毁路再建的恶性循环。在大力实施安保工程的同时保护好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努力建设生态型农村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交通规划、管理和执法部门应共同协商,从实际需求出发,在事故多发等重点路段设立警示标牌,震荡减速带等设施,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平安之路、幸福之路。

  (三)建立长效体制,维护路产路权。

  公路不仅要“管”当前、更要“养”长远。建议成立路政管理协调组织,政府出台治理超载和损坏公路处罚的规范性文件,统筹路政、运管、交警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把长期在重点路段进行检查、执法作为长效工作机制固定下来,综合整治目前的沿线乱搭乱建、损坏公路设施、超限超载运输等危害公路行为。建立镇、村共管机制,配合超限墩、限高架等设施,净化公路环境,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政府与各煤炭企业签订协议,即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运输限载标准,如发现煤矿超限装载,煤炭企业必须罚交一定道路修护费,对政府在交通安全检查中发现两次超载的运煤车辆,通报各煤矿不得允许该车再运煤。保护农村道路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四)做好农村路建养资金筹措、拨付、运作工作。

  一是管好政策资金。对上级安排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户储存,专项公开,专款专用,分级负责;要切实加强监督审计,公开资金使用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截留。未完工的养护工程项目资金以及当年的管理养护资金,可结转下年度使用。二是吸纳社会资金。对地处山区,修路成本高,仅靠国家补助资金且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的地区,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出资出劳,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直接受益的各类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创业成功人士捐赠资金,支持公路建设,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加大道路养护宣传力度。要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到,“修路有政府,养路靠自身”,的“主体”地位,做到走路、护路,养路、爱路。

  二是镇、村应成立相应的农村公路管养机构,担负起所辖区域的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责任。如塔湾镇把养护费集中起来统筹使用,不仅提高了养护效率,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养护经费及时到位,发挥作用。三是制定公路养护员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公路养护员的养护路段、养护标准和养护要求,实行公路养护员由公路所经过村的群众公开推荐,确保公路管护见形象。四是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每月由辖区镇政府与村委会干部进行一次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管护人员立即整修,年底由镇政府、村委会干部、群众代表组成评议组进行评比,对公路养护管理不达标的,扣发补助和工资,并及时更换公路养护员,根除只挣养护费不养护的问题。对公路养护好的村和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公路管护步入制度化轨道。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5

  近年来,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设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回报农民兄弟,服务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从领导到群众抓村村通公路的劲头不断提高,使全市农村公路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通达深度逐步提高。

  一、全市城乡公路现状

  截止20xx年底,全市拥有公路394条,通车里程1159.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5.13公里,其中列养公路250.713公里;省道3条,75.57公里;县道139.61公里;乡道乡道327.01公里。全市411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现有通车里程722.6公里,其中101个村(含沿省、县道路边的村)已建油路(水泥路)路面里程64.94公里,未建油路(水泥路)路面的村310个,里程657.66公里。目前,应城市已基本形成了,两横、三纵,一外环为主骨架,干支相连、内早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造福一方人民,一条路激活一片人心。依路建市场、沿路开园区、借路跑运输……在城乡公路上,当地农民因路制宜辟财源,20xx年全市现实国内生产总值89.5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9元。

  二、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经验

  1、精心组织,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爱民工程”实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公路建设指挥部,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各处、镇、场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交通积极配合做到了指导勘测设计到位,工程质量监督到位,验收合格后申报补助资金到位。截止20xx年底我市通乡公路已完成了上级下达三年通乡油路计划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120公里。

  2、多法筹资,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为“亲民工程”落实。20xx年,在通乡公路建设中,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采取“城市支援农村,机关支援基层,干部支持农民”的方式,号召全市干部职工为通乡公路建设捐物捐款,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市17000多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630多万元,为市通乡公路全面启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继续发挥这一光荣传统,积极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营业主发出“月是故乡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议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门通过支援农村小康建设纷纷向驻点村伸出援助之手,缓解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矛盾。于此同时,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积极出台了优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市直各相关部门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统一要求,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行“双五个一”的工作方法,即实行一条通乡油路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员、一个工作专班、一名专业监理人员,一条通村公路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一名交通局技术顾问、一个筹资和建设专班、一块质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条通村公路,在人民群众中树一座丰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建设合同,确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城市从公路部门抽调十名工程技术人员派驻各施工合同段,对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艺流程现场监督检查,并挤出资金购置了回弹弯沉仪、铅孔取样机等检测设备,及时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经常到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隐患,限期整改,不留后患。四是采取投标的方式和应城市广宇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作为通乡公路建设的社会监理,监理公司严格执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五是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不断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为使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证质量的义务,应城市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并提出了确保路面施工质量的“三个到位”(路槽处治的深度、土质、辗压),“确保五度”(宽度、厚度、平整度、拱度、密实度)及“严把六关(备料、配比、拌和、摊铺、辗压、养生)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施工单位都建立了质量自检机构,在监理公司的督办下,每个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后都按规定出具了自检资料。六是加强村村通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为保证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应城市对国债资金的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单独核算,同时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

  4、建管结合,大胆尝试,把村村通公路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一是采取“谁受益,谁养护”。农村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应城市以此为原则实行市、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县道由市政府负责,乡道由乡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会负责,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对农村公路实行分段招标,分村组、分户承包,以承包x护、委托养护形式,确保减少养护成本,增大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门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养的公路部门养护人员20余人,在行业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经长期在公路养护岗位工作的协议工40余名。通过引导,让有劳动能力的退休退养人员、协议工、下岗人员继续到农村发挥技术优势,再找岗位,解决农村养护技术力量问题。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实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速度上不来,差距大。在20xx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到20xx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xx年,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地处平原微丘地区的我市,是全省经济强市、文明城市,我们的规划应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24.6%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差距很大,任务艰巨,按上述标准衡量,我们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二是配套资金上不来,启动难。据测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12万元,除上级交通部门每公里补助5万元外,其余均需自筹,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启动十分困难。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的建议

  为加快应城市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尽早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我们建议如下: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计划、财政、交通、建设、国土、农业、供电、林业、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水利)和各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资金补助政策是每公里5万元(路基宽度6米,路面宽度3.5米),工程竣工后,经省、孝感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由交通局争取补助到位。

  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每公里1至2万元,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3、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村村通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各处、镇、场、开发区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国家和市政府“以奖代补”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以处、镇、场、开发区为单位统计,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原则上不予补助。涉及乡镇村的拆迁工作一律由所有地乡镇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6

  (一)建设资金不足、资金到位迟缓

  通达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畅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省州无配套资金,除砚山等部分县有少量配套资金外,多数县由于财政困难无力配套,工程设计的指标难以提高,通达工程中一些路段设计时采用了受限路段的指标,但是由于资金少,实施起来困难依然较大。通畅工程中原有路基较差的路段,由于处理路基费用较多,路面工程采用低限指标仍然有资金欠缺的问题。另外,资金到位较晚,20xx年实施的通畅工程资金还未到位,给工程进度带来较大影响,按预计的`工期难以全面完成。

  (二)工程技术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由于20xx年突然增加通畅工程里程数,通畅工程量相当于20xx年的4.5倍,通达工程相当于20xx年的7.9倍,从设计到施工到编制竣工资料全靠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主要技术人员管理几个通达工程的情况比较普遍,通畅工程建设指挥部人员少,进度或质量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技术人员少,各县在施工期间把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加之上一工程项目完工就接着管理下一个开工的工程项目,对工程资料的整理无暇顾及,导致部分工程完工后工程资料不完善而不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不能纳入公路养护管理的范筹。

  (三)对新型路面结构的施工管理缺乏经验

  20xx年,我州通畅工程大量采用了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路面,铺筑这种路面除丘北县有一定经验外,其他县没有施工经验,由于里程多、数量大,原来有一定铺筑经验的工人较少,从块体的预制到铺筑质量的控制都有一些困难。如部分项目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铺筑过程中平整度控制就比较困难,一些项目做了实验路段,但是由于管理者及工人都无经验,通过几次反复的施工,质量还是不理想,最终请了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才基本解决了问题。由于缺乏施工经验,混凝土预制块的预制速度远远跟不上路基调型和基层铺筑的速度,造成部分工序停工待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7

  近年来,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路政管理工作还相对滞后,“重建轻管”问题仍旧突出。如何依法提高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水平,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我区农村公路里程共计535.5公里,其中:县道89.9公里、乡道48.4公里、村道387.9公里、专用公路9.1公里,等级普遍偏低。“十二五”以来,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xx路路面加铺工程完工,xx路、xx路、xx路等路段相继改造通车,“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xx大渡河一桥顺利建成,xx大渡河三桥、四桥建设已纳入“十三五”规划,xx联网畅通工程xx大道xx段建成加快实施,重型货运车辆穿城而过即将成为历史。但是,路政管理工作还相对滞后,存在较多急需改进的问题。一是建控区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多数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路产路权不明确,不少地方存在任意在公路两侧红线内兴建餐馆、商店、旅社、停车场、设置非交通标志牌等现象,公路两侧尤其是城乡结合部路段违章建筑林立,呈现公路街道化态势。二是侵占路面路权现象频发。不少道路路面被任意占用,当作晒场、堆场、垃圾场、修理场、停车场等,一旦到了秋收季节,公路上稻草、玉米、谷子比比皆是,尤以乡道、村道为甚。三是治理超载超限形势严峻。许多路段大吨位重型车辆多,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屡禁不止。如xx路xx段改建完工不到两年,路面、路基损坏就呈蔓延趋势,虽投入大量资金维修,通行状况仍然较差。四是路政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路政管理不能单靠路政部门,需要多方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公路街道化等问题严重侵占了公路路产和路权,使路政执法难度大,需要当地乡镇政府的支持配合。

  (一)坚持有法可依,提升治路水平。一是修订完善地方管理办法。应修订完善目前仍在生效的《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和保障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的通告》(xx府通〔20xx〕5号)与《xx市xx区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xx府办发〔20xx〕29号)两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确保在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有法可依。二是加大依法整治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加大巡查密度和频率,提高巡查质量,对违法行为多发路段进行专项治理,加大对超限超载运输的治理力度。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依据“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科学调整管理方式和执法手段,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实施路政许可、路政处罚等强制措施。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一是加大培训力度。每年组织路政执法人员参加省、市交通路政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不少于4次,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参加换证和新领证的执法考试,切实增强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树立良好形象。认真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行政执法禁令>和;交通行政执法忌语>的通知》和《关于印发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等5个规范的通知》要求,秉公执法,热情服务。三是规范执法行为。将执法职责、执法程序、收费标准等事项进行公示公开,严格按照规定着装,佩戴行政执法有效证件,亮证执法,狠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歪风邪气,杜绝“吃、拿、卡、要”行为。

  (三)坚持执法必严,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抓思想整顿,重点解决执法意识和执法宗旨的问题。二是抓组织整顿,主要检查路政人员的执法资格和执法主体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三是抓纪律整顿,杜绝有法不依、执法随意的现象。四是抓作风整顿,检查是否做到“两公开,一监督”,执法行为是否规范,执法态度是否文明等。凡是对违反执法纪律,情节严重、影响极坏的执法人员,要坚决注销执法资格,调离执法岗位,对违反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规定的工作人员坚决予以退回。

  (四)坚持宣传先行,优化工作环境。一是认真开展《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普法教育,为路政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创新宣传方式,以案说法,以直观图文为教材,充分利用户外广告、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路政管理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宣传,全面提升路政管理的群众认知度。四是把每年3月作为“公路法规宣传月”,通过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支持、参与路政管理。

  (五)建立联动机制,共创崭新局面。一是与区人民法院建立联络制度,定期召开联络会议,通报执法情况,重大路政案件及时向法院咨询,组织路政人员旁听行政案件的审理,提高执法水平。二是与乡镇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与交警和运管等部门建立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人员互动、优势互助的协防机制,与乡镇派出所建立联动机制。三是与公路沿线各乡镇、村委建立工作联络制度,实行“路政联系卡”制度,进一步完善路。

  政协管网络,形成综合治理格局。

  (六)健全路产档案,完善基础工作。针对近年来路政管理与执法中暴露出的新建公路建筑控制区划定不及时、路产范围不明晰、路产档案不健全等问题,路政管理机构应依法参与新建公路交工、竣工验收工作,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的路产档案,增强路政管理的条理性和规范性。同时,建议区政府以文件形式确定尚未确定公路用地范围和路产、路权范围的农村公路,及时划定新建公路建筑控制区的范围,并设置醒目的标桩、界桩。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8

  近年来,随着我省农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以及路面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我省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地区差异较大,加之养护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养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今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们拟定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职责分工等进行了规范,为理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各种关系、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省厅将《关于我省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的探讨研究》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为此,我们在前两年农村养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浦江、海盐、安吉等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践探索和分析,同时借鉴省外养护管理经验,对群众性养护、分段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养护等养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

  农村公路现有里程和规模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止,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为85643公里。按目前行政等级标准分,其中:县道23097公里、乡道15873公里、村道4667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其中:一级公路1019公里、二级公路3648公里、三级公路6935公里、四级公路43895公里、等外公路30146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其中:水泥砼路面3632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8965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89公里,未铺装路面23258公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62384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2.84,到20xx年底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后,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将增加5000多公里,达到67000多公里。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20xx年前我省各市、县均设有专业和县乡两个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20xx年养护体制改革后,实现了两合并,即:所有市和绝大部县专业与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合并,国省道、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县公路管理机构负责,部分市、县公路管理机构内相应增设了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内设机构。

  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县道和乡道大部分已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基本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县为主”。村道公路的管养,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理范围。在养护资金安排上,目前仍沿袭过去专业养护经费和县乡养护经费分别安排下达的方式。县乡养护经费由省汽车养路费切块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

  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目前,县道公路的养护生产基本上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主要由专业养护队伍进行养护,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管理。乡道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政府负责,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我省乡村道的养护生产运行机制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

  模式二:乡镇政府按行政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

  模式三: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行政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解决。这种模式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但缺乏长效的管理手段,而且养护质量较差。

  二、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公路路况总体水平较低,区域间差异较大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较大,加之长期养护管理“缺位”,致使农村公路基础薄弱,路况总体较差,公路等级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为准四级或等外公路。且绝大部分乡村道路的桥梁又是由民间桥梁改造利用,病危桥梁较多,道路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也不够齐全。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

  《公路法》对县道、乡道公路的养护管理主体作了规定,但对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没有明确规定。由于村道公路至今未有明确定义、管理主体不明确,养护管理严重”缺位”。虽然县道和部分乡道养护由县交通局或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道养护责任归属乡镇,村道养护责任名义上也落实到乡镇,但因经费无着落,乡镇基本上不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地方政府方面,由于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部分乡镇认为乡、村道路建好以后,养管工作就是交通部门的事,没有把乡村公路的管养工作纳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个别地方还出现损坏或破坏乡、村道路的现象。而且,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较为突出。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资金缺少来源,资金筹措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正常养护无法维持。

  20xx年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后,县道和乡道养护经费主要由汽车养护费切块补助和地方手拖费、摩托车费补助解决。但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公路建设的投入,忽视养护管理的投入,使得县乡道公路养护经费不能足额到位,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不能到位。

  村道公路由于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的管养范围,没有正常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而多数村在修建村道公路时已负债累累,根本无法筹出资金来养护,导致村道失养情况普遍严重。加之农村费税改革后,财政支付转移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太少,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温岭市现有机动车保有量近26万辆,并将以35的速度快速增长。目前超限运输问题严重,公路养护成本大为增加,但养护资金投入甚少;仙居县每年通过支付转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100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发放县道养路工工资,剩下的60万元由财政核发到各乡镇,用于2392公里乡村公路的养护,每公里年养护资金250.8元。

  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护质量难以保证,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由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无法建立,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养管体系未真正建立,缺乏农村公路养管长效机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固定的管养机构和专业的养护人员,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无法承担农村公路管养任务,养护质量难以保证。

  三、建立以县为主的管养体制和运行机制

  鉴于我省农村公路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为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改善并提高农村公路路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根据国办发4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拟定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及《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我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建设的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新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和“管养分离”的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农村公路路况良好、路产完整、路权得到有效保护。

  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纳入管理工作的范畴。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乡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应当切实认真履行上级政府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明确相应的职能部门或专职机构,并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生产专职人员。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作为政府执行部门,应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范畴,加强指导、考核、监督。其所属的各级公路管理机构作为公路行业管理的实施部门,应落实人员、增设相应的内设机构。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市级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县级相应增设农村公路养护科。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管理人员每个县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15-25名,省市级公路管理机构增加15-25名,切实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督、指导、管理职责。

  建立稳定、长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渠道

  各级人民政府和村级组织都应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积极组织筹措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建立由财政投入、养路费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健全养护资金的保障体系。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养护经费全部由国家承担目前尚不可能,应不断拓宽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即除手拖费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外,省、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补助一部分,县财政列出专项资金承担一部分,乡镇也自筹一部分,积极鼓励社会、个人捐资等。

  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推行招标养护、委托养护、合同养护、承包等模式,建立健全养护市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由行政村落实农民养护工具体负责养护。养护形式可多样化:平原地区乡镇可在养护里程较多的区域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集中负责该片区的农村公路养护;山区养护里程短的或路线比较偏的农村公路养护,可承包给个人或家庭养护,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实行弹性养护制,忙时干农活,闲时养村道,不拘形式养好路。农民养护工按照养路的好坏或达标率,从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领取劳动报酬。公路部门负责做好监管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培训农民养护工,真正做到:责任在乡镇,实施在村组,受益在群众。

  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县、乡、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省里应抓紧出台农村公路养护标准和管理办法,为养护工作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县级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乡镇政府要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乡政府要建立对村的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养护经费拨付激励机制,将拨付的资金与农村公路养护路况直接挂钩,行业部门与乡镇签订合同,实行定期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公示,根据考核结果拨付养护资金和奖励经费,确保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金华市浦江县就是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护管理模式

  由于我省农村公路总量和增量很大,地区差异也比较大,其养护管理的模式不应搞全省“一刀切”,要区别发达县市和欠发达县市、平原地区和山区、低等级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差异,走专业管理和乡村基础管理相结合、专业养护和乡村养护相结合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公路站、交调站、村级组织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宜当地情况的管理方式。

  农村公路的管养模式分析

  根据国务院国办发〔20xx〕49号文精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交通行业管理,县、乡政府、村或交通部门分级实施的管养体制。农村公路管养的多方参与已成为突出的特点。农村公路的管养既有直接实施者,又有多个间接参与者,既有行业管理者,又有具体组织实施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同,基本可以分为四种,即: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养护。

  1、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这曾经是农村公路养护中采用最多、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费税改革前,许多地方都规定农村居民必须承担法定公路建勤义务工和车辆建勤工,利用农闲季节集中养护农村公路。该方式组织者一般是乡级政府或者村委会,群众出劳动力,市交通部门或乡级政府补助部分砂石材料费。主要适用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专业机械化难以开展的乡道和村道,尤其是路线长、人口密度低、地形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区公路。该方式最大优点是充分发挥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对缺乏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但随着费税改革的实行,“两工”逐渐取消,从政策上讲,村民已经没有进行农村道路养护的义务,其适用范围缩小到通过“一事一议”的村道养护。

  2、分段承包。分段承包到户的农村公路养护方式,一般是根据路段等级、交通量大小、养护材料远近等测定每公里所需养护经费,然后以招投标的方法承包给农户并签订承包责任书。组织者一般为市县级公路养护部门或者乡级政府。该方式是专业化、市场化养护公司的雏形或者低级形式,主要用于交通量小、等级较低的一般农村道路。养护内容也仅限于路基、路肩、边坡和低等级路面的日常性养护。优点在于易于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引进竞争降低了养护成本,且小规模零星作业方式,比较符合农村公路分布广的特点。

  3、道班养护。这是目前农村道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农村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在乡级政府成立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由乡政府领导的机构对乡道进行养护。该方式优点是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基本能够完成除大中修外的农村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缺点在于养护生产与养护管理没有分开,上述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管理职能,养护生产的效率较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养人不养路”的现象。且乡级政府领导的养护机构多属临时性机构,常常面临资金困难,养护队伍也不够稳定。

  4、专业公司养护。养护公司是拥有独立注册资金、相应设备及技术人员和施工资格,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资金调配和人事权利,在法律上与公路管理部门处于独立平等地位,真正面向市场的经济实体。按照性质可分两类:一类是适应市场要求,由社会性资金投资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另一类是由原来的公路管理机构剥离管理职能后,经过改制建立起来的股份制公司。专业公司养护真正实现了养护的管理与生产分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养护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养护公司从具体的事务管理脱离出来,转向合同管理,公路养护质量高、效率高。其缺点在于,由于农村公路分布相对分散,对于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大的地区,尚难以全面推广。且农村公路养护采取专业公司养护的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主体较少,投标不具备竞争性;二是资金问题;三是目前对承包商的有效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探讨

  根据上述四种养护管理方式的分析,我们认为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要将群众突击季节性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公司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机构精干、体系完整、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管理顺畅、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有效监督、办事高效”的养护管养体制。

  1、实现养护管理和养护生产的分离或部分分离。把公路养护生产从管理机构中分离出来,组建农村公路养护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明确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公司为业主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对公司养护机构的人事、用工等问题由企业自主进行。对于难以实现管养分离的,可以通过人员分类管理实现部分分离。

  2、在农村公路养护市场不够成熟或难以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建立和健全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流动性养护相结合制度,建立完善各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包括分段到户、道班承包等,全面推进定额养护和计量支付。公路管理机构对养护生产的管理要逐步实现合同管理。

  3、根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路面结构型式等特点,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公路养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养护成本,发挥养护资金效益。在一定的管理体制条件下,充分实现养护方式的多样性,保证其足够的灵活性,以最大程度利用养护资金。

  4、积极培育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积极培育县级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并逐步融入整个公路养护市场中。改变原有养护在较为封闭的行业内部进行的方式,以提高养护生产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将养护生产逐步推向社会,适应市场化要求。

  5、积极筹措包括养路费、财政转移支付和手拖费等各方面资金,逐步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供给效率。在养护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实行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业主、养护施工、养护监理三方面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新体制。

  农村公路养护的具体组织形式

  1、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组织形式,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会同乡人民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一般应通过招标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单位实施。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和县道日常养护可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对自然条件特殊,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选择养护单位的乡道、村道公路,应充分发挥乡级政府和村级组织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委托、个人分段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养护方式,同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也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同时,鼓励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捆绑招标,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定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充分发挥专业管理、施工、监理队伍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的作用。鼓励通过竞争方式,将油路挖补和水泥路修补等小型养护工程捆绑承包给专业化养护队伍,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

  2、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后,要加强对新体制的研究、指导工作,努力探索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管理、桥梁隧道管理和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大胆试验”的原则,指导总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模式。特别是要加快对乡、村道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充分鼓励、发挥乡、村两级组织在养护管理中的积极性。对各地探索的“分管分养、统管分养、乡管乡养、乡管村养、乡管民养、乡管市场养”的模式加以总结提升,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管养模式。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9

  按照区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大讨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示范区、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通过这一阶段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思考,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调研如下。

  一、我区农村公路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示范区党工委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农村公路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为286.51公里,其中县道93.68公里,乡道23.27公里,村道166公里,二级公路47.58公里,三级公路83.6公里,四级公路155.3公里,全区农村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163.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123.1公里,公路密度227.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全区88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基本形成了九纵六横的公路交通格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我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我区道路管理养护体系现状

  目前,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按照区政府20xx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将农村公路养护分为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乡镇设立道路办,配备2名管理人员,通过区乡联聘、乡用乡管,对养护人员实行合同养护。区交通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安排养护工程计划,区公路站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并对乡镇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考核,各乡镇道路办负责对养护人员的日常检查考核。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资金由交通局和乡镇共同对半承担,根据考核结果,交通局将日常养护资金拨付乡镇,再由乡镇计量支付。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由区公路站路政队负责全区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并指导各乡镇具体做好本辖区内公路管理工作。

  三、我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还较为滞后;管理养护责任不能全部落实,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机制缺乏活力、养护质量不高;乡镇养护管理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平衡等,直接影响我区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具体表现在:

  1、养护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区公路养护资金还未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仅靠省交通厅拨付的正常养护经费用于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较大。同时,由于燃油税费的改革,不再征收拖拉机等养护费,造成养护经费严重短缺。每年只能根据省上拨付的养护资金情况,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制定养护计划,致使有些道路需要维修养护因缺少资金而不能实施,迫使道路待病运行,更增加了损坏程度。

  2、由于各乡镇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投入不足,养护管理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

  3、治超工作存在困难。由于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普遍较低,加之我区交通路网发达,一些超限运输车辆对农村公路造成一定损害,目前,由于我区没有国、省干线公路,无法设立治超检测站,对农村公路治超,仅靠一辆流动检测车进行,从根本上无法解决治超问题。

  4、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各乡镇虽都设有道路办,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机制,养护管理人员少,以至于个别村道存在失养现象。对于大中型养护工程,存在养护机械装备短缺,养护工程以人工操作为主,与规范化养护体制不相适应。

  四、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要求

  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发〔20xx〕72号)要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按照统一领导、县管为主、分级负责、各方支持的原则进行,各县级人民政府为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筹集和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工作,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按照有路必养,确保质量的原则,应纳入政府的财政年度预算,并应随着农村公路里程增加、技术标准提高和地方财力增长,逐步增加养护资金。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主要由市、县财政按比例承担,县级财政统筹安排,市级财政给予补助,具体安排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实行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接受本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五、几点建议

  1.建议区上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安排,专项列支,用于化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良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道路的建设成本。

  2、进一步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按照区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明确以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交通局为行业管理责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加快乡镇政府管理养护体制的建立健全,配齐养护人员,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农村公路管理在组织、制度、养护标准、考核、资金保障等各方面规范化、制度化。

  3、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进一步深化交通行业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专业化、机械化的养护施工队伍,使全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加标准化、科学化。

  今后工作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交通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服务于群众快捷方便出行和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农村公路养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养管措施,力争用一至二年左右的时间,建立符合我区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10

  近年来,随着我省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以及路面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我省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地区差异较大,加之养护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养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今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49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们拟定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职责分工等进行了规范,为理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各种关系、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省厅将《关于我省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的探讨研究》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为此,我们在前两年农村养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浦江、海盐、安吉等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践探索和分析,同时借鉴省外养护管理经验,对群众性养护、分段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养护等养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形成本调研报告。

  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现有里程和规模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止,全省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总里程为85643公里。按目前行政等级标准分,其中:县道23097公里、乡道15873公里、村道4667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其中:一级公路1019公里、二级公路3648公里、三级公路6935公里、四级公路43895公里、等外公路30146公里(其中准四级公路1352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其中:水泥砼路面36329公里(其中县道9384公里、乡道5703公里、村道21242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8965公里(其中县道5016公里、乡道655公里、村道329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89公里(其中县道8549公里、乡道3589公里、村道4951公里),未铺装路面23258公里(其中县道147公里、乡道5926公里、村道17185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62384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2.84,到20xx年底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后,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将增加5000多公里,达到67000多公里。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20xx年前我省各市、县均设有专业和县乡两个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20xx年养护体制改革后,实现了两合并,即:所有市和绝大部县(市)专业与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合并,国省道、县乡道公路养护管理职能统一由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负责,部分市、县(市)公路管理机构内相应增设了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内设机构。

  目前,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县道和乡道大部分已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养范围,基本上实行“条块结合,以县为主”。村道公路的管养,由于目前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管理范围。在养护资金安排上,目前仍沿袭过去(两合并前)专业养护经费和县乡养护经费分别安排下达的方式。县乡养护经费由省汽车养路费切块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解决(手拖费安排一部分,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

  (三)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目前,县道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基本上采用国省道的养护运行机制,走养护市场化的路子,主要由专业养护队伍(养护公司)进行养护,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管理。乡道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政府负责,公路管理机构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

  我省乡村道的养护生产运行机制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模式:

  模式一: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

  模式二:乡镇政府按行政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

  模式三: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行政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山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11

  截止20xx年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1103.873公里,其中县道7条,109.917公里;乡道14条,84.161公里;专用公路3条,5.929公里;村道578条,903.866公里;二级公路7.694公里,三级公路78.884公里,四级公路1017.295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93.504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682.588公里,沥青碎石路面7.922公里,碎石路面192.927公里,土路121.261公里,其他材料铺筑路面5.671公里。

  一、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们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变当地面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20xx年开始至今已建成苟段公路一期、余平公路、界汤公路、界阜公路、咸兴北路及天王路等县级公路85公里。今年将开工建设西宝中线(兴平段)、兴小路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将更大的提升我市交通通行能力。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

  我市农村公路养护情况为:县道7条109.917公里,平均好路率为77.3%,好路里程85公里;乡道14条84.161公里,平均好路率为83%,好路里程70公里;专用公路3条

  5.929公里,平均好路率为84%,好路里程为5公里。村道

  903.866公里,平均好路率83.4%,好路里程754公里。

  (一)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设置情况

  1、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成立兴平市农村公路公路管理站,人员编制20名,事业编制,下设办公室、财务室、试验资料室、公路养护股、路政股。人员工资为县财政全额支付。设站长1名,支部书记1名,副站长2名。其职责是:承担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拟定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日常养护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落实县乡公路养护工程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检查、验收、评比、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负责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指导村公路的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

  2、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我市共有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分别设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人员编制3名,其中所长1名、由主管交通的副乡(镇)长兼任,副所长1名、公路专干1名。其职责是:接受农村公路管理站的行业指导,具体负责落实本辖区内村级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拟定村级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计划,对村级公路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并指导村级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3、村级公路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村级设有农村公路养护员,第一责任人为村委会主任。

  按照该村村道里程每2公里不少于1人确定养管员,全市共聘用养管员511名养管人员。其职责是:在农村公路管理站、乡镇公路管理所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标准进行养护作业;提高养护质量,确保路面路肩平整坚实,路基边沟无积水、无杂物、无损坏,行道树无缺损;配合支持县乡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维护村级公路路产路权,发现重大破坏公路产权的人和事,及时制止并上报。

  三、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公路的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五年建设了近1000多公里的农村道路,但农村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和技术标准还不够高,自然村通村率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

  (一)大项目建设损毁公路严重。20xx年以来,由于西宝高速改扩建、西宝客专、西宝北线改扩建相继施工,运送沙石车辆对我市农村公路损毁严重,沿渭的6个乡镇尤为严重。

  (二)建设、养护资金不足。关于建设资金问题,我局领导已多次在省市交通会议上提出加大补助标准,目前的补助标准只占到公路总预算的40%(按目前公路造价三级公路每公里改建造价约120万元,国家补助45万元),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过去,村级公路一直未纳入交通公路部门的管养范围,没有正常固定的养护经费来源,农村

  公路养护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超限运输问题严重,公路养护成本大为增加,但养护资金投入甚少。

  (三)养护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正在建立,市、镇、村三级养管体系有待完善。

  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根据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及其养护管理的现状,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改善并提高农村公路路况,实现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体制

  进一步健全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明确以政府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交通局为行业管理责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加快乡镇政府管理养护体制的建立健全,配齐养护人员,加大管理的力度,使农村公路管理在组织、制度、养护标准、考核、资金保障等各方面规范化、制度化,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要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通村公路建设先易后难,只有坚持规划优先,才能确保有序发展。现在,我们重点要以“通畅”为目标,以“通客车”为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既要利用好现有路基实施改造,用好资源,节约资金;

  又要注意路网辐射面,让更多数群众受益,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路网规划还要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将农村公路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加强与新农村规划的衔接。

  (三)多方筹资,提供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是保障,是重点,也是难点。必须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保证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地推进。要采取“五个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即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社会捐助一点、农民群众自愿筹集一点、就地取材节省一点,广泛筹集资金。建议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支持。凡是可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涉农资金都可以争取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二是广泛发动社会捐助。通过动员和鼓励原籍在外成功人士、企业业主为家乡捐资修路。三是认真抓好“一事一议”。农民群众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大受益者。依据国家政策,运用“一事一议”的办法是筹集部分建设资金和推进公路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四)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可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管养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保证体系。实行招标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 篇12

  一、基本情况

  至20xx年底六盘水市农村公路10818公里(六枝2126公里、盘县5122公里、水城3259公里、钟山311公里),其中县道1996公里、乡道2388公里、村道6385公里,专用公路50公里。公路总里程11606公里(含高速公路67公里、国省干线公路721公里),公路密度116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81公里/百平方公里。县乡油路水泥路1394公里,村油路水泥路124公里,通乡油路除盘县普古、水城龙场、营盘三个乡正在进行通乡油路工程收尾外,已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122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20户以上的村寨80%以上以通车,26%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根据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县级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主体,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工作,具体承担县乡道改造和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通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实施,县交通运输局作计划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公路管理所主要承担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具体负责县乡油路养护、管理、大中修工程、水毁预防控制恢复工程;县乡泥路及村公路一般由乡镇组织养护管理,县交通运输局及公路管理所负责计划管理及技术指导。管理养护资金,省级按县道7000元/公里、乡道3500元/公里、村道1000元/公里、全年约2300万元切块下达,主要用于县乡油路大中修、水毁、安保工程补助;市财政承担县乡油路900010000元/年公里的小修保养费,20xx年850万元,费用随里程增加而增加,并配套10万元/公里的县乡油路大修工程费,每年约400万元;县财政承担县乡泥路,村公路小修保养费,县乡泥路30006000元/年公里,村公路600元/年公里(村公路小修保养费省从切块资金中补助500元/年公里)。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公路建设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加大了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公路专业建设人才极为紧缺,有经验、懂技术从事农村公路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就更少,加之征地拆迁,炸药等重要物资的协调力度困难加大,项目建设机制体制的制约,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慢、投资超概,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的现象,使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不能有效控制,其问题的根源是:

  1、投资。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国家补助引导、市县政府配套建设,受国家政策投向的制约,在一个省内补助标准是一致的,以六盘水和黔东南为例,由于六盘水是能源原材料城市,很多公路要承担运煤功能,相应投资就高,而黔东南的公路主要是满足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基本没有重载车辆通行,投资就低。国家补助标准为通乡油路40万元/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35万元/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多,投资数量大,地方配套困难,主要靠贷款解决,建设资金需求与地方配套不足的矛盾突出。为了适应国家的投资政策,争取国家资金补助,在地方配套不足的情况下,只能低标准建设,对于以运煤为主的原材料重载运输线路,效果十分有限,很多有运煤功能的通乡油路由于地方配套不能到位,不能按重载标准建设,不能达到应有的投资效益。

  2、招投标。按招投标法等相关规定,工程投资超200万元,施工单位必须通过招投标进行选择,通乡油路一般每公里造价在70万元以上,即超过三公里的通乡油路项目必须进行工程招投标。从20xx年通乡油路实施以来,由于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多、施工条件较好、利润较高,资质等级高、有信用的施工单位特别是省内的专业施工企业不愿承担农村公路的施工任务,而通过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选择进场的大部分为没有专业技术管理和组织能力,借用资质投标,临时组织农民施工的施工队伍,形成“一流队伍投标、二流队伍进场、农民组织施工”的现状,使本来单价就低的工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浪费。公路施工,看似简单,“挖高填低压实”,其实对施工队伍的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很多挂靠投标的施工队伍其设备和资金实力可能不是主要问题,而高水平、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是工程成败的决定因素,挂靠的施工队伍难于具备这个条件,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很难履行合同义务。

  3、质量保证体系。公路项目实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首先是企业自检,施工企业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其次是社会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条件相对较差,高水平、有能力的'监理人员不会到农村公路实施现场监理,农村公路现场监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履行监理职责。第三是业主管理,针对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组织不合理的情况下,对业主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相应地提高了要求,而业主管理工作由于任务重,人员少,且大量的精力用于征地拆迁、炸药使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因此在业主管理方面也有不到位的问题。第四是政府监督,质量监督机构主要监督方式:项目前期工作参与论证,实施过程中的巡查,完工后的检测验收。由于项目多,涉及面广,不可能面面俱到,实施有效监督。

  4、建设环境。农村公路主要服务乡镇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要求的公益设施,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征地拆迁政策的不完善,社会对公路施工企业利润高的认识误区以及相关部门服务理念上的差异,造成服务环境不能很好地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困难,料场、供电、炸材审批程序复杂,使用成本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成为制约工期和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业主未满足施工合同条件,违约的主要表现。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1、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任务重与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矛盾。乡镇机构改革前,各乡镇基本设有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县乡公路的协调管理工作,责任落实相对到位,机构改革后,交管站取消,有的乡镇明确专人管理养护农村公路,有的乡镇是兼职管理人员。农村公路养护未纳入目标考核,认识不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属“应付式”养护,只有路断才有人管,有限的养护资金不能完全用于公路养护管理,养护形成“小坑不补,大坑无钱补”的恶性循环。

  2、养护资金。按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规定,市级财政承担县、乡油路养护资金900010000元/年公里,约900万元/年,全部到位,县级财政承担县乡泥路及村公路养护资金,县泥路6000元/年公里,乡泥路3000元/年公里,村油路5000元/年公里,村泥路配套600元/年公里(省补助500元/年公里),按照标准,六枝290万元/年,盘县756万元/年,水城480万元/年,钟山50万元/年,部分县区不能完全到位。

  3、公路管理。主要是维护路产路权的路政巡查和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保障公路避免侵占及正常使用,路政巡查中,路政人员少,主要对重要县乡道路进行巡查,巡查的频率和巡查面小,且有执法权,没有有效的执法手段,执法效益低,乡村公路基本无力顾及,主要由乡镇来管理,随意侵占公路,乱搭乱建,利用公路堆放物品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危及公路的安全畅通。在超限运输治理执法活动中,车主受利益驱使,抵制执法,按交通运输部规定,55吨以上车辆严禁上路行驶,而运煤车辆多在6080吨,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只能承受40吨的荷载标准,设计标准与实际荷载存在很大的差距,使设计正常使用年限68年的油路只能使用34年就需大修,大修的造价约6070万元,超载产生的运输效益远远低于公路建设投入的成本效益,同时公路建设需占用钢材、水泥、沥青等大量的社会资源,因此超载直接导致投资效益低和社会资源浪费。

  三、对策建议

  (一)农村公路建设

  1、努力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单价投资高,资金总量需求大,单靠地方财力投入,很难保证建设需求,必须紧跟国家投资政策方向,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补助范围,按要求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尽量减少地方自主项目的建设,减少地方筹资压力。

  2、以项目规划为基础,确保工程质量。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好项目规划,市级做好县道、县级做好乡道、乡镇做好村道的规划,尤其是村道的规划,在乡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村公路未进行全面规划,由于国家下达计划规模较大,很多乡镇临时拼凑项目,难免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投资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应按照“质量+进度=效益”的建设原则,一手抓加快速度、一手抓质量求效益;全面落实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责任人责任和“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质量保证体系;积极探索乡村“义务监督员”制度的成功经验;发挥业主管理关键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业主的奖惩力度;对项目资金,技术质量要求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关工程。做到农村公路建设一条,达标一条,确保合格率,提高优良率。

  3、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机制,保证投资效益。结合农村公路的实际,可利用公路专业部门的技术管理力量、施工组织经验、机械设备等优势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施工,在发改、财政、交通等部门对质量、进度、投资、安全责任有效控制的前提下,让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效益,同时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公路部门为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也有义务完成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质量意识较强,能确保发挥投资效益。

  4、强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认真解决好农村公路建设中涉及的征地拆迁,爆炸物品使用等问题;制定标准适当、统一的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维护补偿标准的严肃性,保证补偿公平合理。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1、明确乡镇职责、机构。乡镇负责辖区内乡道泥路和村道的管理养护工作,协助县公路管理部门开展路政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乡镇应通过内部编制调剂,设立交通管理站,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和建设。

  2、完善考核体系。市县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纳入相应下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明确养护目标。市人民政府负责督促县人民政府及时配套到位日常养护资金;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对村民委员会的年度目标考核。

  3、严格执法。加大超限治理力度,把治理超载作为保障公路安全、合理使用,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发挥投资效益的有效手段。

【农村公路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公路发展调研报告06-12

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0篇)01-16

调研报告02-15

调研的报告02-07

调研报告05-27

农村公路自查自检工作报告08-22

文案调研报告03-22

贷款调研报告03-05

消费调研报告02-21

乡村调研报告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