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元好问赏析

时间:2024-11-06 11:52:44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临江仙元好问赏析

临江仙元好问赏析1

  [元]元好问

  原文: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作品赏析:

  由词题不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元好问自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远目送归鸿》有稽康“月送证鸿,手挥王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和寄七弦桐,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所以词最后,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临江仙元好问赏析2

  临江仙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

  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作者写此诗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

  1: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5分)选择了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2分)然后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3分)

  2:(6分)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2分)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2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深的之情。(2分)

  二:

  1、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说明。(4分)

  2、词作下片集中写“离愁”。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离愁的。(4分)

  参考答案:

  1、(4分)作者写作此词时正客居济源,已与李辅之分别三年了。上片,作者回忆三年前的初秋时节,在济南(齐州、东州)与李辅之泛舟畅游大明湖的惬意与欢欣;下片,作者回到现实,写在济源思念相隔千里、远在东州的朋友。

  2、(4分)作者将抽象的离愁形象化,用具体可感的载体来表现离愁。(2分)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2分)

  三:

  【注】作者曾与友人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1)这首词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全词加以简要分析。(4分)

  (2)请从表现手法方面赏析“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3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词的情感变化起伏,一扬一抑,由喜悦转入惆怅:上阕回忆与友人游湖时的情形及所见的美景,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欣喜欢畅之情;下阕写与友人分别三年、天各一方的思念之情。(4分)

  [变化2分,分析2分。概括情感变化的词可以有所不同,如:由喜转愁。]

  (2)答案1:这两句词,是借流水寄情。“殷勤”与“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流水以人的情态与动作,作者借“几日到东州”的发问,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3分)

  答案2:这两句词,是借流水寄情。运用比喻,以桥下水比喻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借水“几日到东州”的发问,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3分)

  [手法1分,解说1分,目的效果1分。如果没有答拟人、比喻,而答到“借水寄情”,也可得“手法”分。]

  三:

  (1)“红妆翠盖木兰舟”在句法上有怎样的特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2)词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离愁”的?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这句词在句法上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意象的叠加,即列锦。“红妆”代指荷花,“翠盖”代指荷叶,“木兰舟”则暗示有“风流”的人物。此句用三个名词短语构成艳丽可爱的新秋之景,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欢悦。

  (2)使用了对比的方法。上阕用追忆口吻再现当年的欢游,赞美大明湖的诗情画意。下阕首句从空间角度讲已离开故地,二句从时间角度写已离开许多,三句则写直接点明离愁。末二句则表达再游大明湖的渴望。前后对比,突出了离愁。

  赏析:

  词的上片,写初秋的大明湖的景象。词人写道:“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首句运用了设问句予以强调,并把“荷叶”、“荷花”并列出现,一绿一红,形成“绿叶红花”的映衬效果。其中,两个“荷”字和一个“何”字谐音,三词连用,共同构成词句的音韵之美。接着写道:“大明湖上新秋。”这是对上句问题的回答。“大明湖”点名了地点。“新秋”不但点名了节令,更突出了初秋时节大明湖的美景。

  词人承上“新秋”接着写道:“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红妆翠盖”是指上句中的“荷叶荷花”的红红绿绿。这里,词人用了“红妆”一词,显然有拟人手法,以花喻人,引出了后面的“木兰舟”中人,由物及人。意思是说,在荷叶荷花红绿掩映之中,大明湖上出现了泛舟之美人。接着的“江山如画”,进一步描写大明湖,表现出大明湖如画的美景。在这样的`如画的美景中,赏湖景“人物更风流”。“风流”即指风采特异,业绩突出之人。这里的“风流人物”当然是指词人和友人李辅之。其中,一个“更”字,更加突出了词人对朋友的真情与和谐的关系。我们从这“更风流”的话语中,感受到词人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欣喜欢畅。可以说,景语即情语,词人写景更是突显和烘托人物。

  词的下片。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我们从这两句可以看到,下片与上片所写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了。首先,词人写道:“千里故人千里月”,其中,“千里”和下句“三年孤负欢游”中的“三年”是从空间和时间来写,不但写出与友人分离后的时间和相隔的距离,给词作以时空感,也暗示了这首词是一首思念朋友之作。特别是词人用了“孤负”(违背,或者对不住)一词,不但表明了与分别时间长,距离远,难以相会的伤感,也表现了诗人对相会时候美好时光的回忆合对朋友的珍惜。唐代在《感春》中写道:“孤负平生志,已矣知何奈。”宋代在《临江仙》中写道:“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其中的“孤负”就是这个意思。无奈之下,词人只有“一尊白酒寄离愁”。在古代诗歌中,借酒消愁是很常用的。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以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也。这里,元好问借此来表达对离愁别念之情。在元好问看来,借酒消愁不够啊,所以,元好问在结尾写道:“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殷勤”即情意深厚之一。“东州”也许就是现在朋友羁旅之处。借酒消愁不够,词人又借流水抒发离愁别绪。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以水喻情,已经成为常规。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江城子·别徐州》中“欲寄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等等。这里,词人以流水寄情作结,不但能体现感情纯真和思念深厚,而且更形象含蓄,给人以想象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在思想情感上,词人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友人现在天各一方的离别愁怅。在艺术上,首先,以写景入手,情景结合,情蕴其中。其次,一扬一抑,使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再次,时空结合,提升了是作品的审美意境。

临江仙元好问赏析3

  元好问在金宣宗兴定二年,即公元1218年前后,全家移居河南登封,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生活在河南。4年后,即宣宗元光元年,元好问时年三十三岁,此时他已经步入到了仕途,这对于有志于国家社稷、以气节自许的元好问来说,本是件好事,但无奈此时的金朝败象更显,蒙古虎视眈眈,日日蚕食金朝土地,边疆日益告急,朝政更是浑浊不堪,当权者只是一味苟且偷安,理想与现实,失望与希望,在元好问心中不断交织着,带给他巨大的痛苦。

  这一年他从洛阳前往孟津,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临江仙》词作,通过吊古伤今的感慨,抒发了自身无限的惆怅情怀。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上片即景怀古,“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北,汉代的公卿很多都埋葬在此山,唐朝张籍《北邙行》中便有“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的感慨,词人以此起笔,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激发起人们对英雄不遇、空老年华的无限伤感之情,接着词人以李煜的“人生长恨水长东”来感叹,更增悲凉之感。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直抒英雄无奈、恨无知音的情怀,所以词人只能痴痴地放眼望着远处的大雁离去。这是动静结合的写法,动的是远飞的大雁,不动的是词人凝重的眼神,王禹偁曾有“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的感慨,词人在这里,被大雁搅起的感情,也大有此意。雁有归处,可人呢?

  下片开始,词人以自我安慰的口吻起笔,“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所谓的英雄、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看来我以前的.那些英雄无奈、怀才不遇之感,都是错怪了天公,即便成为了英雄,得到了千秋万岁名,那又如何?还不是黄土一抔淹没了!

  那么,人间何事最值得留恋?“浩歌一曲酒千钟”,美酒、浩歌,才是人间正事,其余的一概都是浮云,所以他最后发出了“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不要以成败来论英雄了!

  其实,词人在下片,并非真的想要及时行乐,不然怎么会在读完有一种沧桑感?这不过是词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自我宽慰而已,是欲盖弥彰,是理想被现实彻底击碎后的悲愤之情。词人以故作洒脱的情怀入词,以浩歌美酒来掩盖伤感,其实内心的痛苦是非常巨大的,这要联系词人生活的背景和全词上下来细细体味。

  元好问这首词,从北邙山的坟墓、英雄黄尘写起,继而从远望大雁转为抒情,再引出下片“浩歌一曲酒千钟”的议论,但其实,是词人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之后的无奈和惆怅,是封建社会大多数读书人理想道路行不通后的自我宽慰。

【临江仙元好问赏析】相关文章:

《临江仙》赏析11-25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10-25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01-11

临江仙·柳絮赏析08-23

临江仙原文及赏析04-03

论诗元元好问全文及原著赏析12-18

元好问《秋怀》阅读答案及赏析01-13

临江仙·暮春原文赏析02-27

临江仙·柳絮原文及赏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