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寻找年味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寻找年味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寻找年味作文1
一年一度的新年即将到来。今天,咱们一起随着牛通社的小慧姐姐来到了嘉善的碧云花园。参加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
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咱们到达了目的地,听牛通社大哥哥介绍,今天年俗活动主要有:写春联,打年糕,做腊肉,采草莓。听见消息咱们兴奋不已。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打年糕了。首先,我看见一个石头做的大缸,还有一个特别大的木锤子。只见示范的两个阿姨,一个抡起木锤,重重地砸了下去,年糕中间立刻变成了一个大坑,另一个阿姨沾了点水,把年糕翻了个身。只听“咚”一声,锤子又落了下来。咱们一个个都围着石缸,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终于轮到我了!我学着阿姨的样子,与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把锤子举得高高的,用力往下砸。呀!年糕变成扁扁的了。咱们使出了吃奶的劲儿,涨红了脸,一锤一锤地敲打在黏糊糊的米糕上。原来年糕是由糯米、粳米和水,掺在一起,靠着这木锤子敲打才诞生的,还是挺费力的。
打完年糕,咱们又围着圆桌开始制作喜糕了。喜糕的原材料和年糕一样、咱们先把面粉均匀地撒进模具,再倒出,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米糕捏一小团,放进模具,最后敲打模具,将喜糕整个儿倒出来,放在一张粽叶上。只见碧绿的粽叶衬着雪白的喜糕,有的像鱼儿,有的像小花,有的像葫芦,还有的像寿桃。一个个是那么小巧精致,让人馋涎欲滴!咱们眼巴巴地看着阿姨将喜糕放进了蒸笼,等待着热腾腾的喜糕早些出炉,好让咱们一饱口福。噢!香喷喷的.喜糕出炉啦!咱们迫不及待地找到了自己制作的那一笼,立刻放进嘴里。软软的喜糕,甜中夹杂着桂花的香味,真是美味极了!
大厅里回响着咱们欢快的笑声,这一幕幕充满年味儿的活动,随着相机“咔嚓、咔嚓”地留在了咱们的脑海里。回首望去,那碧云花园天台上一串串的酱鸭、屋檐下一块块的腊肉、还有草堂里一幅幅的春联,让咱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咱们还将继续循着年味,迎接狗年的到来!
寻找年味作文2
很多个“年”,都在重复和礼数中渡过,无趣、呆板,随着老人的离世,又多了些许感伤。小时候,里里外外全部都是新衣服,穿着板脚的新鞋,跟着全家到处去拜年,给奶奶爷爷磕头,拿到压岁钱的喜悦,放炮竹时躲躲藏藏的小兴奋,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的热闹,随着时间的流转,全都不见了踪影。身边的很多人都在抱怨,如今的“年”完全没有味道,无聊的要命,大家在手机和电脑里卖弄着文字游戏,真心的祝福和虚假的问候夹杂其中,从拜年短信的兴起,到短信泛滥影响到大家的正常生活,“年”被幻化为一种极富中国特色的行为主义艺术,在这个各种问候、聚会泛滥的日子里,我怎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年”的味道呢?
我选择了出行,去北京看看庙会,逛逛前门,找寻些最富文化底蕴的元素,给记忆的“年”找到些符号象征,借他们,激发我“年”的热情和对文化暂存的一点点归属感,让自己忙碌一些,让各色的人流感染我,让我从大家的表情中,去寻找“年”的味道吧。
这一组,是地坛庙会上的“好玩意儿”,烧制而成的老北京手艺人、各色各样的面具帽子,老北京门楼的`缩微模型、泥人张、驴皮影、苗族银饰、甚至还有万圣节上的“鬼推磨”,庙会这样的地方,简直可以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集合,各地区的手工艺品,孩子们的玩具,少女的首饰,应有尽有,没有人怪罪他们摆放的混乱,没有人追究他们价格不统一,咱们要的,其实就是“逛”的那种喜庆劲,不图买什么,也不用买什么,只要人气足够旺,这便是“年”的味道了。
这一组更奇妙,是庙会上各具特色的表演,皇帝祭地仪式,当然是首屈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一指的虽然是草根皇帝,但扮相依然端庄,虽然是冒牌大臣,但表情依然严肃,伴着满清的鼓乐,听着祭祀的诗文,仿佛我们在下面真的成了皇帝万千子民中的一个,不由肃穆起来。下面那位恐怕大家更熟悉了,那也是我们的一位“皇帝”,特型“毛主席”身边,围满了老头老太太,争着跟他老人家握手,作为旁观者,我能深深体会到他们的热情,这恐怕也是一种“年”的喜悦吧!
而北京呢?要说最具文化底蕴的地方,我想,那绝非前门大街莫属了,放眼望去,一色的仿明清建筑风格,甚至连路边的路灯、垃圾桶都古色古香的,这是一条特别的商业街,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来这里的大多数人可能都跟我一样,在这条大街上走走,看看,感受感受的欲望,要大于在这里消费的欲望,虽说是商业街,可是什么都不买回去并不觉得遗憾,但如果不跟那些特色建筑物合影留念,反倒让人追悔莫及。据说,在这里的全聚德吃一顿饭,即使两个人也要好几百,可是,我们不吃饭,这个年仍然过得很快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年”的味道呢?
选一组喜庆的节日照片,祝我的新年,更有“味道”;祝我的节日,充满回忆;祝我的生活,满载着故事……
寻找年味作文3
这两年的春节禁燃禁放,缺少了鞭炮的噼里啪啦,那脆响的鞭炮让家里少了什么,可是妈妈却让我好好找找我家的年味。
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奶奶帮我裁好了红纸,爷爷帮我准备了墨汁。我在淡淡的墨香中醒来,要开始写春联了!童年的书法基本功犹在,我笔走龙蛇,鲜艳的红纸上便铺满了或吉祥或雅致的句子,如朵朵梅花绽放,又如春燕翱翔。爸爸的一顿饭没做完,几副对联已大功告成。这副是姥姥家的,那副是姨奶家的,转眼间我写就的对联被亲朋好友预定完毕。一番赞叹,几声感谢,欢声笑语中墨香传遍了亲朋好友之间。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自从我的“墨宝”第一次张贴在我家门口之后,每年春节,邻居家的叔叔阿姨们也索要我写的春联。我家的楼道在整个春节里都弥漫着喜气和清香。仔细想想,姥爷说得对:“买春联虽然省事好看,可少了亲友间的热闹和喜庆的年味。到底还是手写的春联看着最舒心,尤其是我大外孙写的春联,看着就是美滋滋的。”这恐怕就是我家的春节年味之一—喜庆祥和吧!
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每逢过年都是十几口人除夕之夜聚在一起,年夜饭更是丰盛。尤其是饺子的味道,真让人难忘。爷爷奶奶爱吃大葱萝卜猪肉馅的,我和爸爸妈妈爱吃鱼肉虾仁香菇韭菜馅的,叔叔一家爱吃牛肉芹菜馅的……除夕那天,我和堂兄弟姐妹们闹成一团,喧闹声要把房顶掀翻。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边包着各种各样的饺子,边谈论一年的生活。我最爱吃爷爷包的饺子,因为爷爷包的饺子小巧玲珑,还捏了一圈漂亮的麦穗形花边,寓意着年年丰收!那饺子吃到嘴里真是唇齿留香——一口咬下去,饺子里的'油瞬间裹满了口中,白白的鱼肉,红红的虾仁,绿绿的韭菜,仿佛一幅晕染的水墨画那样呈现在眼前,再蘸上我自己配置的饺子醋,就上一颗绿如翡翠的腊八蒜,直到我吃得肚大腰圆,捧着腹部,奶奶说:“我孙子吃得张嘴都能看见了。”我才停下筷子。这恐怕就是我家的春节年味之——美食饕餮饺子盛宴吧!
因为家里人口众多,过年聚起来就格外热闹!长辈们逗着我们这群孩子,说:“拜年了,发压岁钱了!”我们一群小鬼群起而拥,围着长辈们说着一串串的吉祥话,伸手讨要着压岁钱,他们一边掏出崭新的票子,一边祝福我们学业进步!最快乐的就是全家人围坐在年夜饭桌前,一边看春晚,一边谈论着自己的明星偶像,精彩的节目一个连一个,爷爷奶奶喜欢的是戏曲类,爸爸妈妈喜欢的是歌舞类,叔叔婶婶喜欢的是小品相声类,我最喜欢的是新生代偶像——薛之谦。大家的笑声,说话声此起彼伏,那声音更是传出窗外很远很远。叔叔最最幽默,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我们把他按倒在沙发上,几个孩子压在他软软圆圆的肚皮上,还上手挠他痒痒,把他当成了人肉沙包。窗外白雪飘飘,红梅绽放,室内却温暖如春,笑闹一片。此刻留在我们全家心中的春节年味恐怕就是浓浓的亲情,暖暖的春意。我突然意识到,这亲情陪伴我了十几个春秋,陪伴了爷爷奶奶几十个年华,这亲情穿越时间和空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虽然比着王安石的春节缺少了鞭炮声声,但我家的春节年味也很浓很浓。这年味让亲朋好友更加其乐融融!这其乐融融让我理解了春节年味的真谛,原来我们都是生活在爱中呀!
寻找年味作文4
又到一年春节。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陆续出现在大门上的“倒福”提醒着人们这个只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又将来临。
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对于无法归家的游子,年是苦的,混合着牵挂与思念,难以下咽。
对于辗转千里终于回家的行人,年,是甜的。混合着温暖与亲切,令人迷醉。
对于历尽坎坷的探索者,年,是咸的。交杂着过去一年里受过的委屈,忍受的痛苦和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与祝愿,神秘,复杂,刺激着味蕾。
春节,新年,不能明白道来它在我心中的份量,但隐约感觉它所承载的情义与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们家,一年到头来,最忙的要数奶奶,炸藕夹,炸圆子,蒸豆腐圆子,晒腊肉,小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奶奶为家人准备的年货。奶奶已经接近80岁了,爸爸劝奶奶休息,让她不要再忙碌。奶奶有时也生气地骂咧:“都要吃,又都不学着做,真是累死了,明年再也不做了。”可是每一个“明年”奶奶都拿着锅铲重操旧业,又骂咧下一个“明年”,不再做了。我从来不劝奶奶休息,因为我知道一个就这么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人,只能以这种方式,在羊的最末,表达对子女们的关心。不劝,因为劝不动。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为在外求学,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的家。我总是开玩笑说,人家都是省际大春运,我是城内小春运。放寒假,对很多人来说都没什么,但对我来说它意味着回家,意味着炸圆子,意味着“年”。圆子我只吃奶奶做的,一如今年从英国回来的哥哥,见到奶奶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做了粉蒸排骨吗?”
于我而言,年,没有久别重逢的热泪盈眶,相聚有时又何必故作伤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的“传统”,“家庭”,那好像有点沉重了。它很简单,就是奶奶炸圆子的味道。重油,精廋,酥软,咬下一口,那种嘴巴和心都被填满的充实是独属于“年”的味道,也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的`美妙味道。
吃了十多年的圆子,只好这一口,是真的好吃。
人的记忆很有意思,那些在脑海了顽固盘踞的东西都连接着一段段不可替代的经历或者事件。正如我,贪念圆子的味道,无非也是贪念那些过去的记忆。五岁,十岁,十五岁,吃着圆子,我数着年岁不断成长。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剥落,外表渐渐模糊褪色,不再记忆。只有这玩意,与奶奶,与家人,与年,与希望融为一体,成为一年又一年里,只属于我的牵挂,只属于我的年味。
去年年饭时,哥哥在英国,和我们人人都在电话里拜了年,可是人没到,不能叫团圆。今年年饭,他回来,反而是我因为高三,最后回家。上桌时发现第一个菜就是他的粉蒸排骨,第二个就是我的炸圆子。
奶奶坐在一边傻乐,她什么都记得,一个不落。
酒过三巡,兴致正高,大家纷纷站起举杯。特别热闹。声声祝福里,人人欢快的饮下各自杯中,那无法言说的,美妙的,年味。
寻找年味作文5
下午,静着心,翻阅一本书,忽然间,一缕食物的香味飘来,那味道好熟悉,分明是幼时,油炸肉圆子的味。扔了书,闭上眼,闻着那香味,馋了,真馋了,不知谁家巧妇,还会做肉圆子。又是一个年底,又到了炸肉圆子的时节了,心柔软着,感觉年味也在身边弥漫着。时光啊,请许我一叶记忆的小舟,牵着这香味的衣角,去寻找儿时的年味吧。
儿时,记忆中的年味,要从农历腊月,十七,十八掸尘拉开序幕。俗语说,七掸金,八掸银。老家的年俗,这两天要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来迎接新一年的福气,好运。掸尘那天,父亲穿上旧衣,戴着草帽,找来一根竹竿,绑上鸡毛掸子,开始掸里屋顶和屋角的灰尘。接着收拾,堂屋里农具,装农作物的麻袋,八仙桌前的香案上的杂物,前场后院枯枝烂叶,样样清理个遍。那时,感觉父亲的手,是一双神奇的手,经他手摸过的家具,农具,一会就变得干净整齐,姐姐,哥哥和我只负责把垃圾扔掉,擦擦家具,扫扫地。全家人忙来忙去,一个下午,屋里屋外就变得敞亮干净了。那年味,就在掸尘,忙碌的身影里漾开来了。
掸尘过后,某天父亲就会从街市上 拎回七、八斤肉回来。我们一见,那个高兴啊,父亲要剁肉,包肉圆子了,晚上就有肉圆子吃了。吃罢午饭,父亲就会在八仙桌上,摆开架式,一溜肉,盆,菜板,两把菜刀,那气势如摆乌龙阵一般。吆喝着母亲给他系好围裙,把家里的收音机打开,调到唱戏剧的台。父亲就开始切肉,剁肉了,父亲剁肉时,用两把菜刀,左右开弓,咚咚……地剁着,小小的我觉得父亲好神武,崇拜到不行。收音机里传出咿咿呀呀的唱戏声,父亲剁肉的咚咚声交织着,感觉那年味已在眼前了。肉剁好,还要加盐,生姜末,葱末,煮好的糯米,和在一起搅拌,做有糯米的肉圆子。接下来就是母亲和姐姐们用手搓肉圆子了。等到肉圆子都做好了,已夕阳西下。开始生火,在大锅里倒入菜籽油,开始炸肉圆子了。那时,母亲坐在灶下烧火,父亲站在锅前,总是先炸一锅让全家人尝尝。小小的厨房飘散着肉圆子的香味,年味也在农家小院里悄然弥漫着,那是幸福的味道。
年越来越近了,到了去集市买红纸,写对联的时候了。解放前,父亲念了两年的私塾,解放后又念到小学毕业,在那个年代,父亲已算是知识分子了,所以家里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记忆里,父亲总带着我去赶集,置办年货。一到集市,就感觉过年的气氛,那卖年画,卖红纸的摊位比比皆是,花花绿绿摆了一地,任人挑选。父亲总是先挑,写对联的红纸,要颜色鲜亮的那种红纸,总是看了几个摊位,才决定买,还要计算好买几张。接着挑一些年画,买毛笔,一瓶墨汁,当然也会买日用品,每次都是满载而归。父亲总喜欢在大年夜前一晚写对联,晚饭过后,父亲就会拿着红纸,放到八仙桌上,先酌量着,怎么裁,因一张红纸很大,裁好了够两扇门贴。麻烦的是堂屋主门对联的红纸,不但要裁成长长两条,还要叠方格字印,这样写的字就不会斜。父亲运筹帷幄,几下就把家里所有门红纸裁好。开始写对联了,父亲总是翻阅一些书,然后自己想想,结合一下,自己编一副主门对联,每一年对联都不一样。父亲写毛笔字的姿势煞是好看,字写出来,那叫一个龙飞凤舞,后来大了,才知道父亲的书法,为草书,而且是狂草级别的,那字经常受到别人的.称赞。他每写一个字,我要帮忙把对联纸往前平拉,避免墨汁流动,防字迹模糊。幼小的我,一边牵着纸,一边看着父亲写对联,心里膜拜啊!是的,过年的年味,还有父亲写对联的墨香味。
第二天,大年三十了,母亲很早就把鸡炖在锅里,早上一起来,就闻到一股鸡汤的香味,啊,过年真好。父亲,总是跑来跑去,领着我们几个小孩,把家里的卫生,再清理一遍。之后,还洗脸,净手,带上我和哥哥,去偏僻的路口,给祖先烧纸钱,行跪拜礼。回来就该烧菜,准备年夜饭了。等菜烧得差不多,远处,近处,鞭炮已开始响起来了,是的,有的人家,已开始吃年夜饭了。这时父亲就会带着我,把家里的对联贴上去,新的年画也贴好,一下,屋里屋外,红红火火的别提多喜庆了。年夜饭当然吃得一团喜庆,最开心的,还是父母给压岁钱。年三十晚上一般睡不着觉,心里那个激动啊,因新衣服就摆在床头,我一会摸摸新衣服,一会摸摸口袋里的压岁钱,盼望着早点天亮。
正月初一,一大早,那鞭炮声就此起彼伏,咚……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持续不停,到处飘散着鞭炮的硫磺味,觉得那味道真好闻,浓浓的年味,在此刻已被炫染到极致了。迫不及待地爬起来,穿好新衣服,装好压岁钱,开心地,跑到父母面前。父母见了总是夸赞我,新衣服穿得漂亮,心里那个美啊。顾不得吃早饭,早溜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挨家挨户拜年,讨糖果吃去了。
儿时的年味啊,在我心里尤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年年翻阅,年年温馨。感谢父母,让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新年,让浓浓的年味永存心间……
寻找年味作文6
年是什么味道?年难道是饺子的味道?年难道是汤圆的味道?
这次,老师让我们在这场“抢红包”的游戏中,来回忆年的味道。老师说好了规则,让我们每人说出一个春节的传统习俗。同学们纷纷提到什么剪窗花啦,贴倒福啦,做灯笼等,这些习俗我都没经历过。
可是,我在初一时做了一件春节的习俗,你知道吗?
我和姐姐走在去世纪广场的路上,望着天空,孔明灯可真多啊!如同一条长长的龙往北方飞去。我和姐姐也买了一个孔明灯,我们小心地把它的.四个角打开,生怕把它弄坏,先慢慢地把它粘在一起的纸拉开,再把孔明灯上上下下都查了个遍,确信它没有破损后,再掏出笔,写上自己的愿望: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将孔明灯的四个角拎起来,姐姐用打火机把它的火绒点燃,孔明灯逐渐膨胀起来,通体明亮,我和姐姐将它送上了天空。
原来,年味需要细细品味,是祝福的味道,幸福的味道!
寻找年味作文7
民间云:“百节年为首。”中华传统节日中人们对“年”的回味必是最深,“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首与怀念,也是对新一年的展望与出发,年的丰富习俗与博大内涵正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
年关临近,脑中关于年的记忆也鲜明,那股难以言说的风味也逐渐明朗起来。街道周边的柏树间串联起一排排绚丽的彩灯,霓虹灯光之间流动着“新年快乐”的艺术字。沉寂的夜晚也焕发着热烈的光彩。五湖四海的.人们也怀揣着团圆之心奔往各自的故乡盼望着与亲人的重逢。长辈们也忙碌起来,将房屋里外整扫一遍,购置新衣服与吃食,一笼一笼地蒸出热气腾腾的馍馍打包起来,忙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越发不亦乐乎,寒假已放,如脱缰的野马,桀骜不驯地疯跑,忘乎了寒假作业一说。小时候的我沉迷于各种各样的“炮”,并且对点炮着一行为有种异常的执着。一按打火机,火花顺着燃线一路爆发到底部,接着就是“砰”、“咚”,一发入魂,荡气回肠。还有能甩出就噼啪声响、火花四迸或是光焰绚烂,高速旋转之类,皆是我之玩物。
接着还有贴春联。奶奶家还有一栋闲置的二楼房屋,虽然没人住,但每次贴春联时却数它要煞费一番苦心。对仗的联幅应用一刷子蘸上糨糊,均匀涂抹在墙上,将对联压得平平整整。方块的“福”字只需用胶布粘住四边贴上即可。每次贴春联前还要用手把去年的“残骸”清理一遍,然后用牙猛撕上十几块胶布贴在手上,一手夹着一沓“福”字。若有时风大,稍不留意便有几张飘然而去,或是端着糨糊粉刷之际,一不注意将稠白的浆状物沾上,真是呜呼悲哉!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除夕了。每到除夕之夜,便是阖家欢聚、吃饺子、看春晚、守岁的时候。奶奶早在一个饺子中包了一枚硬币,寓示吃到它的人来年好运连连。我们便专拣肥大的饺子下手,平时食素的弟弟竟也开了荤,二十个饺子入肚的我仍想再碰一下运气,不料此时堂弟惊喜地吐出了一枚硬币,只得叹息无缘。家人们一起看春晚,点炮,聊天,仿佛已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不大的土炕上坐满了三代人,洋溢着亲情与欢乐的气息。
过了十二点,大家换上崭新的衣服围在旺火周围取暖,不羁的火焰摇摆、跳动,向我们传达、映射着什么,最终消失殆尽,我们才不再出神,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平淡亦感激地迎来新的一年。
每一个年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结束,而是过去的回忆,交织,相映,一个个年所寄寓着的段段氤氲的、明快的、感动的时刻,化为暖融融的潮,推动着我们渡过今年,流往明年。
寻找年味作文8
2月的第一天是个阴雨天,但这丝毫不影响黄坛镇双峰片里天河村的喜庆气氛。这一天,里天河村迎来了宁波市自驾车旅游协会的150余名游客。他们一路自驾而来,到这片还未被人工开发的大山里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儿。
里天河村距黄坛镇区有40分钟的路程,期间山路盘旋,近50辆车组成的长长的车队转过了一个又一个弯,直到你数不清这是第几个弯了,才得以窥探它的新面貌:整洁的水泥路村道、白底黑纹的统一外墙,路边点缀山茶、腊梅等绿化植物,远眺是大片浅绿、深绿、墨绿的竹林和森林,近看是一座座错落有致、高矮不一的农房,耳边不时传来几声狗吠,隐约还有母鸡的咕叽声。
高山的气温比市区要低好几度,游客们一下车,热情的村民就送上了热乎乎的枸杞银耳汤,好祛除身上的寒气。这时,天空飘起了细密的雨丝,但大多游客顾不上车旅疲惫,迫不及待地扛着相机、举着手机走进大山、走进村落深处,寻找那份“乡村记忆”。
“这里空气好、风景好,因为没有被开发,还带着最淳朴的农村味儿,这是城里人很难看到的',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我很庆幸自己来了这一趟。”游客龚庆华笑着说。虽然不少游客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但里天河村保存完好的木结构联排屋、院子里摆放捣臼、扁担等细节,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遥远的回忆了。游客陈女士就是一名从农村出来的城市人,她说:“现在很多村民都按照城市的房子样式新建房子,甚至是套房,农村没了农村的味道,来到这里感觉就像找回了童年的时光。”
确实,里天河村以一种新面貌传递出了原汁原味的农村味儿。在新农村建设中,里天河村变的是越来越干净整洁的环境,以及村民依靠香榧种植不断增加的收入,不变的是村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那与农房只有几步之遥的菜畦、院子里散步的公鸡、挂在竹竿上风干的玉米和笋干,无一不带着乡土气息,而游客们就是想把这些乡土气息带回家。为此,里天河村的村民早早地准备了起来,在这天举办了个年货集市。集市上,冬笋、大头菜、番薯、笋干、葫芦干、黄瓜干、番薯烧等特色农副产品让游客应接不暇,甚至有村民将自家养的公鸡以及在竹林中散养的山鸡都拿了出来。当然,香榧更是占了好大一块地。而另一边,“咚咚”的捣麻糍声不绝于耳,孩子的笑声响彻里天河村的天空。
“冬笋给我来5斤。”“我要4包香榧。”“这个番薯烧怎么卖?”“捣好的麻糍卖吗?我想带点儿回去给家人尝尝。”……集市的火热让当地村民笑眯了眼,“杀年猪”这一环节更是将集市的火热程度推向了高潮。据村里68岁的老人丁红乾介绍,如今里天河村过年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在春节来临之前要谢年、祭祖、大扫除,大年初一还要祭天地,而年猪一般会在年前半个月这段时间断断续续地宰杀,以满足各种年俗活动的需求,“以前就盼着过年能吃上猪肉,现在就是一个形式,热闹热闹。”
据杀年猪的村民介绍,这头足足有250公斤的猪,是村民用米糠、番薯、萝卜、芋头等农作物一点一点喂大的,1斤就要20元,即使价格比市面上的普通猪肉高出许多,宁波的朋友们还是把卖猪肉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游客蒋女士手提两大袋猪肉从人群中挤出,这次来双峰,她还带了个任务,就是帮阿姐买家猪肉。她笑着告诉记者:“帮阿姐带了一个前腿,两刀排骨,这次自驾游她没报上名,后悔死了。”
除了这一批在里天河村文化大礼堂集中接待的游客,那天双峰的家庭农居也都满客了。大家高高兴兴地来,看过双峰美丽的自然人文风景,吃过烤笋、红烧肉等特色菜,然后带着笋干、香榧等双峰特产满载而归。哦,对了,还带了农村那股浓浓的年味儿。
寻找年味作文9
说到过年,我就兴奋。大约从腊月二十起,姥爷就每天都去赶集了,自然少不了叫上我。因为快要过年了,集上的东西就格外贵,可人却格外多。
姥爷的三轮车上总是有一大堆东西,鸡、鱼、肉、芹菜、木耳……这些都是过年必备的,还有很稀罕的`水产———虾,也就是一年里几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才能吃得上。二
十八、二十九这两天多数人家是要打扫卫生的,这自然也用不到我们,可我们这群小孩子却不愿意出去,因为在打扫中,总是有很多小玩意被搜出来,所以我便总是一步不离地跟在妈妈后面,那些小小的角落,似乎总能带给我们惊喜。活干完了,家里就整洁了,心中是那样的舒坦,我很高兴。
那些东西,我总感觉我是永远也吃不完的,姥爷也总是出尽“花招”,什么香肠、煮肴肉,应有尽有,让我幸福得什么也不想。
寻找年味作文10
“鸟鸣燕语报佳音”,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春节即将到来。然而,尽管有丰盛的山珍海味盛宴,有绚丽多彩的烟花礼花,但总觉得少了一份传统的年味。因此,在家长的支持下,我和伙伴们决定展开一场寻找那些逝去年味的活动。
搡年糕搡出暖暖意
年糕,为了追寻“年年高”的寓意,我们决定前往绍兴安昌古镇,亲自见证年糕的制作过程。听说古时的年糕都是用纯手工制作的,因此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伙伴们一起乘坐公交车,跋涉千里,来到了这座古镇,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年糕制作的神秘面纱。
我们找到了制作年糕的师傅——江爷爷。江爷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得知我们的.目的后,他笑眯眯地讲述了年糕的来历,我们津津有味地聆听着。最后,江爷爷带领我们前往后院参观制作年糕的现场。
我们推门而入,只见里面热气腾腾,一股诱人的年糕香味迎面扑来。我们贪婪地吸了一着。定眼看,只见灶台的大锅上放着木质蒸桶。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人吆喝了一声“出面板”了。于是,这个人把蒸桶“砰”地倒在石臼中。接着,其中一个人撸起一个榔头样的工具(江爷爷介绍那叫舂头)用力搡下去另一个用浸过水的手快速地将粘在舂头上的粉括一下,然后接着搡,他们的动作配合是那样默契,犹如在表演绝妙的艺术。
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年糕搡好了,江爷爷给我们每人一个“年糕折头”,我们张嘴就咬,啊,好香!年味,就是这样暖暖的。
包粽子包上浓浓香
包粽子,春节必备之一,莫过于包粽子。曾经,除夕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弥漫着粽叶清香,村里每个角落都飘散着诱人的香气。然而,如今包粽子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更倾向于去超市购买方便快捷的五芳斋。
今天,在奶奶的指导下,我们亲身体验了包粽子的乐趣。我们先将棕叶浸泡在清水中,然后将糯米分开洗净,洗净后再用酱油拌匀。正当我们准备开始包粽子时,奶奶突然出现,连忙制止我们,说道:“这棕叶需要再多泡一会儿,明天我会教你们如何包粽子,好吗?”我们欣喜若狂地回答:“好啊!”
第二天,我们一早就起床等待着奶奶的到来。不久后,奶奶准时出现了。她拿着粽子叶,巧妙地将它们卷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形状,然后将沾过酱汁的糯米放在其中,再塞上一块肉,最后用细线包裹起来。我们都尝试着模仿奶奶的样子,但却包不好。奶奶耐心地教导着我们,直到最后,我终于成功包出了一个小小的粽子。
望着这个小粽子,闻着浓浓的棕香,我不禁笑了起来,自己又找回来了一份年味。
写对联抒发美美情
过年,家家有着贴春联的习俗,那是一种美好愿望与情感的抒发,我家也不例外。
瞧,爷爷奶奶正准备去买春联呢!这时,爸爸拉住了他们,说:“爸,妈,这一年不用去买春联了。”
“为啥?”爷爷问道。
“你那孙子不是在学书法了吗,让他写吧!”我听到声音走过去,自信地说:“爷爷奶奶,别担心,我一定会把春联写得优美动人的!”
“好,爷爷奶奶听了孙子的话后,决定一起去买红纸。我也不敢怠慢,回到家里认真地练习毛笔字。每一个字都写得非常认真。不一会儿,爷爷奶奶就买回了红纸。我拿起笔,在两张红纸上写下了自己创作的祝福语:“新年快乐,幸福团圆”。爷爷奶奶非常高兴,笑容洋溢在他们满是皱纹的脸上,就像绽放的鲜花一样。
大红的春联贴在两扇大门正中。年的味儿,更浓了!
那些日渐逝去的年味,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等待着我们去继承,去发扬!
寻找年味作文11
“啪啪啪”,小区里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敲响了新年的钟声,牛年如约而至,大街小巷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屋檐下、树梢上挂满了红红的年味,家家户户飘溢着香香的年味,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年味是什么?
年味——是怀旧迎新
除夕夜,全家一起做了一大桌子“丰盛”的晚餐,少了以往的大鱼大肉,虾兵蟹将,取而代之的是每个人的拿手菜,爷爷的三鲜鱼圆、红烧肉,的清蒸鱼、笋小炒,妈妈的水煮虾,我的红烧鸡翅,炒青菜,还有妹妹夹生饭。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坚决不浪费。饭前,爸爸和爷爷开始祭祀祖先,有很多的仪式和套路,我很疑惑,问爸爸:为什么要有这些仪式,他们又不会吃。爸爸说: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一种怀念,在团圆的日子对亲人的怀念,一种对的慰藉。是告别过去的一种仪式,对现在丰衣足食的感恩。即使知道再多的黄纸,再红的火光都无法挽回逝去的,但父辈的,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年味——是久别重逢
今年的年,少了远方的来客,疫情下,少了大棚下的萧山聚餐特色,少了游山玩水的长途旅行。小朋友之间多了相逢的`,弟弟妹妹们大年初一就来我家找年味,在玩转篮球,大汗淋漓,玩着“抖音”的,欢声笑语,点个宵夜举“杯”畅饮,K个歌吹着牛。以往总是忙碌的奔赴在兴趣班,少了亲人之间的欢聚,虽然小表弟、小表妹没有去外地陪外公外婆过年,但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年味也在哪里。
年味——是幸福撒欢
新年里,我陪着舅舅、舅妈包饺子,饺子包入了对新年的,对未来的期许,我们还包了几个“甜饺子”,吃到甜饺子可奖励20元钱。吃饺子更是成了一种,谁都想吃到好运。新年里,叔、伯、婶都会拿出红包给我们,在半推半就中红包进了我们的口袋,虽然最后红包都被老妈征用了,还美名其曰:红包要用在有意义的地方。
每年的春节总有不同的期盼和回忆!富有年味、人情味、希望新年的脚步慢些,留住父母日渐显露的白发,希望新年的脚步快些,让我快快长大,让父母少操心。
寻找年味作文12
春节是人们最隆重的节日。临近年关,远在异乡打工和上学的乡里人经历“春运“的重重考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快要过年了,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桌上都摆满了香喷喷的年夜饭。饭桌上,家人有说有笑,唠唠家常,合计合计来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节日的气氛变得更浓了。饭后,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岁,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欢渡春节。人们见面个个面带笑容、互说吉祥话。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攒些压岁钱。整个乡村处在热烈的喜庆之中。
特别在大年前后,小镇上的集会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相亲会”。平时在外忙于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节回家的这次机会解决了婚姻大事,也好满足家里老人的心愿。媒人约好地点,邀来男女双方见面。媒人帮着搭桥牵线,忙着撮合。双方的家人也都帮着仔细地打量。街上热闹的相亲场面,成了乡村过年风味独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了许多。尤其是与近几年相比,人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春节。虽然过去的物质生活比不上现在,但是“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只是物质匮乏年代给人们留过的心理暗示,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大多数春联由原先的家人手写变为了街市上的印刷,人们已不能体会到裁红纸、写毛笔字、读春联的快乐了。人们过去之间的走亲访友也变为了呆在家中看电视或上网······于是人与人之间似乎多了层隔阂。
风俗正在简化,人情也日渐淡薄。原因在与人们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时,却忘记了生育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趋势还在上升。难道以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那种“年味“了吗?
寻找年味作文13
猛然间,我才发现年味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记得有一次过年,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我们去拍关于年味的照片。我刚听到这个作业时还很高兴,心想这还不简单,以前都市快报上经常有关于年味的照片,再说以前过新年到处喜洋啼,往路上一走,拍个几十张不在话下。
于是,放学我就和几个同学拿着相机去“扫街”了。我本来以为街上过年了一定十分热闹,可走在路上才发现是冷冷清清,行人都是面无表情匆匆而过,一点过年的气氛也没有。
有了,我们找一些人家,门前贴着“福”字什么的,挂着春联的,不就行了。说不定还有年货什么时候的。同学们看到路上拍不成了,于是纷纷献计。我想:这路上没有,也许是因为太冷了吧。年味浓着呢,别的地方肯定有。
虽说要拍“福”字和春联,可现在都住在小区里,没有几个人会在墙上贴这些。我们打了好几幢楼都一无所获。“我记得以前很多的呀!”“就是,以前我家也贴的。”好多同学都很奇怪,这“福”字跑到哪儿去了?
“有了,超市肯定有点的。”“是啊,是啊。以前圣诞节他们还带对圣诞帽呢。”“还有假的圣诞老人呢。”我们边说边来到了超市门口。但超市里的年味也浓不到那里去,除了天花板上找些小饰物,我们就当是中国结拍了下来。我想:超市里以前到过年不是很热闹的嘛,今天是怎么了?“可以拍那些买中国结的货架呀。”一个同学提议。于是我便找了起来,可我左看右看到处都找不到。我只好去问超市的服务员。“那里”。服务员往超市的一个角落一指。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心想:那里肯定是人满为患,这下有的拍了,好不容易找到那个货架。“就这么一点。”“太少了吧。”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呼。不但商品少,而且顾客也没有,只有我们几个人。“没办法,充数吧。”我无奈地按下了快门。
我走在回家路上,心想:也许在农村里年味会足一点吧。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曾经的过年:以前,我走在街上,到处是一片喜庆的景象。行人个个兴高采烈,路边的商店里也十分热闹,还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地回家过年。以前,我走在小区里,家家门上都贴着“福”字,有些人家还会挂上春联。左邻右舍互相拜年,到处都是“新年快乐”的问侯声。以前,每当新年前几天,我和妈妈都不敢去超市买东西。为啥?人多啊!到处是人山人海,有时商品还会卖光呢。
变了,一切都变了。在这个只讲高效率的`城市里,许多节日都被淡化了,只有像泼水节、愚人节那样充满趣味的节日也许会被留下来。传统节日,许多人已经忘了大半,剩下的也只剩一个空壳,甚至有人也许全然不知。
难道,难道这些节日真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它们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它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做为炎黄子孙,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从现在起了解它们,认识它们,让它们再次兴起。
“年味?你在哪里?”我不禁高呼一声。这声音飞过城市,越过高山,穿过海洋,飞向远方……
寻找年味作文14
猴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喜庆的灯笼、春联挂满宿城,大街小巷到处是提着礼品行色匆匆的市民,家家户户进入过年“倒计时”:大人们忙着置办过年的食物;孩子们帮家里打扫卫生;归乡的游子带着一年的辛苦和收获,急切地回家探望久别的亲人。过年在人们的眼中是神圣的,更是温馨的。但是,在走亲访友时,总会听到一些声音: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啥意思了。
如今物质丰富了,人们想吃什么,超市、市场里多的是;想穿新衣服、玩好玩的,再也不用等到过年。天天都在过年,真正要过年了,哪儿还有年的味道呢?然而,“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人们感觉“年味”少了,是因为吃喝以外的“文化”传统少了、淡了。吃喝追求健康、绿色,为什么非要大鱼大肉?亲友们多在一起唠唠“知心话”,不一定非要掺杂那么多的`物质?在风俗上多来点讲究,日子才会增添生机。如果每个家庭都如此,过大年就能红红火火,中国人就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烈的“年味”。
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商家,也在缤纷的网上,让我们一起寻找“年味”,迎接新春的到来。
寻找年味作文15
一进腊月,许多敏感的人就开始嗅着那浓厚的“年味儿”了。尤其是把“灶神”送上天之后,“年味儿”一天浓似一天。
十年前的我,常常依在奶奶的怀抱里,听他讲“年”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年”是一种怪物,每逢年终岁末都来村里吃人。后来,人们偶然发现“年”怪害怕火光、红色和爆竹声。为了吓跑它,人们在年终岁末就会放爆竹、挂红灯、点火堆。此法果然奏效,“年”怪真就不敢来了。我竟然相信世上真有“年”怪,所以过年那几天晚上是断然不敢出门的。尽管心里害怕,但我还是盼望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奶奶做的糖瓜子、花生、年糕、饺子等,还能穿上新衣,得到心爱的压岁钱。
俗话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春节前扫尘,是我们的传统习惯。大人们将扫帚绑在竹竿上做成“长扫”,洒扫庭院后,洋溢着“欢欢喜喜辞旧岁,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还要贴对联、剪窗花,有的人家不会写字,就拿着红纸请村里的私塾先生帮着写春联和“福”字。姑娘、媳妇们则比赛谁的手巧,剪出“金猪拱门”、“娃娃抱鱼”等各种图案的窗花贴在窗户上。
那时候过年,置办年货似乎成了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
大街小巷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完全沉浸在过年的气氛中。人们辛勤劳作了一年,就是为了过年时好好享受几天。于是他们会毫不吝惜的将一年的积蓄拿出来卖肉、杀鸡鸭、蒸年糕、打香酒、置办丰盛的.年节食品。新年讲究一身新,女人们带着孩子到集市上添置新衣服,碰到街坊邻居都不忘问候一句“年货备齐了呢?”
传统的一些习惯在渐渐远离我们,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春节的“年味儿”不浓了。购置年货在不用提前抢购了,大大小小的超市,便利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年三十儿都不关门。“扫房”的任务则交给了保洁人员,甚至除夕的年夜饭这个最具“年味儿”的大事也搬到了饭店。难怪人们总是感叹找不到“年味儿”了,似乎只有烟花纷飞,鞭炮齐鸣,还有电视机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才能提醒人们“过年了”。不知为什么,小时候那种等待过年的欣喜,忙年的焦灼,以及渗透在每个人骨子里的“年味儿”,让人越来越感到眷恋和回味。
【寻找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寻找年味作文01-31
寻找年味作文【经典】08-03
寻找年味作文06-27
寻找年味作文07-08
寻找味作文03-02
寻找年味作文【热门】02-22
【推荐】寻找年味作文02-22
寻找年味作文【精】02-20
寻找年味作文【推荐】02-20
【热】寻找年味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