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寻找年味作文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寻找年味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寻找年味作文1
一年前,腊月二十三。
小村里,家家户户像定了规矩一样,早早地挂起了大红灯笼,大树都装上了五彩缤纷的小灯。就连村口的路牌,也披上了喜庆的流苏和彩带。不知何时,浓浓的年味儿,就从各家的烟囱顶上冒出,飘进了每一条街巷,溢满了整座村庄。
在通往村口的大路上,迎面走来了一位提着挎包的少年。他面目清秀,脸上却有几分愁意,与周围一派红火欢乐的景象显得格格不入。他顶着凛冽的寒风,快步向自己村北老槐树下的家走去。
他叫小北,今年22岁,在省城读大四,再有半年就毕业了。
小北永远忘不了母亲卖掉家里唯一一头老黄牛时的情景。
当年,他以全县高考第二名的成绩考入省城的一所大学,但面对录取通知书上高昂的学费,小北和父母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忧愁。毕竟,像他们家这样的特困户,能供孩子读到高中毕业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小北的父母为了小北的学费愁得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他们几乎变卖了家里所有能折现的东西,挂钟,家里的存粮,还有一些银首饰,那是母亲结婚时的嫁妆……东家借些西家凑点,即便如此,这些钱和录取通知书上那个扎眼的数字依然相去甚远。母亲愁白了头发,父亲也显得老苍老了几岁。这一切,小北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也萌生过放弃学业的想法。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愿意放弃读书,出去打工赚钱养家。但父母总对他说: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读高中时父母只要他好好读书,连重活都不让他碰。就这样,暑假一天天平静地过去,而母亲也产生了卖掉家里老黄牛的想法。
地头的那头老黄牛是小北家唯一的牲畜。他是小北九岁那年,父亲用全家省吃俭用一年的积蓄,从镇上的集市里买来的,而小北的童年也是在牛背上度过的。放学后骑在牛背上,唱着歌,自由地在夕阳下奔跑,这是小北最快乐的时光。这头老牛任劳任怨,为家里立下了汗马功劳。听说要卖牛,小北心里虽有万分不舍,但为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的未来,他也只好忍着心痛与母亲把牛拉到了镇上的集市。集市里人流量很大,买主也很多,不一会儿,就有一位老先生拣定了牛。在将老牛的鼻环交给老先生之前,小北轻轻地摸了摸牛的背,老牛也像有灵性一般,发出“哞,哞”的哀号,仿佛在表达对旧主人的依恋和不舍。妈妈冲老先生笑了笑,随后,转头对小北说:“娃呀,好好念书。”小北看着妈妈鬓角的白发,狠狠地点了点头。
收起纷乱的思绪,小北叩响了家的门环。“谁啊?”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问。“我是小北啊。”随着大门“吱呀呀”地打开,小北先是一怔,随后冲过去一把抱住了对面的人。“妈!”“小北!”母子两人都落了泪。在恍惚间,小北看到母亲比上次自己离家时又憔悴了很多。
回想起三叔放假前悄悄告诉小北的话,“你父母为了供你读书,操尽了心。你爸平时多硬朗壮实的一个人,这两年也是小病不断。你妈也得了胃病,身体大不如前。再这样下去,身体一定会垮掉,他们知道你成绩好,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怕告诉你,影响了你学习。”
小北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望着深蓝的天幕出神。星河在冬夜的天空中涌动,泪水划过少年清秀的脸庞,他仿佛又掉进了记忆的漩涡。在恍惚中,他似乎又回到了高考那年的夏天,父母为了供他上大学的艰辛,又想起了三叔说的话。小北的手在空中拼命地挥舞,似乎想要抓住些什么,又好像在与不公的命运搏斗。但渐渐地,他冷静了下来。他决定拾起埋藏在心底的梦想,实习期间去北京闯闯。
他选择了悄悄地离开,只带走了自己的背包和在学校勤工俭学攒下的钱,给父母留下了一封信后,便随着春运的大潮飘向了遥远的北京。
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他甚至连张像样的地图都没有。第一天,他甚至就花掉了自己积蓄的一多半。这样小北不得不一面投简历,一面打零工,两个多月里他到工地搬过砖,在便利店当过售货员,在餐厅洗过碗……那些他原本认为遥不可及的工作他都经历了一次。这位来自异乡的少年,像一株顽强的野草,想要扎根在这片陌生而繁华的土地上。希望,也像小北一样,在拼命地生长。
一天午夜,刚结束工作的小北,浑身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墙角一张闪亮的海报吸引了他的注意。上面写着“绿地大厦设计方案招募”。小北眼前一亮,设计不仅是他的专业,更是他多年以来的梦想。于是,他决定设计一套方案应征。回到出租屋,他便找出纸和笔,利用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设计建筑方案。为此,他不惜辞掉了上午的一份零工,以便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周,在截稿日来临之前,他终于完成了一份可行的方案。他将这份倾注着自己心血的设计稿投了出去。
他满怀希望地等了几天,却没有任何回音。就这样,小北的生活,又逐渐归于平静,早晨披星而去,深夜踏月归来。约莫半个月后,他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恭喜您的方案得到了我们的采纳,您将有幸与其他两位方案被采纳者共同见证绿地大厦的诞生。”听到这里,小北高兴得几乎要蹦起来了,他在心里大声地喊:“爸爸妈妈,儿子的梦想快要实现了!”
小北把辛苦挣来的钱寄给了爸妈。他给自己买了一副耳机,耳机里最常响起的歌就是那吾克热的《飘向北方》。“我飘向北方,别问我家乡,高耸古老的城墙,挡不住忧伤……”
一年转眼过去。期间小北回学校参加了论文答辩,顺利取得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也顺利地留在北京参与了绿地大厦的建设。不久年关将至。
入夜的北京,披上了的喜庆的中国红。小北坐在办公室为也自己定下了下一个奋斗目标。他转过脸来望向窗外,立刻被京城的美景惊呆了,毕竟,一年以来,他也没有好好欣赏过北京的美。此时,对面大厦的LED屏上上出现了“回家”的字样。
“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小北喃喃地说。
寻找年味作文2
寂,一片寂静,亮了大灯的堂屋里,取香,上香,燃香,亮香,作揖,上香,拖着年已古稀的身体,数十年在这无鞭炮声的除夕夜里,独自过无味的年。
此时我在静坐,思绪却已飞回到那栋老房子,回到那一个,我叫“爷爷”的人身边。记得年到腊七之时,和爷爷一起赶集去。那天总得要起早些,天尚是蒙蒙亮时便出门去,衔着那小竹篮去买豆。早些去时买来的豆新鲜,熬出的腊八粥好喝。买来豆后,便把家里的盘盘罐罐,搬到院子里的水井旁,我摇水,爷爷洗豆。到了下午,院子里的几家人会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家一年来收成中最好的五谷杂粮,邻里之间相互交换,掺到了粥中去,别有一番风味!到了晚上,小火温熬的香粥常常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小的`心一晚上都不能平静。
在腊八,是年的前兆。腊八的粥香带来了年尾的丝丝幽香,而紧接而来的便是小年,廿四的小年起,年便是真的有了年的味道。
从廿四始,和爷爷上街去时,总会遇到一些老书生端着台砚,持着狼毫大笔,捋开红纸,为求联者书写一副副大红联。偶尔还会遇上卖树人,拖来一皮卡的常绿松,买来种下以祈求来年鹏程万里,好运常来,健康比树。小年后的每个早上,不待太阳照进屋内,我就会被爷爷和邻居家老人的打纸声给惊醒。曾经爷爷拿着纸月子,念叨着“一拍三个,一张九排”一遍遍地教着我。如今,孙子连祖人都不愿祭拜,何求他学会打纸?除夕前的日子,看不见那些楷正行草的手写春联,寻不见曾经为千万小朋友追捧的烟花、擦鞭、礼花,也听不见那“笃笃”的温暖的打纸声……它们一起被封存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了。
继续在记忆中搜索。我偶遇了幼时和母亲一齐去看年会的场景,时已久远,记忆却似陈坛佳酿,历久弥新。
这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凌晨,东方的鱼肚白迎来新年的晨曦时,家家户户便燃起了那万响长鞭,迎接新年的到来。早早地,我著了大红袄,新帽新鞋新形象,和父母一齐拜了邻居家的年,踏在红红的鞭末子上看年会去。手里还啃着小笼包,脚下却不敢有丝毫的停歇,直奔区政府广场,那儿是年会的举行地。广场前,政府大楼上庄严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其下挂了几个大红灯笼,更是庄严中透出了喜庆。没至场开,广场上便围满了人,人群身上散出的热气驱走了冬日的寒风,唤来了暖阳。“锵”的一声锣响,龙珠先行,神龙后动,珠龙互戏半晌,至高竿夺珠之时,人群中更是掀起一个高潮,紧接的便是民歌贺春,晚稻大户讲经验,村村拔河,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映出过年的热闹与喜庆。
年味,还表现在……“老头子,二更天了,我来换你”说着,老伴从里屋出来,“唉,这年哪里有年的味道啊!”是啊,年无年味,怕是味已逸散于时光的碎片之中了。在这寂而无声的夜里,我回味着,那记忆中的年味……
寻找年味作文3
民间云:“百节年为首。”中华传统节日中人们对“年”的回味必是最深,“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首与怀念,也是对新一年的展望与出发,年的丰富习俗与博大内涵正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
年关临近,脑中关于年的记忆也鲜明,那股难以言说的风味也逐渐明朗起来。街道周边的柏树间串联起一排排绚丽的彩灯,霓虹灯光之间流动着“新年快乐”的艺术字。沉寂的夜晚也焕发着热烈的光彩。五湖四海的人们也怀揣着团圆之心奔往各自的故乡盼望着与亲人的重逢。长辈们也忙碌起来,将房屋里外整扫一遍,购置新衣服与吃食,一笼一笼地蒸出热气腾腾的馍馍打包起来,忙得不亦乐乎。
孩子们越发不亦乐乎,寒假已放,如脱缰的野马,桀骜不驯地疯跑,忘乎了寒假作业一说。小时候的我沉迷于各种各样的“炮”,并且对点炮着一行为有种异常的执着。一按打火机,火花顺着燃线一路爆发到底部,接着就是“砰”、“咚”,一发入魂,荡气回肠。还有能甩出就噼啪声响、火花四迸或是光焰绚烂,高速旋转之类,皆是我之玩物。
接着还有贴春联。奶奶家还有一栋闲置的二楼房屋,虽然没人住,但每次贴春联时却数它要煞费一番苦心。对仗的联幅应用一刷子蘸上糨糊,均匀涂抹在墙上,将对联压得平平整整。方块的“福”字只需用胶布粘住四边贴上即可。每次贴春联前还要用手把去年的'“残骸”清理一遍,然后用牙猛撕上十几块胶布贴在手上,一手夹着一沓“福”字。若有时风大,稍不留意便有几张飘然而去,或是端着糨糊粉刷之际,一不注意将稠白的浆状物沾上,真是呜呼悲哉!
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除夕了。每到除夕之夜,便是阖家欢聚、吃饺子、看春晚、守岁的时候。奶奶早在一个饺子中包了一枚硬币,寓示吃到它的人来年好运连连。我们便专拣肥大的饺子下手,平时食素的弟弟竟也开了荤,二十个饺子入肚的我仍想再碰一下运气,不料此时堂弟惊喜地吐出了一枚硬币,只得叹息无缘。家人们一起看春晚,点炮,聊天,仿佛已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不大的土炕上坐满了三代人,洋溢着亲情与欢乐的气息。
过了十二点,大家换上崭新的衣服围在旺火周围取暖,不羁的火焰摇摆、跳动,向我们传达、映射着什么,最终消失殆尽,我们才不再出神,伸个懒腰打个哈欠,平淡亦感激地迎来新的一年。
每一个年带给我们的不止是结束,而是过去的回忆,交织,相映,一个个年所寄寓着的段段氤氲的、明快的、感动的时刻,化为暖融融的潮,推动着我们渡过今年,流往明年。
寻找年味作文4
狗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喜庆的灯笼、春联挂满宿城,大街小巷到处是提着礼品行色匆匆的市民,家家户户进入春节“倒计时”:大人们忙着置办过年的`食物;孩子们帮家里打扫卫生;归乡的游子带着一年的辛苦和收获,急切地回家探望久别的亲人。春节在人们的眼中是神圣的,更是温馨的。但是,在走亲访友时,总会听到一些声音: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啥意思了。
如今物质丰富了,人们想吃什么,超市、市场里多的是;想穿新衣服、玩好玩的,再也不用等到过年。天天都在过年,真正要过年了,哪儿还有年的味道呢?然而,“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人们感觉“年味”少了,是因为吃喝以外的“文化”传统少了、淡了。吃喝追求健康、绿色,为什么非要大鱼大肉?亲友们多在一起唠唠“知心话”,不一定非要掺杂那么多的物质?在风俗上多来点讲究,日子才会增添生机。如果每个家庭都如此,过大年就能红红火火,中国人就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烈的“年味”。
其实,“年味”就在咱们身边,在热闹的商家,也在缤纷的网上,让咱们一起寻找“年味”,迎接新春的到来。
寻找年味作文5
“年味是什么?年味是什么?”我心中充满了疑惑,爷爷说年味是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奶奶说年味是全家一起吃丰盛的团圆饭,爸爸说年味是小时候吃的东西,妈妈说年味是准备年货守更待岁……可我仍不明白年味到底是什么东西,但非遗馆的年货节让我终于茅塞顿开,同时也品尝了长辈们心心念念的“桐乡味道”。
在非遗馆的年糕比赛场地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打年糕的师傅们先把糯米粉在锅中蒸熟,再把蒸好的糯米粉放入打年糕的石臼中,然后一个人抡起木槌重重地砸了下去,年糕粉中间立刻出现了一个大坑,另一个人沾了点水,把年糕翻了个个儿,“咚”的一声,槌子又落了下来。大家围在石臼边上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轮到爸爸时,他学着师傅们的样子,把槌子举得高高的,用力往下砸,年糕变得扁扁的,爸爸使出吃奶的力气一槌槌地敲打在黏黏糊糊的年糕上,等到捶得差不多时,师傅们就把年糕切成了一块块小年糕,再印上漂亮的图案,年糕就大功告成了。
打完年糕,我又观看了制作划雪糕。先把面粉均匀地撒进模具中,把事先刻制好的.图案印在面粉上并用小锤子轻轻地敲打几下固定住形状,再小心翼翼地拿开模具,再把一个个成型的划雪糕放进蒸笼。我们便眼巴巴地等待着热腾腾的划雪糕出炉,好一饱口福。终于等到它出炉了,软软的划雪糕放入口中,真是美味极了。
在年货节上,引人注目的活动还有很多,如做糖人,制作大汤圆,胡峰窟等等,让人见了口水直流三千尺。
年味有很多,关键是要花时间去寻找,今天这一行让我找到了不少年味。
寻找年味作文6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随着一首《春节童谣》响起,我们又将迎来新的一年。可是许多人说现如今早已没有了年味。所以,李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惠州的大街小巷寻找年味。
李老师首先领着我们到了市场。卖东西的人可真多!有的卖油果,有的卖年糕,有的卖对联和红包袋……我的目光被吸引——这不正是妈妈所缺的红包袋吗?我快步走过去,先为妈妈挑了她喜欢的“恭喜发财”。接着,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叠红包袋上的一只可爱的小牛身上。小牛身上印着“新年好”三个字,整个红包袋更是图案丰富。这个样式全做在了我的'审美上!我往下翻了翻,发现这只小牛仅此一袋,可谓万里挑一!我紧紧地把它捏在手里,生怕被别人买走了哩!二话不说,我立马付了钱,随着李老师继续逛下去。
我们又来到一个小型超市。刚走进门,喜庆的音乐就萦绕在我的耳边。许多商品都在打特价,且换上了红彤彤的“新衣服”。我先是拿了一包薯片,再逛再走,咦?我发现了一杯冲泡式的优乐美奶茶,正好妈妈不喜欢喝冷的,她一定喜欢这种奶茶,而且冲泡式的奶茶,冲一冲更方便!我果断拿起一杯,走向了收银台。其他同学也都拿着自己精心挑选的年货,陆续往这边走来。付了钱,找到了年味,我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像一朵朵绽放的迎春花,迎接新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尝到了年味!让我们做好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吧!
寻找年味作文7
龙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喜庆的灯笼、春联挂满宿城,大街小巷到处是提着礼品行色匆匆的市民,家家户户进入春节“倒计时”:大人们忙着置办过年的食物;孩子们帮家里打扫卫生;归乡的游子带着一年的辛苦和收获,急切地回家探望久别的亲人。春节在人们的眼中是神圣的,更是温馨的。
但是,在走亲访友时,总会听到一些声音: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啥意思了。如今物质丰富了,人们想吃什么,超市、市场里多的是;想穿新衣服、玩好玩的`,再也不用等到过年。天天都在过年,真正要过年了,哪儿还有年的味道呢?然而,“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人们感觉“年味”少了,是因为吃喝以外的“文化”传统少了、淡了。吃喝追求健康、绿色,为什么非要大鱼大肉?
亲友们多在一起唠唠“知心话”,不一定非要掺杂那么多的物质?在风俗上多来点讲究,日子才会增添生机。如果每个家庭都如此,过大年就能红红火火,中国人就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烈的“年味”。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商家,也在缤纷的网上,让我们一起寻找“年味”,迎接新春的到来。
寻找年味作文8
“过了腊八便是年”。老人们总说,过年就是要有年味,就是要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闻年味
在妈妈一通打扫卫生、除旧迎新之后,过年的重头戏便上场了。厨房,开始唱主角。今年妈妈和小姨“挑大梁”,外婆在一边现场指导。一块块豆腐在菜刀飞舞下,瞬间成了一块块小长方体,留下的“边角料”和早已剁好的瘦肉搅拌一块准备做肉丸。
抓一撮和瘦肉拌好的豆腐在手心,一搓,瞬间压扁,再搓,还是散散一摊。看妈妈两手轻轻一搓一个胖乎乎的小圆球就诞生了,哪一步错了?哦!妈妈的手就像抚摸我时一样,是轻轻柔柔的。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搓着,一个小丸子就从我手心里问世啦!一旁,小姨在炸着豆腐泡,白白的条状豆腐一进油锅,翻起几阵油花,不多久,黄澄澄的豆腐泡便浮在了锅面,捞出倒在盆子里,就像一堆亮闪闪的金子,我忍不住拿起一个放进嘴里,一咬,外松里嫩,若再蘸点酱油,更是美味。灶台上,外公往炉灶里塞着柴火蒸甜糕,热气跑得满厨房都是。我一边搓着肉丸,一边听妈妈她们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看爆米花、切糖糕、看杀猪,还有装满口袋的瓜子花生、时不时去看看柜子里的新衣新鞋……再看看家人们的笑脸,爸爸手中一脸认真吃豆腐泡的妹妹,忽然一股暖暖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年味,就是家人们在一起。
看村晚
听妈妈说,官店村的村晚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小舅公、妈妈、我曾经都是村里春节晚会的'演员。今年,我的小表弟也要上台演出了。吃完饭,来到大会堂等待演出开始,听妈妈介绍以前春晚的情景。从小舅公那时候羽毛球拍当吉他,到现在LED大型背景、各种设备齐全,节目质量越来越高,唯一不变的是村民们的热情和对婺剧文化的传承。“卸了戏妆能下田,上了舞台能唱戏”,每年的村晚便是最好的见证。今年的村晚还通过“文化丽水”“村晚部落”等媒介向“一带一路”上2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网络直播呢!
夜幕降临,红红的灯笼或成串或成双,大的,小的,屋檐下,大树上,随风摇曳,把大地映衬得到处都是红色,分外妖娆热闹。站在网红桥上,看川流的车流和沿溪的灯笼相辉映,看人们个个喜气洋洋。我想,年味,就是家的团圆,祖国的昌盛,还有,对美好的向往!
寻找年味作文9
大年初一阳光灿烂,我们全家一起到了美丽的塘栖古镇寻找年味。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逶迤而来,像一条绚丽多彩的缎带维系着南北大地。古镇塘栖,就坐落于这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挂满红灯笼的街道和人山人海的游客。可能这里的`年味重。大家和约好似的,三五好友或拖儿带女的都挤到这里来了。看他们身上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脸上都露着幸福的笑容。
穿过街道,走过横跨在运河上的永济桥,这里的年味更重了。呈T型的街道两旁都修着了明清建筑的房屋,开着各种各样的店,有古玩店、小吃店、服装店、中药铺,开的最多的是传统小吃店。如刺毛肉圆、芳香四溢的桂花年糕、松脆香甜的荞麦卷,还有甜甜的麦芽糖等等。奶奶说,全是她小时候吃过的食品,我尝了下,味道果然是不错的。中间的路是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此时除了脚下,已看不出别的地了,因为游客实在太多了。他们有的在街上买了吃的玩的;有的走走停停欣赏美丽的景色;还有的在拍古装照。
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下午,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雀跃的心情回程了。啊!美丽的塘栖古镇,您让我们不虚此行……
寻找年味作文10
腊月将至,我开始咂摸起飘香的年味儿来。
其实,冬至时,庄户人家已有依稀的年味。冬至那天,和过年一样,要吃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只是,冬至离年远,味道便浅浅的。浅的好像一丝儿烟,日子一过,马上烟消云散。“冬至十天阳历年”。农家谚语,很准。阳历年,不算年。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只不过是普通年份上的加加减减。年龄,还是老年龄;迎送嫁娶,照常进行。日子,再平常不过。真正的年味儿,是在进腊月里。
一进腊月,年味儿便随着倒数的日子,一天天的压缩凝聚。这时,我常常跟在母亲身后,像母亲的一段影子,形影不离。我撒娇似地问母亲:妈,什么时候过年呀?母亲依旧忙着手上的活,并没有回头:快,自己看月历牌去。月历牌挂在东屋的山墙上。我跪在小坐柜儿上,翻着厚厚的,尚没有撕下几页的日历,心里偷偷的记着数。等到翻到那张喜气洋洋,印着大红的“春节快乐”的日历时,悄悄地把它折起来。那一天,我将可以穿新衣,放鞭炮,吃花糖,兴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腊月才到年。腊八粥,香又甜,转眼就是二十三。二十三,糖锅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买酒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腊月里的每一天,似乎都在为年忙碌。难怪常听母亲唠叨:这哪是过年呢,越到年底越忙活。
腊月初八,习惯上要喝腊八粥。腊八粥熬的功夫越长,越好吃。为能让我吃上腊八粥,那天,母亲起得很早。我是被灶膛里噼噼啪啪的爆破声惊醒的,一翻身,趴在暖和的被窝里。其时,窗外黑咕隆咚,离天亮还早。我看见母亲蹲在灶台前,低着头,正向灶膛里吹气。柴有些湿,不爱着,股股的黑烟从灶口冒出来。冷不丁,“呼”的一声,一团火苗像淘气的小蛇窜出来又缩回去,吓得母亲向后一仰,险些跌坐在地。红红的火光映在母亲的脸上,母亲的脸上已是泪花儿莹莹。
做腊八粥的原料,除一些红枣和江米需到集市上去买,大多是自家地里产的,有时何止八样。十几亩地的花生这时已经卖出去,留下的种子装在口袋里,码在西屋,随时包来用。头儿天,母亲把一些红小豆或是黄豆,铺在簸箕底,坐在台阶上,就着阳光,把里面的碎石头和土坷拉捡出来。母亲捡的很仔细,即便那样,喝粥的时候,也常被漏网的石头,“嘎嘣”一声,硌到牙,麻酥酥的。腊八粥里面还要放糁子、大米、小米,或是高粱米,简直是庄稼大杂烩。
这时候,屋里已经热气缭绕,腊八粥快熬好。母亲叫我起床。等我洗漱完毕,母亲已经给我盛好满满的一大碗。腊八粥被母亲熬得又粘又香,我呼噜呼噜的吃两大碗,身子立刻暖呼呼的。母亲问:吃饱吗?我说吃饱。我拎上书包去找学伴刚子。我问他,吃腊八粥吗。他说吃。我说香吗,他说香。我们走在村外的小路上,大团大团的热气从口中呼出来。东方天际已经有鱼肚白,今天似乎亮的早。莫不是这三九的凌晨,被我那两碗腊八粥给慢慢地融化开?
过腊月十五,人们开始赶年集。村子离两个集市近,一个在北边,五里地;一个在西边,十里地。两个集的日子正好错开,所以,可以天天上集。腊月二十以前的年集,人们并不怎么买东西,只是去集上转一转,凑凑热闹,选选年货,粘粘喜气。西院的大哥,有辆三马车。这时,他站在大街上,扯起嗓子喊:“赶集去。”不一会儿,胡同里就会闪出大娘大婶,有的还拎个小马扎,说说笑笑的坐满一车。“突突突”,三马车驶向村外,半路上还能捎带上几个等车的人。
我一般是不随父母一块儿去的,他们去的晚。母亲刷家伙洗碗,父亲煮食喂猪,等忙停当,都快晌午。我是和伙伴百岁,一块儿早早的去。
我们到的时候,集上人还不多,都是些卖年货的。常摊有固定的摊位,不必火急火燎的来,那些想趁着过年赚点钱的,比如,卖春联,卖年画,卖瓜子糖果的,就必须摸着黑早来,占个好地方。大约过十点,集上开始人多起来;再过会儿,就已经人挨人人挤人,真是摩肩接踵,水流不透。我俩像两条小泥鳅,在人群里滑来滑去。头顶上到处是小贩的叫卖声,招揽生意。
卖年画的把年画挂在路边的墙上,把残锈的红墙装饰得花花绿绿,五颜六色。我喜欢彩色的画,喜欢画上面的故事,在这里我要流连很长时间。年画大多是戏出,有《春草闯堂》、《穆桂英挂帅》、《凤还巢》、《女驸马》等。凤冠霞帔,战衣彩翎;女扮男装,秀态英姿。真是光鲜耀眼,俊俏撩人。我徘徊在画前,仔细地看画下面的小字。虽不能窥全貌,但也能解个大概。这样的画要贴在正屋的大墙上,蓬荜生辉。还有几样小尺寸的画,如“年年有余”。画上一个胖小子,憨态可掬;怀里捧着一尾鱼,旁边还有金灿灿的元宝。画面是红的,元宝是黄的,红黄搭配,喜气洋洋。这帖画大都贴在嵌在山墙上的窗户的两侧。
我俩在集市上穿梭游走,偶尔便会撞见村里的.熟人,正在糖果摊前。其时,正是腊月二十左右,满摊上都是白里透黄的糖锅儿。他们问,吃不吃呀。我俩不说话,却不错眼珠的盯着糖锅儿。他们笑笑,买一点给我们,嘱咐我们不能多吃。我俩接过糖锅儿,哧溜一下,没影。母亲曾对我说,糖锅儿不干净,不要吃。我可顾不得。我俩边走边把糖锅儿含在嘴里,却不嚼碎,而是用牙轻轻的咬住,糖锅儿便粘在牙上,嘴合不上。他看着我,我看着他,吃吃的笑。
百岁喜欢鞭炮,拉着我奔炮市去。炮市在一座桥的南侧,路两边排满四轮车,车上装着木头箱子,箱子上盖着棉被。箱子里装的都是炮,棉被是为防震。卖炮人不吝惜炮,比赛似的,这家放完,那家放。我特别佩服这些人,我认为他们的胆子都很大。他们放炮从来不用杆子挑着,只是用一只手捏着线头,另一只手拿着燃着的烟,焌着药捻。胳膊平伸,身体转动。噼里啪啦,鞭炮声声,烟雾蒙蒙。那边呢,也早立好几个“二踢脚”,点着后,“砰”“啪”两响,地上天上炸开两朵花。放完后,人们蜂拥而上,把炮车围个水泄不通。我俩只有眼巴巴看的份儿,在地上捡些零星的碎炮。
我俩回家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斜。我们并没觉得饿。那时,庄户人家大多吃两顿饭。我们稍感遗憾的是,来去空空,我们什么也没有买。百岁说,明天我们接着赶那个集。我说行。有寄托,我们高兴起来,有说有笑。空旷的原野上,飘荡着我俩雀儿般的笑声。
腊月二十五左右,父亲要炸年货。这是我最喜欢的。炸年货之前,先要做豆腐摊饹馇;做豆腐摊饹馇之前,父亲会吆上我随他去晃磨。磨是赵叔家的,整个南街只此一家。豆子在之前已经被父亲泡好,揉碎,去皮,浸在清水里。磨安放在一间小屋里,房梁上垂吊下两根绳,绑在推磨的磨把两端。我前腿绷,后腿弯,双手紧握横着的磨把;父亲则一只手轻扶着磨杆,一只手拿把勺子,舀起连汤带水的豆子,放进磨盘上的小洞里。随着磨盘吱吱扭扭的转动,乳白色的豆浆顺着磨壁流下来,一股绿豆的清香漾满小屋。晃磨是力气活,功夫不大,我的两条胳膊就已经酸软无力。我暗暗的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套上家里那头小黑驴呢?已经白白的闲一冬。记得在书上看到过,用一块黑布蒙住驴的眼,驴就会乖乖的转圈拉磨。我呢,就可以站在一边,拿一个小木棍,边吆喝边偷偷的乐。可是,我只敢想想,却不敢说,怕父亲责怪。
豆浆磨好后,父亲挑回家。饹馇是父亲自己亲手摊,豆腐要去别人家做。由于是自己吃,豆腐点的特别嫩。父亲用小车推回来时,豆腐在高粱杆穿成的拍子上颤颤悠悠,晶白细滑,还冒着热气,叫人看着就眼馋。
父亲炸年货一般在晚上,没有人打搅。炉子是地炉子,火旺;锅要稍大一点儿,盛油多。我坐在板凳上,等着。我最爱吃父亲炸的饹馇盒儿。父亲自己做的馅儿。父亲把切碎的肉、炸豆腐、胡萝卜搅拌在一起,然后放上盐,倒上淀粉水,点上香油。父亲把做好的馅儿铺在一张整块的饹馇上,再用一块儿饹馇盖好,压实。然后,用刀切成四方(也有切成菱形的)的小块儿,放在锅里一炸;炸熟捞出来,方正金黄,外焦里香。但是,父亲总是先炸豆腐块,或是饹馇条,最后才炸饹馇盒儿。我曾经用略带不满的口吻问过父亲,那是为什么。父亲说,饹馇盒儿里有馅儿,掉在锅里会有渣子。父亲炸货炸到很晚。等父亲炸好饹馇盒儿时,我已经躺在炕上,呼呼大睡。第二天,听父亲说,我嘴角的口水流老长。
母亲则在灶台前忙碌。母亲先蒸一锅黏黏呼呼的年糕,再蒸几锅馒头。母亲使碱不好,便唤来邻居大嫂过来帮忙。但母亲心细,手巧,除馒头,还能变着法儿做出许多种花样。有糖包,豆包,花卷儿;花卷儿上面还要嵌一个大大的红枣,或是用红墨水点一个“红灯儿”。母亲把蒸好的馒头装在笸箩里,放在里屋;里屋没火,是天然的冰窖,能放好多天。
父亲不光炸年货,还要炖鸡,煮肉,蒸蒸碗。而且,做出来后,色香味都很地道。平时,没怎么见父亲下过厨房,家里来客人,都是母亲忙里忙外。原来,父亲深藏不露,还有一手做大菜的本事。年货都预备齐全,年三十也到眼前。这时,小院里到处都弥漫着浓浓郁郁香香甜甜的年味;整个村子里,每户人家的庄稼院里,也全都弥漫着浓浓郁郁香香甜甜的年味。
岂止这些,欢乐祥和喜庆幸福,更是人们心中永恒的年味。
寻找年味作文11
家乡的年味是有味道的,是那种流传千古的期望,是那种承载了千年底蕴的年味。走进年味,就是走进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方法。我喜欢年味,就像喜欢中国历史一样。年味,携带着无尽美好的祝愿和暖意,让人情不自禁的爱上这浓浓的年味。而只有走进年味,置身于年味之中,才能感受到传统而细腻的爱。
站在年前的街上,热闹而又喧哗的街上人人都在争买年货,每个人的脸上都溢满了舒心的笑容……
终于,我看到了我最爱的几种有浓浓年味的食品:腊肠和年糕,哦,还有鱼。
腊肠:腊肠的制作过程有点复杂,我也不会做。但,制好的腊肠非常的好看,也非常美味。上好的腊肠鲜艳无比,红白相间,白的'晶莹几近透明;红的艳丽,是那种不能用画笔填充的颜色,是属于喜庆中国年的颜色。腊肠的味道很浓,有些甜,但更多的是咸香,肉质肥而不腻,瘦不塞牙,很有嚼劲。这年味应是厚重的,像一段历史,更像一本厚重的古典文学。
年糕:年糕是用好的江米制成。得经过千锤百炼,才可以成为美味的年糕。真正的年糕虽粘但不让人难以下咽,而且还有一丝淡淡的稻米香和点点甜甜的味道。它的颜色一般以白为主,也有淡青色的,淡青色的里面加了艾草,有一种清新的田园草木香。着年味应该是清雅绵长的,像一首诗,也像一朵田间的花。 鱼:鱼是白搭的,可以做清蒸鱼、糖醋鱼、蒜爆鱼、鲜鱼汤……等等。无论哪种都好吃。清蒸鱼,嫩!糖醋鱼,香!蒜爆鱼,酥!鱼汤,鲜!……这年味是缤纷的,像现在的世界,也像我的生活。
走进年味,才能感受到它的内涵和意义;走进年味,才能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进年味,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寻找年味作文12
龙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喜庆的灯笼、春联挂满宿城,大街小巷到处是提着礼品行色匆匆的市民,家家户户进入春节“倒计时”:大人们忙着置办过年的食物;孩子们帮家里打扫卫生;归乡的游子带着一年的辛苦和收获,急切地回家探望久别的亲人。春节在人们的眼中是神圣的,更是温馨的。但是,在走亲访友时,总会听到一些声音: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过年越来越没啥意思了。
如今物质丰富了,人们想吃什么,超市、市场里多的是;想穿新衣服、玩好玩的,再也不用等到过年。天天都在过年,真正要过年了,哪儿还有年的味道呢?然而,“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人们感觉“年味”少了,是因为吃喝以外的“文化”传统少了、淡了。吃喝追求健康、绿色,为什么非要大鱼大肉?亲友们多在一起唠唠“知心话”,不一定非要掺杂那么多的'物质?在风俗上多来点讲究,日子才会增添生机。如果每个家庭都如此,过大年就能红红火火,中国人就能感受到越来越浓烈的“年味”。其实,“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在热闹的商家,也在缤纷的网上,让我们一起寻找“年味”,迎接新春的到来。
寻找年味作文13
有人说:饱尝痛苦,才能真正品味快乐。在以前我愿意经历寒冬,是因期盼呼吸过年的味道。现在春节一到,四处张灯结彩,炮仗声声,人来人往,随处可见洋溢着幸福的脸。虽然空气中的年味浓到极致,但是又感觉过年似乎离我很遥远。
小的时候的我特别喜欢过年甚至有的时候特别希望天天都过年,但是现在想想当初的我多么可笑居然期盼每天都过年。
记得小的时候每年,还没有到年底,大人们就都积极行动起来,打扫卫生,添置物品;娃娃们呢,有时候也会帮大人干些家务,但内心也都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构思起一个个过年计划。还记得那时的我,常常会在想到激动处忍不住地笑将起来。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过年暖暖的味道。怎么都想过年,过年时盼望爸爸妈妈买的新衣裳,盼望吃到桌上的鸡鸭鱼肉,每个孩子最盼望的就属收红包了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吃着团员饭有说有笑的看着联欢晚会,在零点钟声响起时会和约好的小伙伴出去放鞭炮像我这种不敢点鞭炮的人就会远远的站在一边看着他们,小伙伴们还经常嘲笑我现在想想真那时的`我真可笑,和小伙伴们放完鞭炮回到家里总会有一盘热乎乎的到这香气的饺子在哪里等着我,我迫不及待的吃起了饺子因为据妈妈说在饺子里会吃到硬币会得到更多的压岁钱……
但是现在的过年与小的时候的完全不同了。小的时候还没到年底家里都会打扫购置新衣服但是现在房子天天收拾到年底了大扫除的时候才发现需要收到收拾的定西不多甚至那些不多的东西都没必要去收拾现在父母再带我们去购置新衣服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好像觉得过年穿不穿新衣服无所谓了除夕那天一家人早早就吃完了团圆饭一家人很安静看着晚会偶尔会发出些笑声敲了钟该去放炮了以前放鞭炮一家人都会下去争着抢着出去放而现在一大家子人都在纠结着谁下去放炮以前的初一会非常的热闹而现在的初一与往常四会美声么不同不过甚至因为人太多了而在气氛中显现出一丝尴尬似乎现在过年都不像是在过年……
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寻找年味作文14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可谓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事了。每到过年,无数的无论是海外还是内地的中国人,都会想尽办法与家人团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的很大的改变,而正是由于这些种种的原因,使得过年期间浓浓的年味成为了回忆。
什么是我们以前我们所留恋的年味?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新年晚会,甚至是邻里之间一起聊聊自己的经历都会成为新年的`期盼。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跟我说那个年代的他们生活很拮据,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有肉吃。然而到了现在,物质水平迅速发展,人们告别了贫乏的生活,吃不吃肉都无所谓了,即使每次都会有大鱼大肉,非常丰盛的菜肴,但是根本没人愿意动筷子,只是应付式的吃几口。
小时候总是喜欢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玩鞭炮,放烟花,每当外面的声音响起来事,我总是搬个凳子和爷爷一起看着天空中那绚丽的颜色,和那美丽的一瞬间,甚至可以边看边聊一个晚上都不睡觉。然而到了现在,因为一句污染环境,大到城市,小到乡镇中都贴着“禁止鞭炮”的标志,走到外面再也没有看到过烟花带来的色彩,也没有听到外面人们的欢笑声了。
小时候也总喜欢在电视前等待着新年晚会,看蔡明和潘长江的小品,听着明星唱歌,然而现在,小品和歌曲已经变成了青春偶像剧,而更是因为手机的存在,已经不在局限于看晚会了,更多的是朋友之间微信聊天和抢红包…
新年之际,走亲戚是最常见的事。然而新年初一的晚上我只是个父母在电影院看电影,接下来几天哪都没去,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视机前,吃着零食,烤着火。时不时的有个亲戚发个红包来,给个祝福,一天两天就这样过去了…当别人来家里送节,母亲拿红包给别的小朋友时,我才反思到,我好像很久都没有感受过亲自拿红包的感觉了。
也许真的时代的节奏太快,物质水平提高得太快,我们的思想改变的也太快了,但是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是否还能找到属于记忆中的年味?
寻找年味作文15
今天,我带着喜悦的心情去了安昌古镇。因为,那边有一派香甜而又忙碌的年味,使我和家人特别感兴趣,打算去寻找一番。
走进古镇的大门,就能闻到一股酱香的味道,那是安昌古镇的特产----腊肠的味道。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上,挂了许多腊肠、酱鸭、酱鱼和酱猪头,那浓浓的酱香味吸引着游客们前往。不远处一位老爷爷正在做扯白糖,我连忙拉着爸爸妈妈走过去看。原本是白色的白砂糖经过煎熬,已经化为一锅黄黄的糖浆。待糖浆稍稍冷却后,老爷爷拿起糖浆,把其中的一端放在廊柱钉着的一枚钉子上,开始拉扯一起,几番用力拉扯后,软软的黄黄的糖浆逐渐变硬变白,最后变成了一根白白的“棍子”。老爷爷把扯好的糖棍剪成一颗颗扯白糖,我连忙买了一包尝尝,真鲜甜啊。我也终于明白原来扯白糖是白砂糖演化而来的。这一路上我边吃边看,欢哥笑语,非常快乐!
走累了,我们打算乘乌篷船出去。坐上船,我感觉船要翻了似的,心里一阵紧张,还好有惊无险。河水非常平静,有如一面镜子,我们的小船轻轻划过,一阵水波荡漾开来。我们坐在船上,看着两岸的'风景。一边是热闹的街道,一边是安静的居民楼,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船老大还不时给我们讲古镇风情节的趣事。
上岸了,我们告别船老大,准备踏上回程路。这时眼尖的我看见一位老爷爷正在专心致志的画糖画。他那精湛的技艺让我想起了“万年牢”里的父亲。看着那一幅幅糖画,我不由自主的留下了口水。妈妈见了,拿出钱让我自己挑一个,我挑了一条鱼。老爷爷二话不说,拿起了做好的糖浆,手轻轻一挥,一会儿一条鱼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看着那栩栩如生的鱼,害得我舍不得咬下去。
安昌古镇的美体现在它的年味上!
【寻找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寻找年味作文01-31
寻找年味作文【经典】08-03
寻找年味作文06-27
寻找年味作文07-08
寻找味作文03-02
寻找年味作文【热门】02-22
【推荐】寻找年味作文02-22
寻找年味作文【精】02-20
寻找年味作文【推荐】02-20
【热】寻找年味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