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家的原文、注释及赏析
农家的原文、注释及赏析1
农家
唐.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诗词译文
半夜十分就开始唤醒孩子们,让他们快快起床,好趁天刚破晓赶紧到田中犁土耕地。连续辛苦劳作一番之后,连那头本来就瘦弱不堪的老牛,拉起犁来也显得有气无力了,行走起来越发艰难。渐渐地越走越慢,累得几乎拖不动身后的犁子了。现在很多人还真体会不到种田人的辛苦,竟然以为田里的稻禾都是自然而然自己长成的。
词语注释
1.农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家。
2.呼:呼唤、大声喊。
3.耕:用犁翻地松土。
4.羸:瘦弱。
5.将谓:就以为。
专家解读
颜仁郁的这首《农家》诗,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劳作之苦,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时人”无知的讽刺和抨击。诗人把场景巧妙地设置在一个清晨。向我们描绘:勤劳的农民,在半夜时分就把孩子们一个个叫醒,他们要趁着气温正适宜劳作,又能延长劳动时间的清晨,抓紧松土翻地。经过一番实干之后,连那头羸弱的老牛也开始有气无力起来,它一边大口喘气一边艰难地犁田,脚步也开始变得缓慢。然而,更可惜、可笑、可叹、可悲的是,如今很多人竟然不知道农家耕作的辛苦,居然说田里的庄稼是自动长出来的!
前两句“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写农家人为了种田,抓紧时间抢耕、抢种,天还没亮,就全家出动,一直干到人困牛乏,精疲力竭,脚步缓慢,拖不动犁具时,依然在坚持不辍地艰难前行。
后两句“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很鲜明的是对那些四体不勤、只知享乐处于特权阶层人的讽刺和批评。这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颜仁郁表达观点时,不像李绅那样委婉,而是更加直白。在这一深沉的慨叹、无限的愤懑之中,又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生活的真挚同情。本来庄稼的生长,粮食的收获,是靠辛劳的农民们用辛勤和汗水换来的,这是众人皆知,最熟悉不过的事情。但是,最熟悉的生活实情,有些人竟然不知道,令诗人气愤。的确,生活中就有如此多的.熟视无睹,而今,经过诗人的点拨,道明了实质,讲明了道理,让人幡然醒悟起来。他不是在做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在无病*,是用农家人辛勤劳作的画面,给人以极强的说服力。这就是这首小诗的生命力所在之处。虽然它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中,算不上名篇、精品,但却流传极广,乐于被人吟诵。
知识拓展
国家以百姓为根,百姓以谷为命。农耕深刻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不少经典的农耕诗词名篇。颜仁郁的这首《农家》诗,即是广为传颂的农耕诗词名篇之一。它语言质朴、通俗,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易于记诵,这也是它长期在后世流传不衰的原因。尤其是诗的后两句“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古人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读《农家》不禁让我们想起祖辈们在田间劳作的辛苦,不由得便会润湿了眼眶。世上不存在不劳而获的事情,秋天的硕果,离不开农人们抛洒汗水的日夜。生活有诗,每个人更要懂得珍惜,懂得敬畏、懂得感恩付出。
农家的原文、注释及赏析2
原文:
农家望晴
唐代: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译文: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因此询问那西风你什么时候回去呀?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头发花白的老农好似仙鹤,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注释:
尝(cháng)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尝:曾经。闻:听见,听说。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赏析: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出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的好坏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的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归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显示农耕社会中农民对上天的敬畏,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后两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选取白发老农最有代表性,这样的人物德高望重,富有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默默的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死亡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自然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著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近乎绘画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通过这一“望”,可以使人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场景。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农家的原文、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春日》原文注释及赏析05-26
赤壁原文,注释,赏析02-27
春晓原文注释赏析02-28
《聊城》原文注释及赏析08-23
黄河原文注释及赏析10-09
落花原文,注释,赏析09-04
田家原文注释及赏析09-20
《落花》原文注释及赏析09-30
《金谷园》原文、注释、赏析06-30
《出塞》原文、注释、赏析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