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赏析

时间:2024-09-18 17:53:54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赏析1

  虞美人·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鸣咽。

  辛弃疾词作鉴赏

  同一题材,在不同的作家笔底,表现各异;试听“琵琶”,一到作者手里,即翻作新声,不同凡响。

  此琵琶,乃檀木所制,尾刻双凤,龙香板为拨,何其精美名贵!“凤尾龙香拨”。这杨贵妃怀抱过的琵琶,它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作者在此,暗指北宋初期歌舞繁华的盛世。而“霓裳曲罢”则标志着国运衰微与动乱开始。借唐说宋,发端即点到主题而又不露痕迹,可谓引人入胜之笔。

  “浔阳江头”二句,一转,用白居易《琵琶行》所叙事。白氏在江边关客“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序云“是夕始有迁谪意”,是听了琵琶曲与弹奏女子自述身世之后的所感。词以“最苦”二字概括,表明作者也有同感。“画舸”句用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句意。作者以白居易的情事自比,并切琵琶,其“天涯沦落”之感亦可知矣。

  “记出塞”接连数句又一转,从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望昭阳宫殿”等句分明是写一种特殊感情,与当日昭君出塞时去国怀乡之痛不完全是一回事。这里恐怕是在暗喻“二帝蒙尘”的靖康之变。这种写法在南宋词家中也不乏其人。姜夔《疏影》词中亦有“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之句,郑文焯亦云“伤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

  “辽阳驿使”数句转到眼前的现实。词人怀念北方故土,联想琐窗深处,当寒气袭人时,闺中少妇正在怀念远戍辽阳而杳无音信的征人。她想藉琵琶解闷,结果愈弹愈是伤心。“推手”等句,指弹琵琶,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欧阳修《明妃曲》本此而有“推手为琵却手琶”之句;所弹之曲为《梁州》。《梁州》即《凉州》,唐西凉府所进边地乐曲,梁、凉二字唐人已混用。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贞元初康昆仑翻入琵琶。白居易诗:“《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可见其声哀怨。“哀彻”两字加深了悲凉的意绪。“云飞烟灭”已将上文一齐结束,“贺老”句便是尾声。

  这尾声与发端遥相呼应,再次强调盛时已成过去,已成为历史。贺老即贺怀智,开元、天宝间琵琶高手,他一弹则全场寂静无声。元稹《连昌宫词》云:“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贺老定场”即无消息,则“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白《清平调》)的贵妃面影当然也不可见,这“凤尾龙香拨”的琵琶亦无主矣。故作者云“弹到此”即“鸣咽”不止,写悲慨无穷的国难家愁。

  此篇手法新颖,从章法上看与《虞美人。别茂嘉十二弟》。可并为姊妹篇,都列举了许多有关的典故,而其中皆有一线相连。即所用典故中情事都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经历有关,与当时时代特点有关,故典故虽多,却不为事所累,且抒情气氛浓郁。仍觉圆转流丽。由此我们联想到唐时李商隐的《泪》(永巷长年怨绮罗)一诗,也是列举古来各种挥泪之事,最后归结为一事。辛词章法可能学自李诗,而又有出蓝之妙。再上溯可找到江淹的《恨赋》、《别赋》,李白《拟恨赋》等类篇章,作者用之以为词,可谓创新。

  此词除使用典故多能流转自如外,还显示了辛词的另一特色,即豪放而兼俊美,所谓“肝肠似火,面目如花”者。词中如“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句,不独用昭君出塞之典故,且含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四言十八首赠兄秀才入军》)的`诗意,形象很美,韵味亦深长。又“轻拢慢撚”四字,不独是用白居易诗点出弹琵琶,而好在将闺人愁闷无意绪、心情懒慢的神态也随之描画出来了。“泪珠盈睫”,令人想见那长睫毛闪动的晶莹珠泪,非而见美,更渲染了哀怨气氛,烘托了主题。

  前人评辛词曰“大气包举”,所谓“大气”,就是指贯穿在词中那种浓烈的爱国之情,沉郁而激昂。而他的词风却不见粗犷,反倒是思理细腻绵密,语言华丽高雅,虽“用事多”,不嫌板滞。“情”在其中,密处见疏,实中有虚,令人读后有荡气回肠之感。

虞美人赏析2

  原文:

  咏虞美人花

  清代:吴信辰

  怨粉愁香绕砌多,大风一起奈卿何。

  乌江夜雨天涯满,休向花前唱楚歌。

  译文:

  怨粉愁香绕砌多,大风一起奈卿何。

  乌江夜雨天涯满,休向花前唱楚歌。

  注释:

  怨粉愁香绕砌(qì)多,大风一起奈卿何。

  怨粉愁香:怨和愁的脂粉和香气。砌:台阶。奈卿何:是说把你(指虞姬)怎么得了。

  乌江夜雨天涯满,休向花前唱楚歌。

  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今名乌江浦。项羽兵败垓下,被追困,于此处自刎。休:不要。花:指虞姬。

  赏析:

  诗人以“怨粉愁香”比喻虞美人于穷途末路时的情状,十分贴切入情,使一个愁绪万千的虞美人鲜活起来。“大风”句既是诗人对刘邦成名后得志的轻蔑,又是对风情万种的虞美人无奈的惋惜。“乌江夜雨天涯满”乃化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句诗意。意在营造气氛。末句的“花”应指虞美人死后,其魂魄所化的`虞美人花,意思是说,即使如此,也不想再听到那些令人销魂的楚歌了。

虞美人赏析3

  虞美人·槐阴别院宜清昼

  金朝:元好问

  原文:

  槐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

  注释:

  槐(huái)阴别院宜清昼,入座春风秀。美人图子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宣和名笔:北宋宣和年间的名画。宣和:宋徽宗年号。笔:名画家的手笔。内家:皇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淡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xuān)草,凤钗头。

  苏小:钱塘名妓。

  赏析:

  此词咏美人图。上片写槐阴清昼,入座春风。美人图子,宣和名笔。下片对画中人的'咏叹。莺燕纷飞,粉淡花瘦。而凤钗斜插,苏小风流。全词委婉含蓄,意境清幽。

虞美人赏析4

  欲语还休,最难道相思离愁。

  应了吧!

  又怕春的后面没有秋;

  忘了吧!

  期盼的身影心中留。

  多少泪水,流背后;

  多少话语,阻咽喉。

  能忘掉你就忘了吧!

  该拥有的,总会拥有。

  不知等待的,是守候还是分手?

  友人要我代笔,写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她自己却也是犹豫不决,所以我也只有乱写了。

  前生情,霸王别姬凄凄戚戚

  虞姬是项羽部下五大名将之一虞子期的妹妹,虞子期随项羽起义反秦,在军中,虞姬第一次与项羽相遇。她十分爱慕年轻勇猛的项羽,愿嫁给他为妾。自此以后,在连年的征战中,虞姬始终与项羽形影不离,是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楚汉最后的一场战役,项羽被刘邦困在了垓下,随着四面楚歌声起,楚霸王看见大势已去,心如刀绞,他什么也不留恋,只惦记着爱妾虞姬。两人饮酒帐中,不由悲伤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忍泪唱起《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曲唱罢,虞姬趁项羽不备,拔剑自刎。不久后,项羽也和二十八骑战死乌江之畔。

  后世缘,虞姬救爱不离不弃

  在魔族将项羽同手下二十八骑的魂魄魔化之后。虞姬的魂魄终于辗转找到了自己的'爱人,她不顾项羽已经入魔的事实,毅然潜入魔界项羽新军驻扎的镜幻道。虽然遇到了自己的哥哥虞子期,但是两人终于还是失手被捕。游戏中,玩家将能解救到虞姬和虞子期,而虞姬在被救下来之后,对玩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请救救霸王。

  古往今来,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总是喜欢用阴阳两隔来作为悲情结尾。虽然口中说着“即使死亡也不能将我们分开”,但是最终还是只能向命运低头,留下一个孤单凄凉的背影,使人同情落泪。而如虞姬和项羽这样不论是人是鬼,过去将来,仍然矢志不渝的,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项羽之魂”副本在带给玩家新奇有趣的游戏体验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让人意犹未尽的游戏剧情。《降龙之剑》不光是要做到在游戏性上吸引人,同时也要让游戏充满内涵和人文情感。普通的便当游戏大多玩过就忘,然而经典的游戏剧情将会烙印在玩家脑海中,伴随着玩家的终生。让每个进入游戏的玩家都能留下美好的回忆,正是《降龙之剑》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虞美人赏析5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

  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作品赏析

  纳兰主张词要抒写“性灵”,又当有风人之旨。本篇言辞直凉,不好堆砌,情意却又能缓缓而出,不落于寡淡,是直抒胸臆的佳作。全词语境浅显,直白,表现了纳兰词“率直性灵”的风格。

  塞外的黄昏,病体沉沉的容若,没有了家中呼奴唤婢的可能。出差在外的他连煎药估计也得自己动手。心里没有多少怨气。只是有点萧索,如每个在病中的人一样,感觉到种种的无常,揽镜自照,镜中那清瘦的身影着实令人怜惜。心情不免低落自怜自伤,再添上对家人的思念,多情公子无可排遣之下怕也只能一声叹息泪落如丝。这一首,值得品味的是黄昏郁郁的心情,又病痛,又情思,又孤旅,灰黄黯淡。黄昏给人的通感往往是这样。

  因为词中“弹指”一词还引起争论,长啸和弹指都是古人表达情绪的惯常动作。却也有说是指吟唱顾贞观所著的《弹指集》而落泪。联合下句的词意会发现容若是在思念所爱的女子。因《弹指集》而附会到顾贞观未免牵强。两个男人之间,再怎么要好,他也不至于明目张胆的叫他玉人,说因为吟唱《弹指词》而落泪也有点怪怪的。

  死死地抠字眼以获得乐趣,这是词评家们惯常做的'事,说精细也可,说无聊也行。读一首词不是在考古,而是在感受。词意是表象,词境才是内质。我很简单的把弹指理解为弹击手指,表示强烈的感情,也不耽误我领略词义,因为纳兰想表达的感觉不在这两个字上。况且将词义解为写给家中人,与集中另一阕《临江仙永平道中》倒是很有上下传承之妙。

  这词突出的反映了容若多情体贴的性格,虽然也很思念家人,心里未尝不想着家人知道,可是未免她担心,还是宁愿独自承受着病中寂寞。

  看容若总有些宝玉的影子,说着不爱荣华富贵吧,实际上骨子里已经脱不了那富贵安逸,虽然不恋功名,但是极度恋家。容若自己病着却想着不要让家里的“林妹妹”晓得。和宝玉自己淋雨却要人家快躲的痴劲简直是一脉相承。宝玉那句:“我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是那倾馘倾城的貌。”还真可看做容若“多情自古原多病”的注解。

虞美人赏析6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首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可以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虞美人赏析7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春花、秋月本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可词人面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时候,却发出了“何时能结束?”这样的天问。作为我们普通人,最希望的莫过于好景常在,好花常开。前提是,因为我们是普通人。词人此时的身份却连普通人都不及,随着统一步伐的推进,宋太祖赵匡胤将南唐后主李煜变成了阶下囚。一个囚犯,一个亡了国破了家的国君,面对如此美好的人间事物,还有何心情去欣赏呢?既不能欣赏,反复现于眼前,让自己的心更乱?故此,词人一声“何时了”道尽了内心深处的苦楚和无奈。

  旧时的往事,件件当是刻骨铭心的,可词人还是一句“还知多少!”此处的“知”当是“记得”之意。无限的往事到了现在已忘了很多,可是,难道真的遗忘了无数吗?不尽然。尤其是昨夜里小楼上一夜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此时此景,往事都历历在目。不是“不知”,一句“不堪回首月明中”给了我们答案。往事不是真的不记得,而是不愿去想起来。昔日的繁华欢愉,一旦想起来了,都成了今日悲愁的源头。因此,不是“不知”实在是“不堪知”。知了,也无果。

  不愿提,不愿想,却还是想了想。宫廷里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是啊,“应该”,此处词人只能用“应该”这个词来替代了。毕竟,时过境迁,它们或许还在又或许已经被付之一炬了。但是,不论在或者不在,那时和我一起抚摸欣赏它们的`人们都已经是变了青丝,改了红颜。正如易安所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就我们平凡人而言,居多的愁苦,莫过于故人之思,别离之愁,思乡之苦。愁再多,苦再浓,又会有多少呢?三杯两盏淡酒的倾诉,两行清泪的消解,或者一声声的叨念,这已经是够多的了。那么,词人的愁又会有多少呢?故国之思,亡国之恨,那无尽的家愁国恨就恰似眼前那一江绵绵不绝的春水,淌不干,流不尽。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既是李后主的代表作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虞美人赏析8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比喻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对比 衬托 虚实结合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白描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偶 押韵 夸张

  融情于物,借物抒情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

  春花秋月比喻人生的美好,暗示自己过去幸福的生活,往事知多少的意思是,过去发生了许多快乐的事情;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诗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虞美人赏析9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翻译

  垂下一丝丝杨柳,飘下一丝丝细雨。春天就在迷迷潆漾之处。我觉得梳妆楼太小了,藏不下我的许多忧愁。闲愁好几回同云飞去寻觅一只送我回乡的轻舟。

  上天怜我客中游子故乡遥远,借一株海棠花给我消遣。海棠花淋雨后更红艳,好像有意靠近绿栏杆。可我刚刚卷起红帘子,偏偏又碰上晚来风寒。

  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梳楼:指女子梳妆楼,即闺楼。

  丝丝: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喻指丝丝愁绪。

  溟濛:指黑暗模糊,泛指春雨弥漫。

  忒:太,过甚。

  藏:隐忍、按捺已久。

  客子:指思妇远在异乡的丈夫。

  乡关:家乡。

  消遣:消解、排遣愁闷。

  阑干:本指栏杆,这里是借指海棠花红绿相映、纵横交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他乡凄迷心境的词。蒋捷这首词,字字锤炼,用句精巧,但也平淡,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杨柳丝丝,细雨绵绵,柳丝轻拂。烟雨笼罩的远处,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这二句如一幅精心细琢的工笔画。以“杨柳”、“细雨”绘出江南春雨图。“丝丝”逼真地再现了柳枝的柔姿,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也喻指丝丝愁绪。词的起句重复出现了“丝丝”这一叠词,因而产生了特定的渲染效果,加强了词的丰富的内涵。读来琅琅上口,增强了词的艺术美感。

  下面转入伤怀的心理描写:“楼儿忒小不藏愁”,南宋末年,国事江河日下。词人对前途感到无穷忧虑。心中的愁苦郁积,遇感而发。乡愁在文人眼里是一个永远抹不去的痛。古人写之多样,蒋捷此句则以“楼儿忒小”藏不下作喻。“藏”字,表现了隐忍、按捺已久。但以其愁太多,楼儿忒小,因而这“愁”摆脱小楼的羁绊。“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了。“几度”一词,渲染了词人思归之情的执着与痴迷。然而幻想只能是暂时的`避难所,只能徒增忧愁。

  急切盼归却不成之后,词人只好“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天怜”,点明题旨,把客愁乡思表现得更加突出。但“天”怜则怜矣,只能“借与花消遣”。“借”指客居他乡,花非我有,也只能“借”之而已!一“怜”一“借”中,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孑然之苦,愁苦难消的复杂心理活动。

  “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又晚风寒。”承“花消遣”而来,海棠临栏,红绿相映。细雨中的海棠,颜色自非一般。词人在这里写的是雨中海棠。词人羁旅已久,韶华已逝,思乡欲归,心境黯然。然而目触之处却是竞相红艳的红海棠,对比之下,更增添心中伤愁。貌似红绿眼的场景,实际上却暗含了凄凉之意。何况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又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呢。

  这是一首词景交融的佳作。起笔点染景物,写词人凄迷愁苦的心境,使人思归。词中匠心独运,写“愁”多,用“楼”小作衬托。写哀愁,用海棠反衬。恰如王夫之所说,这里是用“乐景写哀”,起到“一倍增其哀乐”之效果。词中语言清新素淡,雕琢之下,不仍平淡之本色,是其艺术之最大特色。

  然而,本词的主人公看成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女主人公形象更说得通!

虞美人赏析10

  谁家繁杏开如许,倦眼频惊顾。几番欲折又逡巡,要向天涯多剩几枝春。凝颦似笑红千片,娇映朝霞倩。相看那得不思家,又负凤凰台畔一村花。

  自古以来,凡描写别情离绪者,多悱恻缠绵之辞,尽幽怨感伤之意。象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摹状得淋漓尽致,堪称一绝。然而在凄婉一片的主旋律中,仍不乏有振扬慨慷的变奏曲,对比之下,更让人感到耳目为之一爽,旧醪新尝。清人袁通的《虞美人》一词,正显示出了这方面的韵致与功底。

  袁通乃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氏,乾隆进士,曾任河南汝阳县知县,他孑然一身,长年居官在外,远离故乡亲人,因此思乡念眷之情难免时时萦绕在怀。此词就是抒写途中小憩,因见繁杏出墙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通篇斟字句而琢意境,终以情动人。

  词的上阕,开篇就很引人注目:“谁家繁杏开如许,倦眼频惊顾。”短短两句,就勾勒出了一幅色彩鲜丽的闹春图;阳春三月,不知谁家一树杏花,婷婷簇簇,似流云飞霞,倚墙而出。旅途困顿的词人,虽已是倦眼慵开,但却被眼前的奇景一下子吸引住,惊喜得频频盼顾,几乎忘掉了疲倦。这两句虽在写景,然而词人那种热爱美好的事物,崇尚蓬勃的生命力的内在品格,也隐约现于字里行间。接下来两句写路遇杏花后的心理活动:“几番欲折又逡巡,要向天涯多剩几枝春。”由于爱花,便欲折枝观赏,“几番”二字足以显示了这种笃切的心情。但是词人笔锋轻轻一转,又带出了“逡巡”一词,违拂了初衷。如此一扬一抑,既增强了戏剧效果,又为全词感情的跌宕铺设了道路。水到渠成,最终引出了词人内心的`真意:“要向天涯多剩几枝春。”原来,词人的怜惜之情是基于珍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要留春色永驻人间的美好愿望的!一个“剩”字生动准确地展现了词人爱春、惜春、护春的美好心灵。

  词的过片又回到咏花的主题上:“凝颦似笑红千片,娇映朝霞倩。”词人通过变换视角,赞美了仪态万方的杏花。微观细探:娇美的杏花如轻颦眉头的病西施,似千金难笑的媚褒姒。宏观纵览:万朵攒云,与如火的朝霞交相辉映,溢光流彩,美不胜收! 在大自然的造化面前,游人怎能不触景生情?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词人驻足滹沱河畔,单家桥头(该桥跨滹沱旧河,为行旅之通途),远望傍水而居的人家红杏出墙,不禁联想起久别的家山故里。因此,“相看那得不思家,又负凤凰台畔一村花。”两句就接得毫不突兀,不露凿痕地把全词的情感引入到另一个更感人的境界。此刻的思乡之情,如飞瀑倾泻,一发不可收拾,而仕途生涯忠孝难以两全的苦衷也尽在其中。遥想凤凰台畔,定然也是繁花似锦,或许所爱正在发出“归来也,著意过今春”(李清照《小重山》)的热切呼唤。但归期尚远,纵有好花圆月,奈何人在天涯! 凤凰台的典故最早见于《列仙传拾遗》中萧史、弄玉的爱情传说,今苏、鲁、豫、鄂各地均有此台,这正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热切向往。“村花”在这里喻女子,杭州有凤凰山,由此可推知这女子乃词人家乡之人。是妻妾还是红颜知己,虽不得考查,但“又”“负”两词却浓浓地流露出词人对她的脉脉深情与苦苦思恋,让我们最终窥见了词人情感真挚的内心世界。全词的基调也因此由欣喜昂奋转落为楚涩深沉,跌宕起伏,一唱三叹,令人荡气回肠! 曲尽词终,仍给读者留下了许多隽永的思索……

虞美人赏析11

  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

  陈亮〔宋代〕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台榭燕新归,一点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东风轻轻地吹拂,云儿缕缕随风飘过。萧萧春雨时紧时缓不停歇。茫茫水边的小楼阁,新归的燕子忙筑窝。口衔香泥穿烟雨,落花粘身频飞过。小径上落满了海棠花,缤纷斑斓花香四发。绿肥红瘦人愁煞。更哪堪,黄昏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荡飏(yáng):飘扬,飘荡。缕(lǚ):一条一条地。萧(xiāo)萧雨:形容雨声萧萧。水边二句:谓新归双燕衔泥筑巢。台榭(xiè),建筑在高台上临水的四面敞开的楼阁。糁(sǎn):掺和。香绣:这里指海棠花瓣。成春瘦:花落则春光减色,有如人之消瘦,此言春亦兼及人。柳啼鸦:归鸦啼于柳上。那人:指所思女子。和月句:极言人与境界之实。宋·晏殊《寓意》:“梨花院落溶溶月。”

  赏析

  词的上片开篇两句没有写容红杏枝头春意风”的芳菲春景,而是直说容风”、容雨”。东风轻拂着大地,几缕淡淡的云彩在天空飘荡。这两句里的容风”和容雨”,是全词的词眼,大好的春光就是在风雨中消逝的,领起腔全篇词意。容水边台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两句化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容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燕子才刚刚归来,还未来得及观赏芳菲春色,满树花朵却已经凋零,如此景象,词人不由产生满腔感慨、满腹愁绪。这里的容泥”承第二句容萧萧雨”,容落花”承第一句容东风荡飏”而来。燕子新归,而落红已经成阵,目睹这种景色,词人的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词的下片首句承上片容落花”,开始描写凋零的海棠。容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在此词人虽然只取腔海棠一种花来进行描写,但是读者从中仿佛还可以看到桃花、杏花、梨花……落红一地。当所有春花凋零并被泥土掩埋,也就没有什么春色可言。用容春瘦”来形容春色渐失十分形象传神,也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春也如人一般,在万花凋零的满腹愁绪中逐渐消瘦,逐渐疲惫不堪。结尾两句容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开始出现人的.形象,画面也顿时变得更加丰富。

  全词无一字说愁,却处处都透着愁绪。春天本是百花竞放、喧风芳菲的季节,可是经历一场风雨后,凋零的花朵,衔泥的春燕,对月啼叫的乌鸦却让人顿感凄凉。花开花落虽是自然之理,却引发腔敏感词人心中的无限愁绪,凄凉的其实不只是春色,也是词人因年华渐逝、壮志未酬而生的悲哀。词中的抑郁哀婉之气令读者读之不禁为作者坎坷的生平而动容。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虞美人赏析12

  [宋]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注释:

  1、长淮:淮河。

  2、隙月:从缝隙中透进来的月光。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3、“无情”二句:白居易《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西州,故址在南京朝天宫西,指代扬州。

  4、竹溪:《新唐书·李白传》载,李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此处指与秦观的交游。

  5、谁教:谁使。风鉴:风度、见识。《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文藻宏丽,独步当时。”此处“风鉴在尘埃”谓少游人才卓绝而遭遇不幸,故有下句“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6、酝造:同酿造,产生。

  赏析:

  本篇为元丰七年(1084)冬作者至高邮与秦观相会后,于淮上饮别之词,其中折射出的苏、秦的情谊极为深挚,令人神往。诸如“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句,是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化出,然而能够翻新出奇,缠绕在心头的离恨也仿佛因此有了体积和分量。后来苏轼的弟子张耒写了一首诗:“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月,载将离恨过江南。”后两句颇得好评,其实也是从师父那里学来的手法。另如对苏轼这位“太老师”颇多指摘的李清照(其父李格非亦苏门弟子)之《武陵春》里,有名句云:“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也是东坡的流风所及。

  从这首苏轼给秦观的深情送别之作,不妨再说几句苏秦二人的闲话。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初未识少游,少游知其将复过维扬,作东坡语,题壁于一山中寺,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百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岂此郎耶?’”在写给王安石的一封信中,苏轼说:“向屡言高邮进士秦观太虚,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数十首,拜呈。词格高下,固已无逃于左右,独其行义修饬,才敏过人……才难之叹,古今共之,如观等辈,实不易得。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其他无所望也。”如此推奖,用心良苦,不亚于自己恩师欧阳修的风范。

  秦观的'词史地位也是非常尊崇的,被认为是婉约词的正宗极品。在他的崇拜者眼中,即便苏轼也不在话下。有趣的是,苏轼这首送别词恰恰也很“婉约”,即便置之秦观集中也堪称上品。这或者也是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吧。

虞美人赏析13

  [清]纳兰性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记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3。

  注释:

  1、不道:不管,不顾。未招魂:化用杜甫《返照》:“南方实有未招魂。”代指还没有来得及为亡妻招魂。

  2、同心苣:一种连环的.花纹,如同心结,表示夫妻恩爱之情。绾(wǎn):系,盘结。

  3、真真:传说唐代进士赵颜得一图画,画中女子名唤“真真”,呼其名百日,遂从画中走出,与赵颜如常人般言笑。此处“真真”代指性德亡妻卢氏。

  赏析:

  此亦悼亡词。起句“春情只到梨花薄”寓情于景,言梨花零落象征春光消减,再以黄昏夕阳加重时光流逝之叹,谓春天薄情,实言时光薄情、生命薄情。歇拍“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方揭示出此词之悼亡主旨。过片“银笺”两句先言往昔夫妻恩爱之情,继言如今现实中夫妻天人永隔,思念亡妻的性德,甘愿长作“梦中人”,希冀与亡妻在梦中一会,“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他夜夜对着亡妻的画像千呼万唤,他多么希望妻子像传说中的画中女子真真一样,能感受到自己的一番痴情,从画中走出,再与自己相依相伴。即使这只是梦一场,亦能聊慰相思饥渴。“怀袖泪痕悲灼灼,画图身影唤真真。”(严绳孙《望江南》)读此词句,知性德真深于情者也!

虞美人赏析14

  虞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多次被贬。

  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1)“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句中的“碧桃”和“凡花”指什么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

  (2)“乱山深处水萦洄,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寄寓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分别代指杰出人才(品德高尚的人)和一般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意对即可)

  (2)身为仙品奇葩却开放在乱山深处,虽美丽如画,却难以被人赏识,这里词人以如画的碧桃自况,委婉的表达了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感慨。(意对即可)

  二:

  ⑴本诗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⑵本诗是怎样刻画碧桃形象的?请结合全诗赏析其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⑴本诗是一首托物咏怀之作,作者通过描绘碧桃的形象和神韵,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惜春伤春的情怀。

  ⑵本诗刻画碧桃形象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上阕首句“碧桃天上栽和露”,是直接写碧桃,“和露”二字写出了碧桃的勃勃生机和光艳的色泽;“一枝如画”状写碧桃的鲜妍可爱的风姿。同时诗人又用从旁衬托的笔法写碧桃,如“乱山深处水萦回”,点出碧桃的生长环境??荒僻的乱山,表明其无人欣赏的落寞。下阕首句又以“轻寒细雨”作为碧桃的背景衬托,写其即将凋落的命运,流露出惜花伤春之情。

  译文

  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赏析: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虽满腹才华,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此词是一首托物咏怀,自伤身世的'小词。起调二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接下二句感叹碧桃居处荒僻,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的可悲处境。过片写春光易逝,花期短暂,融入了词人伤春怨别的情感。结语“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为全词的精华与重点,作者将花与人合写,表现了花恼人,人惜花的幽独情怀。

  这首咏物伤春词在所咏的仙桃身上,寄托了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坎坷的身世遭际,表现了怀才而为世弃、高洁而遭人谤的尤怨以及对年华流逝青春难驻的无可奈何情绪。全篇写物不正面刻画,而从整体运笔,于虚处传神,极富风致情韵。

  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这首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又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委婉出之,音情低徊摇荡。

  下片始转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留也留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所谓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末尾两句写惜别。“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这更令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可以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然而这不平无法向人诉说。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全词托物寄怀,含蓄蕴藉,转折多姿,意味深厚,抒惜花伤春之情,思之不尽。

虞美人赏析15

  【年代】:宋

  【作者】:叶梦得——《虞美人》

  【内容】: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译文

  落花已在风中旋舞飘飞,黄昏时偏又阴雨霏霏。清晨,庭院里一半铺着残红,只有蛛丝千丈,飘荡缠绕在高高的晴空。

  我盛情邀请他们在花下同游,为爱赏这最后的春光频频劝酒。美人啊,请你不要因着伤感而双眉紧皱。当春归、酒阑、人散,多情的我正不知该如何消愁。

  注释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干誉、才卿:皆叶梦得友人,生平事迹不详。来禽:林檎别名,南方称花红,北方称沙果。

  ⑶残红:凋残的花。

  ⑷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

  ⑸罥(juàn):缠绕。

  ⑹殷勤:情意深厚。

  ⑺蛾(é)眉: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

  ⑻酒阑(lán):酒已喝干。阑,尽。

  【赏析】:

  这首小词以健笔写柔情,以豪放衬婉约,颇得东坡婉约词之妙。

  上片写景,景中宴情。昨夜一场风雨,落花无数。晓来天气放晴,庭院中半是残花。内容极为简单,写来却有层次,且有气势。从时间来看,重点清晨,也即“晓来”之际;昨夜景象是从回忆中反映出来的。意境颇类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但李词较凝炼,叶词较舒展。一般写落花,都很哀婉低沉,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均极凄婉之致。可是这里却用另一种手法,不说风雨无情,摧残落花,而以落花为主语,说它风前飞舞,把“黄昏雨”给送走了。创意甚新,格调亦雅。晓来残红满院,本易怅触愁情,然词人添上一句“唯有游丝千丈晴空”,情绪遂随物象扬起,高骞明朗,音调也就高亢起来。

  下片抒情,情真意切。前二句正面点题,写词人雨后同干誉、才卿两位友人来禽花下饮酒。“殷勤花下同携手”,写主人情意之厚,友朋感情之深,语言简练通俗而富于形象性,令人仿佛看到这位贤主人殷勤地拉着干誉、才卿入座。还“更尽杯中酒”,一方面见出主人殷勤劝饮,犹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所说的“劝君更净杯酒”;一方面也显出词情的'豪放,如欧阳修《朝中措》中所写的“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结尾二句写得最为婉转深刻,曲折有味。古代达官、名士饮酒,通常有侍女或歌妓侑觞。此云“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美人”即指侍女或歌妓而言,意为美人愁眉不展,即引起我不欢。其中“酒阑时”乃此二句之规定情境。酒阑意味着人散,人散必将引起留恋、惜别的情怀,因而美人为此而敛起蛾眉,词人也因之受到感染,故而设身处地,巧语宽慰,几有同其悲欢慨。

  【作者】: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高宗朝,拜尚书右丞、江东安扶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防务及军饷供应,主张踞险抗击金兵。晚年居吴兴(今属浙江)奇石林立之卞山,以读书、吟咏为乐,自号石林居士。能诗文,长于词。其早期词作多佚。宋室南渡后,所作一变早期华绮作风,转向简淡雄杰,多感怀国事,成为豪放派后继者之一。著有《建康集》、《石林诗话》,词集《石林词》。

【虞美人赏析】相关文章:

《虞美人》赏析04-02

虞美人原文及赏析05-08

虞美人原文及赏析02-14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原文及赏析09-30

《虞美人》李煜古诗赏析06-16

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05-22

(经典)《虞美人·听雨》赏析06-07

虞美人·无聊原文赏析12-04

虞美人全诗赏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