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秋节教案锦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秋节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理解、学习诗歌。
2.感受诗歌的情境,尝试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供老师操作,图片内容有月亮(各种表情、可移动)、云朵、电视机、小朋友(可移动)、小床等。
活动过程:
1.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引起兴趣。
(1)欣赏教师操作教具、朗诵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根据幼儿的问题进行讨论。
2.在图片的提示下,学念诗歌。
(1)再次欣赏教师朗诵并轻声跟念。
(2)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朗诵诗歌。
3.分角色朗诵诗歌。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
2.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来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幼儿学习过秧歌舞。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1)再次欣赏歌曲。
★指导语: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细的听一听。
(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
(3)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在学会秧歌舞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动作。
(2)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
活动三:大家来赏月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二方连续的方法,表现许多人一同赏月的情景。
2.在尝试、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探索将单个的图案连续起来的方法。
3.在活动中,能够将不同的材料放在指定的地方。
活动准备:
剪刀、各色长条形纸、铅笔等。
活动过程:
1.欣赏二方连续图案,观察其图案特点。
★指导语: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它和我们以前剪的剪纸有什么不同?
2.讨论剪二方连续的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折、剪的方法。)
3.尝试进行操作。
4.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问题和获得成功的方法,进一步获得剪二方连续图案的经验。
5.再次尝试,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6.共同布置环境大家来赏月,体验合作布置教室的愉快。
活动四:做月饼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1.在观看录像、自己尝试做月饼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制作月饼的.材料、工具和方法。
2.积极大胆地尝试运用材料、工具进行探索和制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轮流使用材料、工具,活动后能与同伴共同整理环境。
活动准备:
制作月饼的录像带、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烤箱等。
活动过程:
1.迁移已有经验进行回忆和讨论。
2.欣赏录像,进一步熟悉制作月饼的方法和过程。
3.观察活动的材料和工具。
4.自由交流自己想要制作的月饼。
5.尝试制作月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将馅儿放得太多,轮流使用工具和材料。)
6.烤制、品尝制作的月饼,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亲子赏月晚会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中秋节丰收、团圆的意义,对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产生兴趣。
2.活动中能大胆地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在节日中快乐、喜悦的情绪。
3.体验和家人、老师、同伴共同庆祝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音响、灯光、字幅、灯光月亮、彩炮、桌椅等)。
2.幼儿每人一份节日食品(月饼、各种中秋节的水果和食品)。
3.亲子游戏材料及奖品。
4.教师排练情景剧,幼儿扮演玉兔。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拉响彩炮,体验节日热闹的气氛。
(3)园长致词,表达祝愿。
2.欣赏情景剧《嫦娥奔月》。
3.嫦娥和玉兔共同组织《知识对对碰》竞答活动。
4.表演节目共同联欢。(家长节目、幼儿节目、教师节目和游戏穿插进行。)
5.共同品尝节日食品、赏月。
6.结束部分(踩气球,庆祝节日)。
七、资料链接
1.知识资料。
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才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丰收节、八月节或团圆节。据说八月十五这天,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月色最美好。因此,中秋夜,家家户户在庭院、楼台摆起月饼、瓜果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喜庆团圆,共享天伦之乐。圆如满月的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节的必备食品。中秋节这一天,人们总要品尝月饼,家中有亲人在外没有回家的,分月饼时也要为他留一份。中秋节,民间还有给小孩送兔儿爷的习俗。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很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学资料。
(1)故事。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很难生活下去。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爬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立下了大功,受到了老百姓的尊敬和爱戴。许多人都赶来向后羿拜师学艺,有一个名叫xx的奸诈小人也混了进来。
后羿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求道访友,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后羿的徒弟xx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人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xx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早逃走了。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呼唤着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2)童谣《中秋节》、《月亮》参见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编:《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6页。
(3)古诗。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音乐。
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参见虞永平主编:《幼儿教育活动大全(小班上)》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97页。
②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参见乔建中编:《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第160页。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基础上
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过程与方法:
1.在资料分析中,进一步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资料一: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资料二: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是通过细胞体现的。
资料三:人的`学习等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资料四: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小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3
一、教学理念
注重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鉴赏,培养会学。把握意象,感悟情感,鼓励善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高中语文第一册即为诗歌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手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三、说教法
说教法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以“四自”——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
2、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
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五、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1、激趣导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
2、作者介绍
《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相关的情况介绍是必要的.。
3、赏析全诗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
③、三读全诗,感悟情感
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
教师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④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
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阅读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总之,在设计教学中我力求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导学生去阅读和鉴赏,然能力有限,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写一篇说课稿,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简析教材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凭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材内容部分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
②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
③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联系;
④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⑤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二、阐述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写说课稿时应简要地说明:
①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
②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
③所用的教具、学具。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才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
①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②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③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概说教学程序
这部分内容实际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但要与流水账式的条款罗列区别开,既要有具体步骤安排,又要把针对性的理论依据阐述融会其中。
拟定时应科学地阐述:
①课前预习准备情况;
②完整的教学程序(主要是:怎样铺垫、如何导入、新课怎样进行、练习设计安排、如何小结、时间如何支配、如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的密度、强化认知效果);
③扼要说明作业布置和板书设计;
④教学过程中双边活动的组织及调控反馈措施;
⑤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学法指导的落实;
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各项教学目的的实现。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沦是刘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学习分享的经验。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
难点:—现实生活中分享好东西。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物质准备—教师与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儿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家长在家为幼儿讲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有朋友吗?他(她)是谁?
二、展开
1、教师出示与朋友的合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讲一讲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与幼儿讨论:什么叫做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样,知道朋友要好东西一起分享。
3、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4、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进行分享(注意引导幼儿能和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
5、请幼儿说一说与朋友分享有什么感受?
三、结束请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游戏、生活中遇事要多谦让、与朋友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活动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通过分享这个行为也可以让幼儿之间自发地发生一些社会性的交往,这对孩子学会交往、进行友好相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教学反思:
认识中秋节这堂课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听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过节该吃月饼了,代表家人的团圆。
小百科: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自带水果和月饼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
活动流程:介绍节日--欣赏故事--谈话品尝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农历8月15日是中秋节。
二、欣赏故事听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三、谈话品尝:
1、中秋节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尝自带的月饼和水果。
说说自己所带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学反思: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为了使孩子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活动前让孩子们自己和家长一起买月饼,带月饼到幼儿园,并请家长们配合晚上和幼儿在家一起观赏美丽的月光。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7
活动设计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月、吃月饼的活动凸显着人们家人欢聚一堂的和乐画面,憧憬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福和愿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整合了聊中秋、赏中秋、品中秋、画中秋的活动形式,加深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体验节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简单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2、让幼儿体验过中秋节的愉快,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袋:月亮、儿童画图片、已剪好的`黄色月亮(圆形或月牙形)足量。
2、视频《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个月饼。
活动过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
2、8月15就是中秋节,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决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没有穿上好看的衣裳?为什么?
(2)师幼互动交流,知道月亮会从月牙状慢慢变成月圆状,又变到月牙状。
二、“月亮的色彩”
1、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会做些什么呢?(赏月、吃月饼)
2、教师出示月亮图片,师幼一起赏月。(引导幼儿说一说月亮里都住着谁?)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师:刚才说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还会吃月饼。(教师出示月饼念儿歌)
中秋节里月儿圆,饼儿圆圆像月亮,香香的月饼尝一尝,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极啦!你是不是也想尝一尝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饼)
2、幼儿开始月饼分享会。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活动过程: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学反思: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9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2.能用简笔画表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将其做成连环画。
3.与同伴协商,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任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故事磁带,录音机。
2.幼儿在课外画过鱼、鸭子、鹅、乌龟、青蛙等,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3.绘画纸若干、彩笔、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录音,请幼儿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为画连环画做准备。
2.根据需要设计提问:故事发生在哪里?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最后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
3.师:如果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角色和内容一幅幅画出来,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了解什么是连环画。
师: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
教师出示一本连环画,让幼儿欣赏。
小结: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顺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2.怎样制作连环画。
a.画故事。每张纸画一个故事情节,有几个情节就画几张纸。幼儿讨论《小蝌蚪找妈妈》有几个情节。
第一幅应该表现什么?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幅呢?
小结:第一幅表现春天来了青蛙妈妈在水草上产卵。
第二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
第三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鱼妈妈。
第四幅是小蝌蚪遇见了乌龟妈妈。
第五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鹅妈妈。
第六幅是小蝌蚪遇见了青蛙妈妈。
b.把画好的故事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排列并写上页码。
c.装饰封面。把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妈妈》画在封面上,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本连环画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故事了。
d装订。
3.商议分工,合作进行连环画制作。
a引导幼儿商议分工,每六人一组,自己商议谁画第一幅,谁画第二幅,谁画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b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教师对幼儿提出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c装订成册。
三、结束部分:
幼儿之间相互欣赏、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绘画成连环画,装订成册,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反思:
春天的自然角里养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是孩子们常见的小动物,这贴近幼儿生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幼儿熟悉的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熟悉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所以选择这个故事进行连环画的制作比较适合大班年龄的孩子。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兴趣很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在制作连环画的过程中,孩子们分工讨论热烈,能根据自己的喜爱和能力,分工合作。但在活动中,有5名幼儿年龄较小在绘画上还有所欠缺,在今后有待加强。还有就是如果每个幼儿能独立完成一本连环画制作会更好,孩子会更有成功感。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0
设计意图:
中秋节对中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本次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渊源的喜爱与认识。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所以本次活动通过听故事,吃月饼和欣赏音乐,使孩子对中秋节有一些认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2、体验与同伴一起过节的快乐。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与向往。
活动准备:
有关中秋节的图片,月饼(每人一块)、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2、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一块看一下图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仔细听,听完之后,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要吃月饼(故事开始,从前)
3、教师宣布中秋节的活动开始了,首先,给每位幼儿一边吃月饼,一边听音乐。感受与同伴在一起过节的快乐。
4、音乐停止,教师同幼儿再一次说出“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5、中秋节的活动结束。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过的很开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块赏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被动,所以,这类活动应放在中秋节前后来搞更能加深对节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动当中。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比较的自我,拥有的物品常常会认为是“我”的,独占性比较大,很少会主动的去和同伴分享,一些分享行为也是在成人的干预下而进行,也有些孩子即使在干预下了依旧会不情愿分享。《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这个领域提到:“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小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因此我截取幼儿都喜欢的“巧虎”情节来引导小班幼儿学会分享,享受分享玩具和同伴一起玩耍带来的快乐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的玩具等物和同伴一起玩,愿意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分享给自己的小伙伴。
2、知道和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件快乐的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PPT、幼儿自带玩具若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知道和朋友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件快乐的事。
2、难点:知道分享就是将自己的玩具等物和同伴一起玩,愿意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分享给自己的小伙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瞧瞧这是谁?
师:对的,这是巧虎。今天是休息天,巧虎邀请好朋友来家里玩,会有谁来呢?
【评析:通过幼儿喜欢的`巧虎形象导入本次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让活动氛围活跃起来。】
(二)初步感知“分享”的意思
师:“叮咚叮咚”会是谁呢?
师:我们一起来开门看看吧?
师:原来是琪琪和她的妈妈来做客了。琪琪给巧虎带来了什么?
师:“琪琪,把蛋糕分给巧虎吃吧”琪琪妈妈说(播放录音)
师:小朋友你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吗?
让幼儿说一说
【评析:第一次出现“分享”的录音,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对分享这个词的认识与了解,对分享有初步的知识准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琪琪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琪琪将蛋糕一分二,一块给巧虎,一块给自己,大家一起吃蛋糕。原来分享就是不小气,愿意把自己的好东西给好朋友一起吃。
师:琪琪分享了自己带来的蛋糕,她的表情是怎样的?巧虎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呢?
师小结: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琪琪和巧虎都是笑眯眯的,他们都很开心。
【评析:通过图片的观察、感受,让幼儿从感情上认识什么是分享,怎样与别人分享,发现原来分享并不意味着就是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能够让两个人同时感受到快乐。】
(三)帮助多比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感
师:“叮咚叮咚”又有谁来了呢?
师:原来是多比来了,巧虎看见多比来了,马上拿出了自己的火车玩具和琪琪、多比一起玩了起来。可是多比怎么老是去摸自己的口袋呢?
【评析:出现两个不同的形象,一个是愿意分享的巧虎,一个是不愿意分享,并且独占心理比较重的多比,通过两个不同行为的对比,再次感受“分享”这个意思。】
师:(出示多比口袋的图片)原来多比口袋里有两个玩具小兵,但是他愿意拿出来分享一起玩吗?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这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出示玩具小兵从口袋里掉落的图片)
师:(出示多比握住玩具小兵的图片并播放录音“这是我的”)多比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吗?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师:听听琪琪是怎么说的?在琪琪的提议下,多比又是怎样做的?
(师播放琪琪的录音:让它来做火车的列车长吧,一定很好玩。)
师:这时的多比是怎样的表情?琪琪和巧虎又是什么表情呢?
师小结:在琪琪的提议下,多比发现原来将玩具分享出去,会让游戏更加好玩,所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分享真是一件开心的事。
【评析:最后出现的情节是在琪琪的提议下,多比愿意分享自己带来的玩具小兵,不再藏在口袋中,同时也发现原来将玩具分享出来,比自己藏在口袋带来的情感体验更为快乐,发现和朋友一起玩真的很开心。】
活动延伸:
让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和身边的好朋友一起分享的玩,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取材比较贴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也选取了幼儿比较喜欢的巧虎、琪琪、多比形象,让他们的分享行为带给幼儿一起启示,懂得分享的意思,发现原来将自己的玩具分享出去和朋友一起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小班幼儿大多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在他们看来分享就是:我好吃的东西给别人吃了,我没有了;我好玩的玩具给别人玩了,我暂时没有玩了。所以,我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通过分享这个行为也可以让幼儿之间自发地发生一些社会性的交往,这对孩子学会交往、进行友好相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分享的好处
2、了解分享的重要
3、学习如何与人分享食物活动准备几筐玩具(或者在室外)
活动重点:学会分享。
活动难点:了解分享的好处。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让幼儿自己玩教:小朋友们!你们在干什么啊?(小朋友说)我们在玩玩具,或滑滑梯。
教:你们玩得开心不开心呀?如果有小朋友加入你的`活动时,你会说什么呢?
2、引导幼儿说出和同伴分享的事情教;如果是你一个人玩没有人陪伴,你会怎么样呢?
3、让幼儿分组玩扮家家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分享
4、引导幼儿谈论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和同伴进行分享(教师可设置情景、进行演练和孩子一起寻找方法)课后评析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3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难点:
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难点剖析: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17-22页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三、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四、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1、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2、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3、老师小结。
五、分享月饼。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教学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能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表述。
[教学准备]
1、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资料和丰富相关经验。
2、幼儿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图书。
[教学过程]
1、交流相关经验,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1)幼儿自由结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集体交流,丰富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醒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关经验。
指导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事情或问题?
2、通过欣赏图书《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1)欣赏图书,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内容。
(2)交流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指导语:你从这本书上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边看图书边完整地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4)交流自己听过的其他传说。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秋节的教案12-12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01-04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07-19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02-10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推荐】02-10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精】02-10
【热门】幼儿园中秋节教案02-06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热】02-06
幼儿园中秋节教案【热门】02-06
【推荐】幼儿园中秋节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