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1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月饼起源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品尝
中秋佳节,家家都要吃月饼。但是,吃月饼也是有讲究的:
一、先吃咸后吃甜。如有甜、咸两种月饼,应按先咸后甜的顺序来品尝,否则就吃不出味道来。
二、品尝月饼伴茶水。月饼吃多了易腻,若配饮一杯淡茶(以花茶为宜),边吃边饮,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三、月饼要适量。月饼中含糖量和油脂较高,吃多了则会引起肠胃不适,尤其是老人、儿童或肠胃功能较弱者,吃时更要注意,一定要适量。
四、要吃新鲜月饼。过节时人们往往一次买许多月饼,而月饼放置时间久易引起馅心变质,吃后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因此,月饼随买随吃。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2
新谷佳酿祭亲人
在古代的朝鲜,“秋夕”是一个欢庆丰收的农家节日,也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用新打的谷米做成各种食物,带上同样是新米酿成的清酒,跳起欢庆的农乐舞,去祭扫祖先的坟墓。这既是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也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样的习俗如今在朝鲜农村依然可见。而除却祭扫亲人坟墓、欢庆丰收,城乡居民瞻仰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也成为今日具有“朝鲜特色”的新习俗。
力士摔跤夺黄牛
民俗竞技唱主角
朝鲜人自古便有在端午或中秋这样的节日里举行摔跤、跳板、秋千等民俗体育比赛的传统。前些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指示要加强发扬民族传统,于是,一些本来用于自娱的民俗体育赛事渐成气候,全国性的“大黄牛奖”民族摔跤比赛就是其中一例。
为庆贺今年的“秋夕”,“大黄牛奖”摔跤比赛再次鸣锣开场。今年的比赛已是第三届,前两届都是在端午举行。之所以叫做“大黄牛奖”,是因为冠军的奖品是头大黄牛。
在古代朝鲜的农耕社会里,黄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价值不菲,只有在比赛中力克群雄的“力士”才能获此殊荣,也象征着对勇气和力量的嘉奖。如今虽然生产力得到发展,但这份特殊奖品却被留存了下来。
从朝鲜全国各地劳动者中选拔出的几十名选手参加了这次历时3天的比赛。平壤大同江江心小岛绫罗岛上的民俗竞技场内挤满了观战的群众,他们时而屏息凝视,时而欢呼鼓掌。
商家饭店齐谢客
家庭团聚享天伦
朝鲜的节日不少,庆祝方式也各有不同。国庆、建党纪念日等重大政治性节日,往往都有游行、联欢舞会等大型群众团体活动。相比而言,“秋夕”这样的.民俗节日,则侧重家庭内部的团聚。
“秋夕”这天,朝鲜人照例放假一天。今年的“秋夕”正好是星期天,但那些往常并不会在星期天歇业的服务设施,像玉流馆、清流馆这样平壤著名的餐馆,以及平壤第一百货商场等商家,竟然也都挂出“今日休息”的牌子。平壤“餐馆一条街”苍光街上也是几无人影。如果让习惯打节日牌招徕顾客的中国商家来看,这简直不可思议。
朝鲜中秋节最受欢迎旅游景点
平壤万景台
朝鲜名胜,金日成的故乡。位于平壤市区约12公里处的大同江畔。至今保留着金日成同志和他的革命家庭创造出光辉的不朽的革命业绩的历史遗迹。万景峰是万景台的主峰,峰顶上建有一座万景楼,登上楼台最高点,可以俯瞰平壤全市优美的景色。
主体思想塔
位于平壤市中心大同江畔,塔高170米,塔身分70节,由25550块花岗岩砌成,象征着金日成主席70寿辰和70年天数的总和。塔身底部背面镶嵌着600多块珍贵石料,由90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和外国主体思想研究组织赠送的。
金日成铜像
在平壤的参观,一般会从前往市中心的万寿台金日成铜像献花开始。站在万寿台上,居高临下,可以远望悠悠流淌的大同江,以及江对岸的建党纪念塔和错落有致的建筑群。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3
宋朝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於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曾作过一首《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武林旧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则更具体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观光据点。
元朝
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大半沿袭汉人旧制。到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
田汝成(约一五四○前后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於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於其中。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明朝
至於明人赏月的盛会,则有张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作了下面这段极其风雅记述。《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 僮、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 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 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徵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字句,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清绵,与肉目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晚明文人的生活情趣,从这则「虎邸中秋夜」或能略窥一二。
清朝
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清又流传著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窜」。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著拜月,小孩子也不愁没事干。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月用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茶汤的,不一而足。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4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月神,此时将举行迎寒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迎寒祭月将在中秋夜举行。设置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对不可或缺,西瓜要切成莲花状。月下,把月亮的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上,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月,然后家庭主妇切团圆月饼。切割的人应该提前计算全家有多少人。在家和其他地方的人应该一起计算。他们不能切得更多或更少。大小应该一样。祭月的习俗也在少数民族中盛行。
传说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小时候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的品德入宫,不被宠坏。一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为称,所以女孩拜月,愿“长得像嫦娥,面像明月”。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也很受欢迎“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唐代很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都有咏月诗。到了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天,“贵家装饰台榭,民间争夺餐厅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拜月活动规模较大,到目前为止,中国各地都有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文人医生对赏月情有独钟,他们要么登楼揽月,要么泛舟邀月,喝酒赋诗,留下许多流行的千古绝唱。例如,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月反映了他在异国他乡漂泊的羁旅思绪;宋代作家苏轼在中秋节喝了达旦,醉醺醺地写了《水调歌头》,用月圆来形容人们的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明月当空的美景,仍然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除了中秋节赏月,浙江地区的观潮是另一个中秋节活动。中秋节观潮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汉代的《七发》中就有相当详细的描述。汉朝以后,中秋节的观潮风格更加繁荣。明朱廷焕的《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的《梦》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助月的习俗。如今,湖广地区仍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地区有制灯船的节俗。现代中秋燃灯的习俗更加盛行。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张灯最盛,各家用竹条扎灯笼。做果,鸟兽,鱼虫形‘庆贺中秋’等字样,用糊色纸画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子绑在竹竿上,高竖在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形成字形或各种形状,挂在家里的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悬挂的灯,高可数丈,家人聚在灯下欢饮为乐,普通人则竖起旗杆,两个灯笼,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如琉璃世界。”从古至今,中秋燃灯的习俗似乎仅次于元宵节。
猜谜
中秋节月圆夜,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聚在一起猜灯笼上写的`谜语。因为这是大多数年轻男女最喜欢的活动,爱情故事也在这些活动中传播,所以中秋节猜灯谜也衍生出男女相爱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甜可口”。月饼一词起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当时只是一种小吃。后来,人们逐渐将赏月与月饼结合起来,这意味着家庭团聚和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朋友联系感情的重要礼物。
福建厦门也有博饼的习俗,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喝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节吃月饼赏桂花,吃桂花做的各种食物,蛋糕和糖果最常见。
中秋之夜,仰望月中的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着一杯桂花蜜酒,庆祝家庭的甜蜜,成了节日的美好享受。在现代,人们大多用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节没有像元宵节这样的大型元宵节。玩灯主要是在家庭和孩子之间。早在北宋的《武林旧事》中,就记载了中秋节的习俗‘将“一点红”将灯放入河中漂流玩耍活动。中秋节玩灯笼,多集中在南方。例如,在佛山秋季会议上,有各种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开展中秋活动,树也要竖起来,即将灯火通明。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们用竹纸扎成兔子灯、杨桃灯或方形灯,水平挂在短杆上,然后竖起在高杆上,高科技,闪耀着光芒,为中秋节增添了另一个场景。孩子们互相竞争,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光最精致。此外,还有天灯,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灯,灯下燃烧蜡烛,热气腾腾,使灯在空中飞翔,引起欢笑和追逐。此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种灯笼在月下游玩耍。
在广西南宁,除了用纸竹扎各种灯笼让孩子们玩耍外,还有非常简单的柚子灯、南瓜灯。所谓的葡萄柚灯,是清空葡萄柚,雕刻一个简单的图案,穿上绳子,点燃蜡烛,光线安静而优雅。南瓜灯和橙色灯也是从果肉中取出的。虽然简单,但制作简单,非常受欢迎,一些孩子也把葡萄柚灯漂到池河里玩游戏。
广西有一盏简单的秋灯,用六根竹条扎成灯,外面贴着白纱纸,里面插着蜡烛。挂在祭月桌旁祭月,也可以给孩子玩。
烧塔
烧瓦子灯(或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南方广为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五卷:江西“在中秋节的晚上,孩子们通常在野外捡起瓷砖,堆成一个圆形的塔形,有多孔。黄昏时分,在明月下的木柴塔里燃烧。瓷砖烧红,然后倒煤油,火加油,突然四野火红,像白天一样照耀。
直到深夜,没人看,开始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用砖砌成空心塔,填满树枝烧火。还燃烟堆,就是把草柴堆成堆,拜月后燃烧。广西边疆的烧番塔也类似于这样的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著名的抗法将军刘永福烧死的英雄战斗。还有福建晋江“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建立后,汉人血腥统治,于是汉人不屈不挠地反抗。他们在中秋节到处见面,并在宝塔顶部点火。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虽然这种抵抗被压制,但烧宝塔的习俗是遗留的。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5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中秋节故事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据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6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7
过中秋节的习俗
合肥民间历来视中秋节为大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除吃月饼外,还保留有一种特殊的食俗,就是中秋要吃藕,并且是以吃包河无丝(私)藕为荣,这是为何呢?这里有一个美好的历史传说。
相传,包公晚年,宋仁宗封赏功臣,因包公为国操劳一生,为官清廉,欲将半个庐州(合肥古称)赐封给他,但包公认为自己为官二十多年,不占民财,两袖清风,如今已是暮年,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自食其力,于是,谢绝赏封,但是毕竟圣意难违,深思熟虑后,只要了一段护城河,就是今天的包河。有一年,庐州大旱,包河周边的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饥饿的灾民自然很想吃这包河里的藕。当时包公就亲笔写下“河藕能吃不能卖,愿者挖藕度荒年”的告示叫家人贴到街上,百姓听说后,纷纷下河挖藕充饥,度过了难关。后来百姓们感谢包公的恩德,不愿意将藕挖尽,特意留下许多藕根,让其能繁衍至今,但包河里的藕和一般的藕不一样,人们常说藕断丝连,包河的藕不仅鲜嫩可口,而且每个藕都有七个孔,断而无丝,被人们誉为无丝藕,象征着包公的无私精神,而且合肥还留下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这里的丝具有了双重含义,除了藕丝的含义外,另一个就是借丝的读音表达的是公正无私的私了。此外合肥人吃无丝藕,还离不了冰糖,以表示“冰心无私”的风范长存。
如今在合肥包公祠两侧、浮庄周围和九狮广场南面的包河上栽植的几十亩荷花,盛夏期间一派荷叶田田,随风摇曳的荷叶翩翩起舞,荷花怒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包河的藕无丝"不再只是一个传说和一段佳话了。
另外,合肥人过中秋节,还有着“摸秋”、“玩火把”、“杀鸭子”、“磨百刀”等独特习俗,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长江以南的皖南。提起皖南,最具代表性的皖南民俗文化当属徽州地区了。
徽州地区欢度中秋的习俗除了各地常见的`吃月饼赏月、摸秋等习俗外,最具特色的就是舞草龙了。这一习俗流传于徽州,祁门、黟县、绩溪、歙县、休宁等地。
在皖北的阜阳地区,当地百姓庆中秋除了有吃月饼等习俗外,最具特色的民俗就是火把节。
中秋节的由来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安徽省中秋节旅游景点排名
1、黄山风景区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清凉。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黄山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2、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3、合肥三河古镇
合肥三河古镇位于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黄金旅游线上,离市区40公里,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面积4.71平方公里,以八古(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巷、古茶楼、古民居、古庙台、古战场)诱人,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色”。素有“游在黄山,食在三河”之誉。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相关文章:
白族的习俗有什么03-12
除夕的习俗有什么02-03
少数民族中秋节的不同习俗有什么09-20
埃及有什么礼仪习俗09-05
非洲婚礼习俗有什么02-01
古巴有什么习俗禁忌03-12
东北结婚的习俗有什么03-12
古巴有什么特殊习俗03-12
上海的结婚习俗有什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