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4-08-27 09:57:04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西洲曲》原文及赏析

《西洲曲》原文及赏析1

  西洲曲(节选)

  【南朝民歌】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民歌总是质朴自然的。就算最文艺的南朝民歌,也是这样天然。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作描写了一位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全诗三十二句,这里选取的是十三至二十句。

  看这节选的八句,前六句都含有“莲”字。“采莲”“莲花”“弄莲子”“莲子清”“置莲”“莲心”,不避重复,不怕重复,因为字字有意,六字六意,六意相连,连成了一个极高级的相思链。

  第一链为“采莲南塘秋”,言所做何事;第二链为“莲花过人头”,言莲花之高,也是言相思之盛;第三链为“低头弄莲子”,言采莲之状,实言相思之状;第四链为“莲子清如水”,言莲子之状,实为“爱子之清”,“莲”者“怜”也;第五链为“置莲怀袖中”,怀袖,同义复词,指“怀中”,此为采莲之关键,将所爱之子置于怀中,化苦相思为甜蜜蜜;第六链为“莲心彻底红”,言采莲之果,“彻底红”即红透了,犹言赤诚之恋,坚贞之爱。

  正是这样自然而然连成的一个相思链,使得连续六句的'六个“莲”字有了特别的韵味;或者说,这连续六句的六个“莲”字使得这个相思链有了极浓烈的相思情意。

  接下来的“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两句,使诗意流转——将浓烈的相思之情寄托给飞鸿,请飞鸿传苦思于郎君。诗作最后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作结,因飞鸿难以完成寄意苦思的重任,便又托之于南风“吹梦”了。不难感到,这是一个越来越浓重又越来越渺茫的相思梦!

  《西洲曲》写得极巧极妙,四句一重,全诗八重,“行行重行行”,又重重流转,重重相扣,顶真向前,最后“吹梦到西洲”,实中含虚,虚中得实,真正的是虚实相彰,而所有巧妙又都不失自然之妙。也许,只有民歌才能如此之妙吧。

  最后想说的是,为什么是“西洲”,而不是“东洲”或“南洲”或“北洲”?因为“西方”是美人所居之地(《诗经·邶风·简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也”)。所以“西”这个方位,在中华文化中留给了女子。所以有“西施”,有“西厢”,有“西窗”。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在清冷的秋光中,在凉如水的夜色中,一个美丽的女子孤寂地卧看一闪一亮的牵牛织女星。在我的感觉中,这是一个怀有梦想的空间,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卧”拥的清冷而安静、凄清而高洁的美丽空间。因此,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高冷色调空间,一定是一个高冷色调的纯净、纯粹的安静空间。

  秋天,竟是这样一个空无安静的诗意空间吗?

《西洲曲》原文及赏析2

  出自南朝诗人民歌的《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赏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1]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西洲曲》原文及赏析3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赏析:

  《西洲曲》最早见于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作古辞。沈德潜的《古诗源》,又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民歌,后又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

  这首民歌抒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怀念。设想的巧妙和手法的独特,使诗写得感情深挚,格调缠绵,音韵谐婉,曾被人誉为“言情之绝唱”(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

  此诗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换韵处往往辞意亦作变化推进。全诗顺序构成折梅寄远、采莲怀人、登楼望郎三个主要情节。

  开头“忆梅下西洲”四句,交待地点、季节、人物和行为。“西洲”大约是男女主人公幽会的地方,从温庭筠《西洲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的句子看,很可能在武昌附近。 “梅”在这里具有特殊的意义,或许这一对男女就是在西洲的梅树下定情的,梅花成了他们纯洁爱情的见证。所以当过了一年梅花重又开放的时候,女子要忆梅而往西洲,折梅而寄江北,用以寄托对远方情人的怀念,并表达渴望他早日归来的心情。 “单衫”两句是说女子身穿杏红色单衫、双鬓像小乌鸦的颜色那样乌黑发亮,表面上只写其衣服发饰,实际把女子活泼秀美的神态音容都极生动地描绘出来了。由“折梅”和“单衫”看,其时当在春天。 “春女善怀”,美好的春光触发起女子对情人的相思,十分自然。这几句写得言近旨远,蕴藉委曲。 “西洲在何处”两句,进一步点明西洲的方位,并引出女子的住处。从女子所住的地方,划上两桨,过了桥就到西洲,两地相距很近。接着“日暮伯劳飞”两句描写女子住处附近的景色。伯劳是一种鸟,仲夏始鸣,好单栖,乌臼树亦夏季开花。这两句不仅表明季节已推移到仲夏,而且暗示出女子孤独凄清的环境。“树下即门前”四句写女子盼郎归来。先写女子的居处就在乌臼树下。后叙门中隐隐现出女主人公头戴翡翠镶嵌的首饰的身影,透露了她寂寞的心情。风吹乌臼树的声响,使她以为是情人归来的推门之声,可是打开门一看不是,由希望变为失望,只得出门去采红莲。以上几句细腻而含蓄地写出了女子当时情绪的跌宕起伏。由“采红莲”自然过渡到下诗写采莲怀人。

  “采莲南塘秋”四句写女子采莲,进一步表现她对情人的思念。此处和下面的“莲”,既实指莲蓬,又谐“怜”的音,语含双关。 “采莲南塘秋”,点明采莲的季节是在早秋。 “莲花过人头”,描写采莲环境的幽深。 “低头弄莲子”的“莲子”,谐“怜子”的音,含有“爱你”的意思。 “弄”字,则非常传神地刻画出女子一面把玩莲子,一面深深地陷入对情人回忆、怀念之中的.神态。 “莲子青如水”的“青如水”,谐“清如水”,隐喻女主人公对男子爱情的纯洁。接下来“置莲怀袖中”四句由采莲过渡到仰望飞鸿。 “置莲怀袖中”,可见女子对爱情的珍惜。 “莲心彻底红”,表面上描写莲心的颜色,实际象征女子爱心的热烈和坚贞。以上从“采莲南塘秋”至此,运用民歌经常采取的谐音双关的手法,通过采莲、弄莲、怀莲几个阶段,把女主人公的相思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想郎郎不归,这时鸿雁飞过,于是抬头仰望天空,希冀能从鸿雁传来的书信中得到情人的讯息,对女子怀人的抒写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秋雁南飞,季节也转换成深秋了。

  “鸿飞满西洲”四句开始转到写登楼望郎。尽管鸿雁飞满西洲,可是并没有捎来情人的书信,所以就“望郎上青楼”。这里的“青楼”是涂饰成青色的楼,指女子的居处。登高可以望远,在高楼却仍然望不见郎,可是还要整天在栏杆旁翘首远眺。 “尽日”言其望郎时间之长,足见对恋人的一往情深。“栏杆十二曲”四句继续写登楼望郎。 “栏杆”两句承上形容女子倚遍曲折的栏杆,望郎不至,只好垂下洁白如玉的双手,进一步极写她盼郎心切,情思绵绵的意态。为了更好地望郎,女子又卷起垂帘,而看到的却是高远莫测的天空和绿波摇荡的江水。诗里的“海水”指江水。 “天自高”的“自”字和“摇空绿”的“空”字下得十分精妙,它们写出了碧霄绿江徒然有辽阔空灵之美,并不能引起女子的关注,以此突出她望郎的专心和相思的深切,用字极富感情色彩。最后“海水梦悠悠”四句写望郎不见后的希望。 “海水梦悠悠”两句是说整日栏杆独凭,对情人的梦想怀念就像眼前的江水一样,无穷无尽,于是从我之愁思推想对方亦同自己一样,写法虚实结合,摇曳多姿。结尾又忽发奇想:“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南风如果知道我的心意,就把好梦吹到西洲,使我能在梦中与情人相会。以希冀幻想之辞表现其缱绻深情,收结得含蓄隽永,余意不尽。

  这首诗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典型地体现了南朝乐府民歌缠绵委婉的特色。它不是单纯地抒情,而是抓住一些富有特征性的景象,隐隐地写出由早春到深秋的季节变化,无四季相思之形,但见四季相思之实,使诗歌不仅表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而且突现了女主人公的相思时间之长,相思程度之烈。它也不是静止地抒情,而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刻划执着地思念情人的女主人公形象,把情感动态化,所以表情达意既蕴藉深婉,又鲜明生动。该民歌思绪的发展富有跳跃性,而顶真和钩句法的运用则又给人以一气贯注的感觉。顶真指前一句句尾的词作为后一句的开头,如“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钩句指两句相连之处,采用相同事物的词语,如“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这样使全诗环环相扣,气势连贯,正如沈德潜评论这首民歌所说:“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

《西洲曲》原文及赏析4

  西洲曲原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翻译: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西洲曲注释:

  ①《西洲曲》:选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这首诗是南朝民歌。西洲曲,乐府曲调名。

  ②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意思是说,女子见到梅花又开了,回忆起以前曾和情人在梅下相会的情景,因而想到西洲去折一枝梅花寄给在江北的情人。下,往。西洲,当是在女子住处附近。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③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④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⑤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处境。

  ⑥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⑦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⑧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

  ⑨青如水:和“清如水”谐音,隐喻爱情的纯洁。

  ⑩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⑾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⑿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处。

  ⒀尽日:整天。

  ⒁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⒂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海水一样悠长。

  西洲曲赏析:

  《西洲曲》是一首经过文人加工的民歌,可能产生于南朝的梁代。它属《杂曲歌辞》,以首句得名。全诗写一个女子自春及秋对情人的忆念。

  全诗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门中露翠钿”,写一个女子在春天梅花盛开的季节忆情人。前两句写她见到梅花盛开,就回忆起以前与情人在梅花盛开之时会晤的情景,于是想到西洲折一枝梅花,寄往情人所去的江北。好在西洲不远,从桥头坐船到那里,只要划几桨就到了。“日暮”句点出了时为傍晚,“树下”句点明这个女子的家,就住在一棵乌桕树下。在诗中,作者还对这个多情的女子作了刻画:她穿着杏子红的单衫,两鬓黑得像小乌鸦颜色一样。这时,她正露出饰有翠钿的头从门里向门外窥望,看情人来了没有。

  第二段从“开门郎不至”至“莲心彻底红”,写女子盼望情人,盼望到了秋天。第一句“开门”,说明这个女子盼望之心甚切,但情人却没有到来。于是她出门到南塘采摘红莲。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汉语谐音与语意双关的表现手法,以“莲”谐“怜”,写出女子对情人的爱心。她采莲时“低头弄莲子”,“莲子”就是怜子,怜子就是爱你。她一边手弄着莲子,一边心里想着对情人的 爱。“莲子青如水”,这也是比喻,说她之所以爱上他,是因为他的品德像水一样纯洁。接着两句又以女子的口吻,表示永远记着对情人的爱,这种爱心就像莲花一样红到底。

  第三段从“忆郎郎不至”到“海水摇空绿”,写女子盼望情人,到了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她抬头望天上的飞鸿,尽管飞鸿飞满西洲,却没有给她带来情人的音信;于是她登上高高的青楼,整天倚着栏杆盼望,却仍然盼望不到。这都表现了她思念之切和坚定不移。接着四句写她明洁如玉的手垂在十二曲的栏杆上,卷起帘幕看着秋天的高空,那碧绿的髙空倒映在如海的江面上,由于江水的流涌,也不停地动荡起来。这里作者用景物描写,暗示女子内心活动的激烈。

  第四段为最后四句,由上文的“海水摇空绿”,引出“海水”四句,说海水悠悠,她和情人的梦魂也悠悠难断,两人都一样为不能会晤而忧愁,南风如果理解我们的相思意,该把我们的梦魂吹到最初欢会的西洲去吧。

  全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

  诗以梅开篇,以莲和飞鸿暗示时间的推移,巧妙地安排了女子自春及秋的思念情人的情节。以“下西洲”起,以“到西洲”终,全诗井然有序,又首尾相应。其中写折梅、开门、采莲、望鸿、上楼等情节,无一不写思念情人,既显示出这个女子的情爱之深,也突出地表现了本诗的主题。

  其次,本诗运用了民歌常用的谐音和双关的表现手法,既含蓄有致,又增强了民歌的色彩。

【《西洲曲》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西洲曲原文及赏析02-10

春洲曲原文,赏析10-19

《春洲曲》原文、注释及赏析02-27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赏析12-02

《西河》原文及赏析02-27

西铭原文及赏析09-04

《西河》原文赏析02-26

西河原文及赏析11-17

西河原文赏析07-04

鹦鹉洲原文翻译及赏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