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8-16 08:49:04 意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

  一、成语引入:

  1、回顾分数,了解学生的起点。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吃的?猜猜看,是什么?哦,请看电视,是(蛋糕)

  师: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生答师板书)

  师:关于这个分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4”是分母,“1”是分子,1和4中间那条线叫做分数线。

  二、展开——分数意义的研究

  1、研究,理解单位1。

  (1)探究,用多种材料表示出。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还可以表示什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来表示吗?我们准备的材料有哪些呢?

  课件边展示老师边说: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一米长的绳子一条,画有四个熊猫的图片一张,小圆片12个。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材料表示出,然后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要求了吗?那我们赶紧行动吧!

  小组活动。

  (2)反馈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来表示的?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展开后把其中的一份涂成了红色,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2:我把一条绳子两次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绳子的。

  生3:我把4只熊猫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1只)就是这些熊猫的。

  生4:我把12个小圆片平均分成4堆,其中的一堆(3个圆片)就是这些小圆片的。

  (3)归纳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出了,我们一起来看电视,回顾一下:在表示的过程中,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的`。

  师:是的,我们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板书:平均分成4分,表示这样1份的数)

  师:刚才在表示有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地方吗?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小组商量。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有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比如长方形的纸,1米长的绳子,有的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比如4只熊猫、12个小圆片。

  师:是不是这样?

  师:有的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那么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刚才我们把这根绳子平均烦人昵称4份,这根绳子的长度是多少?(生:1米)

  像这样1米长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像4个熊猫、12个小圆片,它们都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师:大家看,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有什么字?(生说)

  师:“1”是吧,我们就把它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及大括号)

  师:单位“1”有哪些呢?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师:那么一个物体出了可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外,还可以是什么?(生说)

  师:那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那一个整体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叫做单位“1”,那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谁平均分成4份?大家一起说。(单位“1”)

  (4)研究几分之几

  师:对我们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板书:把)

  那剩下的部分,如果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 )

  师:表示什么?

  师:老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这样7份的数,应该是多少(找生:)

  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能说一个吗?表示什么?

  师:那像这样的分数能写多少个?

  师:这么多的分数,你能根大家说说什么叫分数吗?(生说师补充板书:若干份、几)

  再找生说,并板课题:分数。反问:什么叫分数?再找几个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分数的意义。(补充课题)

  师:关于分数的意义,你清楚了吗?下面老师请你在演草纸上写一个分数,并和你的小组同学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生写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分数说一说?(找生说)

  2。理解分数单位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同学们,你们看,这里这么多的。分数,它们的分母有的是4、6、12,那分母都表示什么?(生: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师:你们再看看这些分子?又表示什么呢?(生:取这样的几份)

  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板:分数单位)

  反问:什么叫做分数单位?(生说)

  师:(指黑板任意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

  师:看看,刚才你写的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三)练习

  师:看来大家对今天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

  1、课件出示:(教材63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会吗?(找生口答,并问为什么?说到第四幅图时有2种答案。可以问,还有补充吗?)

  2、教材63页第2题。(略)

  师:刚才这些图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接下来这些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喊声在黑板上做,并请这个学生订正,同学们把答案写在演草本上。)

  3、7题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你们看看它们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图)

  长江干流约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图)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师:这里的、 、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说一说。

  生1:如果把人的身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一个人头部高度就是这样的1份。

  生2:把长江干流水体所有的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有3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3:这里的表示把死海表层海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盐就有这样的3份。

  4。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苹果图)

  师:接下来,老师请每个同学都动手,(课件出示)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卡,开始做。

  师:为什么都是十二个苹果,分得的每一份的数量却不一样呢?

  生说师结:刚才我们都把12个苹果平均分,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表现的非常不错,这节课有多少同学发言?站起来。你能说说发言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吗?现在发言的人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师:看来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你能联系实际举一个有关分数的例子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生说:分数的意义),那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了分数的产生及历史,谁愿意上来为大家介绍。

  师:谢有学同学还做成了幻灯片呢!真用心,我们一起看看!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分数单位

  把单位“1"一个计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表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整体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这篇文章共7996字。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

  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2)教科书88页第8题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

  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

  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

  预设2: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

  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

  (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直边:量、算

  曲边:围、滚(化曲为直)

  十、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辨析中深化

  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

  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平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平。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04-04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优秀10-12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03-25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1-30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04-08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4-1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9-2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2-2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3-01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02-13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1

  一、成语引入:

  1、回顾分数,了解学生的起点。

  师: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吃的?猜猜看,是什么?哦,请看电视,是(蛋糕)

  师: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吗?(生答师板书)

  师:关于这个分数,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4”是分母,“1”是分子,1和4中间那条线叫做分数线。

  二、展开——分数意义的研究

  1、研究,理解单位1。

  (1)探究,用多种材料表示出。

  师:刚才同学们说,可以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还可以表示什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种材料,你们能动手分一分,并且用来表示吗?我们准备的材料有哪些呢?

  课件边展示老师边说: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一米长的绳子一条,画有四个熊猫的图片一张,小圆片12个。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材料表示出,然后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要求了吗?那我们赶紧行动吧!

  小组活动。

  (2)反馈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样来表示的?

  生1:我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展开后把其中的一份涂成了红色,就是这个长方形的。

  生2:我把一条绳子两次对折,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绳子的。

  生3:我把4只熊猫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1只)就是这些熊猫的。

  生4:我把12个小圆片平均分成4堆,其中的一堆(3个圆片)就是这些小圆片的。

  (3)归纳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了这么多的方式表示出了,我们一起来看电视,回顾一下:在表示的过程中,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我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的`。

  师:是的,我们都是把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板书:平均分成4分,表示这样1份的数)

  师:刚才在表示有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地方吗?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

  小组商量。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有的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比如长方形的纸,1米长的绳子,有的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比如4只熊猫、12个小圆片。

  师:是不是这样?

  师:有的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4份,那么一个长方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刚才我们把这根绳子平均烦人昵称4份,这根绳子的长度是多少?(生:1米)

  像这样1米长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像4个熊猫、12个小圆片,它们都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师:大家看,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有什么字?(生说)

  师:“1”是吧,我们就把它通常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及大括号)

  师:单位“1”有哪些呢?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师:那么一个物体出了可以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外,还可以是什么?(生说)

  师:那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那一个整体还可以是什么呢?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叫做单位“1”,那刚才同学们在表示的时候,实际上是把谁平均分成4份?大家一起说。(单位“1”)

  (4)研究几分之几

  师:对我们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板书:把)

  那剩下的部分,如果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多少?( )

  师:表示什么?

  师:老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这样7份的数,应该是多少(找生:)

  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能说一个吗?表示什么?

  师:那像这样的分数能写多少个?

  师:这么多的分数,你能根大家说说什么叫分数吗?(生说师补充板书:若干份、几)

  再找生说,并板课题:分数。反问:什么叫分数?再找几个学生回答。

  师:这就是分数的意义。(补充课题)

  师:关于分数的意义,你清楚了吗?下面老师请你在演草纸上写一个分数,并和你的小组同学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生写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写的分数说一说?(找生说)

  2。理解分数单位

  师:(指黑板上的分数)同学们,你们看,这里这么多的。分数,它们的分母有的是4、6、12,那分母都表示什么?(生: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师:你们再看看这些分子?又表示什么呢?(生:取这样的几份)

  师: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板:分数单位)

  反问:什么叫做分数单位?(生说)

  师:(指黑板任意一个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

  师:看看,刚才你写的分数,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三)练习

  师:看来大家对今天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

  1、课件出示:(教材63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会吗?(找生口答,并问为什么?说到第四幅图时有2种答案。可以问,还有补充吗?)

  2、教材63页第2题。(略)

  师:刚才这些图大家会用分数表示,接下来这些物体你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喊声在黑板上做,并请这个学生订正,同学们把答案写在演草本上。)

  3、7题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你们看看它们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图)

  长江干流约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图)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师:这里的、 、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说一说。

  生1:如果把人的身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8份,一个人头部高度就是这样的1份。

  生2:把长江干流水体所有的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有3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生3:这里的表示把死海表层海水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盐就有这样的3份。

  4。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苹果图)

  师:接下来,老师请每个同学都动手,(课件出示)请你任选一个分数,并在图上用涂色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练习卡,开始做。

  师:为什么都是十二个苹果,分得的每一份的数量却不一样呢?

  生说师结:刚才我们都把12个苹果平均分,分的份数不同,每一份的数量也不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表现的非常不错,这节课有多少同学发言?站起来。你能说说发言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吗?现在发言的人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师:看来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你能联系实际举一个有关分数的例子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生说:分数的意义),那你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课前我让同学们调查了分数的产生及历史,谁愿意上来为大家介绍。

  师:谢有学同学还做成了幻灯片呢!真用心,我们一起看看!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分数单位

  把单位“1"一个计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表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个整体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这篇文章共7996字。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2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在经历摸一摸、量一量、比划、估一估的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的操作,积累丰富的体验感受,不但可以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容易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延伸、并进行合理的想象,这在培养学生对长度的感觉和估的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周长”和长度的关联,能够将面和线区分清楚,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8分钟)

  1、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1)教材书84页的第3题

  下面每组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师:通过移一移,我们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然后比较发现他们的周长是(相等的)

  师:再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吗?

  (2)教科书88页第8题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老师把它分成甲乙两部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你是怎么想?

  预设:一样长,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一条斜线。

  师:老师把这条边变弯曲,现在两个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1:甲的周长更长

  预设2:一样长

  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一条长加一条宽,再加上公共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边,所以这两部分的周长一样长。

  师:为什么一开始认为甲的周长长?

  师:哦!原来如此。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并非指图形的内部。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一样,它的周长就是一样的。

  (3)生活中的周长(机动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设计进一步内化周长概念,学生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本质。通过对比、辨析排除内部线段和面积的干扰。同时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

  (五)归纳总结,内化新知(1分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周长,知道了周长的概念,并且能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图形的周长。希望课后同学们继续深入的研究周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九、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直边:量、算

  曲边:围、滚(化曲为直)

  十、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总是认为一周就是周长,故此我先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一周”,在此基础上,沟通一周和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测量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并没有急于揭示周长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先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感知周长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又在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周长是图形边线的长度,只是存在于二维图形的面上,与面的大小无关,最后再由学生自己揭示周长概念。同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路线,突出“沿着边线,绕回起点”两个重要特征,然后再指一指、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建立学生对“一周”的表象认识,为后面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做铺垫。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探究测量周长方法的过程中,或测量或计算,充分体验、感受周长的本质就是长度,是可测量的一维图形。通过学生用线围曲边的一周,把边线取下来拉直、测量,帮助学生沟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即周长是从面里脱离出来的线段,深刻体会周长概念的本质,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3、当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完成了量一量的活动之后,再让他们观察三个图形的大小以及周长,去摸一摸,经过想象、比划以及之前的经验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比较出三个图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再次经历从二维图形中抽象出一维图形“线段”这个过程,最后通过教师化曲为直的验证,从而探索周长的性质,理解周长的本质就是线段的长度,积累了这样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获得贤明、生动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中区分清楚二维图形的“面积”和一维图形的“长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在整节课每一次活动体验后,我都让学生描述、概括自己体验的感受和想法,通篇培养学生空间描述的能力。

  十一、教后反思

  1、以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新课开始,让学生观察动画,初步感知边线,使学生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必须从起点开始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这样就把握住了周长概念的基本点。再通过学生动手描一描平面图形的一周,指一指具体物体某一个面一周的长度从而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准确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有周长使学生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封闭”观念,学生通过动手做悉心理解,加强感受,把生活中对边线的零星感受进行再现和体验。事实也证明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能充分理解周长所蕴含的真实意义。

  2、以周长测量策略探究来内化周长的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准备的学具——尺子、线想办法量算出封闭图形和树叶的周长,然后汇报演示。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图形的边是直线时可以用量、算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而是图形的边是曲线时可以用绕,量的方法求出它的周长。深刻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特殊问题有特殊的解决办法,让他们充分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汇报演示时的师生交流,生生互动虽然还没有做到很好,但还算达到了预期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辨析中深化

  周长只能用于二维图形上,它和面积总是同时出现在一个物体上的,所以它们是两个易混淆的概念。认识周长不能只孤立地认识周长,应该将其与面积进行区别。课尾设计的两道练习都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明析周长概念的内涵。

  总之,概念课让学生真实地经历概念发生、发展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我们将学生的经验水平改造为老师的学科水平。只有老师想的明白,学生才会学得明白。